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宮博物院為什麼把東坡肉形石和翡翠白菜當鎮館之寶?
眾所周知,台北故宮博物幾乎保存了故宮大部分精品,尤其字畫和官窯瓷器為精華中的精華,而宣傳過程中一直把東坡肉型石和翡翠白菜和毛公鼎並列為鎮館3寶,毛公鼎不說了,確實實至名歸。而肉型石和白菜,頂多算是精巧文玩的水平,白菜的雕刻水平也沒有絲毫亮點,翡翠就算材料貴也不至於這樣吧。這算是迎合大眾的低俗趣味,還是因為其他珍寶太珍貴,尤其是字畫在展出的損耗問題,而做的一種宣傳戰略?
1.同為「鎮館之寶」,評選方法不同,結果必然也不同。 台北故宮曾在2002年舉辦過網路票選,希望觀眾通過網路投票方式選出最受歡迎的十件文物。當時大眾網路票選最受歡迎的文物結果,第一名正是辨識度最高的「翠玉白菜」,接下來則陸續是「戰國龍形佩」「元大雁玉帶飾」「清院本清明上河圖」「清掐絲琺琅天雞尊」「清高宗夏朝冠」「晉王羲之快雪時晴帖」「漢玉角形杯」「清楊維占雕沉香木香山九老」「清竹絲纏枝番蓮多寶格圓盒」。這十件文物,應該是「最受觀眾喜愛的十件文物」,後來經媒體渲染編成了十大鎮館之寶。2.但是在網路上搜索,還能搜出台北故宮鎮館之寶的其他說法,有把毛公鼎與肉形石、翡翠白菜並稱的三大鎮館之寶,還有「毛公鼎」「散氏盤」「顏真卿祭侄文稿」「蘇軾黃州寒食帖」「趙干江行初雪圖」「范寬溪山行旅圖」「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宋汝窯天青釉水仙盆」「宋汝窯蓮花碗」「清翡翠白菜」。這一結果可能是綜合了學術價值與觀眾喜愛價值的結果,定為「鎮館之寶」更合適些。3.觀眾的選擇代表了社會大眾一般的審美觀,偏好選擇熟悉、美觀、普遍知名度高的文物,由於觀眾不能準確解讀文物的全部價值,所以和真正意義上的「鎮館之寶」有偏差也不奇怪。
世間大部分事物存在即合理,所謂「鎮館之寶」應該也有自有其理由,不能僅僅看做國人審美情趣低下或宣傳策略吧。雖然我覺得民以食為天的解釋很萌,然而更重要的應該是欣賞價值與文化價值並存。
有種奇怪的感覺,一塊肉(
東坡肉形石 ),一棵菜(
翡翠白菜 ),加一口鍋(毛公鼎)= =這不就是台灣的士林小吃風範咩……
最近在鏘鏘三人行中也討論到這個問題。首先說到這個現象在世界範圍內是很奇怪的,很少有博物館將這樣的藏品當作鎮館之寶。許子東教授也提到,不因為慾望和道德還能感受到快樂才是審美。說明很重要的還是中國人的審美情趣和水平還是比較低的,是審美的一種墮落。因為大家都愛看這三寶,只好迎合大家的需要,把他稱為「人氣國寶」。但是竇文濤的觀點也比較獨到,提出這其實也是一種輿論的引導,因為他提到這樣一群中國人,到了盧浮宮,也會去看盧浮宮三寶,勝利女神、維納斯和蒙娜麗莎。
原因很簡單,好宣傳,看得懂。因為珠寶玉石的珍貴在於色澤、外形、工藝這些一目了然的地方,比較好「看」,而其他國寶比如毛公鼎這類東西,則必須了解一定的背景知識才能去欣賞。
看文物最大的障礙,在於知識的不足。文物之所以具有價值,有多個不同因素的疊加。最大的因素,在於其承載著某一個時代的信息、代表著某一個階段人類文明發展的水平。比如原始人的陶器、骨器、玉器,論美觀恐怕很難談得上有多少價值,但是它考慮到他的年代、信息含量,那就彌足珍貴。同樣的,珍貴的元青花粗看上去不比滿地大甩賣的「景德鎮瓷器」醒目、晉侯蘇鍾看上去也黑乎乎毫不起眼。這些文物的價值,在於其上附著的信息和歷史,而信息的閱讀和歷史的了解,需要的是興趣的關注和時間的投入,需要大量的閱讀做積澱,只有你對歷史的發展脈絡有一個框架的了解,才能對一些大名鼎鼎的文物產生一個基本的認識和歸屬感;當你對各個時代的生產水平有一個簡單的認識之後,才會對很多文物的價值有一個概略的認識。而在這些的基礎上,再去做專門的學習,才能開始欣賞一些文物的價值。
到了這一步,已經超出絕大部分人的興趣程度,畢竟對大多數人來說,文物只是他們難得去一次陌生城市的博物館,看個熱鬧的東西罷了。翡翠白菜和肉形石只是重要文物級別,不算國寶級別。前者是后妃的娘家陪嫁,平時插在花盆裡;後者是蒙古王爺的貢品,肉皮色是匠人染出來的。故宮本來沒有將它們當成寶,是順應參觀的人而已。
遷台文物只佔南遷文物一小部分,和滯留南京的文物數量差不太多,一多半還是回到了北京……遷台時,戰事緊急,時間倉促,就沒來得及挑選,否則怎麼會把肉形石和白菜帶走……不過當初南遷時怎麼就選上那兩樣了呢?莫名其妙……
反映了國人是吃貨的最本質特性
翠玉白菜還稍微能理解,用料,雕工,還有蟈蟈的鬍鬚,還是光緒謹妃的嫁妝。肉形石到底是怎麼回事。。。。就因為是瑪瑙?
