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名校里也有許多不靠譜的人?


先引用美國物理學家費曼 Feynman 的一句話:

「When I was at Cornell, I was rather fascinated by the student body, which seems to me was a dilute mixture of some sensible people in a big mass of dumb people」

翻譯:

「當我在康奈爾大學的時候,我覺得學生群體很有意思。他們彷彿是一些靠譜的人被稀釋在人數巨大的傻缺群中。」

==

我有幸也曾經求學於美國西岸一所名校。在那裡讀書的日子裡,有些遭遇也讓我不禁疑惑:我靠,似乎什麼人都能進這所聞名世界的學府呀。後來用數學推算一下,倒也不奇怪了。

「名校傻X」 (原題用詞如此)這個現象,可以用統計學中的
type I type II error 來解釋。這個概念又可以被稱作假陽性(false
positive)、假陰性(false
negative)。簡單來說,就是誤把正的判斷成反的,和誤把反的判斷成正的這兩種錯誤。

這兩種誤判往往有著內在,不可調和的對立。當你試圖減低其中一種誤判的時候,往往不可避免要增加另一種誤判的概率。比如,如果你把每一個嫌疑犯都判為有罪的話,你就不會漏掉真兇,但是你也很可能錯殺不少無辜。反之你如果假設所有人都無罪的話,固然不會冤枉好人,但是也放過不少罪犯。

回到名校里不靠譜同學這個話題(原問題中的傻X一詞還是過於重口味哈)。我們假設那些申請名校的人,或者說社會上,不靠譜的人本來就很多,比如95%的人都是不靠譜的。而名校的錄取過程是為了盡量篩除這些不靠譜的人,留下那5%
靠譜的同學。但是名校的申請過程肯定是不完美的,比如會有以下情況:

靠譜同學被錄取的概率:80%

不靠譜卻被錄取(admissions
mistake)的概率:10%

靠譜同學的錄取率是不靠譜同學錄取率的8倍之多,按說這已經是一個不錯的錄取流程了。但是我們來看看結果。假設有1000人申請。根據剛才的假設,其中

1000
* 95% = 950 人是不靠譜的。其中被錄取的

950
* 10% = 95 人

而靠譜的同學數:

1000
* 5% = 50 人,其中被錄取的:

50 *
80% = 40 人

最後錄取總人數:

95 +
40 = 135 人,其中不靠譜的人數佔比

95 /
135 = 70%

而這是一個總錄取比例僅有
13.5% (差不多是
Cornell 的水平),並且能夠相當準確甄別靠譜與不靠譜申請者的學校。

所以,名校中也有大量不靠譜的人存在,只是濃度比社會均值低了一些而已。其根本原因是名校再仔細的刪選機制,也架不住潮水般的龐大的社會上的傻缺群體。雖然儘可能降低誤判概率,但是那些漏網的傻缺也足以讓名校中的靠譜同學稀釋在茫茫的傻缺海洋中了。這也導致了回答開頭所引用的費曼先生那句話。

另外,多學習基本的數學和統計學常識,受益終身。大家可以設想另一個(非常真實的)例子。假設有一種罕見的絕症可以通過體檢檢查出來。正常人群中,這個絕症的發病率是 0.1%。如果你身懷該絕症,被查出的概率是 99.9%;如果你是健康的,卻被誤判成患有該絕症的概率是 0.1%(這也就是剛才說的 false positive)。按說這個檢查已經是非常準確了。

假設你是一個普通人,體檢中發現是陽性。你其實健康的概率是多少?

