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盛傳的窯變和銀盞的價格是虛高還是真的物有所值?
這是我第一次反對 @有泉 的回答。
所謂的窯變更多是指鈞瓷。古鈞瓷確有窯變,有泉說錯了一點,古鈞瓷的窯變更多的是青變紅而非紅變青。禹州與汝州不過一山之隔,從瓷種上說鈞瓷屬於北方青瓷。禹州本地礦石鐵含量大,鈞瓷的青色少了汝瓷的通透。鈞瓷燒制溫度高於汝瓷,氧化反應後三價鐵讓鈞瓷透出紅色,稱為窯變。但古代畢竟是柴燒為主,加上窯體設計相對不科學,窯內溫度很難達到三價鐵氧化反應的閾值,所以窯變才顯得可貴。釉料的單一也使窯變效果十分單調。
現代鈞瓷大多採用氣燒,溫度調控更加精準。釉料上,現代鈞瓷的調配更加複雜,窯變效果也是絢麗多彩。另外,也有部分匠人借鑒了青花和彩瓷的相關技術,燒制之前手工描繪釉料,使窯變效果更加容易控制,不過這種做法在當代鈞瓷圈為人不齒。一般稍有名氣的窯口都以自然窯變為榮。當然也有技藝高超的匠人對火候的控制爐火純青,僅憑一雙肉眼和幾個通風口就能燒出驚為天人的頂級名品。
總結一下,在器型和配釉方面,鈞瓷或許不如青花和花瓷的同行,但在窯火的控制上,鈞瓷值得大書特書。收藏方面,我一貫的看法是,收藏瓷器圖的是一個開心,自己對上眼緣喜歡就好,不必理會外界的流言蜚語。
至於題主說的茶盞,我可以非常明確的告訴你,這玩意兒成本非常非常低,低到你不敢想像。現代鈞瓷由於技術水平的進步,除非自己作死玩兒古法柴燒,或者做大件複雜的器型,燒製成功概率已經非常高了。
窯變的語意經歷了巨大的變遷。在萬惡的舊社會,大概指燒一千個紅瓶子,突然冒出個藍的。所謂天不變,道亦不變,民窯要砸掉它,因為那是鬧鬼了;官窯更要砸,怕皇帝要再做一個。改革開放以來,所有燒壞的東西,都被形容為窯變,在價簽後面加一個零。維特根斯坦:我們所能談論的皆為偶然,卻無法言說永恆而神秘的必然世界。
茶盞不但不是生活必需品,而且頗有點奢侈品的屬性,所以不太好用「物有所值」一類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標準去評判。不論多少錢,買回來天天摩挲把玩愛不釋手,那就買得「值」,否則便不值。
再說幾句題外話:題主發的這種盞,叫天目盞,市面上各種天目盞的價格差異極大,從幾十一隻到幾萬一只的都有。而中國目前的瓷業市場,大概是千年未有之奇局。從前,人們想把一件瓷器賣高價,方法是做舊成古董出售,現在則不需這麼費勁,只要寫幾篇文章,告訴大家某個品種或品牌的瓷器源遠流長,格調高古,就可以有大把的銀子流進口袋了。
你發的這個是加鉛的化工釉,而真的耀變名品百里無一,自然貴重。
你說的應該是曜變吧,茶盞的燒制工藝很繁瑣,出品率低,精品的概率低得只有可憐的萬分之一,極品就更加難得。看建盞最好從里往外看,從盞內來看它是不是精品。如果是精品,而且證實了是正品,絕對是物有所值的。至於極品,可遇不可求,除了那些老一代工匠能在以量試身的情況下燒制出來,一些新匠也能在運氣好的情況下燒制出來,但只要拿兩者作品來實際對比,就會發現很大的區別。
幾百塊到幾萬塊都有,關鍵看是真的窯變還是蓄意而為;蓄意而為又看是誰蓄意而為。
窯變瓷器的確比較難得,完全是因為偶然的因素,所以只此一件,再無其他。現代工藝非常高明,普通的窯變很容易做到。不過這類瓷器很難欣賞,你確定要買么?
推薦閱讀:
※上諾獎得主的課或者在諾獎得主的手下做研究是怎樣的體驗?
※如何看待國家提出的「科技人員應是社會的中高收入群體」?
※人的大腦如果和電腦做對比的話,人類的大腦應該是什麼級別的?
※磁懸浮列車有什麼危害?
※有人說「人的大腦其實不是開發了10%,而是開發了100%」,請問這個是謠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