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白皮膚的人看著比黑皮膚的人好看?

有句俗話也叫一白遮白丑


在Quora上有一個類似的問題:https://www.quora.com/Why-does-society-prefer-light-skin-over-dark-skin,有不少答案非得往種族主義上扯,這顯然不適合咱們中國人啊!

大多數中國人(某些少數民族有尚黑的傳統)的審美觀念是偏愛白色,因此民間有「一白遮百丑,一黑毀所有」的說法,這種審美觀念絕不代表中國人是種族主義。(下圖來自網上)

人類的審美觀念,從根源上來講,取決於基因繁衍保障能力的強弱與否,能夠促進保障基因繁衍生息的就會覺得美,反之就可能覺得丑。

在以農耕畜牧為主的幾千年的歷史中,絕大部分時間物質生活水平較低,物質供給並不豐富。在以農耕為主要生產方式的年代,在當時的物質條件下,進行社會交往,例如商業合作時,如何快速判斷對方擁有更多的財富、具備更強的物質控制和資源調配能力,如何判斷一個人的物質生活水平較高呢?

又或者說談婚論嫁時,如何快速讓一位女性判斷男性可以給家庭提供持續穩定的食物等生活物質來源,或者說男性能夠快速判斷女性成長在較高生活水平的家庭,身體健康,營養水平較高,能夠提供較多的嫁妝?

當然是皮膚相對細膩、白皙的更有可能物質生活條件較好、生活質量更高。

久而久之,以漢族為主體的中國民族形成了以白為美的審美觀念。

當然,審美觀會隨著歷史時代的變化而變化,比如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特別是衣冠南渡之後,門閥士族們生活在既富貴又滿懷憂患的氛圍中,形成了崇尚男性柔弱的審美觀點。

《顏氏家訓·涉務篇》中說:

「梁世士大夫,皆尚襃衣博帶,大冠高履,出則車輿,入則扶侍,郊郭之內,無乘馬者。周弘正為宣城王所愛,給一果下馬,常服御之,舉朝以為放達。至乃尚書郎乘馬,則糺劾之。及侯景之亂,膚脆骨柔,不堪行步,體羸氣弱,不耐寒暑,坐死倉猝者,往往而然。」

譯文:梁朝的士大夫,都崇尚著寬衣,系闊腰帶,戴大帽子,穿高跟木屐,出門就以車代步,進門就又人侍侯,城裡城外,見不著騎馬的士大夫 。宣城王很喜歡周弘正,送給他們一匹果下馬,他常常騎著這匹馬。朝廷上下都認為他放縱豁曠達,不拘禮俗。如果尚書郎騎馬,就會遭到彈 劾。到了候景之亂的時候,士大夫一個個細皮嫰肉,不能承受步行的辛苦,體質虛弱,又不能耐受寒冷或酷熱。暴病而死的人,往往是由於這 個原因。

當然,隨著物質生活的持續改進,我們單純地以白為美的審美觀念也在改變,今天的中國人,更多的是以健康為美。

-------------------------------------------------------------

喜歡就點贊,討厭就吐槽。

關注蔣校長,乾貨不斷!


審美標準當然受社會文化影響很多,但人的視知覺對美的感受是有一定規律的。

我們要明確一個概念,所有所謂好看的前提是,人的視知覺要對一個事物的形態有清晰鮮明的感受,也就是至少要能夠識別看到的東西。

我們通常說一個人臉長的好看,最重要的是五官的形態比例協調,並且輪廓清晰醒目。在肖像繪畫上,要體現年輕漂亮的人時,在五官上花的精力就要多一些,對比度要強一些,而對於面頰額頭等位置,都是盡量減少細節,以突出五官。這就是很簡單的強弱對比關係。

人的五官有毛髮和粉紅的黏膜,這些比較深的顏色當然也要靠白一點的膚色才能襯出來。

在各位用軟體修自己的自拍時,經常把眼睛放大,臉上磨皮虛化,原理就是這樣。

這個原理更常見的就是化妝。眼線鼻影口紅修眉,都是為了突出五官,而粉底就是弱化面頰的細節,比如一些斑點疤痕和毛孔,使人的注意力集中在五官上。

除了毛髮毛除了毛髮和黏膜的顏色,五官的形體也是其明確程度的一部分。在日常光線下,越是淺色的形體其光影效果越明顯,明處與暗處的對比越明顯。這就是為什麼素描的初學者最初都要畫白色石膏幾何體,而不是黑色幾何體。