這裡我就不具體推算了。計算方法跟剛才的 「名校傻缺」 同。結果是 50%。這不能算什麼好消息,但至少還不是一個已經絕望的地步。在你決定把你的餘生盡情揮霍和享樂之前,你至少應該再去測試一次。

不過這 50% 前提是 "你是一個普通人「。如果你是屬於該疾病的高危人群,那麼就不是這個結果了。這就涉及到 Bayesian statistics 中所說的 prior。而我們的整個推算也是遵循了 Bayesian statistics 的思維。這一切都沒什麼難的(樓下一位留言說是初中生可以理解的。我同意)。但是據說美國曾經把上面這道有關假陽性的題考了考醫生,大多數不能夠正確解答。這說明了基本的數學和統計學知識是多麼的欠缺,哪怕在受過高度教育的人中。

不要成為這樣一個人。學好數學和統計學。這可能在你人生的某個時刻,讓你做出關乎生死存亡的正確決定。


柳宗元的《黔之驢》很好地解釋了這個問題。

你第一次見一個人,很容易就覺得他很猛。初次見面,只要他不是太傻逼,一定會給你帶來一些新鮮感,讓你知道這個世界還有不同於自己周圍人的存在。

第二次見面,聊的東西有一半和上次一樣,談吐也沒有發現太多新意,你就覺得上次對他的水平高估了。

第三次見面——這貨很平庸嘛。

第四次見面——他就是個大傻逼。

基本上,對一個人的印象,就是這樣變化的。

看書也是一樣。第一次讀一個人的書,覺得驚艷;再讀,覺得平平;再讀,覺得作者還不如自己。

另外一點,是周圍輿論的誤導。

我記得初中時候,那時候沒看過什麼書,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覺得相當不錯。

等到我上高中時,翻的書多了些,聽到很多人批評余秋雨,余秋雨的書我也沒再翻過。

大學的時候,我就覺得余秋雨太low了。

但不久前,偶爾在圖書館見到余秋雨的書,打開翻了翻,其實,不像這麼多年以來覺得的那麼low,甚至,在文章的可讀性方面,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別的都不論,至少他是一個擅長撩撥情緒的人,——僅從技術方面看,這是值得寫作者學習的地方。

假如我不是時隔十多年後重新翻開,我就不會改變這種印象。

所以,當你和一個人熟悉了之後,很容易忽略掉他身上的長處,反而對他充斥著傻逼氣息的一面,你捕捉得很敏銳。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鮑魚之肆,久而不知其臭,就是這樣子。

不要小看傻逼,傻逼可能比你牛逼得多。


哈哈歪個題,前一段時間刷某個問題。裡面有一個答案講的是他們(某美國大學)實驗室門口貼了一張紙條,上面寫的:

「Theory is when you know everything but nothing works.

Practice is when everything works but no one knows why.

In our lab,theory and practice are combined:nothing works and no one knows why.」

—侵刪。


點進來發現哈佛又被吐槽了= =

首先贊同一下峰哥的統計學,本人數學比較渣,就說一下直觀感受吧。

答主之前就讀於國內一個自認為屌的不行其實也算比較厲害的中學的好班,六年里我和同學們總被各種人(包括國家領導人啊)稱為「國家的未來」。然後環顧一下四周,這不尼瑪一群逗比嗎……有那麼一段時間很嚴肅的為國家的未來感到憂慮啊,畢竟聽說接管的是這幫人&>&<

後來去了現在的學校,也就是題主懷有無限期待、在中國人民心目中神一樣的波士頓一所大學。答主也很忐忑,畢竟什麼曼昆啊弗格森啊普埃特啊在國內都是威震四海啊,上他們的課感覺像朝聖似的。然後還要和大師吃午飯啊!然後發現大師剛去看了復聯啊!神馬正義課的教授看見披薩的第一個動作是吃不是講分配的公平性啊!在國內被膜拜死了的哈佛學生蹦迪抽風嚇死答主啊!國內吐槽大學生打dota答主隔壁也XBOX也一屋子遊戲碟啊!

但是——

後來閑的蛋疼假期去新東方上了一期德語課,發現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邊上一大哥死活聽不懂啊!指著Ich bin Li Ming問我Li Ming什麼意思啊!然後才發現什麼人都有啊!逗比雖然逗比但還是不錯的啊!

