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古代那麼多複姓的,現代很少了?
上官,司馬,諸葛……複姓的真多啊。為啥現在少了?我從小到大認識的朋友也得有上千人了吧,沒一個複姓的
應該是有幾個方面的原因吧。
首先最重要的一點,古代君王的子孫大多都是單姓,這就保證了單姓子孫數量上的絕對優勢,同時這些子孫遍及天下,幾乎肯定了他們姓氏流傳的「穩定性」。(有點類似遺傳的穩定性)而複姓人本身便勢微,流傳穩定性就極低,隨著時間的推移,必然複姓人數也來越少。
其次,大批的複姓後裔改成單姓。我在江蘇上大學時就了解到有同學家裡本身是姓夏侯,而到了他這裡就已經變成姓夏了。
其實,古代的複姓多也有可能僅僅是個錯覺。隋唐前的門閥制,導致了在一個特定時期複姓出現了一批名人,例如司馬等。再加上文學作品中複姓的大量出現,就產生了複姓在古代大量存在這麼一個錯覺。最早姓複姓的基本上是一些卿大夫,多以官名、地名為氏(周朝封給卿大夫、士的采邑,地名很多是兩個字)。春秋戰國時期,卿大夫階層本身很容易成為政治犧牲品,所以後代為了避難就只能改成別家的姓氏。避禍改姓當然是越低調越好,所以就以單姓居多。典型例子就是羊舌氏:
春秋末期的大夫羊舌肸,被晉悼公封到原來楊國的地方(西周本有楊國,後來被晉國滅),也就是今天的山西洪洞;他死後家族被趙簡子迫害,兒子舉族逃到弘農,全部以舊封地名改姓楊(極少數改姓羊),然後就成為後來楊氏的最顯赫一支——弘農楊氏。之前也有舊楊國宗室以楊為姓,但人數很少,歷史上也不出名。
這樣一來,秦代以後的複姓就被消滅一大半了,除了司馬、公孫這些十分顯赫的家族,基本上都是單姓。再一些就是少數民族的姓氏,很多按照音譯都是兩到三個字,從漢朝開始一直有很多少數民族歸化到漢地,做佃農、奴僕等,後來基本都跟著漢人主子姓了;再就是孝文帝改革,大多數鮮卑、匈奴姓氏都被改成了漢族的單姓、複姓,這樣複姓就又消滅了一大半——當然後來西魏府兵制又打回原形了,連漢人都被賜鮮卑姓;但隋朝建立以後,隋文帝楊堅主動恢復了漢姓(府兵制時期的鮮卑姓是「普六茹」),接著很多鮮卑人、漢人也都改回了原來的漢姓。
唐宋以來一直有突厥、沙陀、契丹、党項等等歸化進來,差不多也都走這個路數,要麼被皇帝或者地主賜漢姓,要麼動亂期間避難改漢姓。其中金朝統治北方的中後期,漢化程度很高,很多女真人也都有了漢姓,比如金宣宗時代的權臣紇石烈執中,漢名叫胡沙虎。元朝統治北方以後,原金朝統治區全都被劃為漢人,很多住在關內的女真人契丹人都漢化很多代了,被編為漢人以後乾脆也全改成漢姓了。
中國歷史上的複姓無非都是這兩個來源,其結局都比較悲慘,所以造成了現在漢人複姓很稀少。
時代在發展,姓氏也是在發展的,很多姓氏經歷了從無到有的過程,也有許多姓氏經歷了從有到無的過程。基本上,每個姓氏的出現同事,都會有一些姓氏消失。
一、中國複姓大全
a安陵 安平 安期 安陽
b白馬 百里 柏侯 鮑俎 北宮 北郭 北門 北山 北唐 奔水 逼陽 賓牟 薄奚 薄野
c曹牟 曹丘 常濤 長魚 車非 成功 成陽 乘馬 叱盧 丑門 樗里 穿封 淳子
d答祿 達勃 達步 達奚 淡台 鄧陵 第五 地連 地倫 東方 東里 東南 東宮 東門 東鄉 東丹 東郭 東陵 東關 東閭 東陽 東野 東萊 豆盧 斗於 都尉 獨孤 端木 段干 多子
e爾朱
f方雷 豐將 封人 封父 夫蒙 夫餘 浮丘 傅余
