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五千年中華文明沒能夠培育出現代科學?

我們有很多發現或發明早西方上百年的,讀阿西莫夫0.30元的小書《我們怎麼發現了電》想到的。


沒什麼特別的原因,如此精巧的東西,在我們這個小小的星球上,都是單源起源的,如同生命:你會去質問一堆土,為什麼你的分子就沒有組合出生命的形式嗎?也有支流和堰塞,是什麼保證了從非洲走出的智人融化了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呢?從人類的角度看,是無盡的,難以複製的各種偶然的加和;正因為如此,文明不能停止戰鬥,文明沒有第二次機會。


基本說起這個來就得黑儒家。

我們可以說,儒家和世界上的大多數宗教一樣,對自然不感興趣。

基督教在自然求知方面,確實優於其他宗教。

看一下西方科學發展的早期歷史:

西方現代科學的發源----根源在於古希臘學術。古希臘人進行了自然現象的總結,並試圖解釋。出現了亞里士多德,泰勒斯,埃拉托色尼這樣的科學家。雖然他們的很多解釋現在看來是挺荒唐的,但畢竟是科學的起源。

同一時期甚至更早,其他地方的人也在試圖解釋自然現象-----古希臘與眾不同的是,他們試圖用」神「」超能力「之外的方式來解釋,而且他們的工作做的很細緻。

古希臘人的工作在亞里士多德為大成,亞里士多德的著作,總結了他所知的自然現象,遍及天文地理地質動植物,五花八門。而且他嘗試對其進行非神學的解釋。

古希臘的學術成就,在希臘衰亡後陷入停滯。羅馬帝國對古希臘的學術成就,更注重那些文化上的東西,自然學術在羅馬時期停滯了,只有普林尼寫了博物志。

對亞里士多德等人的自然學術,羅馬人尊敬但不研究,不發展。不管怎麼說,羅馬人保存了他們的著作,保存了火種。

後來的歷史我們知道,基督教成為羅馬國教,羅馬分裂,日耳曼人入侵。日耳曼人摧毀西羅馬帝國,又接受了基督教。他們文化上是落後的,所以歐洲中世紀被認為是」黑暗時期」。

在這時期,這些著作存於東羅馬(拜占庭),新興的阿拉伯帝國的智者們對此產生了興趣,將這些著作翻譯到阿拉伯去。阿拉伯對自然學術又有發展。

阿拉伯學術的發展包括曆法學,醫學,光學,方法學等。集大成者伊本-泰姆提出了實驗法,對照比較理論。他被歐洲稱為第二個托勒密。隨著蒙古的入侵導致的動蕩,阿拉伯學術逐漸陷入停滯。

同期的歐洲中世紀,雖有實用主義的技術,但幾無理論建樹。

歐洲中世紀,在政治上是信教的日耳曼民族不同集團劃分統治區域並和阿拉伯人作戰的時代,中世紀後期,國界趨於穩定,伊斯蘭化的危險過去。生活安逸的貴族和教士需要精神寄託,阿拉伯學術逐漸返銷回歐洲。

根據但丁神曲的說法,亞里士多德這些古希臘哲人們在地獄的最上一層。被賦予高於普通異教徒的地位,但是還不如一般的教徒。在但丁的時代(1300年前後),西歐人剛剛接觸返銷的古希臘哲人,還不敢把他放太高。幾百年里,古希臘哲人的地位水漲船高,1511年,教皇命大畫家拉斐爾在自己的宮殿里繪製雅典學院壁畫,給了他們類似基督教聖人的待遇。

教會的承認刺激了自然學術的發展,崇尚自然學術的風氣在歐洲形成了。雖然教會後來轉變為科學的反對者,但在啟蒙時期,教會是起積極作用的。

歐洲大學的發展:神羅的紅鬍子腓特烈對羅馬法有興趣,他建立了教授法學的博洛尼亞大學,是歐洲第一所大學。此後出現了牛津大學等眾多大學。早期大學教授法學,神學,數學,醫學等學科,後來天文,地理,藝術,會計等學科紛紛出現,大學成為學術中心。