然後發現我高中的逗比們不知從哪學的編程,有的還沒畢業已經自己做APP黑網站給360提供漏洞了。

然後發現滿嘴披薩嘴角全是乳酪的教授擦擦嘴站起身,還是學識淵博洞見力十足的大師,比我等不知高到哪裡去了。

然後發現那些喝酒蹦迪打XBOX的同學睡一覺醒來馬上就換個樣子,要麼認真刷圖書館,要麼去世界各地交換或做公益,要麼換上一身西裝,(居然也能人模狗樣的)實習去了。

不知道題主說的讓你大失所望的哈佛畢業生有多不靠譜。哈佛大了去了,有本科生有各種學院的研究生,有可能是他/她水平確實不行;但也有可能是人家確實不善於講題主想聽的東西,但是在其所在的領域有兩把刷子也未可知呢?

任何膜拜的對象都不能近看,近看一定毀童年毀三觀。忽然想起高中一位逗比說的:「你要是崇拜誰,就腦補一下他便秘或者打飛機的樣子吧。」(如此無節操的逗比去了P大唉,體會一下)

最後說一下,想live up to我校(在中國)的名聲實在太難,截取Quora上的一個答案Ellen Vrana"s answer to The Ivy League: What is it like to be an Ivy League undergraduate student?:

5. First job after school - "Oh you went to Haaarvard. You must be smart." Start thinking "I went to Harvard, am I doing enough worthy of that?"

6. Second job after school - "Oh you went to Haaarvard. You must be smart, but you"re not that smart" Am plagued by "I went to Harvard, am I doing enough worthy of that?"

7. Rest of my 20s - "Oh you went to Haaarvard. You must think you"re smart. You"re not." Am crippled by "I went to Harvard, am I doing enough worthy of that?"

我們學的是數學,物理,統計學,或者文學,哲學,古典學,不是談笑風生學或者人生經驗學啊

匿了

好吧因為想回復其他知友的答案所以不匿了……


不請自來。小女子還在讀高中,讀過的兩個高中都算是名校吧,自己也算混得可以。雖然我還沒有上戰場,但是認識特別多別人眼中的大神。所以姑且認為我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不喜勿噴,就當我是小孩子too young too naive.

首先,我揣測一下題主說的「不靠譜」的意思:無非就是學術水平差或者能力差或者人品有待提高

題主有這種感慨,有兩種情況:

A, 那位哈佛校友沒問題,只是題主沒有發現人家的閃光點罷了。

曾經有一位上海陳氏家族(上海紡織廠那個家族)的成員之一來我們學校演講(她侄女和我同級),她上的是MIT,但是演講完之後所有人的反映都是: come on does she even speak English?但是人家很牛逼啊,在香港住太平山頂,有很多很多的錢,專業知識也很具備。結論就是:人家是搞理科研究的,而且是二十多年前的留學生了,英語說的不那麼流暢可以理解。人家不需要說英語說的完全沒有口音象母語一樣,因為人家牛逼的點不在英語上。

B, 那位哈佛校友真的有問題。

這種情況很常見。依小女子拙見,原因有三:

第一,如果是此人能力/智商不行,那麼很正常,因為大學招生官不是火眼晶晶,也不是很會選中國學生。

首先,大學招生官並不是什麼特別特別牛逼的職業。在美國很多做大學申請顧問的都有那麼一兩年在招生辦工作的經歷。選中國學生很多時候就更不靠譜了,由於每個人的標化成績刷的都很高,所以大家就有一種誰最有意思就招誰的感覺。如果保證成績非常好課外活動出彩的話,上TOP 20應該沒有問題。但是哈佛這種學校,很多時候招的人就是千奇百怪了。其中大部分的人還是奇葩地很有質量的,但是招生官不可能在沒方面都精通,有時候難免有漏網之魚。特別是國際生,我接觸下來感覺他們也不是很清楚國內什麼是很水的什麼是有質量的(但是他們一直很傲嬌的說自己都知道&>__&<),很多時候會有那種「我cao這種人都能進哈佛「的感覺。

