萬達為什麼要做互聯網金融產品?
高調向輕資產轉型的大型商業地產公司萬達集團正式推出其首款互聯網金融產品「穩賺 1 號」。該產品投資金額起點千元,以萬達廣場作為基礎資產,募集的資金全部投資於只租不售的萬達城市商業廣場項目。
項目標的為萬達商業地產 2015 年新開工且在 2016 年開業的只租不售的國內城市商業廣場項目。投資者可享受萬達廣場凈物業收入及物業增值雙重收益,預期年化收益達 12% 以上。 via 萬達推首款互聯網金融產品 預期年化收益超12%
謝謝邀請
這個題目關注了很久,一直沒有回答的主要原因是,寫多了會當廣告帖子別自動屏蔽的。
@大忽悠賈 ,說的十分有道理,無論從萬達內部環境、外部的政府環境都很適合類似萬達這樣的企業做。也難說下各月20日銀泰會不會也做同樣的業務。
以下全文引用的信息均為媒體,所以也大家也就不用萬信找人了。
本文乾貨「沒有金融產品就沒有輕資產,沒有輕資產就不會有萬達互聯網生態圈」
「「穩賺1號」只是一個萬達輕資產化的開始,在過去的十幾年裡,萬達開業了109家萬達廣場,而在未來十年,萬達宣稱要開業1000座萬達廣場——這顯然不是萬達自有資金可以支持的,它需要藉助外部的力量。」-----摘自網路媒體
1.融資的目的是為了新增1000座萬達廣場這事靠譜嗎?
毋庸置疑,萬達模式的成功在於標準化的複製(80年代的麥當勞);而長期由總部直接管理的問題也暴露出來,首先拿地環節的問題。所以實際上如果考慮到複製可行性看,授權萬達平台體系是目前消滅三四線城市各種山寨萬達最好的辦法, 說到這裡你會發現很多人學了萬達模式,甚至研究萬達模式,無非是想通過地域發展不均等性,在三到五線城市複製,然後就是「賣鋪」「賣鋪」「賣鋪」「賣鋪」「賣鋪」「賣鋪」.......
如果假設萬達可以通過發理財產品來,徹底消滅傳統以銷售商鋪為盈利模式。那麼從企業長遠經營的角度看,絕對是極好的。萬達可以暫時告別一段落「只是求大,不求質量的時代」從而轉向「綜合坪效」的運營時代。對於招商、運營等崗位來說確實不錯,除此之外萬科可以更愉快做好「小地塊」上的住宅產品,以萬達新增的合伙人制度來提升片區優勢,考慮到萬達效應相信不遠的將來萬達也會進入三線市場。
面對更加嚴酷房地產產業,尋找新的增長點十分困難,大家又不可能和恆大一樣壓榨供應商,所以可以遇見的萬達和萬科實際上是通過聯手的方式,更好的消化一些比較「難以下咽的牛排」。
所以這1000座萬達不會是我們熟悉的那個恐龍時代的產物,而是哺乳動物也就10萬平方米內,一方面是所在地區人口限制,另一個方面則是這樣的濃縮出的坪效更高,更適合採用金融手段。(綜合體行業會再次上演大潤發和華潤的帽子戲法)。所以實際上從金融史角度看,任何有長遠盈利的價值產品都需要走過這個過程,萬達當然也不例外。
2.「「穩賺1號」從給投資者帶來了什麼?
沒有金融產品就沒有輕資產,沒有輕資產就不會有萬達互聯網生態圈」
「自豪的和別人說這萬達咱也眾籌過!」
即便沒有這個產品,其實中國三到四線城市地下融資(尤其是房地產本地類);也是客觀存在的!所以相比購買地下融資產品,至少萬達投資產品也算是一個有手續的金融工具,所以這一下子就比靠銷售商鋪來的「高大上」,房地產銷售商品房、還是銷售商鋪什麼的,無非是為了利潤。但是從投資角度看雖然購買商鋪好像是得到了實際商可以抵押的產權實物,但是涉及到很多後期的問題,反而長期看投資風險更大。
「穩賺1號」在個人理財結構中可以作為一個籃子,所以想想也是投資購買商業地產,總比其它要好理解的多,可不要忘記目前很多金融產品死傷在客戶對所投資的產業、產品了解不足,所以很難判斷其中盈利模式、風險等,所以很多人只能關注「年化收益」,這個就是我國目前的怪圈,寧可被股市套也不投資理財產品。
如果是35歲以下個人或是家庭實在沒有必要買「穩賺1號」,但是如果事業穩定、同時你購買的 「穩賺1號」正好在本地到是可以嘗試一下,畢竟就在眼前,也好心裡有個數。「年化收益」這個東西自己想想就好了,7年後其實如果出現的可以二次的建倉的機會還是買吧,7年都挺過去的商業應該問題不大了。
3.萬達輕資產靠的核心是什麼?
