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黃霑、李宗盛、林夕三個人的風格?

提問來自於:

@梁德健 對於 世界上有哪些驚人的畢業設計、畢業作品、畢業論文? 的回答。


黃霑寫意,林夕工筆,宗盛白描。


黃有滄海,李遊人世,林與自己廝守。


黃霑:最為豪放,風流倜儻,大氣磅礴

李宗盛:最為樸實,字字珠璣,字字誅心

林夕:最為文藝,纏綿悱惻,別有洞天


-

謝邀。

謹以此文獻給曾經帶給我們感動的諸多詞作人。

感謝永遠有歌把心境道破。——陳奕迅《歌·頌》

前言

對於黃霑先生的博士論文《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在知乎引起如此反響,本人甚為驚訝,畢竟知乎上說粵語的朋友僅屬少數。隨之而來的,是本人少少的擔心,事後也證明,這擔心並非杞人憂天,文化的差異使得眾人對於詞作的評價褒貶不一,這也是本問題其中的由來。

有朋友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誠哉斯言。歌詞,甚至歌曲,是極為私人的東西,很難一概而定,因此如果沒有一個客觀標準去評定,全憑個人感受,得出的結論只能算偏見。

本文將嘗試從時代性、藝術性、人文性等三個不同維度,品嘗各家之所長,以饗讀者。

時代性

流行音樂是一代一聲音的,反映著社會的需要,見證著時代的轉變。

如果割裂音樂以及歌詞與時代的關係,我們得到的見解便缺乏整體性,變得片面。黃霑、李宗盛、林夕三人分處於不同的時代環境,得出的感受自然不同,熔鑄於歌詞中的思想當然亦有差別。

一、黃霑

1. 緣何印象多豪放

在七十年代,香港的經濟開始起飛,而香港和內地的接觸卻不多,當時居住在香港的人難以建立一種中國人的身份,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發自本土民間的庶民精神,大眾傳媒則從旁推波助瀾。

其時最能反映大眾生活的,正是電視劇。因此在流行曲還沒興起之前,電視劇承擔了很大部分的反映市民生活的責任,而流行曲則附屬在這些電視劇身上,多為電視劇主題曲。

既然是主題曲,就必須與電視劇的主題有所相關。這階段的粵語流行曲創作所受的束縛很多,既要貼合電視劇的主旋律,又要力求填出新意,還要添上詞人對人生的種種看法,非常困難。但黃霑等人卻做得甚為出色,樹立了一個很高的標杆。可以說,這些電視劇主題曲用語現代化,飽含人生哲理,擺脫了以往舊式寫法偏向於粵劇傳統的生澀,更拋棄了時下以草根階層對社會不滿為題材的庸俗,極大地拓寬了流行曲的題材和藝術性。

後來的詞人作詞,所受的影響概莫如是,而流行曲亦漸漸擺脫了電視劇的束縛,歌手開始擔當大旗,為人熟知,確定了現在流行曲的運作模式。

這些電視劇中,涉及的題材甚廣,當然少不了時下仍大受歡迎的古裝武俠片。黃霑港大中文系畢業,又精於粵劇研究,為這些古裝武俠片作詞自是信手拈來。

另外不得不提的,便是顧嘉輝。

1973年,顧嘉輝應電視編導王天林之邀為無線電視劇《啼笑因緣》譜寫主題曲,該曲掀起了粵語流行曲的熱潮,和許冠傑的《鬼馬雙星》並稱為粵語流行樂壇的開山之作。

從1970年代到1980年代末,顧嘉輝那種從中國小調曲式發展出來的獨特曲風,加上黃霑用粵語填寫但飽蘊傳統中文色彩的歌詞,這個後來被稱作「輝黃」的組合稱雄香港流行音樂20年,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一般香港人對傳統中國文學是沒有什麼認識,但在內地還唱著「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時候,幾代香港人卻在黃霑和他同期的幾個填詞人的筆下粗略得到了一種中國印象。

顧嘉輝先生可說是香港流行樂,甚至是華語流行樂真正的「教父」。若不是他,粵語流行樂的發展至少得推後20年。顧嘉輝先生學貫中西,一手將中國傳統小調以及西洋流行音樂融為一爐,創作出無數經典樂曲,靈感多如牛毛,令人驚羨。時至今日,他對流行樂的曲式,編曲等等設下的標準依然日久常新,他亦是將弦樂運用在流行樂上的先驅。如果大家對於粵語流行樂不太熟悉的話,那麼李小龍的《精武門》、《猛龍過江》、《死亡遊戲》等背景音樂你一定記憶猶新。

在此附上黃霑博士論文中對《啼笑姻緣》之介紹:

顧嘉輝的和聲處理手法,是一貫歐美流行曲慣用方式。他的編樂,完全遵照當年留學美國 Berklee 所學,可說和美國編樂家手法,沒有不同。但配器卻中西合璧。他用二胡和月琴作主奏樂器,一來配合劇情,二來,用中樂配合西方流行樂隊的方法,以前港產歌中,較少採用。因此《啼笑姻緣》在聽覺感受,以當年來說是新鮮的。

第一二段(A1 及 A2)旋律,用的是傳統五音音階(pentatonic scale),但一到 B 段,就暗藏玄機。他的中段結句(歌詞是「幾許所願稱心」是這樣的:用上FA SHARP #4(升F)本來是一些中國西北民歌常有,但就隱約藏有西洋音樂轉調味道,達到一種「新中有舊」的感覺。