P.S: 當然,超級超級超級超級學霸(不光是校內成績,競賽也特別特別特別特別特彆強,強到頂尖,很有科研前景的那種,大家感受一下)還是在哪裡都很吃香的。

第二,進入名校的人智商或者能力確實高於平均值,人品就不一定了

例如,在中國,除了極其個別的例外,高考和自主招生考試就是進入名校的主要途徑,考察學生的學術能力,基本看不出人品好壞。

在美國,主要看平時成績(GPA)和申請材料。如果腦子機靈會忽悠,看不出人品好壞。每個人都是心懷天下的好少年的樣子。

人品渣的還是有很多的。比如,facebook的創始人。。聰明吧。。。但成功之路上也背叛過好朋友欺騙過合作夥伴呀。。。

第三,進入名校之後墮落了

美國的名校貴族氣息還是蠻重的,五萬美金一年可不是小數目。確實發很多獎學金,但是校園裡社交方面最dominate的還是風衣全是burberry的那群人。這個我就不吐槽了,大家可以自己看studentreviews,有很多家境不是那麼好/社交不是那麼在行的人吐槽名校。有時候這種壓抑是可以毀掉一個人的。在我們高中,都時常有好學生因為抑鬱/不能融入而轉學,甚至回國讀書,大學可想而知。如果心理脆弱的話,可能上哈佛還不如去一個普通一點的學校,有發展空間。如果這樣壓抑自己,四年下來,也有出現學術問題或者人品問題的可能,也有可能也從牛人變成泯然眾人了。

以上。想到補充。


看了上面的答案,沒有自己滿意的,嘗試回答一下

其實我們不妨吧題主的問題擴大一下,其實本質不變,現在問題變成:

為什麼有時候我們會認為一些所謂的成功人士不靠譜?

我覺得主要有幾方面造成的。

首先,在交流和理解方面存在誤差。

我們無法知道一些人是怎麼想的,我們交流的時候只能通過別人做過的事情和說過的話來判斷對方。我們通常只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揣測別人,但是每個人都是有盲點的,我們評價別人的時候不如說是反映了自己的內心。

我們有時候對於對方行為的判定其實是很模糊的。比如一個母親帶著自己的兒子玩耍,兒子摔倒了,母親不扶起來,而是任其哭泣,我們怎麼判定呢?我們可以說,這個母親不負責任,不知道好好看護小孩,小孩摔倒了也不扶起來。當然這個母親有可能是希望通過小孩自己起來來鍛煉小孩的抗挫折能力。到底這位母親怎麼想的呢,我們無從得知。又假如這個小孩後來沒有自己起來,反而弄傷了自己,我們就會吐槽這位母親「不靠譜」,雖然母親的本意可能是好的,是希望讓他自己起來,但是這已經不重要了。

又比如,有一些信息的不對稱,或者是對於背景知識的理解不同,造成誤解。比如老外如果在中國的聚會上,他會發現中國人「不靠譜」,因為他會發現本來一個人已經說自己不能喝了,另外一個人還是強給他倒酒。

又比如說一些事情,我們只有自己親身經歷過,甚至有比較深刻的體會才會明白,或者需要比較多的知識才可以明白,三言兩語很難說清楚。所以這時候說話難免會造成誤解。這個現象最主要的就是體現在網上的一些噴子上面,比如見到一些人說不能降低房價就喊人家是五毛的,等等。

