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看待羅振宇2017年《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


今天花了一整天來聽《時間的朋友》,並還簡單做了筆記。

當然,《羅輯思維》很早就有聽,尤其是剛開始的的那幾百集(在喜馬拉雅上的時候),是下載下來反覆聽,對其中的歷史分析特別感興趣,當時覺得是一個讀書人獨到的視角,所以值得一聽。我用獨到的視角,這個說法,就是一種不是用來評判他講得對或者錯,甚至好或者壞,而是值得一聽,而選擇權由聽者自己去選擇。

那段時間,我覺得是有價值的。

後來轉到「得到」後,我下載了,但是就聽得少了,因為是短音頻,那麼一次就一個觀點的闡述而已,不能展開分析,而闡述又是有套路的,加上還要嵌入「推銷」的內容,難免在「獨到的視角」這個方面質量就下降了,我也就暫停了。

而,《時間的朋友》總還是值得去聽的,也是因為時間夠長、論述夠長,如果要闡述一些「獨到的視角」就成為可能,所以值得一聽。

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時間的朋友2017》有沒有提到一些獨到的視角呢?還有,這期2017年節目本身的價值和硬傷又在哪兒呢?我接下來試圖從我的角度來回到這兩個問題。

1、《時間的朋友2017》提到的獨到的視角,有哪些?

我整理了一下,筆記對我啟示的有以下四個點:

(1)漂亮50時代漸行漸近。實際上他的論述並不充分,但是至少把這個概念明確傳播出來了。從未來的證券投資來看,我覺得要去關注「大者恆大、強者恆強」的邏輯,體現就在漂亮50,或者分行業的前3。

(2)二三線城市的商業機會很多,可能是消費品牌的試驗場。他從《小鎮青年》入手,論述中講到的故事和案例還是比較充分,講了好幾個案例,分析的線路和啟發我也接受。我後來又百度了一下,還有這樣的證券分析報告。所以這個觀點或者現象,值得我們去關注。

(3)互聯網基礎設施接入了很多原來的世界的空白點。他從「快手」入手,也舉了一些案例,論述相對充分,這樣的結論啟發了我,有可能存在一些空白市場,直接從最原始狀態就進入到互聯網時代,比如從偏遠鄉村直接到互聯網時代,這些以前是空白點,那麼就有可能創造出新型的商業需求,所以這個值得我們去關注。我在工作中曾經去雲南的貧困縣去「被招商」,他們還是老思路,產業轉移的套路,但是畢竟受限於公路物流和勞動力影響,所以製造業轉入還是蠻難的,我一看這個還是有問題。是不是有一種直接基於互聯網和空運(比如無人飛機)的產業,比如商業、軟體、小器件等,那就就創新了。我認為這種可能性很大。

(4)關於會員經濟收費的啟示,他的解釋角度,我覺得還是有非常好的啟示的,他從「區分」、「篩選」、「分別價值」角度,比從收入、利潤角度來解讀更有價值,也更有思考深度,和實踐的可複製性。這一點我覺得有一定的商業價值。

我的收穫就是這四點,相對以前每一集都很有價值的對比,我覺得少得多了,也就是說他的「獨到的視角」有,但是開始在減少。

同時,我還發現,他開始有一種「偏見」到「錯誤」的「獨到的視角」。案例就是他在結尾中講到的」人生演算法「的觀點和案例(按鈕那個故事),牽強地把金融概念、金融衍生品概念放進去,是開始借用」金融「似是而非的概念兜售」騙局「,這個很危險。他沒有區分清楚金融、風險轉移、騙局這幾個區別。

2、《2017時間的朋友》的價值和硬傷在哪兒?

價值在我看來,就是:

(1)幫助我梳理了一些商業典型案例,這個實際上本質上還是一個傳媒的範疇,有點類似《21世紀經濟報道》,比如快手、小鎮青年等。

(2)幫助我推薦了幾個本書,然後我去讀一讀,比如《超級版圖》等。有點類似會員讀書推薦會。

(3)慢慢,我發現,這個節目也是幫我一年熱點掃盲,使我不太落後或者孤陋寡聞,比如讓我知道2017年的快手、小鎮青年,沒有聽這個之前,我真的不知道,知道後我至少可以多了談資。可以說還是一個培訓公司的範疇。有點類似於一個熱點小報。