大學通常受到教會和貴族的資助,博洛尼亞大學是腓特烈建立,巴黎大學則是教會建立,在宗教改革之前,歐洲已經有數十所大學。

新教出現之後,在歐洲經歷了多年宗教戰爭,在此期間,教皇的勢力萎縮,在新教地盤的大學被貴族接管了。天主教在科學上轉向保守態度,科學發展的中心轉移到新教地盤,義大利,波蘭的學術停滯了,英國法國荷蘭開始蓬勃發展。

皇家科學院的出現:英國擁有歐洲的兩座大學,牛津和劍橋。16世紀末,英國出現了格雷欣學院,它並非通常的學校,而是一個免費公開講座,有聲望的學者可以去申請講課,逐漸演變成學者聚會,這裡面不少是政治有影響的人物。後來,經常聚會的學者們希望建立一個新的組織,因為他們身份高貴,很快就申請到了皇室的牌子,成為皇家科學院。第一批會員就是一群愛好科學的貴族。

法國隨後建立了類似的機構,但冠以國家之名要晚三十年。

皇家學會成立標誌著國家成為科學的推動力量。巧合是,大科學家牛頓正好出現在這一時代,1670年牛頓加入,1684年,牛頓出版他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奠定了經典物理學的基礎。牛頓之後,科學成為指導理論已經不可逆轉。

====================

綜上,西方能發展出現代科學的幾個重要原因,和中國同時期的狀況:1.古希臘的思想。古希臘人發展出了對自然現象的興趣,並試圖用神學之外的思路解釋。同時期的中國先秦,對自然現象的興趣明顯不如,而且有記載,乏解釋。至少我們現在看到的古籍是這樣。理性成分比古希臘差很多。

2.歐洲分割而不統一的局勢

古希臘的星星之火,並未迅速的發展成燎原之勢。這大概因為技術還未充分發展的緣故,古希臘的學術成就,也不足以支撐一個強大政權,無法挽救希臘的衰亡,而取勝的羅馬人既非靠科學取勝,自然也不會太重視,所以蟄伏千年。在蟄伏的期間,這些學術成就通過千年帝國東羅,阿拉伯帝國而存活下來。這是歐洲長期分裂的好處,如果是大一統國家,可能早已毀於戰火。這是中國所不具備的條件。

3.教會的作用

古希臘思想以阿拉伯學術的形式返銷歐洲後,歐洲佔有統治地位的天主教,對這些東西表現出尊崇和興趣,這點非常的難得。因為古希臘的著作,和聖經根本全無關係,但他們在教會那裡還是獲得了類似聖人的地位。教會作為歐洲的知識階層,他們的態度影響了全歐人對自然學術的興趣。

同期的中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教和天主教會不同,他們對自然學術毫無興趣,冷淡的讓人驚訝不已。西方的大學,一開始也只是現在的文科類,後來逐漸增加了學科,醫學,天文學等列入其中。而中國的國子監,始終沒加入自然學術的教育。既無自然學術的教育,更無自然學術的興趣。中國的「大儒」,你翻遍他們的著作,也找不到多少自然學術的東西。

4.貴族的作用

向來享受知識的階層,除了宗教階層就是權力階層了。教會先驅,歐洲貴族隨後,形成了對自然學術的崇敬。在文藝復興時期,早期科學家多為教士,宗教改革之後,教會態度趨於保守,宗教上不太講究的貴族開始成為科學的支持力量。在伽利略受審被迫放棄日心說的年代,開普勒受神羅皇帝的庇護,可以公開出版他的著作。

伽利略也是貴族圈裡的紅人,雖被判終身監禁,卻得以監外執行。他的弟子托里拆利就是貴族,伽利略在被軟禁期間仍可寫作,並在荷蘭出版。荷蘭屬於新教地盤,當時的許多著作都在荷蘭出版以避開教廷。同時代的笛卡爾也居住在荷蘭,他是波西米亞公主崇拜的人。

同一時期,在英國,出現了一批愛好科學的貴族。首先是弗朗西斯培根,英國大法官,培根被認為是貪腐官員,但在方法論上建樹重大,他還設想了一個理想國,在那裡有一個「所羅門之家」集中了各種學術人士,研究為民造福的學問。所羅門之家就是皇家學會的原型。約翰威爾金斯是英國貴族,克倫威爾的妹夫,他熱衷於談論自然哲學,成立了皇家學會。

