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和銀河帝國基地孰優孰劣?

科幻小說


這兩個系列科幻小說能比么?能,也不能。

說不能比,是因為你很難找到一個公認的客觀標準評判出孰優孰劣,它們都有各自的獨到之處,而越獨特的作品,其藝術水準總的說來就越高,也就越難以和其他作品做比較分析;說能比呢,畢竟都是同一領域中的小說,讀者難以避免會用一個去衡量另一個——這是讀者通過感覺或分析,把小說整理後放入自己的思想和認知體系的過程。文學史或批評史從來都盡量避免直接對比兩部優秀作品的做法,除非是藉助這種方式相互闡發,深入讀解。讀者要的其實是一種認同:就好像爭辯金庸牛還是古龍棒,馬超與張飛到底誰厲害一樣。

so,如果硬要比,我會說:《三體》三部曲總體上比《基地》三部曲要好!但很多回答中的觀點我都不太同意,特別是 @炸鴿 和 @趙三川 的回答中的一些看法。

首先,《基地》最早創作於1942年(我沒見到一個回答準確寫到的),是八個短篇系列故事,1951年經增補後變成一個長篇出版;《三體》第一部出版於2008年,2006年開始在雜誌上連載——也就是說,《基地》比《三體》系列整整早誕生了64年!超過半個世紀。在與科技和時代發展息息相關的科幻小說方面,64年意味著什麼?1942年的科技水平和今天無人機滿天飛,手機信號遍及全球,阿爾狗打敗了人類棋手的狀況相比是什麼概念?有人認為科幻小說是「點子文學」,儘管我不太同意,但顯然科幻小說隨時間演進而發展變化的速度要遠遠超過一般的文藝作品或類型小說。因此,作為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大劉,作為同樣獲得雨果獎的科幻小說,《三體》系列總體上超越《基地》不是很正常的事情么?《海伯利安》、《火星三部曲》、《恐龍文明三部曲》……哪個不是在題材、手法、想像力、科幻構思上整體比黃金時代三巨頭有進步的呢?

任何離開時間維度去談科幻小說(其實其他小說電影也一樣)價值的討論都有點荒唐。想想看,在1942年的科技水平上,阿西莫夫能構思出心理歷史學這樣一個概念,而我們進入了大數據時代才開始真正從整體論上去進行分析、預測,這能說不是極其了不起的想像和預見?有朋友的回答已經指出了,電影《星球大戰》、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本拉登等等都深受《基地》的影響!這種意義和價值,已經遠遠超出了一般科幻小說的範疇。《三體》的影響力已經初步展現,但要評價其深遠影響,還必須得等個三五十年才行。所以,我反對一切從構思、創意、科技含量、視野角度揚此抑彼或揚彼抑此的說法!我認為,這是一個好與更好,出色與更出色,偉大與同樣偉大的判斷。(當然,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確實有爛尾之嫌,因為其以基地宇宙為設定的小說總計達15部,我個人覺得最有價值的是《基地》《基地與帝國》《繁星似塵》《鋼窟》《裸日》幾部)

有意思的是,我覺得《三體》和《基地》在某些不足之處上倒也是非常相似:即書中的世界顯得過於巨大廣闊,故事及角色的細節都有所欠奉。《基地》第一部其實就是一組中短篇小說組合成的;而《三體》三部曲總計88萬字,我認為要更豐滿,應該寫到至少100到120萬字才能完全展開——話說大劉的很多長篇都讓我覺得還有有點長篇精簡版的味道。要知道,《巴黎聖母院》就寫了個愛情故事,有43萬字,《悲慘世界》則達到了120多萬字!這不是沒有道理的。自然,很大程度上因為兩個系列科幻小說都屬於太空歌劇範疇(儘管《三體》有突破),這種路數的科幻小說,在豐滿與細緻程度上,特別是角色刻畫上,很難與《群星,我的歸宿》或《雙星》這樣以主人公的冒險歷程為主線的科幻小說相媲美。

下面專門反駁一下幾個回答中的觀點:

我個人認為軟科幻並不算是真正的科幻,只是在更寬廣的時間和空間里說老故事。如果故事的中心不是科技及其對人類造成的影響,那麼這很難說是一篇合格的科幻小說。而阿西莫夫最大的缺點就是太軟了。

我讀過阿西莫夫的很多小說,但是並不覺得他有多麼豐富的想像力。阿西莫夫生活的年代雖然遠未進入信息時代,但前沿物理學發展和今天的差距並不大。可阿的小說里卻極少表現科技的影響,未來的世界和阿西莫夫生活的19世紀似乎並沒有太大區別(記得微縮膠片和遍布銀河系的火力發電站嗎?),而提到科技時也避重就輕,對那些能令人興奮的科學原理隻字不提。相反,他花大量筆墨描繪人物,與其說是一篇科幻,不如說是社會小說。