招商、管理、運營、結算、四個部分算是萬達做綜合體已經成熟的核心,而超市、百貨、電影院、什麼的算是優秀的內容市場,(酒店就不說了要麼被人肉了)但是輕資產的關鍵是信息化,所以「快錢、萬信、飛思」也湊數算是IT部署能力了。可是!!!!!
萬達沒有和阿里巴巴一樣「用戶登陸」;所以這已經極大的限制了這個題材的想像力,不過不用擔心,微信反正也會準備借殼上A板(只是時間問題估計是2017年下旬);所以收購就是了。回想起當年「萬達建築設計院」意氣風發,遊艇公司也收入麾下,為此也難說萬達下一步會成立如同當年一樣「IT公司」而不是一個部門。因為一個部門在集團里說話的能力太有限了。如果快錢順利的發行各種萬達為主的理財產品,從另一個角度看實際上是IT公司成了抉擇萬達以後運營的核心的體系,以後你們再不主動IT化、用戶化,那麼快錢就會說00後看不懂萬達,所以.............也就別發理財產品了。
2020年萬達盈利模式:「發理財-建設-運營回報-發理財-POS-運營紅利」
所以從戰略角度看,與其做PPT說服各個X總接受互聯網的到來,還不如乾脆轉向讓從互聯網獲利,用事實說話。
4.萬達融資的額外目的
騰出資金以便收購更多有利萬達發展的產業、題材、項目。
說到底,萬達在厲害也是在一個經濟周期中18月模式複製,但是這樣速度比「冰與火之歌」更新還慢。實在不是這個時代應該有的感覺。所以無論萬達能力在高超,18個月的玩法已經跟不上這個時代。
靠獵頭的公司拯救萬達人才結構,估計就和感冒藥一樣。猛然的手術也不是好注意,但是萬達終究是戰略領先傳統地產開發商的,上海就是一個栗子,通過收購小團隊、甚至控股大型的網路公司、實在不行就買斷項目,總比現在要從容的多。
最後以上
歡迎私信。從三個方面嘗試解釋一下萬達發展互聯網金融的原因和意圖吧。
首先是業務發展,金融的本質其實就是錢的流動,而錢的流動是伴隨的商業的發展而發展的,也就是說商業發展孕育了金融,就好比淘寶的電子商務交易孕育了第三方支付等等。萬達本身的商業生態發展已經很繁榮,期間已經孕育了很多金融產品和手段,支付、貸款、信託、基金、私募等等等等,這些都是萬達做金融的資本,總之金融就是從商業中來,就像阿里巴巴借電子商務業務順勢發展金融一樣,這也解釋了BAT中百度和騰訊的金融為什麼做不過阿里巴巴,因為商業生態構建不如阿里。萬達地產要蓋房子,可以做P2萬達、基金等業務,萬達物業租戶要交租金,可以做保理業務等;萬達百貨用戶要購物交易,可以做支付業務;萬達電影要拍片子,可以做電影眾籌、私募等等等等,到處都是金融生態,萬達不做金融簡直浪費。
戰略發展,萬達已經昭告天下集團將轉型輕資產,但是作為幾個極為傳統的重資產行業——商業地產行業,想要做到輕資產極為不易,最好的辦法就是拿別人的錢蓋自己的樓,還要自己說了算,這就要動用金融市場的一些手段了。因為萬達的體量很大很大,業務很廣,所以這其中的金融操盤必然會有很多利益空間,對於一家有很大野心的公司,肯定會選擇自己操刀。仔細看萬達這個「穩賺 1 號」,融資成本真是太低太低太低太低了,大家可以研究下。