有時候這種不靠譜是真的不靠譜,但是這種不靠譜往往反應的是一種靠譜的選擇。

這句話說來太彆扭,聽我說清楚。假如你有編程的天分,你自然會把大部分時間投入編程中,讓自己提高,因為這是一種比較優勢。但是這樣會讓你在其他方面顯得「不靠譜」,比如你可能會在社交方面落後於別人。但是這種選擇對你來說是最優的,最靠譜的選擇。比如我們說德國的工業主要是以精度高,耐用而出名,美國主要以創新聞名。其實這種結果也是一種比較優勢的結果,輪創新,德國自然不能和美國相提並論,但是德國人憑藉其嚴謹和一絲不苟的工業精神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比較優勢,所以也產生了很多世界著名的品牌。類似的還有中國。中國的「長處」就是勞動力成(沒)本(尊)低(嚴),所以憑藉這一條也可以保證中國製造橫行天下。所以如果你讓一個數學家每天抽出時間來應酬交際,其所帶來的效益不如每天研究數學來的多。所以這種選擇是最優的。

所以當我們看到成功人士的時候,我們要想想是哪些方面讓其取得了今天的成就,而不是專註於其「不靠譜」的方面,然後感覺命運不公,感覺那麼腦殘的人都可以成功而自己不可以。可能你這是沒有發現人家厲害的方面。有的人深通人性,很擅長做「關係」;有的人對市場把握比較準確,能知道房價啥時候會跌,什麼時候該投資什麼時候該收手。正是由於他們有這些長處才使得他們可以成功。反觀我們很多人,見到一些老闆連英文字母都認不全就完全否定對方,覺得對方的成功全是運氣,見到一些專家說了一句邏輯有漏洞的話就吐槽人家是「磚家」,就覺得自己比對方高明很多。當然,如果你臉皮足夠厚,你也可以問一個歷史學家xxx是什麼星座的,我保證你可以難倒99%的歷史學家。這樣整天生活在這種自我滿足中,看不到對方的長處,只會讓人固步自封,不會上進。

相反,如果你是一個上進的人,如果有機會接觸到成功人士,應該主要看到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無視其身上的缺點(並不是說認可),試問誰沒有缺點呢?你應該問一個編程高手怎麼把程序寫好的,你應該問一個投資高手是怎麼分析市場的,你應該問一個作家是怎麼有創作靈感的。這樣你會進步的。當然,你也可以反過來尋找自信,你可以問一個數學家怎麼買漂亮衣服,然後覺得人家眼光奇差;你也可以像是孔乙己一樣問茴香豆的回字有幾種寫法,反正你總能找到這些小問題的。

有時候發現別人的優勢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不要以為你的上司只會拍馬屁才會升上去的,也不要以為煤老闆只是運氣好才是煤老闆,你以為只要夠狠就能當黑社會老大嗎?你以為鳳姐是傻×嗎?你要知道她已經拿到美國綠卡了,你能拿到北京戶口嗎?如果你對他人的理解只是在這個層次,那麼你一輩子註定是個屌絲了。說一句說爛的話,生活並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那些牛人可能也是一樣,只是大家缺少發現的眼睛。

題主,現在說說這位哈佛的同學,他既然可以上哈佛,必然是經過了層層篩選,為什麼你不想想是什麼原因使得其通過層層篩選獲的錄取呢,為什麼非要糾結其身上的一些所謂的缺點呢,他身上肯定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你要做的就是發現他們,然後吸收對自己有用的營養。


如果是在UK的話,八成是因為學校要蓋新樓了。

ps.不過學校都是老流氓,讓你進來是碼事,你能不能畢業是另一碼事,他們可管不著………


聊天呢,是一個互相的過程。。。


學校也有不靠譜的時候。這是我八月份寫的日誌,我貼上來,讓大家貽笑大方一下。

-----------------------------------------

今天我很憤怒。

大學把我的所有學術收藏和一些個人檔案弄丟了。

因為五月份,大學改組,人事調動,我的辦公室也得到了轉移,從自己的私人辦公室進入了數字媒體系的講師辦公室。我知道這是退步,但是沒關係,這是我最後一年了,不到一年我就畢業,所以不當其為大礙。

