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三國志》失傳了,那麼《三國演義》具有歷史價值嗎?

  1. 假設清朝時,除《三國演義》外,把所有關於三國的歷史記載(如《後漢書》《晉書》等的相關章節失傳,只剩下殘章。)失傳了
  2. 當然史家可能根據《三國演義》還原《三國志》,但這個還原後的《三國志》就能的歷史價值如何?
  3. 《三國演義》確實本質上是一種通俗化的歷史演義故事,但感覺在明清兩朝民間實際扮演著歷史教科書的作用。引申問題,後世史書比如《史記》等的編撰有時往往參考民間傳說,那麼這樣的史書能信嗎?非歷史專業的思考,勿噴。

——————

根據各位答主的回答,對提問進行了修改。


挺有意思的,我國歷史上自戰國起,的確沒有發生過一個時代的史書全部毀滅的情況。

後世所有史書和文獻,跟三國時期有關的也不少,這些全滅了,只剩殘章?我的天...

題目描述真要出現,那得是整個文化乃至肉體徹底毀滅的程度,按照中國人對史書的重視你懂的,除非滅種也得存下來。

如果單獨存下來了演義,後來者會把它當作山海經之類的純架空神話傳說吧。

就像我們今天看唐虞夏商一樣,瘋狂考古,然後用神話記載去重構歷史,直到把地底下的史書再挖出來。

不過這種規模的災難,別說中國,地球人還在不在都不一定。等外星人來慢慢挖吧。


那就變成封神榜了


《荷馬史詩》有沒有價值?同理。


三國演義本身就是帶有一定的歷史研究價值的,有些部分還可以了解明朝的一些歷史變化,比如青龍偃月刀。


既然假設所有的三國歷史記載都抹去了, 那就相當於是一本演義形式的歷史會單獨流傳下來, 人們自然而然會把演義奉為正史, 劉關張被無限抬高, 都督大人就得一輩子小心眼了. 這種"修史滅跡"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各種上演, 你懂得...我說的是...明太宗. 這裡就暫且不表了.

當然如果三國演義作為正統史書流傳後世, 裡面神乎其神肯定也會被各種考證, 畢竟演義色彩的文字描述很容易可以分辨, 這裡可以稍微類比下封神榜, 如果沒有任何夏朝的文獻資料, 只有一部封神演義, 你會把各種神仙打架當成歷史嗎. 這就是題主所謂的還原, 也就是去偽存真.

不管怎麼樣, 存在即有理, 哪怕是千年前的一坨shi, 也足以後人分析當時的食物構成了, 所謂歷史價值不可不謂高也. 更何況在教育程度不高的時候, 演義的延伸戲劇和說書是當時主流大眾化的宣傳方式. 關公的紅臉和忠義, 不都是靠著一代又一代的演義才流傳下來. 皇權需要宣揚關公, 希望關公顯聖, 以關公之名鼓舞人民抵禦敵人, 不管怎麼說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宋徽宗 崇寧元年(1102年) 忠惠公

宋徽宗 崇寧三年(1104年) 崇寧真君

宋徽宗 大觀二年(1107年) 武安王

宋徽宗 宣和五年(1123年) 義勇武安王

宋高宗 建炎二年(1128年) 壯繆義勇武安王

宋孝宗 淳熙十四年(1187年) 壯繆義勇武安英濟王

史書編寫總會受到當時歷史條件的制約, 不能保證完全的公正客觀, 也不能跳出當時的歷史局限性, 按照現在的標準來編寫.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歷史觀, 只能說需要去辯證的看, 代入時代背景去看, 才會覺得.....椒鹽土豆真好吃

借個圖歪個樓

圖侵刪


有還是有,但是也就只能是能確定什麼時間段發生了什麼事,這個時期有哪些人,那些人重大的事是誰幹的。

三國演義是明朝時候寫的,很多社會習俗都有著明朝時期的特色,所以很難深入了解漢末時期的社會背景。

也就是一部以今(明朝)寫古的文學作品。

至於其他的價值就不是很高,畢竟羅貫中先生喜歡改戰績加戰績吹戰績,打仗寫成打架,以少勝多要放火;要不然就是埋伏一波就帶走,凡人吹成妖,黑曹貶吳捧劉等等之類的毛病。

正所謂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所以不要把三國演義當歷史文獻來看(雖然很多人都這麼干)。


中國以外,哪國的上古中古史不是文學作品?遠的不說,你看天竺、倭國、蒙古、朝鮮、百濟、越南。。。。。。懶得列了。

總之,除了沒《三國演義》好看之外,哪部的歷史價值高過《三國演義》了?


沒有~

老羅的屁股太歪


同理,《唐書》失傳了,《說唐》有沒有歷史意義?

答案似乎是顯然的嘛


據沈家本統計,注中引書「經部廿二家,史部一百四十二家,子部廿三家,集部廿三家,凡二百十家。

引自百度百科,不必多說,三國的史料豐富遠遠多過你的想像,大部頭的晉書魏氏春秋啥的都不說了。沒了三國志,三國演義要排隊估計也要排到三百多名後。


個人認為小說畢竟是小說


周公瑾或成最大輸家


你開玩笑哦,關於三國留下的史料煙波浩淼,全部變成殘章了。就像某位答主說的,那就是中華文明史最空間的浩劫。考慮到明清時期距今才五百多年,那樣的浩劫之下,還有沒有今天的新中國都是個問題。


這個要怎麼界定?是只有三國志後漢書失傳 還是所有有關三國的資料失傳?

晉書算不算和三國有關的資料

世說新語算不算和三國有關的資料?

談到西晉 我們勢必要談到魏國 那隻要和魏國有關的資料算不算和三國有關的資料?

再說 不是因為後漢書的品質 其他大量有關後漢的史書也不會失傳

這個因果關係題主怎麼想

再一個角度說 只要某一朝代的史書缺少 肯定會有讀書人寫這一朝代的史書

難不成到明朝為止都沒有這樣的史學著作?

三國演義雖然是小說 很多內容是直接抄的史書

三國志要是失傳是三國演義寫之前還是之後?


可是演義成書年代相對於三國太晚了,大家會喵別的材料


倒著回答吧,史記本身也被詬病,在史學界並非聖經,它在文學界的地位可能更高。

歷史研究最重要的是一手考古資料,這是直接證據,二手的記載或者三手的傳說,都是可參考物。

僅供參考,但莫要全盤當真。

如果沒有史書,三國演義在史學界的地位不會有變化,它在文學界的地位會更突出,但史學界並不信遠隔千百年的文學作品。

三國演義的歷史價值是記載了諸多民間傳說,在民間傳說失傳下,它有很大的研究價值,但是如果民間傳說能被發掘出來。

它的歷史價值就到此為止了。

它不是史書,並非正史野史黃粱美談,它是集民間傳說為一體的文學著作。

文學價值遠高於史學價值。

就算地球毀滅,人類滅亡,依然如此。

文字如果能被外星人解讀,那首先傳達的肯定是文學信息而非史學信息,我們要真的為外星人寫一部「史書」,那最好是用數學語言。

只要你用文字語言,文學性就大於史學性,這是文字的缺陷,也或許是文字最偉大的魅力。

畢竟,文明的根端就是文字。


推薦閱讀:

華容道的真相是什麼?假設真有該事情,放過曹操符合劉備的利益么?
曹操稱公目的何在?
如果以悶騷程度排序,三國時期怎麼排好呢?
漢朝時期的官吏制度是怎樣的?

TAG:歷史 | 傳記文學 | 三國 | 三國演義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