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曾使用的 Parallel Design Investigation 具體是什麼設計方法?
在8 件事,了解 Smartisan T1 的設計者 Ammunition 裡面提到:
Robert Brunner 在1990年代初為蘋果定下的基調,是「能夠預測到未來的設計,而不是基於我們所見所知的設計」。這句話在利恩德·卡尼撰寫的《喬納森傳》里被提及,隨後提到的就是著名的並行設計調查(Parallel Design Investigation)──這項策略讓蘋果設計團隊遠離生產過程的折磨,獲得犯錯機會,尋找更多可能的前進方向。
請問Parallel Design Investigation具體是一種怎樣的設計方法?
Parallel Design Investigation 意味著:制訂多個設計方案,讓這些方案彼此競爭。
這種做法往往需要在公司內部的設計團隊基礎上,加入外部 agency 的力量。比如 Apple 有讓 Jon Ive 負責 Project Juggernaut,也有和 IDEO、Lunar 這些公司的合作。
多個方案同時進行,直到某個方案從競爭中勝出。不管提出那個方案的是內部還是外部的設計師,都會負責完成整個項目。
沒有什麼玄的,只是保證了不要過早地放棄其他設計可能——所以 RB 說這讓 Apple 「獲得犯錯機會,尋找更多可能的前進方向」。
Apple 用 Parallel Design Investigation 這樣的策略,來保證自己是個設計主導的公司。之前 Apple 的設計團隊壓力就很大了,因為需要同時進行幾個項目,開發周期又一直在壓縮。RB 提出 Parallel Design Investigation,就是不希望設計師總是跟在工程師屁股後頭跑,僅僅為工程師的產品做一層「皮膚」。
RB 說 Apple 追求「能夠預測到未來的設計,而不是基於我們所見所知的設計」。Parallel Design Investigation 的優勢就是這樣:在保證 Apple 的設計團隊能夠完成短期項目的同時,還能在設計風格這樣的方面有長期的思考與探索。這談不上是一種設計方法,遑論「著名」。首先《喬納森傳》(Jony Ive: The Genius Behind Apple"s Greatest Products)裡提到 parallel design investigations 時首字母沒有大寫(說明不是專有名詞)。另外基本上只有 Robert Brunner 在用這個詞,很可能那只是多年以後接受採訪時臨時想出來的一個描述。
具體什麼意思,參見 8HPencil 的答案。其實說白了就是從外面請設計諮詢團隊(Jonathan Ive 最初就是以外部諮詢的身份跟蘋果合作),然後和內部的設計團隊比稿。但幾方各做各的,互相之間不商量(所以叫 parallel),保證獨立性和新鮮感。通俗來說就是「比稿」。
推薦閱讀:
※在應用程序設計時總會有一個系統設置的項, 為什麼要有這個菜單,設立的目的是什麼?什麼樣的內容應該放在這裡?
※Smartisan os是好看,但是,google Material Design一出,Smartisan os的界面設計還有意義嗎?
※羅子雄(Pumel)是誰?
※為什麼 Google.com 的搜索輸入框比 Google.com.hk 的要長?
TAG:蘋果公司AppleInc | 用戶界面設計 | 用戶體驗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