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滅商以後,分封召公去燕,然後有了燕國,召公兒子當了燕侯,我想問他們去之前燕那裡是啥?
01-08
周王滅商以後,分封召公去燕,然後有了燕國,召公兒子當了燕侯,我想問他們去之前燕那裡是啥?一堆犬戎?還是渺無人煙?分封以後需要幹什麼?就是坐下開會說明天開始建城修下水道嗎?
燕國的分封基礎和齊魯有著根本的不同,齊國是呂姜一族拿著封土的名義自己打下來的,魯國是長子東征以後順勢分贓。而燕國的底子則是在武王伐紂前就打好了。在文王一世,先斷虞芮之質(虞國在晉西南,芮國在河西韓城一帶),把兩國收服,然後勘黎,黎國即凱國,在今天長治一帶,取得了晉東南地區。隨後周人勢力越過太行山,駐兵邯山之下,邯鄲因此而得名。然後沿北流黃河和太行山東麓的走廊北上,在商末,周人勢力抵達京津一帶,並穩定的生活下來,留下了考古學遺存周式鬲。為此,周人才敢說商末天下,三分而有其二,也是為此,才能在東方未安之際,遠封召公一族於燕
是已經存在的方國部落。實際上,燕地是西周的東北要塞,而且是東北地區最富饒的地方。派召公的兒子去那邊,一來是為了鎮守邊關,防止胡人入侵,二來是鎮壓當地部族,三來就是開發當地的資源。分封之後當然不是簡單的建城。當然,建城是必要的,也是最基礎的措施。首先,召公的兒子帶了一批人過去,首先是建立據點,也就是建城。然後是組建政權和軍隊,劃分地域,派駐官員。然後是採取一些列措施,例如分封土地、授予官爵、聯姻、安撫等,拉攏當地的親周勢力,獲得這些勢力的支持。再然後,鎮壓反周勢力,將其部民變為奴隸,一來充實自己的勢力,二來作為禮物送給親周勢力。再然後,組建防禦體系,防止胡人進攻。最後,就是大力發展生產,增強國力。等到國力有所增長之後,在慢慢擴展土地。這個過程十分複雜,其中的頭緒紛繁複雜,矛盾和爭端層出不窮。封國剛開始的時候,建設是十分困難的。周公的兒子姬伯禽在建國初期,打了好幾個惡仗。想來燕國建立的時候,也不太平,仗也沒少打。
燕國主要由五個郡組成,漁陽郡,上谷郡,右北平郡,遼西郡和遼東郡。最初的燕國在河南郾城,當燕侯從河南郾城來到幽燕地區之後,就吞併了幽燕地區的商朝土著諸侯。漁陽郡是原來的薊國,上谷郡是商朝的代國,右北平郡是大名鼎鼎的孤竹國(傳說中「不食周粟」那位仁兄就是孤竹國國君伯夷),遼西郡遼東郡是原來山戎等各種胡人的地盤兒。還是上張圖吧,下圖節選自《天下郡國利病書》(明 顧炎武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其實吧這個問題,亭林先生已經幫我們考證過了。現在就古為今用吧。
我猜一下啊,肯定是有一些屬民和基礎設施的,除非武王要故意弄死誰,周朝的生產力,把誰分到一片荒地上那不叫分封,那叫流放,如果燕是一片蠻荒之地,估計召公當場就和武王動了刀子了。
房山琉璃河董家林曾經發現過一座殷商古城,兩處城基夯土被西周墓葬打破,還有一處打破城基夯土的墓葬出土陶器與安陽同類相似,那這座古城應該至少在商末甚至更早。再結合武庚在反周動亂失敗之後北逃,很有可能這座城應該是屬於殷商的方國,也就是說至少在晚商時代商人已經在北京一帶有個正式據點了。
跳開這座城,當時冀北一代佔優勢的文化是夏家店下層文化,這裡的文化系統屬於北方的青銅文化,只是有受到商文化的影響而已。換言之這裡還是被周人認為的戎所佔領。
成王封燕侯克於此,當然是希望固守北方,同時涵化當地土著。但明顯由於太過偏遠,本地土著文化也挺強勢,導致燕國在西周時期一直很悲催,一直到齊桓公助燕侯擊敗山戎才終於穩定下來成為北方大國。召公的兒子克就國,周王封了一些當地的人民給他,當地也有不少商人。具體參考克盉銘文,還有琉璃河考古出土的發掘簡報。順便說一下第一代燕侯克,第二代燕侯旨,都是召公的兒子。都是最近考古發現的世系,《史記》《世本》都沒有記載。匽邦才是是周代立國最長,世系保持不間斷的唯一的諸侯國。楚邦早於匽被滅。
周的分封其實就是對商的外服地區和古方國的一種武裝殖民,參照魯衛齊魯來看就是以公族和其親衛武裝為核心,商人為基礎勞動力,征服融合當地土著建立的國家吧
薊國、孤竹國、無終國、箕子朝鮮
推薦閱讀:
※把一次和二次世界大戰責任全部推給資本主義是不是強行甩鍋?
※如何閱讀文明6的片頭動畫?
※北齊時代的君主是如何處理兩個政治中心,晉陽和鄴的關係的?為何不直接定都晉陽?
※介紹一些秦漢史方向好書?
※如果古代有精神病醫院,那麼會有哪些著名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