五月份,他們給了我三個儲物櫃,讓我裝好所有的東西,然後他們信誓旦旦的承諾我,當我到了新辦公室,他們會及時送到這些物件。我笑了笑,也知道整個暑假對教職工而言,因為混亂的管理,是很難繼續有效率的工作的,我也不急著用讓那些文檔,因為都是自己讀過的書,學校之內的文件運送,給兩個月時間總得到了吧?何況新舊辦公室都在一個校區內就只是一條街的距離。我也在這幾個月接點設計活,去公司里做點事情,讓自己換換心態。

然而,五月二十搬了辦公室,現在都快八月二十了,我的三個儲物櫃還是沒影。其他的博士生都按時拿到了他們儲備搬運的文件,我的各種藝術史書籍,三個儲物櫃多的文檔,還沒來么?連影子都沒有見到。我氣得七竅生煙。

我抓狂的到了學生辦事處,發現我依然是博士生,依然帶著獎學金,依然有住房補貼,一切照舊。但是,但是,但是,對待一個僱傭博士工,不給他武器,怎麼讓他打勝仗?這不僅是疏忽,更是對我的怠慢!

至少五十本自費購買的藝術史書籍,還有一些我移民前的文檔,都在這三個儲物櫃里!我能不傷心不痛苦不憤怒么?我打通了教授的電話,破口大罵了學校聘請的物流公司,然後現在教授也生氣了——因為這樣的事情,五年前也在他的身上發生過了一次。

好在學校為了安撫我的情緒,要我列出書表名單,他們雙倍賠償。這對我而言沒有什麼賺了的,我又要停滯幾個月的進度,這實在孰不可忍!

我做好了不要PhD,退學拿Mphil的打算了....

操。

----------------------------------------------------------------------

東西找著了!東西找著了!東西找著了!

在另外一個校區!

三大柜子,完好無損!

沒想到我是第一個被通知東西被找著的,原來已經躺在歷史人文系有一段時間了!

哎呀,我是媒體藝術學院註冊的,雖然我做得是藝術史的項目,但是無所謂啦!

現在我心情特別的棒!

--------------------------------------------------------------------------

同一天發生的事情...哎


我不知道你說的哈佛校友是怎麼不靠譜的,

有的時候一兩句話,一兩件事很難判斷出一個人本性的。

恰好我也認識一個哈佛JD,大我一屆的學長。

前幾天回國的時候還一起出來吃了個飯。

整個人看起來真的是充滿了「屌絲」氣質。

25歲的人了,出來吃飯穿個拖鞋,七分褲,印著廣告的T恤衫,沒有整理的頭髮。

不會開車,不上知乎,也沒有智能手機。

一起吃飯的時候我們也不聊什麼深刻的話題,就是講著過去有的沒的東西。互相黑一黑。

這樣的人離著大家心目中的哈佛法律博士簡直差了十萬八千里吧。

但是我知道當年初中的時候他就學完了高中數學,SAT滿分卻選擇了一個普通的LAC學數學。

本科畢業以後毅然考了LSAT轉去了法學。

在哈佛這種大神雲集的地方他也是整個系裡的前五名,作為一個外國人英文說得比美國人還溜道。

在韓國最好的一家律師事務所做實習拿的錢比我正式工作還高。

能進這種學校的人,也許不是什麼都強,但是必定在某一方面有過人之處。


高端的環境就代表都是一本正經的人嗎?

成績好的人就一定一板一眼嗎?