阿西莫夫確實有很高的地位,但這是作為文學家的地位而非科幻小說家。

鏈接:三體和銀河帝國基地孰優孰劣? - 炸鴿的回答

把科幻生硬按兩分法分為軟硬科幻,並認為軟科幻不是真正科幻小說的科幻迷,我倒覺得真不能算體味到了科幻作品的真諦。照他這麼說,布拉德伯雷基本可以從科幻小說作家中出局了!而對認為阿西莫夫科幻小說太軟,與其說是科幻不如說是社會小說的認知,更覺得有點荒唐:《神們自己》、《永恆的終結》你告訴太軟?《最後的問題》是軟是硬?《我,機器人》及相關機器人系列沒有表現科技的影響和未來的世界?對,你現在看到遍布銀河系的火力發電站覺得可笑,凡爾納還描述了用鈉做燃料呢(錢大科學家對凡爾納及科幻小說極無好感,特別提到這個「謬誤」,不以為然地說「鈉哪有那麼大能量」)!

此外,主流文學界對阿西莫夫的評價,恰恰是文學價值不高。阿西莫夫的小說文字一般都比較直白簡單,因為文體特徵很明顯可以被稱為文體家,卻不是小說性很強的那種作者。

劉慈欣的劇作能力比起阿西莫夫來不是一星半點的高。

你見過哪個科幻把點子拓展地如此深刻的?你能在地球的科幻界找出第二個點子密集的、故事流暢、敘事引人入勝的小說,我叫你做爸爸!!

回過頭繼續說基地,《基地》正是如此所謂刻畫全面而顯得大又無當,顧此失彼!又講這個又講那個,偏偏都是宏觀的,轉來轉去一直高高在上,就是不多介紹更具體的生活細節,對於在歷史苦海波濤中的人民群眾有幾分描寫?有三體深刻嗎?有三體那樣反思嗎?一言蔽之,就是飄得高,不接地氣,一股子的精英優越感!

從科幻發展史來說,阿西莫夫的《基地》有元老的地位,但來得早和來得巧是兩碼事,《基地》的故事並不優秀!

鏈接:三體和銀河帝國基地孰優孰劣? - 趙三川的回答

我不太懂這裡說的劇作能力是什麼意思?情節?敘事?小說手法?你要拿《百年孤獨》和《紅樓夢》比敘事技巧,然後說前者更高明那也沒辦法,畢竟上世紀四五十年代連意識流小說都剛出現不久,什麼復調敘事啦、魔幻現實主義啦都還沒成型呢。

沒錯,《三體》絕對是點子密集、引人入勝的科幻小說!問題是:是不是只有這個判斷標準來衡量科幻小說的水準?《基地》以一個心理歷史學撐起全系列就不好么?機器人系列以並不嚴謹的機器人三定律設定展開故事就不好么?一部科幻小說,不深刻,不反思就不好么?海因萊因、羅伯特·謝里克、A·E·范·沃格特、約翰·坎貝爾……他們的很多很多作品都只是有趣,未必深刻和反思。但我認為並不影響其價值。

《基地》的故事在科幻小說的領域是具有絕對的開創意義和空前想像力的,儘管這個系列背後是《羅馬帝國衰亡史》,但很多著名作品都是對經典的重構或翻新(包括一般小說)。比如約瑟夫·康拉德的《黑暗之心》就直接影響了後世無數小說、電影!比如有人比較過J.G.巴拉德小說中直接受海明威的影響。這絲毫不能否定《基地》的成就和地位。而大劉的《三體》,我想他本人也不會認為「幾乎完完全全的原創,此前的文學史中與其母題重合的故事幾乎沒有!」吧。

(BTW,請再好好去了解一下什麼叫母題吧,一般用到了母題分析,就應該是你默認母題能概況所有故事的原型了)

最後,我也更贊同大劉與克拉克更相似,而不是阿西莫夫。

特別再說一下,我們必須思考:這種比較的目的和意義何在?是要分個高低,然後大家站隊么?我認為,比較的意義,第一在於通過對比,凸顯小說各自的特點,獨特的手法、技巧,在比較中更清晰地看到各自的優劣所在;第二在於梳理源流,查看科幻小說的發展軌跡,從中尋找時代氣質、科學思維、小說流派、社會認知等等的演進,把作品還原到整個時代和科幻小說的生態中去,避免僵化或孤立地去評判作品。


作為一個讀SF十幾年的讀者,看了一些回答,實在覺得有鯁在喉不吐不快。比如以下這段:

科幻小說分為軟硬兩類,這大家都知道,但我個人認為軟科幻並不算是真正的科幻,只是在更寬廣的時間和空間里說老故事。如果故事的中心不是科技及其對人類造成的影響,那麼這很難說是一篇合格的科幻小說。而阿西莫夫最大的缺點就是太軟了。