g干已 高車 高陵 高堂 高陽 高辛 皋落 哥舒 蓋樓 庚桑 梗陽 宮孫 公羊 公良 公孫 公罔 公西 公冶 公斂 公梁 公輸 公上 公山 公戶 公玉 公儀 公仲 公堅 公伯 公祖 公乘 公晰 公族 姑布 古口 古龍 古孫 穀梁 谷渾 瓜田 關龍 鮭陽 歸海
h函治 韓餘 罕井 浩生 浩星 紇骨 紇奚 紇於 賀撥 賀蘭 賀樓 赫連 黑齒 黑肱 侯岡 呼延 壺丘 呼衍 斛律 胡非 胡母 胡毋 皇甫 皇父
j兀官 吉白 即墨 季瓜 季連 季孫 茄眾 蔣丘 金齒 晉楚 京城 涇陽 九百 九方 睢鳩 沮渠 巨母 k勘阻 渴侯 渴單 可汗 空桐 空相 昆吾
l老陽 樂羊 荔菲 櫟陽 梁丘 梁由 梁餘 梁垣 陵陽 伶舟 冷淪 令狐 劉王 柳下 龍丘 盧妃 盧蒲 魯步 陸費 角里 閭丘
m馬矢 麥丘 茅夷 彌牟 密革 密茅 墨夷 墨台 萬俊 昌頓 慕容 木門 木易
n南宮 南郭 南門 南榮
o歐侯 歐陽
p逄門 盆成 彭祖 平陵 平寧 破丑 仆固 濮陽
q漆雕 奇介 綦母 綦毋 綦連 祁連 乞伏 綺里 千代 千乘 勤宿 青陽 丘麗 丘陵 屈侯 屈突 屈男 屈盧 屈同 屈門 屈引
r壤四 擾龍 容成 汝嫣
s薩孤 三飯 三閭 三州 桑丘 商瞿 上官 尚方 少師 少施 少室 少叔 少正 社南 社北 申屠 申徒 沈猶 勝屠 石作 石牛 侍其 士季 士弱 士孫 士貞 叔孫 叔先 叔促 水丘 司城 司空 司寇 司鴻 司馬 司徒 司士 似和 素和 夙沙 孫陽 索陽 索盧
t沓盧 太史 太叔 太陽 澹臺 唐山 堂溪 陶丘 同蹄 統奚 禿髮 塗欽 吐火 吐賀 吐萬 吐羅 吐門 吐難 吐缶 吐渾 吐奚 吐和 屯渾 脫脫 拓撥
w完顏 王孫 王官 王人 微生 尾勺 溫孤 溫稽 聞人 屋戶 巫馬 吾丘 無庸 無鉤 五鹿
x息夫 西陵 西乞 西鑰 西鄉 西門 西周 西郭 西方 西野 西宮 戲陽 瑕呂 霞露 夏侯 鮮虞 鮮於 鮮陽 咸丘 相里 解枇 謝丘 新垣 辛垣 信都 信平 修魚 徐吾 宣於 軒轅 軒丘 閼氏
y延陵 罔法 鉛陵 羊角 耶律 葉陽 伊祁 伊耆 猗盧 義渠 邑由 因孫 銀齒 尹文 雍門 游水 由吾 右師 宥連 於陵 虞丘 盂丘 宇文 尉遲 樂羊 樂正 運奄 運期
z宰父 輾遲 湛盧 章仇 仉督 長孫 長兒 真鄂 正令 執頭 中央 中長 中行 中野 中英 中梁 中壘 鍾離 鍾吾 終黎 終葵 仲孫 仲長 周陽 周氏 周生 朱陽 諸葛 主父 顓孫 顓頊 訾辱 淄丘 子言 子人 子服 子家 子桑 子叔 子車 子陽 宗伯 宗正 宗政 尊盧 昨和 左人 左丘 左師 左行 劉文 額爾 達力 蔡斯 浩賞 斛斯 夾谷 揭陽
我國現存的複姓
我國現存的複姓有81個:歐陽、太史、端木、上官、司馬、東方、獨孤、南宮、万俟、聞人、夏侯、諸葛、尉遲、公羊、赫連、澹臺、皇甫、宗政、濮陽、公冶、太叔、申屠、公孫、慕容、仲孫、鍾離、長孫、宇文、司徒、鮮於、司空、閭丘、子車、亓官、司寇、巫馬、公西、顓孫、壤駟、公良、漆雕、樂正、宰父、穀梁、拓跋、夾谷、軒轅、令狐、段干、百里、呼延、東郭、南門、羊舌、微生、公戶、公玉、公儀、梁丘、公仲、公上、公門、公山、公堅、左丘、公伯、西門、公祖、第五、公乘、貫丘、公皙、南榮、東里、東宮、仲長、子書、子桑、即墨、達奚、褚師、吳銘。
曾今還有姓 玄都 的不過因為玄都是封國姓,隨著國家的滅亡,姓也就隨之消失了。
複姓 新垣
傳到沖繩,現在沖繩姓新垣的很多,中國就很少了
