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房價是否導致了人才的流失?
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吸引了大批的人才,但即使是他們中的佼佼者面對當前房價也不會顯得很輕鬆吧,買不起房或者不願意降低生活質量而買房勢必導致他們中的一些選擇移民,長此以往是否會導致國內人才的流失?
雖然不是全部原因,但絕對是一個很大的因素。全世界高素質人才,創業者,企業家到最後對生活品質,性價比的追求都是一致的,能力夠了之後,一定會把生活在北京,上海,倫敦,新加坡,墨爾本等地方的生活品質和價格拿出來比較一下,然後決定安家在那兒。從今年年初到現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我接觸了四個家庭,都是在考慮移民的,兩家是北京的,兩家是深圳的。北京一個小孩讀國際學校一年差不多20萬人民幣,這個價錢其實跟新加坡的國際學校差不多,新加坡甚至還便宜些,那家長肯定會把孩子送過來。再說房價,去年十二月在深圳參加一個推介會,置業顧問推薦的距離墨爾本市中心大概二十多公里的別墅,永久產權,連地契加別墅一共不到45萬澳元,按現在的匯率差不多就是二百多萬人民幣,二百萬人民幣你在北京買什麼房子?買了這個房子開發商會給你發一個25年的長期商務簽證保證你隨時想去澳洲都能去,二百萬買北京的房子你能辦下來北京戶口不? (註:以上信息是從推介會上聽到的推銷說辭,可信度存疑,海外投資存在風險,請務必多方對比,謹慎行事)
所以你看到越來越多的人都舉家移民,哪怕事業還在國內,但是家庭重心已經移出來了,資產也在慢慢向外轉移,老公在國內賺錢,老婆在新加坡墨爾本洛杉磯代孩子的家庭太常見了,每年轉出來個一兩百萬人民幣,可能更多,錢出來了就不回去了。市場經濟,性價比決定一切。這些人不是什麼「裸官」,都是些生意人,高凈資人群。
人才流失其實有兩個層面,一個是顯性的,就像題主問的,和我上面說的這些,人家一比較,在北京安家置業比在墨爾本還貴,稅高福利差,空氣還不好,交通還擁堵,開車還限號不說滿街的領導特權車,算了乾脆出國。另一個層面是隱性的,就是人還在那兒,但是創造的價值已經不一樣了。
我一朋友,87年生,剛結婚沒小孩,現在在深圳某大企業做通信工程師,有技術有想法,年收入差不多20多萬,買了套房每月還貸款9千。你想想這麼一個年紀,每個月背上了9千的房貸,基本上不可能去創業,自身消費也很受擠壓。過兩年有了小孩兒更不用考慮了,就算房子升值了,也不能賣得自己住。這樣的人在中國有多少?被高房價綁架的家庭,抑制的創新能力和消費力,就是隱性層面上的人才流失。是。當然霧霾的作用也是很大的。
看一下數據,北京:
2015年: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 2170.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 18.9萬人。其中,常住外來人口 822.6萬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為 37.9%。常住人口中,城鎮人口 1877.7萬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為 86.5%。常住人口出生率 7.96‰,死亡率 4.95‰,自然增長率 3.01‰。常住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 1323人,比上年末增加 12人。年末全市戶籍人口 1345.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 11.8萬人。
「十二五」時期,全市人口增速、增量「雙下降」,常住人口年均增長 2.0%,比「十一五」時期低 3個百分點;累計增加 208.6萬人,增量比「十一五」時期減少 215.3萬人。常住人口增速呈放緩態勢,常住人口增量逐年減少。
數據來源:北京市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16年: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72.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4萬人。其中,常住外來人口807.5萬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為37.2%。常住人口中,城鎮人口1879.6萬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為86.5%。常住人口出生率9.32‰,死亡率5.20‰,自然增長率4.12‰。常住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324人,比上年末增加1人。年末全市戶籍人口1362.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7.7萬人。
數據來源:北京市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這個是今天看到的圖
數據來源:清華、北大2016年就業質量報告
這個下降速度,三年本科從70%下降到40%,碩士從65%下降到54%,也沒誰了.
再來看看上海:
2011年:至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總數為2347.46萬人。
2012年:至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總數為2380.43萬人
2013年:至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總數為2415.15萬人。
2014年:至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總數為2425.68萬人。
2015年:至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總數為2415.27萬人。
2016年:至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總數為2419.70萬人。
數據均來自當年發展公報,人口增速下降趨勢明顯,增長已經明顯減緩甚至15年出現負增長.
北京上海增速下降我想已經說明一些問題了,深圳的數據我也查了查,但是可能因為政策和統計方法影響,2011年-2014年之間每年差不多增長8萬人,2015到2016年每年增長接近60萬人.
城市人口增長速度影響因素很多,但是房價無疑也是一個重要維度.說房價沒影響,大概只是掩耳盜鈴了.