貴族的愛好,使得科學活動脫離了教會,在國家支持下展開。

同時期的中國,仍然處在蒙昧時代。雖然徐光啟等人有翻譯幾何原本,也出現了幾位數學入門人士,但並未全面引入西方學術。中國的土生文化體系,顯示了強大的排異能力。

6.技術的發展

歐洲科學能迎來大發展,也少不了應有的技術。我所知道的:1.阿拉伯數字的使用,和字母體系的配合,是數學大發展不可缺少的工具。歐洲14世紀已經基本普及,在中國,翻譯的幾何原本仍然使用漢字數字,和干支編號,手寫繁瑣,這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數學的繼續發展。而當時的中國人,似乎也沒有推廣這種舶來計數系統的想法。

2.兩鏡,天文望遠鏡,顯微鏡的使用。天文望遠鏡終結了傳統宇宙觀,顯微鏡終結了傳統醫學,傳統的生物學。

3.玻璃技術 精密玻璃器皿的製作,提供了原始的實驗裝置。

以上技術雖非中國產,但均傳播到中國,但不能在中國興起科學研究的風氣。

中國的知識階層,對於自然學術可說完全的沒有興趣。這個板子還要打儒家的屁股。

清初三大思想家,黃顧王,他們都完全沒有收到西方的思想影響,他們的作品裡毫無對自然學術的興趣。自然學術的興趣重啟,來自於西方的武力進攻。

寫了這麼多,總結一下,中國不能自發的產生現代科學,有如下原因:一:對自然學術較少興趣。原因或許是純偶然的,古希臘是眾多古文明裡的異類。二:儒家對其他學術的排斥性,對自然學術的極端漠視。三:政治上的大統一和文明孤立。歐洲的分裂,給了「異端邪說」藏身發展的空間,中國的大一統,卻導致儒家之外學術集體被抑制。此外,中國是「孤立文明」,和歐洲文明距離遠,而周圍的少數民族多處在落後狀態,也使得中國較難接受外來理論。

比起「為什麼中國沒有產生現代科學」來,」為什麼歐洲產生了現代科學「更貼切些。


現代科學為何沒有誕生在中國。這個問題智者見智,仁者見仁。

我們先對比一下古希臘哲學與中國古典哲學。古希臘哲學一開始是思考宇宙的本源,有各種學說。比如宇宙是水生的、火生的、氣生的,或者是原子組成的。直到亞里士多德和柏拉圖時代,哲學才是由務虛轉為務實。其思維方式主要是思辨、求證和邏輯推理。而中國的古典哲學天生就是務實的,貼近於生活,思維模式主要是類比和玄想。戰國時代,我們也出現了一個邏輯大師,就是公孫龍,他比較有名的就是白馬黑馬和離堅白等學說,但是被大陰陽家鄒衍罵得一文不值,說他乘口食之力而不務實。這樣看來,中國的古典思維模式是浪漫的、跳躍性的,而西方偏向於邏輯推理。而他們也一直沒閑著,即使在基督教一統江湖的時候,教士們也根據《聖經》推論亞當和夏娃到底有沒有肚臍眼。

科學誕生於西方還有其他的原因。比如沒有建立大一統的國家、學術相對自由、十字軍東征、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更主要的是基督教的分裂使教會的權威動搖了,使教會的政策偏向於寬容。

