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尾酒中的Mary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典故?

比如Bloody Mary(血腥瑪麗),怎麼就會出現一個Mary的人名?它有什麼樣的典故?


禁酒令、speakeasy和血腥瑪麗

上個世紀的二十年代,讓我幫你快速代入一下:《美國往事》里的荒淫與貧窮,浮華與暴力,少年與黑手黨。《芝加哥》里的風姿綽影,荒誕諷刺。《飛行師》里的瘋狂偏執,無畏夢想。當然,還有《大西洋帝國》里黑手黨的崛起。《了不起的蓋茨比》里說「這是一個奇蹟的時代,一個藝術的時代,一個揮金如土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嘲諷的時代」。紙醉金迷,浮華蓋世,墮落的徹底,又如惡之花般的純真。

這個年代,還發生了一件事,從1920年1月16日後面往後的十三年,美國正式開始了禁酒時期,「禁止釀造、運輸和銷售含酒精飲料」。在禁酒令正式推行的前一晚,道路上的運酒車絡繹不絕,人們都趕著時間把酒運回家裡收藏。到了晚上,街道上空無一人,人們都聚在家裡或其他公眾場合舉行最後一次合法的的「惜別酒會」。一位參議員在晚餐會上舉杯說:「今天晚上是美國人個人自由被剝奪的前夜。

然而,感謝禁酒令,大量的地下酒吧誕生了,這些酒吧,門牌號碼是唯一可以找到它的方式,當然了從外面看,這裡除了一扇大鐵門上有個街號以外,沒有牌子,完全無法辨認裡面是間酒吧他們叫做Speakeasy 輕聲細語。名字是怎麼來的?買酒的人們鬼頭鬼腦,東張西望,在門頭隱蔽的酒吧門口,低聲說服看門人「我不是禁酒探員,讓我進去吧」。

感謝禁酒令,雞尾酒進入了新的階段。調酒師們絞盡腦汁,思考如何做出躲避禁酒探員的酒買給客人,於是開始大量運營果汁、茶、軟性飲料和各類酒精結合,讓它看起來像是普通飲料——except 用甜膩的糖漿遮蓋劣質的黑市烈酒。禁酒令也讓很多美國——這個雞尾酒誕生地的調酒師們出走國外,根據不同地域的材料、氣候和口味,調整和再次繁榮著雞尾酒,最典型的:tiki cocktail

血腥瑪麗,長島冰茶,誕生了。血腥瑪麗誕生在巴黎。摩托車騎師把紐約范的酒吧(甚至名字就是Harry』s New York Bar)帶到了巴黎,美僑和名流匯聚,薩特在這間酒吧發現了美國的波本酒和熱狗。007小說《雷霆殺機》中,詹姆斯·邦德想起他16歲第一次來巴黎,第一次到亨利酒吧的情景。當時,他指著報上酒吧的廣告對出租司機說:「Sank Roo Doe Noo。」(酒吧地址 5 Rue Daunou不標準的法語發音)。他回憶道:「那是生命中最難忘的一夜的開始,我倒霉到了極點,幾乎同時失去了童貞和皮夾。」很長的一段時間裡,Sank Roo Doe Noo這個標語,一直貼在這個酒吧的窗上。

據說,酒吧是這樣的:

杯子口的鹽粒鬆動,掉落,混在番茄汁的黏稠之中,敲擊著吧台表面的酒色、沒有吸完的半支煙,墜入燈火的盡頭,讓這個空間的味覺變得深刻。它們在掉落,一粒一粒,因為一次門聲,因為這個老酒保大聲的玩笑,或者其他酒客帶動的風,一輛卡車經過窗外時的戰慄。無論如何,在亨利的紐約吧(Harrys
New York Bar
),一些鹽掉了。

二十年代,俄國人émigrés帶來了伏特加和魚子醬。調酒師Petiot(弗爾南德·帕蒂奧)用伏特加和從美國來的灌裝番茄汁做出了一杯新的雞尾酒。那時候,血腥瑪麗還不是血腥瑪麗,叫做「Bucket of Blood」。

再後來,禁酒令解除的三十年代,美國人Vincent Astor把血腥瑪麗帶回了家,在紐約的King Cole Bar,他們把干胡椒泡在伏特加中六周,誕生出了爆炸般的口感。再後來,越來越多的酒吧把這杯酒喚做了血腥瑪麗——來源自那位著名的王后。而流行的原因是:宿醉良藥。再後來,芝加哥的Butch McGuire』s Bar則發明了用芹菜來作為攪拌。總之,她終於變成了血腥瑪麗。

那個時代有種迷人的魅力,如我所言,極端墮落又極端浮華,極端複雜又極端純粹,紳士們裝腔作勢不讓人厭惡,女人們光鮮亮麗不覺得膚淺,就是美,就是有奢侈的氣度。所以,禁酒令,speakeasy,血腥瑪麗都跟著變的有情懷起來。

The Red Snapper Original Recipe:

  • 1 oz.
    Stolichnaya vodka
  • 2 oz. Tomato
    juice
  • 1 dash lemon
    juice
  • 2 dashes salt
  • 2 dashes
    black pepper
  • 2 dashes
    cayenne pepper
  • 3 dashes of
    Worcestershire sauce

微信訂閱號:deepdrink(食酒)


本文轉自我的公眾號Ask Jerry,搜索Ask_Jerry或者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