許多時候只是希望有人出來定個答案,來說是的,於個人來說獲得某種安慰:你看不是我不夠好主要是世界不好
可是什麼又都改變不了房價高不會導致人才流失,人才密集的地方房價會高,這是常情
高房價背後的經濟發展模式導致了人才流失,這也是常情大學即將畢業,大二選擇移民。
因為上海的一套房足夠移民夠買一套英國小鎮的別墅。
次要原因。污染。大一體檢我的血液重金屬超標近50倍某一些。所以我怕死。我走。ps第一是食物性攝入。第二面臨不孕不育。第三在在上海其實並不愁房子什麼。ps2上海不是整個中國,卻是一個縮影。(三線城市根本會不會想移民這個問題?這是個問題)「他們中的佼佼者」購房無壓力,而且很多有兩三套房。
至於月薪兩三萬的「人才」,多屬於可替代型人才,沒人了自然不行,但是流失和引進基本平衡就ok,光引進不「流失」還沒那麼多崗位呢,做的年頭久了還得升職加薪,哪有那麼多中高層的位置。而且這部分人在25-30歲貢獻效率最高,一定的流動反倒更划算。
殘酷么……商人不蠢,你看到他們「不懂」留住人才,其實人家要的是能帶來更多利潤的人才,很多時候巴不得換性價比更高的新人,只是不好明說罷了。相信我,連房都買不起的人才,不可替代性很低。真的。
大學畢業,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上沒有太過混日子的人,真的買不起房的人,很少,叫得山響,後面都買了。
所謂的買不起房,很多只是結婚的時候買不起罷了。其實還主要是跟國內大量啃老買房形成了對比。話說不啃老,結婚的時候買的起房的,全世界有多少?這還是在上海,二三線往下,只要大學畢業能找到工作的,買房不要太輕鬆。倒是輪子哥說的霧霾會是個大問題。另外,人才流失完全不是問題好吧。人才本來就需要到處流動學習不同的經驗和知識,加速交流才會進步。一群大學生,畢業一直窩在一個地方,沒人出去學習,自己琢磨能出多少成果?而且跑出去的人才,也是會回來的,不回來的也會幫助翻譯和傳遞知識。人才不流通才是大問題好吧。人才幾乎完全不流失的中國古代,跟流失嚴重的西歐各國比,效果咋樣?為了綠卡也得奮鬥大半輩子。
有了綠卡還會沒有錢買房子?
人才聚集導致房價飆升,而不是相反,你把原因和結果弄反了
要說買得起,夫妻二人工作加上兩家父母積蓄加上貸款,在一線城市離單位一個半小時地鐵的郊區,確實幾乎大部分城市家庭(哪怕是是來自四線城市的家庭)還是可以買的起房——但是有的人不想要這種「買得起」而已。
國內房價問題尖銳,一則 原來房價漲得快,我身邊不少中年人都有恐慌心理,所以全都敦促孩子趕快買,畢竟當年工資可漲不過房價,不過現在房價穩定了,這個問題應該不太存在了。二則結婚壓力,結婚時買房當然是可以做到的,但隨之而來的是生活質量的下降,原本嘛,剛結婚的年輕人還是比較愛玩的,結果一下都成空了。事實上我感覺到35歲左右的家庭擁有兩套房實在是不罕見。
看到有不少回答在糾結佼佼者這個詞,一線城市只怕還是月薪一萬到兩三萬的是主要階層和中堅力量吧。房價不會趕走年薪百萬的人,但霧霾,官僚主義和食品安全卻會;而房價卻真的有可能會把年薪二十萬的人趕走呢。這種人力資本的流失,能不能用大城市的各種資源優勢在吸引和流失之間實現平衡就不好說了。房價高不會導致人才流失,而且大量打工的也都在湧向北上廣深,請你重新定義下你所謂的那些流失的人才
我周圍有同學嫌國內生活成本太高,博士畢業不願意回國,不在少數
因果關係說反了,正是因為資金、人才等要素的流入才導致了大城市房價上升,房價上漲永遠是繁榮的象徵。
房價上升以後,競爭力不強的人選擇離開表面上看是無法承擔起高昂的房價房租,其實質是被更有競爭力的人淘汰。
當然,競爭力不強的人即使離開大城市也會發現外面的機會更少。
近十幾年來,一邊是一線大城市房價不斷攀升,一邊是各地的年輕人離開農村和小縣城在大城市定居,他們人生面貌煥然一新。房奴的自嘲不過是成長的煩惱。
當然,對於已經在一線城市買房的朋友,房奴的帽子也會逐漸褪色,房價的上漲不僅對他們毫無壓力,更讓他們享受了資產的增值,悶聲發大財讓他們成為沉默的大多數。
