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民航都用英制?
聽c919試飛的新聞,高度用英尺,速度是節。
首先要澄清一點,目前國際民航用的度量衡,並非全都是英制的(排除中國、朝鮮、一些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等的情況)。
目前ICAO的「藍表」(Blue Table)所用的度量衡,實際上是公制與英制之間的大雜燴。高度用英尺,距離用海里(連帶速度用節,即「海里每小時」)。這些大家也知道了,但是也有一些參數是公制的,例如飛機與燃油重量以公斤量度,跑道相關的(如跑道長度、跑道視程、能見度等)用米,氣壓用百帕(以前稱為「毫巴」,1百帕等於1毫巴)。
真正完全用英制的,目前也只有美國,什麼英尺、磅、「英寸水銀柱」(英制氣壓單位,一大氣壓力等於29.92英寸水銀柱,相當於1013.25百帕)等滿天飛。。。
值得留意的是,俄羅斯以往也繼承前蘇聯的一套,全部使用公制,但自從2009年起,高度標示也跟隨ICAO的標準使用英制的英尺。
------補充的分割線------
不過說起來,美國雖然使用英制,但是他們的「英制單位」卻是利用「公制單位」定義的,例如磅就被定義為「相等於453.5克」。。。
還有,中國實際上只有大陸地區是「全公制」的,港澳台地區則跟隨ICAO的「藍表」標準,而全中國的飛行情報區,就只有香港與台北使用「藍表」。
中國民航不用英制
我國是國際計量大會的成員國,使用公制單位節是指海里/小時,它不是英制也不是公制單位,節是航海中代表速度的單位,海里原指地球子午線上緯度1分的長度大概是1843米,1929年國際水文地理學會議,通過以1分的平均長度1852米(或6076.115英尺)作為1標準海里長度,目前已為國際上所採用。如果要說英制的話,1節=1.15英里/小時
目前民航飛機上還使用英尺是由於美國在航空方面的強勢,波音飛機在全球的廣泛使用,令英制高度單位英尺成為了飛機事實上的標配但是隨著中國民航的崛起,在波音和空客飛機上的高度顯示也開始出現公制和英制高度顯示同時出現在這裡出現英制單位是很不應該的一件事,也許是平時使用國外資料用多了說習慣了吧ps:現在連英制的祖宗英國也加入國際計量大會了,國內計量單位也要按公制來了下一步就看美國這個最大的英制使用國何時會被世界潮流帶動啦~
航電是西方供應商合作的,適航證也要西方的,很多標準就是西方的了
其實再之前都是公制的,以前的蘇制客機都是公制單位,高度為米,空速為千米每小時,壓強為百帕,甚至機場用的都是QFE而不是QNH,後來這些客機都淘汰了,中國民航才英制公制混用。
空軍整體上還保留著蘇聯的標準體系,仍然大多數情況下還是公制
民航文化起源於航海文化。航海文化英國曾是霸主。
節不是英制單位。。。。
還有就是美國的飛機基本上用的都是英制單位,波音在國內至少是半壁江山,所以英制的使用和在別的地方比起來就比較多了民航很多概念都來源於航海 民航中有很多nav開頭的單詞 究其來源 正是出自於航海方面 英國在19世紀是唯一的日不落帝國 航海技術非常發達 因此 英制就是當時的ISO
並非全部如此,比如修正海壓,英美國家用英寸汞柱,中國用帕斯卡。採用一些英制是為了通用性,比如海里,英尺。關於速度用節的問題,是因為距離用的是海里,而和航海一樣,航空也是跨緯度經度比較大,在不同的維度上,跨過相同的經度距離是不一樣的,所以不同緯度的海里也不一樣,以單位經度跨過距離為準,這樣就消除了誤差。高度用英尺,是因為涉及到管制移交的原因,西方國家都用英尺,而移交管制的時候如果不用統一標準會引起飛機飛行高度層的混亂,不利於航行安全和航行秩序。
民航都是商業化的,919如果全使用公制,怕是出國不好賣
在航空器上的各儀錶都是遵照英制單位,國際通用,但在有些地方也不全是英制,像報文里就都有規定高度層F的單位是英尺,A就是米了
沿用航海術語,而英國曾經是世界第一,海軍都按著英國的來,航空自然就用英制了
因為是歐美國家率先開始現代航空活動的,人家用英制習慣。
如果是中國發明了現代飛機的話沒準都用尺、寸、丈呢。推薦閱讀:
※16盎司1磅,16兩1斤。這是巧合么?
※三國志里的身高是用的漢尺還是三國尺?
※為啥那麼湊巧一公斤剛好等於兩斤,一公里剛好等於兩里,一米剛好等於三尺 一個時辰剛好等於兩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