聽過一種說法,當時帶到台灣的重要文物多採取空運,有些大件青銅器因體積過大,甚至滯留在機場未能帶走。台北故宮博物院的藏品以小件為主,書畫、文玩較多,整個博物館的基調就是小而美,翡翠白菜在其中脫穎而出並不奇怪。
去過臺北故宮的人來答!
?知名度
在去之前,青玉白菜的確是我對整個臺北故宮最大的期待==,回家後和同輩和長輩聊天,大家興趣點最高的也是一棵白菜一塊肉---他們的【辨識度】如此之高,和普通老百姓柴米油鹽的生活相融合,自然大家都喜歡拿出來侃侃。而白菜又和慈禧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每當有人問起,臉上都帶著八卦的笑容:「慈禧最喜歡它了的哇,是不是喔!」?氛圍我去的當天人流量正常,幾層樓,我們兩個人走走停停逛了六個鐘頭左右。雖然感覺過道裡遊人如織,但真正是排隊並限定觀看時間的文物只有幾樣---【白菜】【肉石】【核舟】【毛公鼎】。你知道,有越多的人看,就會引來更多的人看。有一些是心心念念食材,還有看客並不知道自己在排隊什麼。見到後驚呼一聲「哇!真像!」往往也沒有了下文。樓主所說的這兩樣,貴在一渾然天成,真正要究其藝術人文價值,絕對算不上鎮館之寶。?自解我們自由行一直帶著隨身電子的解說器,好不容易在毛公鼎處遇見一別人聘請的導遊,趕緊摘下耳機聽。說話大意如此「鼎以銘文看其價值,毛公鼎其內銘文之多,鑄造之精美,年代之久遠。堪稱絕無僅有之冠。」末了加上一句「很多你們大陸來的遊客就喜歡青玉白菜,不是它不好,但在我們看來它更多的是耍了個小聰明,討了個喜,迎合獵奇的心理。唉,這麼多奇珍異寶,怎麼大家會抓住那麼一點末流不放。」?綜上,個人喜好不同想去故宮朝拜的聖物自然不一,肉菜是個好東西,但不算最上乘,也並未明確見過「鎮館之寶」的美譽(難道是我沒看見?)樓主如果能自己去一趟,心裡的疑惑應該會更快解答,而你的「鎮館之寶」很有可能不是食材。? ????民以食為天,歷史上一貫以來都餓怕了。
可以吃的什麼的最喜歡了,哪怕只是看上去可以吃也沒關係
我去台北故宮博物院的時候,自動播放的解說明確的說:毛公鼎不愧為鎮館之寶。其他的說法我當時是沒聽見
媒體說什麼那都是扯淡,只能說大批參觀民眾喜歡這兩件東西,所以知名度高
我個人最喜歡這件魁星點斗獨佔鰲頭
首先是它們自身的價值吧,然後是大眾眼中它們的價值。相比於那些看不太懂不知道形狀材質用途的珍寶,這個顯然貼近生活一點兒,奇怪好玩一點兒,更容易被注意到,更容易被記住。
匠人的奇思妙想使不那麼完美的材料呈現那麼完美的姿態,成為藝術品,雅俗共賞。很多藏品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喜歡的,找一個接受度高的東西多做宣傳,提高博物館的影響力,讓更多人來觀賞,是很英明的做法。話說好像台北故宮門票價格也不高,裡面藏品能達到無價的也有(如汝窯傳世太少,市面無殘缺的不流通,沒法估價),有機會一定去看看。
中國魯山肉石博物館
工匠根本沒有這樣的打算,是處理邊角廢料的突發奇想
人家明明是人氣國寶,不是鎮館之寶啊
如果說鎮館之寶,那就很多嘍,以前在愛奇藝看過一個台北故宮的系列劇,看完就清楚了。另外,字畫類的不適合展出,不是有個說法是學中國畫去台北故宮就行。
首先,台灣故宮博物院把翡翠白菜列為「寶」與大陸遊客無關,早在大陸自由行開放前,台灣就已經把這個列為鎮館之寶了,這個鍋大陸遊客不背。
說實話這個翡翠白菜在翡翠界還真不算稀有,到雲南緬甸走走,類似的翡翠料很多,有心做,對一個好的工匠沒有難度。
可能是台灣人見的少吧,這破紙糊上搜一搜,翡翠玉石能整一桌菜,全雞全鴨,白菜豆腐,排骨肘子。。。。
可見本屆台灣人不行。推薦閱讀:
※為什麼陳奕迅這麼紅?
※電影《國產凌凌漆》當中,當周星馳被槍斃時,為什麼周星馳給了警察點錢,就輕易地逃脫了?
※陶和瓷在文化上的差異?
※人們對於嚴肅音樂和對於其它藝術門類中的較嚴肅作品是否懷有不同的敏感度和評判標準?為什麼會這樣?
※亞洲有哪些好的爵士女聲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