所以,我覺得這個節目,相當於去參加了一個培訓班,補充了一些」熱點「。這是我接收到的價值。

而,硬傷,也開始有點明顯了。那就是分析及結論以偏概全,甚至武斷。尤其表現在後3個腦洞,對中國的未來經濟、中國的產業鏈等都存在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的本身出在哪兒呢?出在他的觀點本身來自於一兩本書,比如《樞紐》,而他講述這個」腦洞「本身就是賣書,結果他又把這個」腦洞「上升到現實的」政策分析「甚至」政策判斷「上,那這個差距就大啦。

換言之,你介紹書,用書來說明一個觀點是可以的,但是,你把這個觀點推演出去,放到世界發展、經濟發展、中國發展這個角度,並且尤其是將一書之言,規律化、歷史化,那就武斷啦,就容易以偏概全了。

這個分析邏輯的硬傷,實際上羅輯思維節目以來一直存在,以前是歷史方面,後來是商業 ,現在是經濟,然後還想染指金融,這個很危險。

這是我的看法。


一次次試著忽略他奸商的外表去靜下心聽他要表達什麼,每次都無疾而終。

印象中很深刻的是他還沒這麼火的時候有一期邏輯思維他在沒有科學根據的情況下斬釘截鐵的否認中醫的價值而抱西醫大腿,當時就挺反感他了。

後來他又號稱把知嚼爛了餵給大眾,嗯,嚼爛了,但全面的知識卻只吐出來一半了,只吐出來他認為大眾該知道的那一半,所以在他那裡的觀點都不全面,帶有濃重的偏科色彩。

再後來,他又號稱光明正大販賣知識,呵呵,似乎能理解他前面的作為了。先通過一些嘩眾取寵的方式引起大眾注意,再測驗一下群眾的底線,好,有市場,開始賣貨了。

前面的數據讓這廝鎖定了一個大部分人的痛點:焦慮。接下來的大家都知道了


不想評價這個掛著讀書人的標籤賣東西的商人。



謝邀。

今年羅胖穿了一身量身定做的西服,這個情況在前兩次都沒有出現過,為了穿上這身西服,羅胖特意減肥減了十多斤。從這點能看出羅胖對於「死磕自己」確實是拳拳到肉。

我對於這三次,都是抱著這一整年互聯網分析的心態看的,包括以後的17次都會抱著這個心態去看待的,其中一些數據,以及一些平時我接觸不到的信息從中可以了解到。但是,也需要自己的獨立思考。演講的內容是食材,需要自己獨立做出一道菜。不能別人喂你什麼你就吃什麼。

至於該如何看待《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我認為找到你認為有用的知識就好,雖然我認為2017年的這次不如前兩次吧,但我還是簡單分析了一下原因,我認為不如以前的原因是在今年互聯網上面的大事件相對少了,能拿出來說的不多了,概念重複說了,或者本質是一個東西,又換了一個說法。但是有沒有有用的東西呢?有。我簡單說說我認為有用的吧。

遊戲行業上半年全民「王者榮耀」下半年怎麼就「吃雞」了?這個問題是一個遊戲行業資深大佬回答的:快!遊戲用戶的爽點不斷地在刷新,王者榮耀幾分鐘爽一次,吃雞一分鐘爽好幾次。

這個問題也是我一直在琢磨的,雖然這個回答我認為並沒有回答,但是給我提供了一種思考緯度,我也會盡量的找到答案。

再說一個我覺得沒有用的內容。

連接。

企業與人的鏈接,與用戶的鏈接,與別的行業跨界鏈接會穩固自己的業務。(這個是結論,具體案例講的內容就不敘述了)

這個論點其實在幾年前甚至前兩次都提到了。我想就是沒用的點吧,但是我不會抨擊,因為站在那裡的是羅胖,又不是我,我站在下面指指點點的對我又沒有好處。你們說對吧?

最後我想說羅胖的跨年演講挑自己有用的看,有用的思考就行了,少逼逼多幹事兒!焦慮了不是人家造成的,如何解決這個焦慮看「得到」聽「喜馬拉雅」和各種知識付費也沒用,少想多干就能解決焦慮了。


推薦閱讀:

羅振宇 與梁文道那個更有意思?
羅輯思維在知乎上取材,付費了沒有?
作為「羅輯思維」的會員,體驗如何?
羅輯思維是不是在走向衰敗?

TAG:創業 | 演講 | 羅輯思維網路節目 | 羅振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