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賢賢易色」到底應該怎麼翻譯?

看了楊伯峻和南懷瑾的版本,差別很大啊


向賢能的人學習會逐漸改變態度形色。


哈哈,看到很多人解釋這句話居然說到娶妻,荒謬也。賢賢易色。賢賢,親近賢能的人。易色,改變臉色。意思是遇到賢能的人要尊重,改掉原來嬉笑和隨意的神情,變得嚴肅起來,以示內心的尊重。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易色:不是不重女色的意思,學而篇突然來一句不重女色太怪了吧,孔子前文說」令色,鮮矣仁「」假裝和善的人不可能是好人「,色指面度表情,展示給外界的自己的態度。易色,溫和的表情態度,平易近人。

子夏說:對於賢者尊重,對於普通人平易近人,全心全力對待父母,對國家的君主,能奉不顧身,與朋友交往言而有信。

這樣的人儘管說自己沒有學過,但我一定說他已經學到了(儒家的思想)

歡迎訪問我的專欄

道德經和論語註解


額前段時間為了寫作業,正好寫了些關於這個問題的文兒,貼過來希望有用。如果有錯字請忽略。。

《論語》中,「賢」字見二十多次,是《論語》中的高頻辭彙,也是儒家經常拿來探討的問題。本文以「賢賢易色」為例,選取後世諸家註疏,分類探討其中不同的含義。

《論語》中原文如下: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經過整合與歸納,將歷代注家對於「色」的理解不同而分為兩大類:一是將「色」解釋為美色,此句話意為「喜愛賢德之人如同喜愛美色」或是「將喜愛美色的心思改為喜愛賢德之人」或是「對妻子重視德行而輕視容貌」(這是針對於「易」的不同理解,意義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只是層次境界不同,後文會有所分類涉及);二是將「色」解釋為臉色,此句話意為「以賢人之人為賢,見賢而更改(為喜悅的)臉色」。下面就這兩種說法以及說法內部的不同分類做一辨析。

一、美色說

支持此說法的有孔注(存於何晏《論語集解》)、孔疏(《十三經註疏》)、皇侃(《論語義疏》)、真德秀(《四書集編》)、范祖禹(存於《論孟精義》)、謝良佐(同上)、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王念孫(《廣雅疏正》)。下列於此:

【孔注】孔曰:「子夏,弟子卜商也。言以好色之心好賢則善。」

此處孔注直接點明「好色之心」,但未能具體提及「易」為何意,相對模糊。

【孔疏】正義曰:「此章論生知美行之事。賢賢易色者,上賢謂好尚之也,下賢謂有德之人。易,改也。色,女人也。女有姿色,男子悅之,故經傳之文通謂女人為色。人多好色不好賢者,能改易好色之心以好賢,則善矣。故曰:『賢賢易色』也。」

由於「疏不破注」的原因,此處孔穎達與孔安國保持了一致。用訓詁用語提出「易,改也。色,女人也」。可見孔安國不僅認為「色」是美色之義,「易」也應當是更改之義。

【皇侃】雲賢賢易色者,凡人之情,莫不好色,而不好賢。今若有人能改易好色之心以好於賢,則此人便是賢於賢者,故云「賢賢易色」也。然雲賢於賢者,亦是奬勸之辭也。又一通云:上賢字猶尊重也,下賢字謂賢人也。言若欲尊重此賢人,則當改易其平常之色,更起莊敬之容也。

此處皇侃講了多種說法,可以說囊括了本文所涉及的多種說法。在一開始他遵從古注,將「色」理解為女色。爾後又提供了「平常之色」的臉色說,可謂多種角度分析。和《論語正義》的單一性解釋相比,可見唐代注釋家的成例所帶來的局限。