我讀過阿西莫夫的很多小說,但是並不覺得他有多麼豐富的想像力。阿西莫夫生活的年代雖然遠未進入信息時代,但前沿物理學發展和今天的差距並不大。可阿的小說里卻極少表現科技的影響,未來的世界和阿西莫夫生活的19世紀似乎並沒有太大區別(記得微縮膠片和遍布銀河系的火力發電站嗎?),而提到科技時也避重就輕,對那些能令人興奮的科學原理隻字不提。相反,他花大量筆墨描繪人物,與其說是一篇科幻,不如說是社會小說。

作者:炸鴿

鏈接:三體和銀河帝國基地孰優孰劣? - 炸鴿的回答

首先,我認為該答主對軟硬科幻的理解有所偏差。

科幻中軟硬應這麼分的:所謂硬科幻,是指內容偏向於物理學、天文學、生物學等自然科學的科幻,其以描述科技想像和科學奇觀為主(典型代表如《與拉瑪相會》)。所謂軟科幻,是指內容偏向於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等社會科學的科幻,其以描述科技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以及各種純粹的社會性想像為主(典型代表如《美麗新世界》《黑暗中的左手》)。

其次,不同意「軟科幻並不算是真正的科幻」的說法。

這裡答主將科幻的軟硬與真偽混為一談了。所謂真正的科幻,應指故事情節與科幻設定有機結合不可分割的作品。不管是硬科幻還是軟科幻,它們的故事情節都不能脫離科幻設定(不管這個設定是技術性的還是社會性的)而存在發展,所以它們毫無疑問都是真正的科幻。

再者,《基地》當然是真正的科幻。

因為對《基地》而言,阿西莫夫所構想的心理史學這個概念是整個系列一以貫之不可或缺的基礎設定,而非可有可無的裝飾。不過《基地》系列中內容重點確實不在科技,而是在社會經濟宗教等方面,所以稱之為軟科幻倒無異議。在此再強調一句:別把軟科幻不當科幻!否則,科幻史上的大半名作都要被打倒,連開山作《弗蘭肯斯坦》都保不住了。

我發現國內讀者很在意將科幻區分軟硬,而且多少有點「重硬輕軟」,這種現象在科幻文化成熟的美國是很少見的,因為當代美國科幻已發展到一個各種流派共存又相互交融的多樣化階段,很多作品已經很難單純用軟硬二字來簡單歸類了。就拿2006年獲雨果獎的《時間迴旋》來說,其中既不乏時間流變、火星改造、人造生命複製體等豐富的硬科幻內容,也充滿著對末世中眾生百態、人性、宗教等軟問題的探討和關懷,你能單純地說它是硬是軟嗎?包括《三體》系列,何嘗不是硬中有軟軟硬兼施的作品呢。所以個人是不贊成對科幻採取軟硬一刀切的,太簡單粗暴了。即便是那些比較符合典型定義的硬科幻或軟科幻作品,它們並無高下之分,只有寫得好與不好的差別而已。

其他的不多說了,因為 @電子騎士 已經把該說的都說了,他是一位我所知曉的國內科幻業界人士,推薦大家細讀他的回答。


恕我直言,把不同時代的作品拿來比較優劣是很古怪的行為。

大家都知道不同風格類型的文學作品不能拿來作比較,那麼不同時代的就可以嗎?我認為不可以。

兩者都是各自時代最經典的作品之一,以後也會繼續影響更多的讀者,就是這樣。


看到有些知友的回答,覺得恐怕有些答主根本就沒有認真通篇讀完三體和銀河帝國系列吧。

有答主說銀河帝國中,把一個虛構世界毫無硬傷的展現到了極度微觀的層面。說實話,認真看過銀行全系列的人,絕不會有如此感受。恰恰相反,其實阿西莫夫在對銀行帝國微觀層面的描述真的乏善可陳。千百萬的星球,不同的物種和文明,統統都被非常模糊的描述帶過了,大家吃得東西差不多,都是合成食品,所有星球都不用機器人,連交通工具都差不多,貨幣通用,其實根本就是把地球上不同的國家放大到銀河系中的不同星球而已。

阿西莫夫花了大量的筆墨在塑造人物,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等方面,對於科幻小說中對科技的描寫,科技對人類社會有怎樣的影響,怎樣改變的人類的生活,價值觀甚至道德觀等等,都非常非常有限。所有看似描寫了整個銀行系,其實格局就還是只有地球那麼大而已。

更別說政治,經濟等多重方面了。的確,阿西莫夫的小說都有牽涉這些,但是稍微在這些領域內專業點的人,都知道阿西莫夫在政經方面的淺薄和初級。可以看出來,阿西莫夫是不懂經濟學的,他應該知道皮毛,但僅限皮毛而已。

