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NBA 的中鋒絕跡了嗎?


謝邀。

沒有。只是傳統套路變了。

懷念舊時代的人,都認為中鋒理該是背身靠大,統治籃下。比如鯊魚說德懷特,就說他只會擋拆。總之老夫我當年,一張大屁股橫行禁區,統治聯盟,這才是真男兒;德懷特小兒連拜納姆都比不過,好意思跟我提么?

平心而論,超人007蝙蝠俠這些超級英雄,都得隔幾代換個演員;超級英雄也從最初呼風喚雨全知全能,到現在偶爾暴露點人類缺陷。電影動漫猶且如此,現實生活更得與時俱進。比方說,中鋒的職責方面,背身單打統治,真就必不可少嗎?

20世紀40年代,大家剛習慣半場落位打時,中鋒常居高位,給內切的隊友做策應,自己再落位、接球、投籃。比如喬治·麥肯當年縱橫天下,逼得NBA擴大三秒區,就是靠他和吉姆·波拉德的擋拆。之後雖然有張伯倫和天勾這樣不世出的得分魔王,但也有拉塞爾、昂塞德、沃頓這樣的巨星:防守端坐鎮籃下,進攻端靠長傳、快下、策應來輔助球隊,也不是主靠背身單打做活。

許多人對中鋒背身單打的執念,來自於90年代初,四大中鋒聚齊,恰好都是進能攻退能守的主;當時NBA三分球戰術剛普及,各隊都愛打「中鋒單打,射手散開;對方不包夾則中鋒單打,包夾則射手開火」的套路——比如1994、1995火箭,就是靠這招一路制勝。那時代,內線的對抗是男人的尊嚴所系。比如,1995年西部決賽,羅德曼就拒絕幫大衛·羅賓遜包夾大夢:「自己的活自己干去!」

那年代過來的人,都會認定大個子理該在攻防兩端一統天下。但時代車輪畢竟在滾滾前進,偉大如鯊魚,也無法阻止這一切。

回想1994-2007這十四個總冠軍,除了公牛之外,冠軍由大夢(兩個)、鯊魚(四個)、鄧肯(四個)、活塞的兩個華萊士(一個)分據。大夢、鯊魚和鄧肯,可說是二十年來最好的三大內線攻防軸心。但2001年NBA允許聯防、2005年NBA改變外圍進攻的規則後,一切都變了。2005-06季,科比、艾佛森、勒布朗、阿里納斯紛紛打出職業生涯最高的刷分表現,2006年總決賽,鯊魚成了韋德的配角;2007年的馬刺,鄧肯的背身單打已經減少,代之以大量擋拆,帕克更成為總決賽MVP。鯊魚和鄧肯兩個巨人,在進攻端成了配角,輔佐韋德和帕克這兩個NBA最出色的突破得分手——這就是時代的主旨了。

自那之後,中鋒的背身單打技能就不那麼要緊了。阿爾·傑佛森、布澤們都有不遜於前輩的背身技巧,但時代的重點已經轉移。全聯盟都在尋找善於突破的天才後衛,圍繞他打擋拆。所以,2002-06年,五個狀元里有四個中鋒;可是2008-11年,四個狀元里有三個控衛。保羅、納什、羅斯、威斯布魯克們不斷崛起,而中鋒們漸次凋零。2008年之後的冠軍中鋒,是保護禁區的帕金斯和錢德勒,是偶爾挑一個勾手的拜納姆,不再有鯊魚或鄧肯那樣的籃下單打權了。

這個時代,全世界都在找能跑能跳能投籃的中鋒。能跟著後衛下快攻,能策應,能拉開中投,別礙著後衛的突破空間,例如諾阿,例如霍福德,例如改打中鋒的鄧肯和KG。德懷特就是個很極端的例子:他不一定能背身單打統治籃下,但他防守端能控制禁區,蓋掉一切突破手的上籃;進攻端能做完擋拆、內切籃下、接球爽脆的扣籃,或是玩一兩個面筐突破、來兩個翻身勾手,這就夠了。這個時代喜歡包夾,不會讓你像麥克海爾或大夢一樣,背身拿穩球,把十七八套招式都耍一遍,忽悠到對方漫天亂跳,所以中鋒的傳球和防守,比他們的背身步伐,更能安身立命。