這種「中西合璧聲音」的組合,非常聰明。令整首歌既有香港現代感,又聽來親切,影響了不少後來的香港粵語流行曲旋律創作。加上主唱的仙杜拉,素來專唱英文歌,現在首次唱粵語,韻味和許艷秋、呂紅、莉薩諸人,自有不同。而因為她時常錄唱廣告歌,咬字清楚卻沒有一般戲曲唱家的刻意,所以《啼笑姻緣》全首歌,在「整體聲音」(Total Sound)上的處理,有其獨特風格,前所少有,聽起來新穎可喜,與別不同。

由於顧嘉輝先生為當時電視劇所作的這些古韻猶存的歌曲大為流行,如《上海灘》、《楚留香》等。於是,大家腦海中潛移默化地就形成了黃霑豪邁、滄桑的形象。而事實上,武俠電視劇畢竟只是眾多電視劇中的一小部分,而顧嘉輝亦不止是一位只會作中國小調音樂的大師。「輝黃」組合的輝煌當然也不絕於此。下文將詳述。

2. 黃霑的另一面

1964年,The Beatles訪港,旋即引起香港青年的組band熱潮,為後來粵語流行樂的發展培養了大批人才,包括後來在電影和音樂成就頗豐的泰迪羅賓。乘著這股熱潮,七十年代前期,溫拿成軍,成員包括大家熟悉的鐘鎮濤以及隱藏歌神譚詠麟。

溫拿受歐西流行音樂影響較大,作品主要以英文為主,其中就有一首由黃霑包辦詞曲的經典作品《L-O-V-E Love》,該曲節奏明快,頗具美國著名樂隊The Beach Boys之風,不了解的人絕難發現是本地作品,且是詞壇巨匠黃霑之作。

後來黃霑還為鍾鎮濤填了一首《讓一切隨風》,用詞遣句跟時下林夕等現代派並無不同,意境深遠,不著痕迹,情感飽滿,令人心碎。其中疊詞「冷冷冷」的運用更是引領先河,此曲已成經典。

從這兩首歌不難窺見黃霑涉獵音樂之廣,說其風格狹窄者可休矣。

二、李宗盛

1975年,楊弦和胡德夫在台北中山堂舉行了「現代民謠創作演唱會」,作品唱的是余光中的詩,余是當時極受台灣青年推崇的詩人,此音樂會被台灣樂界視為「民謠(或民歌)運動」的起點,俗稱民歌的"辛亥革命"。

這場轟轟烈烈的民歌運動影響了後來絕大部分的台灣歌手,隨著候德建、羅大佑、李泰祥的加入,民歌運動有了質的飛躍,比初期的淳樸無暇多了人文精神和社會責任,民歌運動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民歌時代進入80年代後,大量的投機校園歌曲出現,一些唱片公司也紛紛加入,民歌運動開始走下坡,矯情且假意的作品多了起來,商業化也開始介入。此時出現了一批後進者,試圖力挽狂瀾,李宗盛就是其中之一。

如果要追溯台灣民歌運動的淵源那應該是60年代的美國民謠運動,在鮑勃迪倫、瓊貝茲的音樂引導下開始寫自己的歌。實際上從某個角度聽,李宗盛的歌很有美國民謠歌手的味道。

李宗盛顯然繼承了很多民謠歌曲的元素,歌詞簡樸無華卻暗含動機,旋律清新自然卻不失精巧。最重要的,是他的創作過程,民謠歌曲的配器最主要的就是吉他,一把吉他,一個歌手,一個故事,就可以完成一首歌。因為詞曲編通常都是作者一人完成,所以創作可以不拘一格,先詞後曲或者先曲後詞之間隨意切換,曲和詞的感情交互相融,極易帶來共鳴。

從他的詞作中可以窺見一斑,他的詞作沒有太多的修辭,多的是口語式的念白,有時能感到歌詞遊離於旋律之外,對仗也不十分工整,帶有強烈的自彈自唱的瀟洒之氣。

這樣的歌詞很容易引起聽者的注意,同時由於樂器簡單,人聲部分相對突出,彷如正在耳邊輕訴,再加上警語般的人生道理,能給人以深刻的情感共鳴,但在樂韻上來說,則稍遜一籌。

三、林夕

1. 非情歌的林夕

時間來到80年代中期,此時的粵語流行曲已經來到他的第一個巔峰期,80年代的一眾樂壇巨匠方興未艾,90年代的四大天王天后初出茅廬,流行曲開始成為一種社會熱點現象,無數年輕人渴望進入到這個風光無比的唱片工業體系中來。由於市場前景良好,唱片產業欣欣向榮,唱片公司也開始有計劃地吸收一批新晉創作人。

1986年,林夕通過參加香港電台非情歌創作比賽奪得冠軍,得以入行。對,你沒看錯,是「非情歌」,獲獎作品是鍾鎮濤的《曾經》。及後,林夕開始成為Raidas的專門填詞人,不少人都視他為組合的第三位成員。這個時期,林夕並無太多情歌,但對人的情感那種見微知著的敏銳已經初露端倪。

這一首《別人的歌》,描寫的是無名歌手在酒吧里唱著歌星們的熱播歌時的微妙心情,觀眾的掌聲究竟是給自己還是那位歌星呢,觀眾來聽的究竟是一首流行曲還是自己的歌聲呢,這種另闢蹊徑的觀察方式,縱使今天看來,依然令人嘆絕。歌詞里無一字說教,但卻把人拉進深思的漩渦。