說了這麼多,其實是覺沒有必要神化阿西莫夫,他有他的硬傷。就算是小說本身,也有情節拖沓,鋪墊過長,高潮過短的問題。

三體的確在細節方面描述不夠。但是寥寥的幾筆,就已經讓讀者對三體文明有了深刻印象,雖然我不知道他們具體長相,雖然我不知道他們的農產品長什麼樣,但我知道,而且我肯定,他們跟人類截然不同。不止是外形,三觀也不同。而作者的本意也不是想為我們展現一個外星文明具體是什麼樣子的,而是藉助於這個外星危機引出地球危機,進而展現地球人在面對危機時候的種種反應。可是看阿西莫夫的銀行系列,你會感覺到其實外星球和外星人都跟地球人差不多。去外星球旅行,跟去地球上其他國家旅行差不多。但是我們知道,如果是銀河系的尺度,那麼時間和空間所造成的差異是巨大的。但可惜的是,在阿西莫夫的小說中,很難體會到這些差異。

以上。


假設我去餐館吃飯,兩位名廚一位上了自己拿手的水晶咕咾肉一位上了自己擅長的脆皮干炒牛河。

我吃得正開心的時候旁邊來個人吆喝:「這兩道菜哪道更好吃?」

「都挺好吃的,我都挺喜歡的。」

「不行!只能選一個最好的!」

「咕咾肉和干炒牛河有啥好比的啊,為啥只能選一個啊?」

「都是菜當然只能有一個最好的!快選!」

我覺得我這時候最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把兩道菜都吃了然後連盤子帶桌子掀那人一臉

(╯‵□′)╯︵┻━┻

他們都是我的翅膀!


單就三體三部曲和基地三部曲比較,三體想像力,格局,都更好,探討的東西更深入複雜,有一點哲學層面思考。三體在當今都是世界一流的科幻作品,並不存在國際上更好的多了去了的情況。實際上西方科幻文學黃金時代後一直式微,奇幻文學或半科幻半奇幻文學要更加受歡迎,所以國外三體粉絲評價三體是經典硬派科幻的回歸。

不過基地初寫於二戰結束後不久的五六十年代,幾十年間社會科學,文化,科普,政治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尤其是網路化信息化後前沿科學理論技術的平民化介紹和科普(比如你在網上能隨意搜到的一把介紹多維空間量子物理視頻),新時代的優秀作品的層次和思考起點就更高。而這期間優秀科幻作家也層出不窮。大劉的三體可以說是一個集前人之成又升華的作品。

不過要說硬度,基地在阿西莫夫作品中也不算很硬的,更類似太空史詩歌劇的感覺。神們自己的點子更加華麗,成書於七十年代。阿西莫夫的才華也無需多說。


謝邀,沒看過《基地》(只看了三五頁,然後忘看了),比之《三體》,在下更偏愛《沙丘》這種……(只看了第一部,好想騎一次阿拉吉斯的大沙蟲。並不玩星際,以及沒有看過星戰、星際迷航、太空漫遊等等,非歌劇控)


三體是更好的科幻小說。

相比於三體,銀河帝國的優點有:

1:情節的細節豐富

2:人物的形象飽滿

一篇小說如果能在情節,人物上做的漂亮,那這一定是一篇好小說,但是好小說並不等於好的科幻小說。

科幻小說分為軟硬兩類,這大家都知道,但我個人認為軟科幻並不算是真正的科幻,只是在更寬廣的時間和空間里說老故事。如果故事的中心不是科技及其對人類造成的影響,那麼這很難說是一篇合格的科幻小說。而阿西莫夫最大的缺點就是太軟了。

我讀過阿西莫夫的很多小說,但是並不覺得他有多麼豐富的想像力。阿西莫夫生活的年代雖然遠未進入信息時代,但前沿物理學發展和今天的差距並不大。可阿的小說里卻極少表現科技的影響,未來的世界和阿西莫夫生活的19世紀似乎並沒有太大區別(記得微縮膠片和遍布銀河系的火力發電站嗎?),而提到科技時也避重就輕,對那些能令人興奮的科學原理隻字不提。相反,他花大量筆墨描繪人物,與其說是一篇科幻,不如說是社會小說。

相比之下,大劉夠硬。大劉雖然手法比較單薄,但想像力確實比阿西莫夫更加豐富。記得有一段評價是這樣的:四個面壁人計劃,每一個都可以作為很好的結尾,但劉慈欣不滿足於此,用黑暗森林法則構建了一個全新的宇宙秩序。

阿西莫夫確實有很高的地位,但這是作為文學家的地位而非科幻小說家。實際上,如果把星艦換成大船,把星球變成國家,這銀河帝國的故事和羅馬帝國(我認為更像英國)的擴張沒有什麼區別。銀河帝國用了十萬光年的舞台卻沒有讓人感到他的宏大和可怕,刻薄地說,毫無新意。而三體把空間,時間的作用發揮到了極致,讀來令人驚嘆連連。

《銀河系漫遊指南》里提到過一種酷刑,是讓人在一瞬感受到整個宇宙的驚人空間和無限的細節。讀完《三體》,有類似的感覺,「像是一個孩子在無盡的黑暗森林裡顫抖」。

阿西莫夫地位之高不可否認,但劉慈欣也確實是歷史級的作家,其筆風之硬前所未見。切不可厚古薄今。

從科幻小說的角度看,我認為三體才是一部合格的作品。


一邊倒地讚美阿西莫夫,奇了。我反對所有抬高阿西莫夫的回答

這兩部小說很難在沒有背景交待的情況下比對,忽略現實強行拋出個人觀點就是耍流氓!