形體的立體感要靠光影來傳達給人,淺色的優勢也可以由塑像來說明。比如下圖是同一個人青銅像與大理石像的對比。

有人可能要說,如果清晰明確是好看的前提,那怎麼解釋所謂朦朧美呢?這裡要澄明一點,所謂清晰明確不是指畫質銳利到什麼程度,而是相對清晰。霧裡看花好看,是因為你湊近花時,霧把花以外的東西都遮住了,你的眼前不再是雜七雜八的一堆東西中有朵花,而是白茫茫一片中只有這個花相對清晰,你的視覺只能集中在有限的東西上。這才叫清晰明確。

那麼黑皮膚的人就沒辦法美了嗎?那倒不是,碧昂斯依然是光是電是神話。深色皮膚的人化妝也要遵循以上的原則,那就是讓五官更突出。只不過膚色淺的人是通過加深五官顏色,提亮面頰顏色來完成的,而深膚色的人則要反其道而行,就是在深色皮膚上用淺色提亮五官,使之在深色面頰上顯出來。

比如網上流傳過一個黑人妹子分享的化妝教程。

說到底,只要五官端正總有辦法化妝化好看了,只是個蒙皮塗裝么。但要是五官本身造型太差,那就可能要動刀了。


因為亞洲人皮膚不夠立體,皮膚白可以凸顯五官。


因為古時候皮膚白意味著不需要勞動,此類人非富即貴,所以怎麼看都好看……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個上層建築有兩個含義:一個是政治制度,一個是意識形態,這包括審美。

皮膚白意味著不用曬太陽從事體力勞動,在中國古代能脫離生產生活的最次是個有錢人家的大小姐或者地主家的少爺哥。有權有勢的人家都長這樣,當然皮膚白是美嘍。到了近代,白人奴役世界,在窮困潦倒的中國人眼裡,原來的妖怪瞬間變成了高大威武的洋大人,洋大人的白皮當然是高貴的象徵嘍_(:з」∠)_

相反在歐洲人眼裡,小麥色才是醉吼的,因為說明他能經常去度假曬太陽。


沒覺得白皮膚好看,都看厭了,我一家都特別白,少數民族,真正粉調反光白。白沒氣色,顯臉平,容易晒傷。

這個問題不適用啊,我家就覺得小麥色和黑皮膚好看,電視上看到把臉塗那麼白覺得難看死了,尷尬症都要犯了,在家宅幾天熬完夜那樣的慘白臉犯油光,好看在哪裡啊。大概漢族審美偏重柔弱感,越柔弱越一朵白蓮花一吹就倒的那種越覺得好看。搞不懂為什麼不喜歡本族溫暖膚色,又曬不黑只是曬黃,曬出古銅小麥色多好看啊。


白色好配色,白色配個紅唇,黑眼珠,黑頭髮多好看。

黑色自行腦補


明明黑皮膚的人也很好看!

而且一般黑皮膚的好看的人的氣質比相同顏值的白皮膚的人的高啊喂!


白→乾淨→整潔→舒服→身心愉悅

→覺得好看

黑→沉悶→髒亂→不舒服→覺得不好看

通常我們提到白色,腦子裡都會聯想到白雪,白雲,白裙子,白髮蒼蒼,膚白勝雪等等。

而通常我們提到黑色,腦子裡第一時間聯想到的難道不是煤炭?或者黑夜?

同理,當我們看到一個人的時候,他的膚色白皙或者膚色黃黑,都會在我們腦子裡第一時間形成對應的「意象」。也就是所說的皮膚白的人看起來比較好看,以及「一白遮白丑」。

剛剛所說的是第一印象,那些雖然膚色黑,但容貌不錯氣質上佳的人在第二印象之後都會得到改觀,比如典型的亞洲膚色劉雯,多美啊,古天樂,帥呆了。


你怕是忘了

有一個女的

他比我們亞洲人任何一個都要黑

但是

超級美

他叫蕾哈娜……


因為工業革命發生在歐洲,而不是非洲。


推薦閱讀:

男生臉上有道疤很醜嗎?
針清能徹底消滅閉合性痘痘嗎?
敏感皮膚,用百雀羚的護膚品可以嗎?
皮膚白是怎樣一個感受和體驗?
身上的痣越來越多了是不是皮膚癌的前兆?

TAG:審美觀 | 漂亮姑娘 | 皮膚 | 外貌 | 改善膚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