《別人的歌》

為何仍要歌唱 不願再細想

每夜卻照常 等知音讚賞

曾用真心認真唱 藏著辛酸的歌

觀眾的聲音卻 常比它更響

人人隨意點唱 一樣那些歌

唱罷也惹來 公式的拍掌

其實掌聲屬於那 人盡皆知的歌

演唱的歌手卻 如永沒名字

驟變的音階 屢次起跌

如同年月蹉跎

別人的歌 別人風光

藏著我一生痛楚

但我不甘心 永遠灰暗

如同陪襯

不相信就這般 無聲的度過

可惜Raidas並未大紅大紫,八十年代的樂隊潮留下來的大概只有達明一派和Beyond。但林夕的才華卻並未因此淹沒,90年代初,他與台灣歌手羅大佑合作,加盟音樂工廠,此時期較有名的作品有《皇后大道東》《似是故人來》及《赤子》。

2. 崇拜林振強

林夕原名梁偉文,林夕系筆名。坊間一直訛傳是「夢」的拆解,其實並不完全正確,而這個筆名已經暗藏了林夕的兩大風格。這個筆名的由來其實跟他的偶像林振強有關,其時林夕很喜歡林振強的詞,覺得「林」字很美(黃霑也很喜歡「林」,他一生的最愛就是第二任妻子,香港才女林燕妮,而林燕妮即是林振強的胞姊),於是索性改姓林。而「夕」這是從紅樓夢中得來的靈感,仿似是樹林下曖昧的夕陽。

林夕的詞學習了很多林振強的技巧,最明顯的就是象徵意喻手法的運用。

在林振強的歌詞中,他擅長運用象徵意喻的手法,來正寫事物實則側寫感情,例如以四季的交替帶出時光流逝,以季節停留比喻記憶的深藏,利用各種天然意象中時間與空間向度的轉變,來寄託"物是人非"的心情,使情詞顯而不露,卻更彰顯婉轉中的刻骨銘心,此類代表作有《秋來秋去》和《傻女》。林振強最為人熟知的應該是《千千闕歌》和《不羈的風》,尤其是《不羈的風》,英文入詞的創意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另一方面,林夕也有引經據典的習慣,善於從其他文學作品中汲取養分,一如他以紅樓夢來為自己的名字做注釋,如《開到荼蘼》和《難念的經》,此外在歌詞中穿插的故事則數不勝數。

總的來說,林夕繼承了黃霑等老一輩詞人著重叶韻,對仗工整,琢字敲句的優良傳統,同時吸收了新的較為現代的敘述技巧,注重意境的營造,修辭手法的運用,且融合了自己與生俱來的敏銳觸角,為粵語樂壇帶來了一股新風,從很大程度上改變了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軌跡。

-------------------------------------------------

未完待續。

-


-

因為林夕不作曲,我們只說詞

黃霑聽得少,很多評論都說我對黃霑的評價不恰當,所以特地去找了很多聽,在這裡也做一些修改。當年老TVB老無線的那些電視劇,主題曲都格外大氣,像是《滄海一聲笑》《射鵰英雄傳》《笑看風雲》《上海灘》等,大開大合。

但我依然保持此前的一個評價,黃霑時期,整個香港流行樂還相對簡單,旋律也好詞作也好都相對簡單,在一個較為初期的情況下,空間巨大,正如任何一種新的藝術形式剛剛啟動時那樣。

港樂其實一直在發展,說現在港樂後繼無人,對現在的音樂人太不公平了。兩千年以後陳奕迅獨霸歌壇,林夕黃偉文出了很多好歌。跑題了,言歸正傳吧。

李宗盛的歌詞有種江湖氣,多有種經歷過滄桑回首往昔的自省和唏噓。

豁達和感慨都是經歷了起伏人生後的體悟,多少有點老男人說教的意味在裡邊,告訴你愛情是什麼樣的,人生是什麼樣的。就像在說:年輕人我跟你講,不要急,這些事你慢慢會懂的。

他的歌詞大多數都是獨白式而非描述式的。

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大概是《給自己的歌》,開頭就是:

想得卻不可得

你奈人生何

該舍的捨不得

只顧著跟往事瞎扯

但這首歌配上李宗盛的曲和嗓音,真是絕了,但凡有點人生閱歷的人聽完這首歌都會多少被打到,點根煙開始回憶往事。

而林夕,我曾經跟人說,如果我們這個時代要撰寫文學史的話,有兩個人一定會留在文學史上(注意,是文學史!),那就是林夕和黃偉文。這裡既然沒有黃偉文,那我就不跑題,只說林夕。

林夕(黃偉文也是)是非常擅用意象來寫詞的,舉個例子:

《弱水三千》的開頭

三千春江水 暫住寂寞天空

逛夠了世界 跌進了春風

《弱水三千》的結尾

活著若是夢 是夢蝶讓水色震動

撇夠了冷雨 得到升空

這首歌是寫水在世間遊歷一遭的輪迴,「汗滴在血海紅不紅,散聚後味道如茶濃不濃,那是快感還是痛 深海里永遠看不通」 有苦有淚有快有痛有聚散離合有前世今生,有禪在裡頭,道盡人生。林夕信佛,後期的歌詞經常會加些許禪意。

這首冷門歌是熱愛音樂的富二代麥浚龍夥同林夕做的一張實驗性的專輯中的一首,意象性強,可以從他字裡行間的隱喻看出他對文字的駕馭力。

(當然黃偉文最廣為流傳的隱喻性歌曲應該是《葡萄成熟時》吧)

相比而言李宗盛的歌詞完全是大白話。沒有貶李贊林的意思,因為大白話能夠打動人其實更難。

林夕寫大白話也頗有意思。最簡單的例子是一首口水歌《愛情轉移》,可能因為口水很多人沒仔細聽過歌詞,它的開頭是:

徘徊過多少櫥窗

住過多少旅館

才會覺得分離也並不冤枉

這幾句大白話在講什麼呢?女人要花男人多少錢,男人要睡女人多少遍,才會覺得這場戀愛談得值?這他媽的太牛逼了!