首先,兩本書的視野不一樣。

《基地》,圄於一個恆星系(銀河系是恆星系,太陽系是行星系),主角幾乎只限於人類自身,這很荒唐,西方文明以人類宇宙中心的自大毫不掩飾地暴露,作品表達的歷史觀太狹隘、太機械了。

劉慈欣寫的有多大!?地球各個文明都有戲份,更宏偉真實,最後延伸到全宇宙,全維度,真是暢快淋漓!當然既然是科幻,我這麼說《基地》是有點吹毛求疵了,那看最致命的第二條。

然後,世界母題不一樣。

《基地》整個故事骨架脫胎於本就存在的羅馬王朝,阿西莫夫關鍵在於闡述一個「秩序戰勝變化」的帝國史詩,人物塑造、情節矛盾完全是化用現有事實的,這是已經讓他落了下風!!雖然比漫威宇宙那種哄熊孩子的小丑劇高明不少,但是這完全表現了阿西莫夫背景設定再細膩也掩飾不了自己孱弱的劇作能力!!

劉慈欣,則不然,沒看的人我說了你們也沒有理解,我就直接說,劉慈欣的故事,包括三體,幾乎完完全全的原創,此前的文學史中與其母題重合的故事幾乎沒有!也就是說劉慈欣是目前全球科幻界劇作能力最頂尖的人!!吃了羅馬史的奶還想站得比自立自強誰都不靠的《三體》高,這簡直是天大的笑話!

引用知友 @冀星愷 的話說:

銀河帝國的情節不夠跌宕起伏,都在意料之中的事情,而三體你永遠猜不到下一秒會發生什麼。歐洲人的邏輯思維能力比中國人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鄙人!是讀過三體後感觸頗深而讀了所有的劉慈欣以及15本銀河帝國,可惜讀完銀河帝國完全沒有再讀阿莫西夫其他作品的想法。反而讀完三體而愛上科幻。

作者:冀星愷

鏈接:三體和銀河帝國基地孰優孰劣? - 冀星愷的回答

我對他答案的評論是這樣的:

阿西莫夫的文本大多都是寡而無味的,短篇里有幾個稍微有起伏的,長片里也是少數,就連獲得大獎的《神們自己》里,最高潮的居然不在結尾,而在左情者頓悟元老們真實身份的時候,節奏顯得前重後輕,後面月球上的生活描寫雖然有趣,但偏離了種族生死存亡的緊迫感,完全落空了我的預期,阿西莫夫自己寫的時候恐怕也糊裡糊塗地。所以我在答案里刻意強調,劉慈欣的劇作能力比起阿西莫夫來不是一星半點的高。

最後,情懷意識不同。

阿西莫夫的看得更多元,照顧到了經濟、社會制度等各類元素,我承認劉慈欣忽略了三體這方面的描寫,但是他完全沒有影響故事的進程,三體社會僅僅從遊戲里提到的亂紀元、脫水、倉庫、吸水、巨擺、飛星、人列計算機、大撕裂、三星焚天、監聽員、智子、水滴每一個都已經那麼震撼,而且還這麼多!針對劉慈欣的人你說「才這麼點」,我說你是不是畫蛇添足?你真有這臉說出來啊!你見過哪個科幻把點子拓展地如此深刻的?你能在地球的科幻界找出第二個點子密集的、故事流暢、敘事引人入勝的小說,我叫你做爸爸!!

回過頭繼續說基地,《基地》正是如此所謂刻畫全面而顯得大又無當,顧此失彼!又講這個又講那個,偏偏都是宏觀的,轉來轉去一直高高在上,就是不多介紹更具體的生活細節,對於在歷史苦海波濤中的人民群眾有幾分描寫?有三體深刻嗎?有三體那樣反思嗎?一言蔽之,就是飄得高,不接地氣,一股子的精英優越感!

人一急了說話不顧禮節,胡敲一通鍵盤,讓我說,我還能再說十天十夜,話肯定說得重,就是要和你們死磕,怎麼天生就把我們自己看得比西方低一等呢?

總結:從科幻發展史來說,阿西莫夫的《基地》有元老的地位,但來得早和來得巧是兩碼事,《基地》的故事並不優秀!