二、 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改姓
先後有:先秦複姓改單姓,北魏的太和改姓,和明太祖朱元璋的洪武改姓。
許多人甚至意識到不到,自己的姓氏其實原本是複姓。先說先秦時代的改姓,大家看到的複姓東方、西門、季孫等,後來都省著喊了。複姓東方的就姓方了,複姓西門的就姓門了,複姓季孫的就姓季了。還譬如南宮,省略一字而姓宮。當然了,複姓改的單字姓,有些本身就是別人的姓氏。
春秋時期就有姓宮的,南宮是南宮,宮是宮,是不同的姓。但後來南宮改姓為宮,兩個不同家族也就成一個姓了。
圖:《十全九美》中的南宮燕
東漢魏晉以後,五胡十六國的各部落,帶入了大量複姓,如賀蘭、拓跋等。等國家安定以後,北魏孝文帝就下令讓這些胡人姓改漢姓。除了賀若、長孫等少數姓氏外,其餘一律改漢人姓,將近改了一百多個。
原本他們的姓氏都是兩個字或三個字,到這時候就成單姓了。
譬如:
紇骨氏改姓胡
伊婁氏改姓伊
丘穆陵氏改姓穆
賀蘭氏改姓賀
勿忸於氏改姓於
他駱拔氏改姓駱
胡古口引氏改姓侯
烏丸氏改姓桓
莫那婁氏改姓莫
尉遲改姓尉
丘林氏改姓林
郁都甄氏改姓甄
費連氏改姓費
這個最後的「複姓費連,改姓費」,其實和「複姓費力普斯,改姓費」是一個道理。
費翔,父親美國人,本名為Kris phillips,其實是姓菲利普斯(費力普斯),在華語區改漢姓「費」。
而北魏皇族拓跋氏,則改姓了元。到現在還有不少姓元的,往上推,祖先就複姓拓跋。但也不是所有姓元的祖上都是拓跋氏,也有可能本來就姓元。
再往後的日子裡,更多複姓也都改成了單姓。譬如慕容改姓慕,獨孤改姓劉或杜。這一時期,中國存在的複姓,有一多半已經被改成了單姓。然而社會上還是有不少複姓,譬如皇甫、第五、歐陽等。有些複姓家族也改了,譬如第五改成了第,歐陽改姓了歐。像歐陽這種,歐姓就和歐陽並存,一直到現在。
歐弟,本名歐漢聲,藝名歐陽隆基,這個歐陽隆基,就是他的復古名,其實本身他祖先就複姓歐陽。
接下來就是更加嚴厲的洪武改姓了,大家都知道洪武大移民,也都是強制性的舉國遷徙。洪武皇帝朱元璋是直接禁蒙古姓,並要求漢人也是改多字姓為單字姓。從此,公孫、士孫、叔孫,就都姓孫了。司寇姓司,完顏改姓王。
如果你查看蒙古族、契丹族和各色目族的族譜,會發現,在洪武年間,大家忽然集體改了姓。原本的複姓,統統變成了單姓。這證明那時候,改姓的措施是很嚴厲的,也可能是風氣所致。其實到明朝中後期,中國的複姓就已不多。
這時候,清朝來了。
大家都知道清代是滿族所建,滿族都是多字複姓。如葉赫那拉氏,愛新覺羅氏等。本來也都是不怎麼改姓的,甚至有把單字姓改成多字姓,來區別對待。如康熙的母親姓佟,就改姓佟佳。但到了近現代,這些姓氏就又改成了單字。
如葉赫那拉的後人,多數改姓了「那」。
那英為葉赫那拉氏後人
複姓愛新覺羅的,關外的改姓關外第一大姓「趙」,而關內的基本都改姓「金」,因為「愛新覺羅」是滿語「金子」的意思。
電視劇《鬼吹燈之精絕古城》里的大金牙,金哥,姓金,京城混的,極有可能是愛新覺羅氏後人。
註:多數為轉自網路。
複姓改單姓,歷史上從來沒有停過
推薦閱讀:
※中國歷史上都有哪些經典的反轉情節和故事?
※為什麼有人說即使不使用火器的前提下,近代化軍隊仍然可以在白刃戰中打敗中世紀軍隊?
※古人捕蟬有什麼用?
※農耕文化是如何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