對於房價上漲喊得最凶,天天說房價上漲壞話憂國憂民的人一定是還在觀望或者根本就沒有能力購房的人,尤其是近期,一線城市高漲的房價讓他們近乎歇斯底里的絕望。 最後,別抱怨房價了,提升自己的市場競爭力才是正途。人才聚集和經濟發展,推動高房價,政府壟斷土地公共資源供給和財富非配不均需求端也推動高房價,這兩種原因在高房價的原因上佔比都比較大。因政府壟斷土地公共資源供給和財富非配不均也推動高房價的那部分會導致人才流出。
感覺和事實,還是很有必要區分一下的。2000-2014年,上海每年新增59萬人,北京每年新增54萬人,廣州每年新增42萬人,深圳每年新增67萬人。排序:深圳>上海>北京>廣州。
http://weixin.qq.com/r/70jRye-EHrJhrauq9x39 (二維碼自動識別)
絕對流失啊,
之前公司總部在矽谷sunnyvale,每年都有幾個人有機會拿工作簽證去美國工作,幾年之後給綠卡,每次都搶的頭破血流,這都是在上海車房齊全,收入體面,工作優越的,其中不乏另一半是公務員,高管的,這還不叫流失?像一些經濟部門的公務員,這些都是人才啊,參見上海走出去的黃奇帆,就會知道,
懂經濟的,中國至少一半在上海。話說人家去了美國,國內的房子收租,美國房子不算貴(加州貴一些,但是也只是部分地區),日子過得很精彩,尤其是那些出去一兩年,就跳槽去蘋果谷歌的,年薪大幅提升,從6萬美金到十幾二十萬美金中國的房價直接導致大多數國人除了謀生沒有其他選擇,至少不能像歐美髮達國家那樣,只要你努力,就能過得容易點。
放下奶瓶,開始答題。從趨勢經濟的視角分析: 1、中國2003年頒布房G18號文把住房地產列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後,導致中國房價10年來持續高速增長(期間4W億不過多分析,只是一劑強「心」針)。 2、房價高速增長導致房地產行業持續穩定高利潤(這個不過多解釋)。 3、持續穩定高利潤導致優質資本競相流入房地產領域 (資本逐利的特點不過多解釋,穩定無風險高利潤能吸引所有資本,想當年中國那個企業不插一腿房地產,賣鍋的賣油的賣冰箱電視的……)。4、優質資本競相進入房地產領域帶動了各類優質資源湧入(資本的力量,資本對資源有強大的帶動作用,資本最集中的地方和領域,就是各類資源最集中的地方和領域)。5、各類資源集中湧入房地產領域導致高技術創新製造業萎靡(房地產高利潤穩賺不賠,政F樂參與,銀行樂貸款,大家一起發財,與製造業搶奪了有限的社會資本和資源)。6、 高技術製造業萎靡導致社會高素質人才需求大幅降低(很簡單,搞房地產不需要博士、博士後人才,不需要專業高精尖人才。有錢,有地,有項目,足矣)。7、社會高素質人才需求大幅降低導致人才流失(這就是為什麼大學生老是失業的原因,因為社H不是那麼的需要你)。註:扣題分析,只為解惑,過多領域並未涉及,個人認為這是人才流失之根本原因,房價什麼的只是表象,影響甚微。
很多人討論房價,我也來說說。其實,對於統治者來說,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必須保證大部分年輕人處在貧窮困苦又充滿希望的狀態。日本的80年代,法國的後戴高樂時代,英國的賽切爾夫人時代,美國的里根年代,都是通過房價暴漲穩定了蠢蠢欲動的年輕人去好好乾活,維持了社會的生產力。而低房價時代的美國法國和英國都是年輕人頹廢和無聊的一代。更嚴重的是,一些國家的首都由於房價過低,導致了大量貧民定居,帶來嚴重的治安和社會發展問題。例如墨西哥城就是一個例子。可以說,高房價就是維持統治的絕佳手段。但是高房價有個副作用,就是生育率下跌。所以,才有日本歐洲的老齡化問題。不斷下降的房價,會釋放出巨量的年輕人,使他們過早的擺脫房奴制的統治,對社會穩定不利。對於一個國家來說,而不斷上漲的房價,只要低於M2的上漲速度,就是安全的,也能夠極大的發揮房奴制的好處,保證年輕人不敢輕易不工作,好好工作,努力還貸。而對於一個城市來說,高房價其實起到一個驅逐作用,只有最優秀的人才能留下來,其他的人都要慢慢移除掉,這對於城市的發展是很有利的。
推薦閱讀:
※如何不通過房屋中介買房子?
※蛋殼公寓的房子怎麼樣?
※現在房價那麼高,租房收益比較小了,為什麼沒人拋售?
※新房交房時需要繳納的合理費用有哪些?
※頂不住房價,想賣了上海房子去無錫生活,現金拿來投資,會太理想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