======================================

私貨:劉慈欣已經站在了世界科幻第一梯隊,想法把他拉下來的人,真是活脫脫的斯德哥爾摩綜合征晚期!歷史早晚會把你們的言論碾得粉碎!!

相關回答:

《三體》是否被神化? - 趙三川的回答

《三體》是怎麼突然火起來的? - 趙三川的回答

《三體》的缺點是什麼? - 趙三川的回答

倪匡跟劉慈欣誰的水平更高? - 趙三川的回答

怎樣的科幻小說是優秀的? - 趙三川的回答


關公戰秦瓊。


首先,我要對寫了這兩部巨作的作者大大表示我最誠摯的敬意!

小說《銀河帝國》寫作時間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左右(具體時間本人難以考究)

小說《三體》於2006年開始連載於雜誌《科幻世界》

《銀河帝國》作者艾薩克·阿西莫夫(1920-1992)俄裔美國作家,被全世界讀者譽為「神一樣的人」!!美國政府授予他「國家的資源與自然的奇蹟」這個獨一無二的稱號,以表彰他在「拓展人類想像力」上所做的傑出貢獻。

阿西莫夫是個全知全能的作家,其著作幾乎覆蓋當時人類生活的一切方面,從恐龍到亞原子到全宇宙,從通俗小說到遠東千年歷史,從聖經指南到科學指南到兩性生活指南,甚至還出過笑話集!

最有名的是他的「機器人三定律」

第一法則: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坐視人類受到傷害;

第二法則:除非違背第一法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

第三法則在不違背第一及第二法則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銀河帝國》中還提出了機器人自己改造後的法則:

第零法則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整體,或坐視人類整體受到傷害;

第一法則除非違背第零法則,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坐視人類受到傷害;

第二法則除非違背第零或第一法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

第三法則在不違背第零至第二法則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而劉慈欣,中國當代科幻小說的主要代表作家,被譽為中國科幻文學的領軍人物。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2013年中國作家富豪榜上榜作家。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發表科幻作品,曾於1999年至2006年連續八年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作品因宏偉大氣、想像絢麗而獲得廣泛讚譽。他的科幻小說成功地將極端的空靈和厚重的現實結合起來,同時注重表現科學的內涵和美感,兼具人文的思考與關懷,努力創造出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幻文學樣式。

出生於1963年6月,祖籍河南,山西陽泉長大,1985年畢業於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現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水利工程系,後于山西娘子關電廠任計算機工程師。劉慈欣長期關注科幻並嘗試寫作,他的風格多次變換,直到90年代中期才逐漸定型,並開始贏得讀者的喝彩。1999年發表第一篇作品──短篇小說《鯨歌》,同年首次以短篇小說《帶上她的眼睛》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一等獎;2000年《流浪地球》獲中國科幻銀河獎特等獎。劉慈欣迄今為止最重要的作品「三體三部曲」(原名「地球往事三部曲」)更是備受讀者與媒體的讚譽,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科幻文學的里程碑之作,將中國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以上內容來自百度百科)

至於《銀河帝國》的影響

·1977年的《星球大戰》偷取了該書構思。

·2009年的《阿凡達》抄襲了該書創意。

(以上指控均遭否認)

·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親口承認,他的經濟學理論來自《銀河帝國》的啟示。

·9·11事件後,英國《衛報》報道,本·拉登正是根據《基地》的戰爭策略,建立了同名恐怖組織——基地

......

而《三體》由於發行時間較短,出了籌拍同名電影、提出著名的「黑暗森林理論」外,還未造成其他牛逼的影響。

雖然不得不承認《銀河帝國》比現在的《三體》比較起來不止強的一點半點,但是《三體》對宇宙的分析比阿西莫夫的要更加貼近現在我們所要探究的宇宙。

由於兩位作者所處的地域不同,年代不同,所受的啟蒙教育不同。兩者之間的差距確實存在。

(美國的幻想力和創造力遙遙領先,中國的還處在墊底狀態)

綜上,阿西莫夫的經典是無法超越的。(都成神了,你以為玩LOL呢!還想超??)

劉慈欣和他的著作都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雖然劉慈欣無法超神,但他可以一點點的改變我們中國人想像力和創造力薄弱的這一缺點。

一棵是已經長好了的參天大樹,一棵還是小樹苗,期待樹苗有一天能比肩參天大樹!!!

(以上除資料外,僅是個人觀點,有錯難免,還請網友們批評指正。)


科幻小說其實是不敢幻想太多的,因為幻想得越多越容易穿幫。

科幻小說首先是小說,寫科幻最終還是要落實到寫人上。在寫人方面,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比劉慈欣的《三體》系列要好。


銀河帝國體現的是美國人的歷史——羅馬帝國隕落,文藝復興,工業革命,世界大戰,一個新興勢力成為希望國和人類燈塔。

三體體現的是中國人的歷史——自認為是天朝上國,遭到有技術優勢的外族入侵,(但入侵者學習還要學習我們古老的文化和計謀)隨後救亡圖存。

受到哪一種歷史教育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讀者對這兩部作品的評價。


三體與 銀河帝國比較。

猶如 螢火之光 與 皓月當空。。


三體宏觀龐大,微觀層面,比如一個世界的文明細節,經濟,政治,人際關係,的刻畫硬傷式的缺失.