【真德秀】子夏,孔子弟子,姓卜名商。賢人之賢而易其好色之心,好善有誠也。

真德秀此處支持將「易」解釋為「更易」。

【范祖禹】惡惡臭而好好色者,人之誠也。以好賢而易其好色之心,則善無以加矣。然而好賢者未必誠好之也。賢賢者,誠心以為賢,此好之篤者也。

范祖禹此處支持將「易」解釋為「更易」。

【謝良佐】如惡惡臭,如好好色,天下之誠意無易於此,此好德如好色,亦可謂好徳之至也。

謝良佐此處支持將「易」解釋為「如同」。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中與真德秀文同。

【王念孫】王氏念孫《(廣雅)疏證》:「引之云:『《論語》賢賢易色,易者,如也,猶言好德如好色也。』」此訓亦通。(見於清人劉寶楠《論語正義》)

按,《廣雅》原文作:「易,如也。」

關於「易」字的「輕視」之義,劉寶楠《論語正義》說:「《李尋傳》引此文,顏師古註:『易色,輕略於色不貴之也。』;公羊文十二年傳『俾君子易怠』,何休註:『易,怠,猶輕惰也。』是易有輕略之義。」可見此處還有第三種解釋,即「對妻子重視德行而輕視容貌」。今人楊伯峻《論語譯註》採取了這一觀點,他將此句解釋為:「對待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侍奉爹娘,能盡心竭力;服侍君上,能豁出性命;同朋友交往,說話誠實守信。這種人雖說沒學習過,我一定說他已經學習過了。」

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後文「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友交,言而有信」,各總結了一種具體的和自己親密的人際關係。而將與妻子的相處關係放於前未有不妥。當然也有人會問,為何將夫婦關係置於最前?是否不符合常理?劉寶楠在《論語正義》中引用清儒宋翔鳳的話解釋道:「三代之學,皆明人倫。賢賢易色,明夫婦之倫也。《毛詩序》云:『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是以關睢樂得淑女以配君子,憂在進賢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賢才,而無傷善之心焉。是關睢之義也。』此賢賢易色指夫婦之切證。」宋翔鳳以《詩經》開篇《關雎》為證,認為先提出夫婦關係並無不妥。

二、臉色說

支持此說法的有蔡節(《論語節說》)、皇侃《論語義疏》、二程(《程氏經說》、《論孟精義》)、尹焞(同上)。下列於此。

【蔡節】節謂:「賢賢易色」,謂賢人之賢而為之改容更貎也。

【二程】見賢改色,有敬賢之誠也。事親、事君、與朋 友交,皆盡其誠學求如是而已。(《程氏經說》)

伊川解曰:「(前與《經說》同)又語録曰:『言見賢即變易顔色,愈加恭敬,好善有誠也。』」    

【尹焞】賢其賢則敬賢之誠見於色,故曰「易色」。

三、辨析

各種說法均有自己的道理,且符合儒家學說。因此想要從經義上辨析相對困難。因此下文將以一些旁證來看「色」這個問題。

首先是《論語》中「色」字用例。《論語》中有如下地方提到過「色」: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子張問曰:「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曾子有疾,孟敬子問之。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倍矣。籩豆之事,則有司存。」

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君召使擯,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與立,左右手。衣前後,襜如也。趨進,翼如也。賓退,必復命曰:「賓不顧矣。」

入公門,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門,行不履閾。過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攝齊升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顏色,怡怡如也。沒階,趨進,翼如也。復其位,踧踖如也。

執圭,鞠躬如也,如不勝。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戰色,足縮縮,如有循。享禮,有容色。私覿,愉愉如也。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 氣。惟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見齊衰者,雖狎,必變。見冕者與瞽者,雖褻,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負版者。有盛饌,必變色而作。迅雷風烈,必變。

色斯舉矣,翔而後集。曰:「山樑雌雉,時哉!時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子曰:「論篤是與,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子張問:「士何如斯可謂之達 矣?」子曰:「何哉,爾所謂達者?」子張對曰:「在邦必聞,在家必聞。」子曰:「是聞也,非達也。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在邦必達,在家必達。夫聞也者,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在邦必聞,在家必聞。」

