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秀和慧能的偈語哪個更實用?

神秀說: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 莫使惹塵埃

慧能說: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在現實生活中,哪個較實用?或者說是不是分別適用於不同的時代?人群?年齡段?


我覺得神秀才是我們這個世界的實際情況,是我們所應持的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猶記得當年歷史書上用小字寫了這個故事,然後評論曰:這體現了佛教中國化的過程,神秀所代表的還是源自印度以苦修而漸悟的教義,而慧能的不拘於物的頓悟,才是中國的佛教,才是禪宗的教義,正是源於這種教義,才有了濟公、魯智深等等。這是少數令我有醍醐灌頂之感的話之一,現在還記得當時的震撼,所以記得大意。

禪宗的這種境界充斥於宋以後我國的各種文化現象中,比如說北宋的文人集團,比如說金庸的武俠小說(這個在今日的影響太大了,普通人對禪宗基本味道的感覺幾乎都是來自這些小說和電視劇)。這讓人覺得很酷,真的就是cool,每朝每代,古今中外,所以我也曾覺得慧能秒殺了神秀。

但是隨著我的長大,我發現,在所有的事情上,頓悟都是扯淡,有些事你覺得現在想明白了,超脫了,但是更進一步,或者新的情況出現時,其實你還是得再來一遍,完全的「涅槃」,「超脫」是沒有的。

正如楊萬里的《過松原晨炊漆公店》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

進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出一山攔。

這才是我們生活的常態,一個認真、積極、向上的人的生活態度,應該是像神秀那樣:不斷地砥礪自身,克服困難,打磨自己,不斷進步。而像慧能所說的那種事,在絕大多數人中,不過是一種投機取巧的逃避或者招搖撞騙的借口而已——也正是因為這樣,佛教才能在中國普及開來。


菩提本是樹

明鏡亦為台

紅塵生萬物

何懼惹塵埃

自在觀得五蘊空

妄幻大地火水風

既然無物著佛眼

何懼美人兩腮紅


神秀的是世間法,慧能的是出世法。 現實生活中,要以神秀的作為基礎。


神秀說的是保持自己內心的清明要時時刻刻的查明,而慧能則是我連這種時時刻刻查明自己的心都已經沒有,連「想」本身都不會「想」。

這麼說不知道能不能理解,人的心是跟著自己想法走的,而想法來源於念頭,念頭形成記憶。而記憶會迷惑人。讓人看不清一個事物的本來面目。

你的痛苦也好,快樂也罷,都只是自己「想」出來的,若是痛苦你抱著不放,快樂求不到都會形成「苦」。

一些聖賢看到了本質,想讓人們脫離苦,放下「執」,可若是一心想著放下「執」本身也是一種「執」,所以連放下這種「執」的想法都需要放下。

也就有了這兩句禪揭吧


兩位都是大師,度人無數。所有的修行法門都像是葯,對症才起作用。

我怎麼看都覺得只有這兩首偈子放在一起的時候才是完整的,哈哈

正像心經里說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第一首重點從「色」的角度說,第二首從「空」的角度講,相輔相成

真正實修,既明白緣起性空道理;又能時時勤拂拭,持戒生定得慧,才是最好的途徑。


"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種,見有遲疾。何名頓漸?法無頓漸,人有利鈍,故名頓漸。"


神秀是修,慧能是悟。


你記住一件事

人和神是不一樣的

就好比能成仙的

都不是正常人


有「用」都是要看對象的,所以對誰更實用這個問題只有確定對象才能有確定回答。

這就如同用康泰克和速效救心丸相比。康泰克對感冒的人更實用,速效救心丸對心絞痛發作的人更實用。

所以只能說,神秀對一部分人實用,慧能對另一部分人實用。


神秀的更實用,可以提升定力。

彼時的六祖,還沒找到自己的第八識如來藏(神秀也沒找到),落入「佛法的全部就是緣起性空」的無因論外道見。直至五祖為其講解金剛經時,方才證悟自性彌陀,才說出五個「何其自性」。

南無佛法僧


所謂南頓北漸,神秀說,你要上大學,要十年苦讀;慧能說,考大學哪要十年,人人天生都是大學生。

結果和尚越來越多,香火越來越旺,中國佛教進入末法時期。


當你去想他們應該怎麼用的時候,你已經無法用它們了


慧能的偈語不過是懶人在為自己找借口,相信你就完了


神秀的偈語屬於「從因到果」修行法,循序漸進,穩紮穩打。修行較慢,但勝在便於理解,起點低,對根器沒有要求,人人可修。

慧能的偈語屬於「倒果為因」修行法。從果地修起,起步即站在佛的角度看問題。起點極高,一般唯有上根器者能得其門而入(有開悟明師指導除外)。勝在快速,倒果為因法比之從因到果法,就如同距離坐滑梯之於爬樓梯。

兩方法各有千秋,適合不同的人。


神秀:身是菩提樹

慧能:菩提本無樹

慧能2.0:沒有菩提

慧能3.0:沒有「沒有」

慧能4.0:。。。

所以果然"不立文字"才沒有破綻。

整個禪宗,不過是件皇帝的新衣罷了。


已明無一物,猶憐草木心。


://www&.&baidu.c&om/link?url=nIoXgRrb7rs6jGy07s5AYrLMI5s6PFy0weRXMla0PZVuBJLg6Ck1q5G95bR58TINwd=eqid=c57bdd08000127b60000000559546dfe">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覺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


都一樣。後人錯解神秀了。一個說的是背後的真相,一個說的是證悟真相的過程。


佛經常用來形容某種修行方法的幾個詞:煮沙成飯、舉舉螢火燒須彌山、磨磚成鏡。

又「人」也是有為法。


都有用…神秀是日常修持,慧能是臨門一腳…比如說編程吧~任何一門技術都是入手的時候需要各種記關鍵點,做東西平鋪直敘,毫無技巧,出各種錯,然後改,然後再犯,到了最終,達到的差不多就是讓你說這些技術有啥東西差不多一兩句話就能概括了,真用的時候,處處是小技巧,但反倒隨心所欲信手拈來了~但如果你開始就去直接學那兩句話,猶如能吃飽的第六個燒餅


推薦閱讀:

你知道提薪資一定會漲,但老闆對你說「如果你對工資不滿意你要自己提」又沒給你漲的時候,老闆到底是咋想的?
看到比你優秀的人還比你努力是一種什麼的體驗?
已經發生的事情常常使我情緒波動大,愉快的和不愉快的。經常對未來感到擔憂和焦慮。如何做到不生那麼多妄念?
怎樣才能哄男友抹指甲油?

TAG:心理 | | | 佛道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