時代機遇,中國的金融行業從建國時期就一直被政府封閉著,這個行業里一直是國有資本的天下,政府一直嘗試金融改革,但其中的既得利益者豈能放手,其實力是能夠影響國家安全的,就像兩桶油的霸道一樣,這其中的政府和機構博弈的小道故事大家應該也聽過一些。直到最近幾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民間資本的崛起讓傳統金融大佬不再那麼霸道,政府順勢鼓勵民間金融發展,讓市場倒逼行業變化。這是民間資本發展金融的歷史機遇,這也是為什麼現在這麼多互聯網金融公司,這麼多P2P平台Duang的一下都出來了,所以萬達這個時候發展互聯網金融一點也不奇怪,而且萬達金融集團選擇上海自貿區為註冊地,自然是為了政策紅利而去,王健林老闆不一直都說親近政府,遠離政治嗎?這機會怎麼能錯過?好了,胡說完了,第一次在知乎這麼認真回答問題,請笑納。先說結果
因為互聯網金融很火而且萬達非常需要錢。早幾年,王在公開場合說商業地產回報周期長,需要錢,而且需要很便宜的錢
但是那個時候國內資本市場沒有開放,王打算搞REITS,但是國內種種限制。如何看待鵬華前海萬科 REITs 封閉式混合型投資基金? - 房地產
也說到了萬科所謂的REITS的情況周召 也說的很好但無論如何,萬達和萬科所謂的REITS推出,也標誌著國家REITS市場的進一步放開,也許過幾年會推出真正意義上的REITS。
萬達的這次叫做眾籌項目,是互聯網金融時代下的REITS變相產物。
商業地產有三個屬性,商業屬性,地產屬性,資本屬性
商業地產通過資本屬性, 槓桿化收益。商業地產的資本方式較多的是REITS方式。
無論採用哪種融資的方式和名稱,本次萬達通過資本市場拿到了錢,而且規定了一定的退出機制,那麼萬達下一步會通過金融槓桿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商業地產的價值。下面說說問題和對萬達好處
1.回報率問題
根據萬達hk上市的招股說明文件中地產估值和租金來看,回報率太低或者估值過高 下面引用萬達上市招股書中內容,地址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1210/LTN20141210038_C.pdf上述圖片來源於網路,如侵則刪
以上萬達金融集團與萬達商業地產,萬達文化產業集團一起,構成了萬達集團目前的產業結構。萬達金融集團旗下主要歸集了三家金融公司:網路金融公司、萬達投資公司和百年人壽保險。
這三家「萬達系」金融公司分別被萬達集團和它旗下另兩家主營業務集團持股:
具體來看,各家公司分工明確:
網路金融公司(全稱上海萬達網路金融服務有限公司)的業務結構最「互聯網金融」,比如說它也做徵信、借貸、移動支付、大數據應用等。王健林2016年1月的香港亞洲金融論壇上確認,萬達網路金融公司計劃在3年內實現IPO。這部分的業務結構最接近螞蟻金服的,都是用戶通過互聯網借錢花錢的那些事兒。
萬達投資公司(全稱北京萬達投資有限公司)負責萬達集團海內外戰略併購,同時開展規模PE投資和資產管理業務。目前萬達投資公司已在文化、體育、旅遊等領域成功完成多起併購,如2012年併購美國AMC院線,和2015年併購瑞士盈方體育。這一塊,比較像傳統實業集團旗下專註做投資和財務的部分。
2015年12月,保監會批複了遼寧時代萬恆將所持有百年人壽保險1億股股份轉讓給萬達集團。至此,大連萬達集團累計持有百年人壽11.55%的股份,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收購快錢,佔據互聯網金融市場
那麼問題來了,長得和螞蟻金服比較像的萬達金融,主要在做些什麼?我們先來看看萬達為了它手上的互聯網金融業務,具體做了哪些事。
萬達之前收購了快錢,這被認為是萬達為做互聯網金融搬而鋪墊的最大一塊「磚」。