林夕最擅長的是用寥寥幾句話勾勒出一個場景,譬如「暴雨中我到底怎麼要害怕,難道你無颱風會決定留下」,兩句話中已經有故事了。然後他再用幾句話打中人心,有時候是比喻,譬如「你是千堆雪,我是長街,怕日出一到彼此瓦解」,有時候是感悟「原來我非不快樂,只我一人沒發覺,如能忘掉渴望,歲月長,衣衫薄」

既然是比較,那還是回歸正題,拿同一個題材來比較吧。

李宗盛的《當愛已成往事》和林夕的《富士山下》,且忽略性別和性向,讓我們假設這是一個男人甩了一個女人的故事。

《當愛已成往事》

為何你不懂

只要有愛就有痛

有一天你會知道

人生沒有我並不會不同

《富士山下》

我絕不罕有

往街里繞過一周

我便化烏有

這兩段的意思是差不多的,大意都是放棄我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但是前面的鋪墊完全不同:

《當愛已成往事》

往事不要再提 人生已多風雨

縱然記憶抹不去 愛與恨都還在心裡

真的要斷了過去 讓明天好好繼續

你就不要再苦苦追問我的消息

《富士山下》

攔路雨偏似雪花 飲泣的你凍嗎

這風褸我給你磨到有襟花

連掉了跡也不怕

怎麼始終牽掛

苦心選中今天想車你回家

…… ……

情人節不要說穿

只敢撫你發端

這種姿態可會令你更心酸

留在汽車裡取暖

應該怎麼規勸

怎麼可以將手腕忍痛劃損

李宗盛從開頭就是獨白,抒情,而林夕則寫了一個故事:男人選了情人節送女人回家,想在回家路上提分手,天正好大雪,女人始終都穿著男人送的風褸,就算磨舊了也不肯扔,男人就從風褸開始講起,勸說女人要放棄,不要說等我一生一世這種話,那代價太大,我不值得。

比拼兩人高下或會引起粉絲爭吵,這裡只比較他們的差異。

各人被打動的地方各有不同,但我個人偏愛林夕的這種畫面感,以及不把話講透的餘味。

——————————我是跑題的分割線————————

應評論里大家的要求,我再寫一寫黃偉文吧。想到哪兒說到哪兒,條理可能不特別清楚。

有一句廣為流傳的話是:林夕引進門,皈依黃偉文。

我個人並不贊同這句話,但從這句話也可以看出黃偉文的功力。

黃偉文比林夕要晚出道十年,他出道時林夕已經是香港詞壇的一哥,另外還有林振強雷頌德等前輩未退,但黃偉文可以說是個橫空出世的天才,他寫的詞上來便可和林夕有得一拼,當時被並稱為兩林一黃(林夕林振強黃偉文)

如果關注黃偉文的微博,可以對他的性格有所了解。黃偉文是個很愛潮品奢侈品的人,熱愛物質,也歌頌物質。林夕也喜歡設計師品牌的高級傢具(他家的傢具和張國榮家的是同一套),但林夕更偏重優質產品給生活帶來的乾淨細緻感。從對物質的不同觀感中透露著這兩個人在詞作上的偏重。更不用說黃偉文還特地寫過一個男士三部曲:《沙龍》《陀飛輪》《人車志》來感慨物質和人生。

雖然都是gay,但林夕心思更敏感,更女性化,而黃偉文則是男性犀利刻薄的極致。

但去比較這兩個人很沒意思,蘇軾和辛棄疾誰更豪放?李清照和柳永誰更婉約?

所以還是直接說黃偉文吧。黃偉文是個性格強烈、劍走偏鋒的人。他曾經寫過「病態三部曲」《十面埋伏》《打回原形》《防不勝防》,來講跟蹤狂、人獸戀、人鬼戀。(話說回來,比變態的話林夕也寫過《禁室培欲》的戀屍癖……)

但黃偉文真心是天才,天才在於處處是神來之筆。舉個例子,《陀飛輪》。公認的神來之筆是最後一句:

昂貴是這刻我覺悟了

在時計裏看破一生

渺渺

這句「渺渺」兩個字,即是人生渺渺,又恰合陀飛輪的秒秒,單兩個字放在最後,餘音繚繞。

但我個人更喜歡另一句:然後突然今秋。

過去十八歲沒戴錶

不過有時間

夠我沒有後顧野性貪玩

霎眼廿七歲時日無多方不敢偷懶

宏願縱未了奮鬥總不太晚

然後突然今秋

望望身邊應該有已盡有

前邊先說了貪玩的青春過去,開始奮鬥。接著一句——然後突然今秋,畫面感極強。就好像電影中黃葉遠飛,場景一轉,已經是十年後。這句平淡的話,卻懷著強烈的時間流逝感,有悲涼和感慨在其中,神來之筆,神來之筆啊!(我每次聽到這句的時候都會起一身雞皮疙瘩)

至於黃偉文廣為人稱道的比喻和隱喻,《葡萄成熟時》是個極致,不分析了,把歌詞貼出來給大家看好了:

差不多冬至一早一晚還是有雨

當初的堅持

現已令你很懷疑很懷疑

你最尾等到只有這枯枝

苦戀幾多次悉心栽種全力灌注

所得竟不如 別個後輩收成時

這一次 你真的很介意

但見旁人談情何引誘

問到何時葡萄先熟透

你要靜候 再靜候

就算失收始終要守

日後 盡量別教今天的淚白流

留低擊傷你的石頭

從錯誤里吸收

也許

豐收 月份尚未到你也得接受

或者要到你將愛釀成醇酒

時機先至熟透

應該怎麼愛

可惜書里從沒記載

終於摸出來但歲月卻不回來

不回來 錯過了春天

可會再花開

一千種戀愛一些需要情淚灌溉

枯毀的溫柔

在最後會長回來

錯的愛乃必經的配菜

但見旁人談情何引誘

問到何時葡萄先熟透

你要靜候 再靜候

就算失收始終要守

日後 盡量別教今天的淚白流

留低擊傷你的石頭

從錯誤里吸收

也許

豐收 月份尚未到你也得接受

或者要到你將愛釀成醇酒

時機先至熟透

想想天的一邊 亦有個某某

在等候

Wooh Oh Yeah

一心只等葡萄熟透 嘗杯酒 Woo

別讓寂寞害你傷得一夜白頭

贏得不需要的自由

和最耀眼傷口 我知

日後 路上或沒有更美的邂逅

但當你智慧都蘊釀成紅酒

仍可一醉自救

誰都辛酸過 哪個沒有

-


黃霑寫得不如林夕?別逗好么……

林夕是好,現在我的QQ音樂里,60%林夕,40%黃偉文,剩下一兩首是小克的詞。

是,歌詞控就是我。不好的詞不聽。

某些人熟悉的林夕就停留在《富士山下》《約定》《笑忘書》等等略纏綿悱惻的情愫中,以致於對林夕只有辭藻華麗,情愫細膩沉鬱的印象,但是以辭藻動人的詞是最淺薄的層面,就僅僅以情歌中的失戀情歌這一小類為代表,林夕寫的也並非僅僅是失戀,而是人心裡由失戀而映射出的不同面向——同樣是單戀,有隱忍不能明言想放下又不能放下的彷徨《富士山下》;也有隱忍不想明言也一直不願放下的《鍾無艷》;也有把事物作為情人延伸心態的《你的背包》,更何況除了情愛之外還有充滿空空禪意的《難念的經》,探討世界真偽的《神奇化妝師》,探討權力對人壓抑的《逆蒼生》,對人世間追逐名利而無視身邊平淡溫暖的警喝的《愛的太遲》。林夕的作品是多面、深刻、涉獵廣博的,是林夕對情感與世界的深刻與直面剖析而不僅是他的文字功底造就了林夕如今的成就。

然而,雖然「不僅是」,林夕的辭藻還是很要命的加分點,當一曲共譜國粵雙語的時候,國語的水平經常到了不能聽的程度。林夕的國語歌詞水準偏低,與他語言的運用有很大的關係。而他好的粵語歌詞,大部分也會有些華美辭藻憂鬱婉轉的修飾,仍然不能超脫行跡之外。可如果林夕寫得太白描的話,會有一點點顯口水,比如《愛與誠》/《時光倒流二十年》:

別再做情人

做只貓 做只狗

不用情人

做只寵物至少可愛迷人

和你不瞅不睬最終只會成為敵人

從前你與誰路過

逛的公園有幾多

再走一走可以么

當時誰對你凝望過

是否真的比我多

再演一演可以么

但是黃霑大神,基本不用華麗辭藻,黃霑對語言的運用,已臻化境,沒錯,是化境。

比如《倩女幽魂》:

人間路 快樂少年郎

在那崎嶇 崎嶇中看陽光

紅塵里 快樂有多少方向

一絲絲像夢的風雨 路隨人茫茫

絲絲像夢的風雨 路隨人茫茫

比如《上海灘》:

愛你恨你 問君知否

似大江一發不收

轉千彎 轉千灘

亦未平復此中爭鬥

……

仍願翻 百千浪

在我心中起伏夠

比如《一個人》:

得一個人

竟也不孤單

作伴有我夢我影我身

沐浴雷電

自由自在人

前路是命運與緣份

比如《隨遇而安》

萬般恩恩怨怨都看淡

不夠瀟洒就不夠勇敢

苦來我吞酒來碗感

仰天一笑淚光寒

看到了么,黃霑的詞,沒有任何華麗詞素,沒有任何曲折雕琢,而且沒有國粵語水平的差別。林夕住在林夕的歌詞里,林夕的名作都是「林夕style」,但你看《倩女幽魂》就是自帶呆蠢萌陽光書生感;《上海灘》就是有白圍巾黑幫感;《一個人》就是有孤獨感(這是《洗冤錄》宋慈向的主題曲,所以後面有「幾許冤,多少愛,才在一生永遠鑄下印,長為我透骨透肉透身心」句),《隨遇而安》就是有金毛獅王感。難道你真以為「桃花開,開得春風也笑」比「攔路雨偏似雪花,飲泣的你凍嗎」文字功底淺,以為「用我百點熱,耀出千分光」比「吞風吻雨葬落日未曾彷徨,欺山趕海踐雪徑也為絕望」更容易寫嗎?你以為誰在寫《上海灘》的時候就能有膽量上來就用「浪奔浪流」這麼簡略大氣到爆的開場啊?要是後面壓不住的這樣大情景的開頭的話很容易變成小蘋果曲風的好嗎?所以不要再說什麼黃霑只會寫「滄海一聲笑,滔滔兩岸潮」之類「貌似大氣」的文字了,你要知道,能在開頭放兩個大招,後面真氣還能不斷,還能不被自己前面的警句框限甚至有更出彩的發揮,是需要多深的文字功底,能把一切情感化歸為白描,又能通過白描完整凸顯出情感的本質,是要對文字有那麼深刻的共情能力的嗎?「一夜北風緊」才是「會寫詩的做法啊!」大寫的NAIVE啊!