讀過三體,你除了知道三體人腦波交流,記憶遺傳,政治體制類似於帝國,能脫水之外,還知道什麼?

三體世界具體的樣子?

三體人如何進行貨物交易?

他們的交通工具是什麼?

建築是什麼樣子的?

三體吃什麼?有農業世界嗎?

具體的科技樹是什麼?基礎科技是什麼?

.......

這些問題均未得到描寫

但是銀河帝國中,真正把一個虛構世界毫無硬傷的展現到了極度微觀的層面.這也涉及到阿西莫夫本人對政治,經濟,等多重方面的深入思考.

我覺得大劉和阿西莫夫的差距,是思維寬度的差距,並不是文筆的差距.


銀河帝國的情節不夠跌宕起伏,都在意料之中的事情,而三體你永遠猜不到下一秒會發生什麼。歐洲人的邏輯思維能力比中國人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鄙人!是讀過三體後感觸頗深而讀了所有的劉慈欣以及15本銀河帝國,可惜讀完銀河帝國完全沒有再讀阿莫西夫其他作品的想法。反而讀完三體而愛上科幻。

銀河帝國里的科技與預言書

幾乎相比還不如一百年後的科技。(這是現代前沿理論物理科學家們的見解,可信度較高)而且文明一定成指數的增長也是一大理由。

三體巧妙的避開了未來的科技飛躍,只是以很小的代價得到了很真實的回報。三體是中國人的驕傲,銀河帝國是與哈利波特一般單純情節的歐洲人思想的代表。中國人才是正統,智慧,深思,學習和創造的典範。三體一定會擊垮歐洲科幻,萬事俱備只欠時間。


基地好一些,供參考


我是因為看了三體,覺得很痛快,掉進了科幻的坑,回頭去看銀河三部曲的。

對阿翁的盛讚太多了,以至於報了太高的期望,看的過程有些失望,並不覺得驚心動魄,然而三部看完,掩卷想想,才發現這本真的比三體要宏大和深邃的多。

三體當然也是十分難能可貴的作品,我覺得三體的偉大,是一種極具人性關懷,對人類道德觀有十分廣闊的探討,同時想像力極其瑰麗的。剛看完三體那種腦洞大開的硬科技時看銀河,就是會有落差。但銀河的偉大是需要深入思考的,他探討的問題比三體更為深邃,充滿思辨、哲學的意味。

有人說銀河類似易經,其實並不為過。

  1. 一種能夠預計未來的統計學科學?

開篇就提到謝頓根據心理史學來預測人類發展,這是全書最核心貫穿的一個情節:一個無比大膽而又讓人著迷的構思!如果解釋一下,這門學科應該是指:建立在群里心理學大數據基礎上的統計學分析及預測。

這裡面我覺得暗含了幾點

  • 阿翁對於歷史發展的基本態度應該來說是唯心的,形而上的。
    • 人的心理活動是一切歷史發展的根源,包括科技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的心理發展所推動的:例如可以根據帝國將衰的人心渙散懶惰狀態推斷出科技發展速度降低,這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 人的心理狀態,或者意識形態的改變是贏得戰爭,獲得統治的終極武器。在幾次的謝頓危機中,基地卓越的領導者都以不同的方式戰勝了外界的危險,他們擁有著近似乎狡猾的聰明,他們善於運籌帷幄,能夠巧妙的利用時局趨利避害。從一開始哈定運用高超的戰術,到通過技術的先進來戰勝對手,通過宗教的愚民力量,到馬洛所代表的行商世界的經濟戰,這些戰爭的形態,都在歷史的長河中上演,但是最終阿翁所升級到的終極版形態則是心理的戰爭,意識形態的戰爭……有什麼比改變和控制敵人的內心還能更有力的掌控歷史的格局……從騾開始在,這種供給和統治手段就顯示出了他所向披靡的力量……第二基地也是反覆通過心理的手段,贏得了重新整理歷史軌道的主動權
    • 群體可預測性:謝頓定律的一個核心在於,個體行為是不可控制的,但是群體行為是可預測的。並且這種預測具備相當的準確性。這個大概也是現在所說的大數據的概念。通過足夠量的樣本,可以消除個體波動帶來的影響,那麼,在人性基本維持統一的情況下,歷史的發展其實是一個龐大的數學題。這種群體可預測性,在更深層的含義,就是所謂的「規律」。自然的根本規律,歷史的規律,世界的道。所以,其實古往今來,許多哲學家,科學家,社會學家,他們都是謝頓,他們都在試圖發現,關於這世界,或者其中,某一部分的根本規律。

2.你怎樣知道你還是不是你?