我剛才說的這些還都是表象,最後我要挖一挖科學為何沒有誕生在中國的病根。從我們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來看,中國文化的主流就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根基就是「愛」。但這個「愛」是「有層次的愛」,跟基督教里的「博愛」是不同的。基督教文化的「愛」是博愛,是「平等的、無差別的愛」,所有的人都是上帝的子民,他們互成「兄弟姊妹」,見到神父(也就是上帝的代言人)都叫「Father」。而儒家的「愛」講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首先愛自己的父母,然後推己及人,這個「愛」是有層次的。舉個例子:比如分蛋糕。我們指定一個人切蛋糕,但他必須吃所有人挑剩下來的最後一塊,那麼這個人會盡量地把蛋糕切得均勻。因為我們計算可以得知,哪怕他有一塊切得稍微多了一點,都會最後給自己造成損失。「切蛋糕」這個邏輯的成立主要是參加活動的人都是單獨的個體。如果我們讓恐龍來切這個蛋糕,它首先就考慮的我是不是給父母、兄弟多留一點點。這種有層次的愛會產生矛盾:我們兄弟有矛盾找父母解決,家庭有矛盾找組長解決,組長去找縣官,逐步推及到金字塔的頂端――也就是皇帝那兒。皇帝是大家長,他做出最終的決定。這樣的層次就是「和諧」,「不平等」才叫和諧,如果平等了就沒和諧了。所以儒家文化的個體是沒有自由意志的,自由意志只體現在權利的覆蓋範圍之內。包括現在也是如此,在單位或者是機關里,掌握權利的人有最終的話語權。這些「大家長」從根本上是拒絕科學的,他們「天然正確,天然是導師」,他們對下屬附有天然地指導和教育的責任。如果領導認為闖紅燈是比較危險的,要禁止,下屬也不用科學的思維去問一問為什麼不去測試一下「闖紅燈罰款會不會導致行車速度的下降,和追尾的問題」。所以儒家文化造就的不是一個個人,而是一個「社會人」,是盤根錯節的關係維繫的人,是依附於權力的人。這樣的人考慮的不是事情的本質,而是問題後面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些人沒有獨立的人格,也就沒有自由的思想。沒有自由的思想而依附於家長,這就是「巨嬰」。這樣的社會生態又怎麼會有科學精神的產生呢?


因為組織術分子。另外現代科學思想起源於古希臘,是因為神聖變格體制的影響。


古人對科技的評價:奇技淫巧,賤業懂不懂!如此鄙視,怎麼會集中最好的頭腦去研究它呢?


因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又因為官僚們儒皮法骨。然後我們的社會就變成一灘死水。


一文一理。

正如莫言稱〈文學與科學相比,的確沒有用處;但文學的最大用處也許就是它沒有用處〉

這二者不可比擬


沒有把"自由"作為理想人性進行不懈追求的民族,很難對演繹科學情有獨鍾,孜孜以求。我們的祖先沒有充分重視演繹科學,不關乎智力水平,不關乎文字形態,不關乎統治者的好惡,而關乎人性理想的設置。

節選自 ?什麼是科學?吳國盛

這本書在這個問題上討論了很多,推薦題主去瞅瞅。


地理位置。氣候王國是一切王國的首位。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常年春天最適宜人的生長和思考,中國除了嚴冬就是酷夏,一切文明都被惡劣的飢餓掐死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而我們的語言裡面沒有「Why」。

「Why」翻譯成中文可以是 「為什麼」、「為何」、「為啥」……

仔細推敲,這實際上都是十分功利主義的辭彙,只能用來向有主觀意識的個體提問,目的是詢問動機,即「For What」。現代科學傳入中國,「為什麼(For What)」被強行賦予了「Why」的功能,於是《十萬個為什麼》裡面,自然萬物都被擬人化了:

太空為什麼是黑的?
為什麼木星上有紅斑?
恆星為什麼會有五彩斑斕的顏色?
太陽為什麼會發光發熱?
太陽為什麼也自轉?
土星為什麼有環圍繞?
火星為什麼呈火紅色?
為什麼金星表面溫度特別高?
為什麼行星和衛星上面會有隕坑?
為什麼天空中的星星會組成圖案?
彗星為什麼會有尾巴?
地球為什麼能安然穿過彗星的尾巴?
月球為什麼離我們越來越遠?

問:太陽為什麼發光發熱?

答:為了秋的收穫,為了春回大雁歸。

潛意識裡,我們更關心動機而不是原因。


推薦閱讀: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埃及,巴比倫,印度文明都先後覆滅,為什麼唯有中華文明能夠存活至今?
中華文化在哪些方面優於西方?
元朝與清朝屬於中華文明嗎?
哪些因素使得中華文明沒有間斷?

TAG:中華文明 | 艾薩克·阿西莫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