月光光心慌慌

萬聖之夜,Jerry來給你們講幾個鬼故事

每逢萬聖夜,月光光心慌慌,這個時候來點鬼故事下酒再應景不過。「血腥瑪麗」的大名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暴君、吸血鬼、邪靈……歷史揉雜著傳說,讓真相變得越發撲朔迷離。「血腥瑪麗」背後究竟有什麼樣的離奇故事?別著急,端穩你的酒杯,叔要開始講鬼故事了……

這杯被稱為「世界上最複雜的雞尾酒」,它的基本成分是伏特加、番茄汁和其他各種配料,如塔巴斯科辣椒醬、芹菜、鹽、黑胡椒、檸檬汁……西方餐飲界中重口味的香料一應俱全,帶著最複雜的化學反應,血腥而魅惑,喝起來有種難以名狀的暗黑快感。

而當你初聞「血腥瑪麗」之名時,我想你一定會在酒單上多看它兩眼。畢竟這樣毛骨悚然的名字令人難以忘懷,相關的傳說也是層出不窮……

版本一:冷酷血腥的女暴君

在「血腥瑪麗」諸多盛傳的版本中最出名的恐怕就是英國女王瑪麗一世(1516~1558)的故事了。瑪麗成長於歐洲宗教改革的洶湧大潮之中,她的母親凱瑟琳是一位篤信天主教的西班牙公主,而她的父親亨利八世為了與她母親離婚,不惜背叛天主教,與羅馬教皇決裂,並在國內扶持新教,迫害天主教徒。

瑪麗一世的肖像

瑪麗的童年籠罩在母親被廢、父親的新妻生下妹妹伊麗莎白的陰影中,所以性格相當扭曲。當瑪麗的父親亨利死後,由於家中無男丁,瑪麗便以長女的身份登上王位。隨後她立即宣布恢復天主教,帶著對繼母和伊麗莎白、以及親生父母離異的恨,血洗了一遍新教教徒,手段極其殘忍。

在她統治5年中,有800餘人被活活燒死在火刑柱上,包括那個敢於宣布她父母的婚姻為無效、她為私生女的克蘭默大主教,而被迫流亡國外的新教徒則不計其數,因此便得到了「血腥瑪麗」之名。

版本二:駭人嗜血的吸血鬼

「They say you are a man of good… taste」

關於「血腥瑪麗」的傳說中,還有一個駭人聽聞的版本,那就是16世紀的伊麗莎白·巴托里女伯爵(1560~1614)。她是歷史上有名的Blood Countess,也是一名真正的吸血鬼。她美貌非凡極其自戀,並且愛好虐待以及黑魔法。

永葆青春的血浴

在她二十歲剛出頭時,她便以這麼女僕為樂。她用燒的發紅的鉗子把女僕的身體撕裂,把她們放在火上烤,或者把那些女孩的頭撕成兩半。而到了她四十歲的時候,她開始信奉處女的血是活力之源。於是,一場恐怖的儀式開始了:上百年輕貌美的處女被綁架,她們被折磨至死並抽去血液供伊麗莎白沐浴。

電影Bathory(吸血女伯爵)劇照,所說的就是伊麗莎白的故事

她的一身總共侵害了650多名少女之多,至死,她也沒有承認過自己的罪行,也沒有對她的所做所為表示過懊悔。

版本三:午夜驚魂的邪靈

「血腥瑪麗」還是一位民間盛傳的陰森邪靈,通過一定的通靈方式,就能召喚她並幫你預知未來。當你在心中默念她的名字三遍,她就會在鏡中出現。

早年盛傳的萬聖節遊戲「血腥瑪麗」

午夜時分關掉所有的燈,獨自一人對著鏡子,在面前點一根蠟燭,閉上眼睛,集中精神,心中默念「Bloody Mary"三次,然後你就能看到你未來丈夫的模樣,如果你看到的是一具骷髏,那麼說明你婚前就會喪命。

當然不論真假,叔還是得告誡大家一聲不要輕易嘗試,要知道恐怖片里的人都是作死的,雖然是迷信,但是心理暗示的力量是強大的,不要因為貪圖一時好玩而鋌而走險,對心臟不好的。


就是這貨了,英格蘭都鐸王朝的血腥瑪麗,因為屠殺新教徒得名。

Bloody Mary這酒難喝得很,又是辣醬有是鹽、胡椒粉什麼的,和這老女人一樣倒胃口。


The origin of name - 來自 wiki:

The name "Bloody Mary" is associated with a number of historical figures—particularly Queen Mary I of England, who was nicknamed as such in Foxe"s Book of Martyrs for attempting to re-establish the Catholic Church in England—and fictional women from folklore. Some drink aficionados believe the inspiration for the name was Hollywood star Mary Pickford. Others trace the name to a waitress named Mary who worked at a Chicago bar called the Bucket of Blood.However, another argument for the origin of "Bloody Mary", that the name in English simply arose from "a failure to pronounce the Slav syllables of a drink called Vladimir" gains some credibility from the observation that the customer at Harry"s Bar in Paris for whom Fernand Petiotprepared the drink in 1920 was Vladimir Smirnov, of the Smirnoff vodka family.


推薦閱讀:

長島冰茶不能插吸管嗎?
手法和經驗對調一杯雞尾酒的影響有多大?
有哪些酒適合加到牛奶里喝?
啤酒有哪些非直飲的好喝的喝法?
馬天尼雞尾酒應該用什麼橄欖?

TAG:姓名 | 典故 | 雞尾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