  • 關於書的討論,很多的疑問在於,第三部裡面,第一基地為什麼要和第二基地為敵,因為本來他們是有一個共同目標的。其實想想看,如果發現自己的思維在被別人為某種目的而篡改,無論是否基於雙方共同的目標,這種感覺都是讓人難以忍受的——誰願意做一個提線木偶呢?
  • 你怎樣知道你還是不是你。細思恐極的一個假設。《銀河帝國》第二第三,越看越引人入勝,雖然時常各種大反轉令人有點膩味,但是,其中每一個角色, 他的表面下,有一顆怎樣的心靈,一個屬於誰,屬於哪一種意識形態的心靈,這確實一個讓讀者展開興趣點的地方。不管是牛哄哄的變種騾,還是神秘的終結者第二帝國,他們駭人聽聞掌控世界的能力,都是去更改另一個人的心智,令他服從於某一種觀念。這些人有意識到自己被改變了的,更有一輩子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的。
  • 對於那些已經意識到自己被改變了的,他們必定時常感到一陣陌生和疏離,因為他們懷有某種強大的理念,但又很明確這種意識並不屬於自己,卻令自己無法不信服,支配自己的行動:這樣的人生,想想都覺得可怕。潛意識裡意識到自己已經不是自己,已經成為了別人的自己,但對這個成為別人的自己卻無論如何發出不了反抗,這種感觸,大概就是最強烈的「異己」感吧……而更徹底被植入思想的則是最後一部中的小女孩,事到最後才揭示,她是一出生就被更改了思想,那麼這就更值得深思,她到底是不是她自己。她沒有過任何純然的自己,就變成了一個被控制的自己,然而既然一生都是這樣的,這不也就是真實的自己么?
  • 這並不是科幻,我們全部都活在一個有無數騾和第二帝國的世界裡。誰的頭腦未曾被植入過某種集體無意識一般的理念,誰不曾歸屬某種意識形態。假如沒有任何思想的牽動,人會怎樣的生存,人會自由自主發展成為什麼樣?這樣的空白當然並不存在。小女孩的一生也許就是我們的一生,從出生開始與某種必將主宰我們的力量共存。所以,很容易聯想到「命運」二字。這不就是一部從高空剖析了什麼是命運的根本圖景的小說

阿翁,我看的第一本叫《神們自己》,其實對那本書印象很一般。銀河三部曲看完,覺得裡面包含了太多豐富,值得反覆的玩味解讀的內涵。而且,這本書,更適合叫做《神們自己》

關於,神們如果看我們透明的思維,如何更改意識,如何主宰規律,如何拋出命運把我們籠罩……


首先兩部作品時間跨越之大超過半個世紀,拿這兩個不同時代的作品,特別是science fiction拿來硬要個評孰優孰劣是極不妥當的。

再者三體是中文作品,而基地是翻譯的二次創作(幾個版本翻得都很爛)閱讀體驗和語感上三體天生就完勝基地。要現在讓一個沒接觸科幻的人讀這兩本書,百分之九十他都會認為三體更好,而且比基地好很多,這是事實。

但如果現在我們要說基地是盛名之下,對阿西莫夫是很不公的,因為基地所帶來的震撼大家早在二十多年前從其他小說和影視中習以為常了。基地這一系列今天來看其實有很大的時代局限性,基地地位的獨一無二不意味著水準的獨一無二,就阿瑟克拉克和丹.西蒙斯的代表作而言都要比基地更好。

但阿西莫夫是神,是在1951年混沌不堪的科幻迷霧中獨自開闢了大地之人,讓後世幾乎所有科幻作家都不得不在這片大地上另起高樓。在科幻史上如果基地是從不及格的50一躍到80,那麼三體和海伯利安和2001太空漫遊等等無數優秀科幻作品將這個的80隨著時間慢慢增加到現在的90,乃至無限接近100。


我不是針對誰,我是說,站隊的各位,都是臘雞

三體和基地都很喜歡

入科幻坑比較晚,第一部看的科幻就是三體

看完不過癮啃完了大劉一些短篇然後跑去啃起了阿西莫夫大大

可以說是被三體帶入坑,但還是更喜歡基地

兩部都是我心中非常棒的作品看個十來遍都不膩,而且由於時代背景等等根本沒有可比性

所以瞎jb站隊亂撕引戰的我很懷疑你們特么真的喜歡科幻嗎??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阿西莫夫的《銀河帝國》系列小說?
應該按照什麼順序閱讀阿西莫夫的作品?
如何評價短篇科幻小說《在世界中心呼喚愛的野獸》?
菲利普·K·迪克有哪些好的作品?
如果機器產生了意識,它(他)說的第一句話可能是?

TAG:科幻小說 | 三體書籍 | 基地三部曲 | 釣魚諷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