李宗盛好比知乎上許多「認真答題」的用戶;

林夕好比知乎上許多被罵「抖鶺鴒」的用戶;

黃霑好比傳說中很牛但早已離開的知乎用戶。


俠;漢子;偶爾豁達的重度痴纏人士…


黃悲,李哀,林傷


主語不同:

黃霑:大家、江湖

李宗盛:吾輩;

林夕:你我


黃霑是江湖,李宗盛是生活,林夕是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黃霑像李白。林夕像李商隱。李宗盛像白居易。很粗淺的感覺,不喜勿噴。


甚少答題,無他,懶。但想答這題。

黃霑的詞我聽過不算多,也不算少,印象最深的還是《笑傲江湖》和《道》

我覺得純粹從歌詞的意境,不講歌詞的文筆之類的,道,高出笑傲江湖不止一截。我個人看法認為道在歌詞中是非常另類的。不是說風格或者說類別方面,黃霑黃老怪在這首詞里用的詞看似毫無關聯只有道這個聯繫,但仔細品,卻是從擺放的順序中囊括了人間百態與道之一字。純粹從文學的角度而言那叫一個牛逼。

笑傲江湖,是黃老怪最出名的,但從歌詞的角度而言,還是勝在境界高,沒文筆什麼事。黃老怪的詞好,真心好,但你要有一定的文學修養才能聽出裡面的好,裡面的好在哪裡,為什麼好。

李宗盛。我是李宗盛腦殘粉。借用 @東東槍 的說法:那些一輩子寫出一句來就足以成名立萬的句子,李宗盛不知寫了多少。

朋友和我說這些詞好這些詞好,我不聽,說你去聽懂李宗盛的歌詞再來和我講那首歌好。

李宗盛的詞,在這裡不分析,分析了就會很長,而我不想寫的很長,因為我懶。

李宗盛的詞,你只要去聽就可以了。真要我形容,我告訴你:字字如針,針針戳心;句句如刀,刀刀見血。我夜裡一個人聽李宗盛的歌,哭出來的時候不在少數。一句話聽到,一瞬間眼淚就湧出來,收不住。

年少時聽李宗盛的歌,你聽幾首勵志的就好《一個人》《和自己賽跑的人》《真心英雄》沒太大意義。失戀了,也別忙著去聽李宗盛的歌,怕你哭出來。哪怕心情平復了,找到新女友了,再聽,我還是怕你哭出來。淡了,看淡了再聽。

李宗盛的歌,你聽懂了,你就麻煩了。江南在龍族裡,寫路明非失戀,有段話描述的非常有意思,大意是路明非失戀時想起了曾經高中摘抄的那些徐志摩的詩,心中想很多東西其實都讀到過了,只是當不知道。

就這一小段,我想拿出來。這句話和江南原話天差地別,因為我手頭沒書,我書都在二樓書房,現在懶得拿,我網上也懶得找。所以就這樣,反正意思差不多。龍幾忘記了,沒記錯的大概是龍2的。

你年少時聽李宗盛歌,常聽,然後啊,那些歌詞會在你人生中的每一個片段中浮現出來,每一個。

這就是李宗盛,你先聽著,以後慢慢會懂得,但作為一個心腸較軟的人,事實上我希望你永遠不要懂。

要聽懂大哥的詞,你要有足夠的人生經歷。

林夕,還可以。

我的評價是還可以。林夕的詞,四千多首,除去口水的,除去商業化的,除去既不口水也不商業但還是爛的。估摸著也有幾百來首。在著幾百首里,再挑出最好的那個級別的,和前面二位比。

但看詞,把詞句單拎單挑出來,看,那就挺好。比黃霑好很多,比李宗盛一些歌也好,有幾句和李宗盛寫的差不多,比如:我痛恨成熟到不要你望著我流淚,但漂亮笑下去彷彿冬天飲雪水。《鍾無艷》

吞風吻雨葬落日未曾彷徨,欺山趕海踐雪徑也未絕望,拈花把酒偏折煞世人情狂,憑這兩眼與百臂或千手不能防。天闊闊雪漫漫共誰同航,這沙滾滾水皺皺笑著浪蕩,貪歡一晌偏教那女兒情長埋葬。笑你我枉花光心計 愛競逐鏡花那美麗,怕幸運會轉眼遠逝,為貪嗔喜惡怒著迷;責你我太貪功戀勢 ,怪大地眾生太美麗;悔舊日太執信約誓,為悲歡哀怨妒著迷。《難念的經》

特別是後面這一大段,寫的真心好,我朋友以這段為依據,和我爭了很多年的李宗盛和林夕詞誰好,沒有贏我,但處在了不敗之地。

那我為什麼說還可以呢?林夕有個非常大的硬傷,比苗人鳳的聳肩都大的硬傷。

林夕對於作曲,沒有前二位這麼精通。詞寫得再好,最終是為歌曲服務的,你詞寫得再好,曲子不好沒用。

李宗盛自不用說,金牌製作人,對音律早就是爐火純青,從山丘一曲的配樂來看,說是出神入化也不為過。黃霑,也是一代譜曲大師。所以這二位可以非常好的把歌詞與音樂結合起來。林夕就做不到。

說句實在話,這三位詞的水平,其實差不了多少,伯仲之間罷了。頂多李宗盛是伯,反正我就是他的腦殘粉。只是在面對大眾上,林夕佔了點便宜,這二位一個需要一定的文學修養才能聽懂,一個需要一定的人生閱歷才能聽懂。而林夕,只要你談過戀愛,哪怕只是屌絲在腦中補完的戀愛,都聽得懂,沒愛情也可以啊,各種歌,四千多首,您自個選。一家小拉麵店好吃,好吃的比中式快餐好一百倍,但是永遠是中式快餐生意做得好,因為快餐受眾群大。受眾群大也就導致了林夕擁護者眾多,哪怕那碗小拉麵店再好吃,還是這樣。不喜歡吃拉麵的人很多,吃拉麵不喜歡吃你燒得拉麵的人也很多,喜歡吃拉麵又喜歡你燒的也許不認識你。林夕在這方面,占足了便宜。