請欣賞俄羅斯議會現場。

吸杯杯。

我媽給我帶的,可好吃了,你們嘗嘗。

晚上一起去吃黃燜雞嗎。

給你看個公眾號可好玩兒了。

疊紙紙。

Let me take a selfie

摸摸,摸摸,可舒服了

Emmmmm…

以上。


其實題主說的很對啊。

上名校。百分之七十是努力。百分之三十是其它。

你要是沙特王子校董孫子大大女兒呱呱想去哪裡都可以。根本不難。

我認識的也有國際奧數一等獎在美帝名校讀博的。沒背景。純學霸。

可是從一般人看來。就是個奇葩。

我也認識某某教育局局長的女兒高中各種運作。考了個還算不錯的sat就去了名校。

要是真的高考也就是國內一般重點。

很正常。

本身想從哈佛校友那裡學點東西這個想法就有點搞笑。


因為每個人對名校的定義不大一樣。或許,你認為某些名校的人不大靠譜,最根本原因在於你壓根沒遇到更不靠譜的人。

比如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高考的時候報學校,一本要報一所,當然報分數線最低的,說不定能撞上一本,比如很多人寫自己經歷「比一本線高多少分」之類的,這裡名校的定義是一本

對於地市一級的重點中學,一般去北清太少,大多數牛一點的還是本省的985,比如廣東就是中大這種,這時候名校的定義是普通985

當然,對重點高中來說,一本率97%,一半以上都能去本省最牛的985,這時候,大家基本都是一本,名校自然就變成北清了,甚至每年還有不少去哈佛、麻省、普林、斯坦福讀本科的,名校的定義自然是這些學校。

比如以前某同學去騰訊工作,領導是早期進騰訊的,學校比較差,看她是中大的,老是想刁難她,給一些稀奇古怪的活,干不好就在一邊陰陽怪氣地說"哎呦,還是名校畢業的呀......」有次她無法忍了爆發了一句「中大算哪門子名校」,然後出國留學了......

另外,我始終相信,人與人之間智力的差距,類似於指數增長的,越是往高處差距越大,比如10%跟15%差不多,但1%跟10%差太遠了。這時候,如果聚焦到名校里,厲害的人比不那麼厲害的水平高出來實在太多,自然看他們不靠譜了......


第一:他確實煞筆。再牛逼的學校也有差學生,再差學校也有牛逼學生。基數大了,基於一定概率。

第二:煞筆的是你。千里馬在煞筆眼裡就是頭驢。一方面:很多人是很低調的。另一方面:人家覺得和你溝通成本低,就聊些比較low的話題。大學老師給一年級學生講高數,他會覺得老師厲害?大學數學老師會和一年級講高數?太費事。

裝逼一下,本科四年成績倒數前三,平均分75,老師四年很少表揚我,待我做成一點小事後,老師天天在學弟學妹年前表揚我,說我一直做事認真,呵呵。

本科老師很腦殘,無力吐槽。

至今我還是個腦殘!


你確定你們在交流的時候他不覺得你「不(Shi)靠(Sha)譜(X)」?


只針對美國學校,有幾個可能的原因:

第一,有些人很能裝,所以可以混進去

第二,父母太強,隻手遮天

第三,招生官眼瞎

第四,進了名校之後,驕傲鬆懈了

第五,本來就不靠譜,只是不小心進了個好學校而已


哪方面不靠譜?能力?智商?人品 ?還是某些你覺得不靠譜的人,其實比你想像的靠譜呢?

先說說能力的問題——【為什麼名校里也有很多能力根本就不足的笨蛋】,這裡的不足不能指一般,而是正常人都覺得匪夷所思的程度(否則躺槍的人會有一大堆)。如此一來,能力缺乏的「笨蛋」倒是和「名校」能夠形成鮮明的對比。那麼我們就來討論一下【為什麼名校里也有很多能力低到匪夷所思和名校根本不匹配的笨蛋】。

討論之前,我們先得確定這是否是一個事實。小A之前聽到有在美國讀博的同學抱怨「什麼啊組裡有個美國人能力弱得可怕」的言論,說是一些咱們高中就會的數學問題美國的博士生竟然還要谷歌。小A得知的情況是,這種情況確實存在。其實這就涉及到一個錄取的問題。總有「笨蛋」會不小心被大學錄取,只有這樣才能解釋答主的疑惑。