快錢成立於2004年,從做第三方支付起家,目前是中國交易規模位列第四的第三方支付渠道。值得注意的是,快錢主營的是B端業務,所以幾乎不與支付寶或微信支付在同一個市場競爭。
2014年12月,成立十年的快錢終於沒能抗住,被萬達收購了。澎湃曾引用知情人士評論:
去年(2014年)被收購的快錢,就類似於螞蟻金服中的支付寶,將打通包括萬達電商、地產等在內的集團其他業務。
收購快錢後,萬達手握的金融牌照有第三方支付牌照和網路信貸營業執照,另外快錢還在申請第三方徵信牌照。未來,快錢涉足的領域將是整個萬達帝國——文化旅遊、電影娛樂、連鎖百貨、商業地產。
雪梨醬算是看出來了,萬達是通過打通旗下各個實體業務的金融需求,為自己的互聯網金融鋪路呢。
依託萬達地產,推出理財眾籌
除了收購之外,萬達金融也推出了自己的產品。2015年06月,萬達推出首款互聯網金融產品「穩賺1號」,千元起投,預期年化收益超12%。
這產品這用專家的口吻解讀就是,大型商業地產公司萬達集團向輕資產轉型的高調轉型;用屌絲的口吻解讀就是,從此之後哥有了個1000塊投資王思聰他爹手裡商業地產的機會。
「穩賺1號」就是萬達與快錢共同打造的眾籌產品。產品以萬達廣場作為基礎資產,募集的資金全部投資於只租不售的萬達城市商業廣場項目。項目標的為萬達商業地產2015年新開工且在2016年開業的只租不售的國內城市商業廣場項目。
一般人理解到這裡就可以了,不甘做一般人的可以往下看。
-------專家/屌絲分隔線-------
往深里說,萬達是通過互聯網金融的平台完成了一項「pre-REITs」募資。
REITs(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是房地產信託投資基金的簡稱。可以簡單理解為,很多人因為湊了份子錢而形成一個共同投資利益體,一起投資某項商業地產項目。
(圖片來源: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
REITs是60年代在美國被創立的。在美國REITs是公募的,任何人都可以投資。所以通過REITs,美國人可以擁有一點點華爾街的寫字樓、羅斯福購物中心的物權運作,並在這些項目長期運營收益中不斷分享收益。但中國的「REITs」是私募的,並不對一般的公眾投資者開放。
所以有人說,這次萬達做的算是Pre-REITs,即用眾籌的方式打破了原本在中國只有私募投資者才能參與的「REITs投資」。
從萬達的角度來說,商業地產運營模式是前期大額投入、逐漸收回租金。而當物業、商場存在出售困難,這類項目投資收益期限就會被拉長,資金周轉率就變慢。此時,REITs能解決開發商的退出渠道問題。
但金融對萬達的收入貢獻,還不足一成
萬達現在雖然也算站在了互聯網金融的風口,但金融業務目前對整個集團的收入貢獻率,還不足一成。對比萬達集團2015年和2016年(預計)的收入構成,不難發現萬達預測,商業地產板塊的收入將縮水三成;而文化集團的收入將增加增加三成。
金融板塊業務無論是收入的絕對值,還是其佔万達集團總體收入的比例,都沒有太大變動。
不過國民公公也不用太急,畢竟金融集團還小。
未來要上市的話,關聯交易是個坎
萬達旗下幾乎所有公司,剛出生就註定了未來要走IPO的康庄大道。如果真像國民公公所說,萬達金融旗下網路金融公司要在2019年前上市,那一定要防火防盜防關聯交易,防關聯交易,防關聯交易啊啊啊(重說三)!