可林夕的確不精通作曲,至少相對前二位來講,不精通。雖然相比一般人如你我來講,那的確好太多了。所以林夕不能把握到詞句與音律之間最恰當的那個點,無法把握到。事實上,就算可以把握到,他也無暇去把握。四千多首寫下來,他總要吃飯睡覺YY黃耀明的。又不是一天中平白無故的比我們多出了幾個小時。李宗盛大爺,一天工作十七八個小時,吃飯睡覺以外全在工作,工作了一整天,就喝了一碗冷湯。還是就寫出了那幾首把詞和曲切到最佳點的歌。這個世界是公平的,得到一些就要失去一些來交換。

所以綜合而言,林夕在成曲方面,比黃霑李宗盛二位,差了這麼一截。但就詞而言,這三位伯仲之間。以及,身為一個李宗盛腦殘粉,我覺得在最後有必要表現一下自己素養:李宗盛最牛逼!!!

就這些。


我看到不少人只聽過《滄海一聲笑》,就來這裡評價黃老的作的詞,我覺得好無語。(雖然我聽得也不多= =)好吧,我主要是來談談黃霑的(不要臉地)

先來說說他所作曲的作品吧。

大家比較熟悉的,應該有《倩女幽魂》、《明星》、《黎明不要來》、《誰是大英雄》這幾首了吧。質量怎麼樣,大家有目共睹。

談到華語電影金曲,一直以來被人津津樂道的,《倩女幽魂》是逃不脫的了。(當然還包括黃老作詞的《滄海一聲笑》、《長路漫漫伴你闖》、《男兒當自強》,不過這是後話了)而用來懷緬巨星(我指的是一群而不單單只是一位)的歌,縱觀香港樂壇,不是我吹吧,也只有《明星》一曲擔當得起。

看到這裡,很容易看出,黃霑作曲的風格很大氣,可謂「出得廳堂」。

但是他也可以做出很婉約幽怨的曲子,諸如前面提到的《黎明不要來》,配上葉倩文的歌喉真的一絕。但還有一首不得不提,那便是他較後期作曲兼作詞的《男兒再不負深情》(個人認為李蕙敏演繹得不夠好,但我還是強烈建議去聽這首歌)這首曲編得很華麗、很宮廷但又不失凄怨悠揚。小時候我聽這首歌,真的還以為是唐朝遺留下來的名曲,直到現在長大了,我聽這首歌時還是會有這種錯覺。

若是講到比較朗朗上口的流行曲作品,我想到他後期一首曲子,動畫版《神鵰俠侶》的主題曲——《真愛是苦味》。個人認為這應該會是一首極具K歌大熱潛質的歌。可惜劉天王的詞作水平不怎麼樣,將這首本來有著「難得一身好本領,情關始終闖不過」的那種大情大聖大俠feel的歌,寫成了鄉鎮發情少年為愛要生要死的風格。

當然,林夕是不作曲的,所以在作曲方面這三個人無法比較。所以以上我說的都是廢話了么= =?

還是說說作詞吧。他的作品太多了,幾乎數都數不來。我這裡選一些我聽過的也比較出名的經典作品吧。

在大陸傳唱度最高的《上海灘》,時至今日,依然熱度未褪。這首歌,黃老填得氣勢磅礴,教人唱起來滿腔熱血,彷彿胸中豪情萬丈。當然顧嘉輝的曲和葉麗儀的演繹也配合得天衣無縫。

還有不得不提的香江代表曲《獅子山下》。對於香港人來說,伴隨《獅子山下》的奏響,《野孩子》中」大龜變細龜,細龜變大龜「的一幕永不褪色。這首詞和他多數作品一樣,充滿了豪情壯志,但更重要的是,這首歌因著它所傳遞出來的正能量,成為了民間、官方都備受推崇的勵志歌。不過黃老並沒有用很書面化的語言填這首歌,例如他用了」我地「這個詞,使得這首歌更具港味兒。我想,如今傳唱這首歌已經成為了港人的一種情懷。

《我的中國心》、《滄海一聲笑》、《長路漫漫伴你闖》、《男兒當自強》、《勇敢的中國人》。這些也同樣是非常大氣的作品。可能內地人對於前四首歌會比較熟悉。但是我個人最喜歡由汪明荃演唱的《勇敢的中國人》這首歌詞。跟著哼哼,從主歌開始,一路飆到副歌,你會發現完全融入了這首歌的氛圍當中,彷彿回到了四十年代,抱著視死如歸的心態,和一眾熱血之士浴血沙場。

讓我po上這首歌詞吧(繁體字部分)

令我綿繡故鄉色變 令我嬌美翠湖含恨

望向中國國土 此際浩氣在騰

誓要將我苦難 化為悲憤

做個勇敢中國人 熱血決拋抵抗敵人

我萬眾一心那懼怕艱辛 衝開黑暗

做個勇敢中國人 熱血灌醒中國魂

我萬眾一心 那懼怕艱辛 衝開黑暗

ps:如果喜歡那些有大俠情懷的歌,除了顧嘉輝黃霑的,還可以去找找盧國沾、黎小田的作品。

不過,黃霑填的詞的確有很大的硬傷,那便是太過」浮於表面「。基本上一眼就能看出它在講什麼,根本犯不著去仔細推敲,跟知友說的一樣,氣勢十分,韻味不足。

而且,黃霑填的詞不夠細膩委婉。怎麼說呢,可能他的性格太man了吧,所以鄧麗君的《忘記他》填得像是情竇初開的小學生的作品。

另外,《當年情》、《奔向未來的日子》都有種怪怪的感覺。特別由張國榮這麼一個前衛的歌手去演繹」聲聲歡呼躍起,像紅日發放金箭「這種老土的歌詞,真的很不搭= =

個人認為吧,黃霑的詞時代感很強,比較適合放在春晚上唱(如果哪一天全國人民都會講粵語的話),但真的catch不上」唱片工業「時代下只談個人的潮流。而且,隱晦的情感總比開門見山的豪情更高端上檔次吧。