子曰:「為命,裨諶草創之,世叔討論之,行人子羽修飾之,東里子產潤色之。」

子曰:「賢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子曰:「侍於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子曰:「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可以看到,這些「色」的用例中,只有「色惡,不食」與「東里子產潤色之」兩條表示顏色,「好德如好色」可以用「美色」來解釋,其餘均可以用「臉色,表情」來解釋(值得一提的是,與「賢賢易色」同樣備受爭議的一條「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亦可作兩解)。可見將「色」解釋為「臉色」,是《論語》一書常見的釋法。

然後,我們通過字書來看「色」字。

許慎《說文解字》:「顏氣也。」段註:「顏者,兩眉之閑也。心達於氣,氣達於眉閑,是之謂色。」可見至漢代,儒者們均以色為臉色顏氣為主。漢代去古未遠,其意義當不會相差懸殊。

綜上,以上的幾種解釋都有自己的道理且都可以自圓其說。如果考慮到《論語》的用例以及《說文》後,「臉色說」可能更勝一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告訴我們,任何人都可以作為自己的老師,我們要謙虛學習。那後面「賢賢易色」,如果理解為「賢人」而「易色」,是否與上句語意衝突呢;楊伯峻老師所言:妻子;父母;君主;朋友。這正好是順序而言;覺得這樣解釋還是可以理解的啊:賢賢妻;易其色


賢賢易色理解起來很有難度。全文看,賢者、師者、君、朋友,此篇幾個對象是明確的,因此賢賢易色,主要指對待賢者的態度,賢賢,指對待賢者,要以對賢者應有的標準(禮儀、待遇)對待他;易色,指要變更態度,要嚴肅和恭敬,後語有「正色」一詞。聯繫起來理解是「要以應有的禮儀對待賢達的人,態度要恭敬而且莊重」。出自論賢賢易色 | EverYang.net


劉寶楠《論語正義》 賢,有善行也。「賢賢者」謂於人之賢者賢之。

《何晏集解》言以好色之心好賢則善。

《四書章句集注》賢人之賢,以易其好色之心,好善有誠也。


賢賢:賢人中的賢。第一個賢是指賢人,第二個賢是所做所為,是指賢事,賢的思想,好的品格。易:改變,根據實際情況改變。色:角色,身份。總的意思是:賢者所指的賢,是根據自己所面對的對象合理改變自己的身份,要求、言行,標準,也就是角色轉化。


是否可以理解為「賢賢易(賢)色」?古人行文簡省,略去一「賢」字。

用「以賢為賢」來代替「以色為賢」。

第一個、第三個賢,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認為……為優。第二個賢,賢能或賢人。

易:替代,改變。色:女色。


向賢德的人看齊,就容易和顏悅色。供參考。


易色,竭力,致身。此三者當有其趨同之意。

色,下巴,巴是啥意思就不用解釋了吧。

食色性也。

易,交換,交互。。


妻子更符合原意,賢人更符合本意。不過讀書不能句下死,真正重要的是能否行得:討老婆的時候能不能不偏重容貌?見賢人的時候能不能生效法心?能不能好德如好色?


有才能的男人和有才能的女人在一起和顏悅色的侍奉父母


選擇妻子看重她的道德而不計較相貌。


全文為,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我看到的翻譯是這樣的:如果一個男子娶妻只重她的品德而不去計較她的容貌。全心全力去孝順父母,不顧一切儘力事奉國君,於朋友交往遵守信諾,雖然有人說這個人沒有受過教育,可是我還是認為他是有學識的」我只看過這一個版本的,沒啥研究,勿噴。


應該不會是指「妻子」,因為古人一字一義。「妻子」指「妻」和子。


推薦閱讀:

懂梵文的請幫我看下這句是什麼意思?
說一句你知道的形容人品德高尚或品行端正或博學多才的古詩詞or文言文句子?
寫了六七年古體詩近體詩和詞,怎麼提高自己的創作水準?目前讀古文詩詞讀的較散亂,如何系統閱讀?
「以後名揚四海,根據即在年輕。」中「根據」二字何解?
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這句話如何理解?

TAG:國學 | 孔子 | 南懷瑾 | 古文 | 論語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