【想深入了解關聯交易的童鞋,這裡安利一篇《金錢有術》作者之一@沈一冰的文章《上市之前都要幹嘛?(三)——關聯交易和同業競爭 》】
萬達旗下公司在此前,遭遇過多次這樣的事情。
遙想2014年,萬達院線剛公布招股說明書,就因為其披露的與萬達商業地產之間關聯交易過多,而備受質疑。市場擔心,未來萬達院線與萬達其他業務,尤其是商業地產之間,可能通過租金或其它方式來進行利益輸送,影響投資人利益。
而現在港交所上市的萬達商業地產,曾於2009年開始籌備在A股上市,在經過數年的籌備、等待後,2014年7月證監會一則公告顯示,公司向中國證監會提交的申請資料於7月份過期,並終止對其的上市審查。有分析稱這是萬達商業地產主動放棄在境內上市;不過也有分析說上市失敗是因為關聯交易太複雜……
雪梨醬還是要唐僧一句,如果萬達旗下的金融公司決心要上市,在最開始就要把業務切分清楚。
以上。
對此話題感興趣的盆友,歡迎私信討論。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勝者得割啖之。
萬大平台比較大,這麼好的線下流量入口,不做金融,浪費。主要還是利益。
萬達曾經依賴的是低價購地,幫當地政府建立個商業中心,增加收入,但現在中國的土地財政已經要完結,不能支持萬達像當初那樣瘋狂擴張,而萬達的自建成本不斷上升,未來繼續依靠自己投資建房賣房已不合算。自己名聲在外,結合當前互聯網金融,就可以利用REITs降低成本提高利潤。
很多大的地產企業都要做互金,原因有幾個:1、多元化融資渠道總是好的,就算房企不缺錢,但誰跟錢過不去嘛;2、作為數據入口,房企的金融平台進來的都是潛在購房者哦,這個有多大的殺傷力想想就知道了;3,潛在購房者以理財的身份進來,他們是活的,房企的市場數據就可以從他們身上獲取,比如住宅需求之類;4,關鍵的方向來了,房企最頭疼的其實是營銷,雖說一線城市房子不愁賣,但如果能更加多快好省地賣掉,始終是創新方向,傳統去化渠道是沒有這個功能的,但現在有了創新互金入口和時刻流動的數據,這就是一個現成的去化渠道啊,而且會顛覆整個開發模式,在開發之前就把用戶需求拿到了,你說這個厲害不厲害。
不僅萬達看到這點,綠城、龍湖、昆泰等等,都在做,有的不是自己做,而是跟平台合作,比如金房匯,就是在做這個事情,可以關注「金房匯訂閱號」,對於理財者,體驗是全新的「理財+購房」,房子都是一線城市好項目,都是大企業開發的,還有獨家購房優惠,一舉兩得。這是萬達O2O布局中的一個外環吧。之前有看到,萬達O2O戰略中,將用戶大數據利用起來的就是互聯網金融。整個設想都挺美的。
萬達擺在明面上的財大氣粗,實際上資金鏈非常緊張。所以才不惜以身試法:
因為萬達的傳統傳統產業也遇到瓶頸了,不轉型也將走向末路!
又不影響股權,又能吸收資金,一年新開項目二三十個,埠多,影響力大,品牌也成熟。拿地價格再低,開發地塊資金占用率也高得嚇人。承諾12的年化,面向數億人口融資太舒服了。
現在都全民參與互聯網金融了,萬達資產雄厚,是會往這些朝陽行業發展的。
炒股利器
實現股價增值的最佳手段,最近很多上市公司都在收購或自建P2P買完股價就蹭蹭往上漲。
中國是一個黨國,所以註定了政府在守住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對非系統性風險,民營企業允許創新和淘汰的機制,這是一個大趨勢。國家戰略層面越來越強大,市場層面上拼的是創新和方法,長期持續的創新能力。
若果是你自己的話千萬別買
REITs條件成熟前過過橋吧,好像萬達還不做回購承諾,總比銀行、信託貸款強吧。降低融資成本還能少很多約束,只要產品賣得出去何樂而不為呢。個人看法,勿噴
原因很簡單——利益萬達目前的主業商業地產已經過了黃金期,電商的發展對其衝擊很大。而互聯網金融作為一個新興的朝陽行業,發展可期,萬達在這個時候進入一個朝陽行業,還是比較容易理解的。
推薦閱讀:
※萬達廣場為何要在銀川開設?選址銀川的優劣勢是什麼?
※看了魯豫採訪王健林,為什麼覺得魯豫對王健林藏著不屑?
※為什麼萬達在武漢漢街的馬路兩邊同時建起萬達嘉華和萬達瑞華兩家高檔酒店?
※王健林取代李嘉誠成為亞洲首富,是否宣告一個時代的結束?
※萬達的產品線及定位是怎樣的?(一二三代分別是萬達廣場萬達城萬達mall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