黃霑是蕭峰,大氣,霸道,而且天才;

李宗盛是掃地僧,平和,中正,神乎其技;

林夕是楊過,犀利,詭譎,靈動萬方;

沒有誰比誰高的意思,只是用三個人物的特點來形容另外三個人物。


黃詞如潮,林詞如濤,李詞是大海上的一隻飛鳥。


黃霑江湖氣重,李宗盛市井氣重,林夕小資氣重


光論詞,我覺得黃偉文最能打動我,每首詞都有個主角,畫面感最強,目前香港還算混得不錯的歌手(eason算大腕了,但最好的n首歌的詞也都是他寫的),印象中好像除了方大同,基本上都會有黃在助推;夕爺產量應該算最大,和王菲張亞東的鐵三角時光造福了一代人的耳朵,詞來得虛幻縹緲,各種隱喻信手拈來,天馬行空,如果cocteau twins可以唱中文,應該配起來極好。但話說回來,產量大,有經典也會有對付事兒的;李宗盛么,早個十幾年,一統江湖,寫的詞像獨白,像談心,一擊即中,最懂女人心(不知道為啥卻離婚了...),從陳淑樺到林憶蓮到莫文蔚到梁靜茹,紅了多少女歌手;對於黃霑老先生,俺聽過得不多,沒啥發言權,只對當年笑傲江湖、倩女幽魂記得清楚;看過一次他的專訪,確實覺得最像俠客


黃霑一直在唱片工業里,他說過:流行曲,是種商品,要人買的,不是送人的,是俗文化,是娛樂片。聽者旨在娛樂、消閑,與欣賞藝術歌曲完全是兩樣心情。寫詞人寫歌詞,主要是為錢而寫,若以道德家的眼光去批評流行曲,流行曲是會死掉的。

提及黃霑,大家想起的是《滄海一聲笑》、《上海灘》、《問我》、《明星》、《狂潮》、《倩女幽魂》、《黎明不要來》、《男兒當自強》、《舊夢不需記》、《當年情》、《忘記他》。這些作品的平均水平很高,豪邁的幾首,別的詞人寫不出,更顯珍貴。

許多人沒能意識到詞人是一種常常灑狗血的職業。這是常識,不懂要補。有心人多聽黃霑的詞,加深這種認識。

林夕寫過三千多首詞,佳作數量約一百五十。其中《皇后大道東》、《難念的經》、《六月飛霜》、《赤子》、《夕陽無限好》不以愛情為主題。論題材廣度,林夕寫過都市人情感、眾生愛情、武俠主題曲、政治暗喻、新生代荒謬、親情、玩樂放縱、我就是我。林夕寫過的非情歌很多,但流行度不及情歌,一這本是常態;二香港電視電影工業的衰退;三你們不聽。論深度,歌詞就只有那麼些句子,許多領域是很難深入的,所以寫面的多,而愛情的面孔尤其多。

說林夕不到家?以陳慧嫻《情意結》大碟為例吧。主打《情意結》正是你口中那種不到家的詞:你把玻璃放低,請給我跪,願這便和你有新話題。這句話留在我腦海里多年,我太喜歡。然後大碟還有其餘兩首《明日有明天》、《把悲傷看透時》,你所認為的到家詞,林夕多的是。

作為林夕的粉,樂於看到大家談林夕,但顯而易見的是,許多批評林夕的人都會暴露自身的不到家。我就納悶了,不懂就不要談啊!至少虛心點啊!看著這些答案就噁心,你們聽過多少黃霑的、林夕的作品?夠膽回答這個問題。把黃霑捧得老高的人、貶低林夕的人,可以以此為標準,斷定他們對粵語流行詞的認識不到家。我寧願大家是看《夜話港樂》那種低端入門腦殘粉,也不要是不懂要懂,亂說一通的「磚家」。

喜歡粵語詞的,可以搜索話詩說.pdf,梁偉詩。

有心人可以找《香港粵語流行歌詞研究》來看,一套三本。


貌似很多人評論的時候說黃霑的歌聽的不多,我也是醉了。《滄海一聲笑》、《我的中國心》、《男兒當自強》、《上海灘》、《倩女幽魂》、《祝福你》這些都已經印在國人心裡了,所以就根本不會想到。我想其餘兩個還沒有哪一位能達到這種地步吧。沒有任何貶低之意,個人很喜歡林與李,但是霑叔的成就我想現在填詞之人還沒有誰能達到吧。之前林夕說我們不應該厚古薄今,現在的歌詞也可以加入課本,但是平心而論夕爺的愛情的作品還遠沒有達到能夠進去課本的水平,而霑叔的作品寫意江湖是當之無愧的。


推薦閱讀:

陳奕迅的於心有愧怎麼理解?
如何評價林俊傑的創作水準?
跟別人說自己喜歡哪支歐美樂隊不會顯得「跌份」?
有很多歌曲單純以女性名為歌名,比如 Monica、Michelle、Melody 等等,那單純以男性名為歌名的歌有哪些?

TAG:音樂 | 流行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