這裡提幾個關鍵詞:公立大學、以及不正當申請方式、捐款入學

1、公立大學。美國的公立大學通常排名都比較靠後,大家熟知的top20基本上都是私立大學。公立大學的錄取有一個很大的特點,那就是會特別照顧本州的學生。這是和其辦學宗旨相符的(給本州居民更多的教育資源)。大家別忘了像伯克利這種公立大學不僅僅面向世界,它首先是一個美國大學,尤其還是一個公立大學。錄取上照顧本州學生的具體方式就是,本州學生相對國際生而言,幾乎就是輕鬆申請。這樣做的結果就是,生源質量參差不齊。和經過嚴格篩選的國際生相比,那些從本州錄取的學生生源上就已經差了N條街。所以,極其「笨蛋」的學生在公立大學裡面是有很大幾率存在的。

2、不正當的申請方式。也就是大家所痛恨的作弊方式申請到名校。比如前些天火了的《天才槍手》,學渣通過作弊申請到了波士頓大學。也有知乎的題主提問「為什麼一些學渣也能上藤校」表達自己的困惑。學渣通過作弊申請到好學校並不代表他就能畢業,可能摔得會更慘。

3、捐款獲得入學資格。在美國有錢就能任性,只要家裡足夠有錢,給學校捐一棟樓,或許你就直接獲得就讀資格了。但通常情況下,那些有錢人家的孩子,其實能力並沒有因為「有錢」這個buff降低。也就是所謂的有錢人家的孩子比你更努力。當然,不排除有一些不爭氣的富二代。

美國大學的錄取方式相對國內而言標準更加多元化,因此一個學生如果能力嚴重不符,其實是很難通過重重關卡獲得offer的。所以【能力低到匪夷所思和名校根本不匹配的笨蛋】其實是比較少見的情況,更加普遍的情況是,大多數人(尤其是在碩士階段),都是平庸之輩,談不上多麼優秀。但即便是這些「平庸之輩」,相對於整個人類而言,依然是少數的優秀人才。換句話說,能申請到頂級名校的人,再差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所以,小A想,題主在意的也許並不是【能力】,而是諸如【眼界】【智慧】等等類似的優雅的辭彙。但小A想說的是,你想得太多了。很多名校的學生只是在某一方面牛逼,在他不擅長的領域,他要是發表了什麼奇葩的言論,你完全不必驚訝。人無完人,更非聖人。題主似乎對名校的學生有著太過天真的期待,以為他們都是對世界有著深刻洞察與見解的高人——其實那是更加少數人的事情。優秀與優秀相比,總也比不完,總有人更牛逼,被比下來的就成了「平庸之輩」。他們大多數都是一樣的現實主義者,一樣有著私慾,一樣要為生活奮鬥,一樣要苦惱于越來越高的房價……

和你一樣。


名校的價值就在於多樣性。以我的經歷所見越是名校這樣的優秀環境中,越能接受和鼓勵不同樣式的存在。你眼中的不靠譜,一定也是這種多樣性的存在。反觀那些層次較低的學校公司單位,巴不得所有人都是一樣的想法做一樣的事情。


我不了解題主的問題,不敢亂說。

我說自己的一個感悟。

你認為"學校的教育"能夠改變一個人的階級意識么?注意,不是階級,而是階級意識。

階級容易改變,但是階級意識我想需要至少三代人的努力。

想必大多數看官知道什麼意思了。

嗯,就醬。


泡知乎的普通人往往被泡知乎的精英噴啊,至於嗎,這是一個很正常的問題...題主被罵SB真是冤枉了,好多答案都需要自己去尋找,短時間的接觸無法全方位的了解一個人。另加一句,靠別人作甚,你都不能定義自己,別人何曾能定義你?


推薦閱讀:

名校到底意味著什麼?
名校生在工作之後是否還具備優勢?
為什麼名校不收差生並將其教育成人才?
美國本科畢業的留學生申請美國的碩士更容易嗎?
長三角地區的三大名校,上海大學、浙江大學、江蘇大學,分別有哪些優缺點?

TAG:出國 | 英語學習 | 留學 | 名校 | 留學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