這一切談不上優劣,只是時代的區別。1996年麥肯曾說,40年代的NBA,中鋒們都不必硬靠,只要接球、找內切隊友、自己落位、接球勾手,都不必拍球的。90年代,中鋒們就得習慣單挑對手、主掌全局、統治禁區、攻防全包了。2012年,中鋒們能控制籃下,能給外圍球員們做做肉牆,能把到手的球扣進去,就算完成工作了。所以對中鋒的職能,實在也不必太執著,此一時也,彼一時也。


《nba中鋒消逝之迷》

自奧尼爾、姚明退役,鄧肯、德克老化之後,聯盟似乎已經沒有靠譜的內線了,這個時代朝著小雞快跑、旋風快打的節奏突飛猛進,自勒布朗-詹姆斯以來,你很難看到哪只球隊把一個年輕的大個子當作內線核心培養。

  別的不說,且說2014-2015年總決賽,最關鍵的時刻,史蒂夫-科爾硬是把全隊唯一的七尺中鋒博古特按在板凳上,然而沒有博古特的五小陣容用逆天的機動性和空切投射能打花了勒布朗-詹姆斯的騎士。

  無論如何,安德魯-博古特都是一位極其優秀的防守型中鋒,並且有著出色的傳球策應意識和近框拋投的能力,在任何時代的總決賽,他都不應該是個被棄用的棋子,然而科爾為了勝利,就這麼把他按在了板凳上。事情就是這麼匪夷所思而又合情合理。就好比你有一把屠龍刀,然而你又有一群手持步槍的神射手衛隊,那麼決戰時刻縱然屠龍刀可以擊敗對手,但你還是覺得神槍衛隊更靠譜一些。

  面對奔走如飛,箭如雨下的籃球年代,就連姚明也曾不自信地說過:「現代的籃球比賽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籃球也成了一門學問,我常把籃球技戰術比作戰爭武器。想想戰爭武器的歷史演變吧,古代戰爭中,攻城拔寨需要一些巨型裝備,比如巨大的投石器和沖城車,這就是我們那個時代的中鋒,籃下無堅不摧。之後武器進化了,火槍出現,當火槍被發明的時候你知道有多大嗎?非常大!然後槍支也原來越小,使用越來越方便,到如今,手槍才這麼點大。這就和球員的體型和技術一樣。早年的核武器和導彈也是龐然大物,到了現在,這些都可以小型化。籃球運動員的體型和技術就像武器一樣,從龐大到精細,但是威力依舊,甚至破壞力更大。如今後衛是球場上更小更有威力的武器了。他們能突能投能傳球,來去如風,攻擊範圍非常廣,這是我們大個子難以限制的,我們的體力會在折返跑中消耗殆盡。」

  如今的第一中鋒德懷特-霍華德正在陷入這種困境,他原本倒不是傳統類型的中鋒,他沒有柔和的手感,也不能背身要位吸引包夾,更不能做軸策應全隊,他只是一個防守屏障和進攻終結點,在他年輕身體天賦好的時候,還能靠「投搶」戰術肆虐籃下,如今傷病纏身,身體機能退化,一旦他失去了力量和彈跳,他就失去了對禁區一大半的威脅,他會在如今火箭快節奏的攻防戰中徹底迷失,完全跟著詹姆斯-哈登做折返跑,由於年輕的時候沒有練好基本功,以至於霍華德連某些藍領的基本工作都做不好,雖然他是曾經的三連最佳防守球員,但他的防守位置感極差,以前可以靠彈速和爆發力後發先至送出大帽,如今只能看著別人把內線突成篩子,目送對手上籃。進攻端的基本功更是糟糕,他根本沒有理解什麼才是擋拆和掩護,大部分時候根本沒有幫後衛擋住對手就開始往籃下內切,既帶不走防守人,也無法為射手創造空間,還會讓後衛的判斷失誤。由於投籃能力的嚴重缺失,使得他只能往內空切,這就使得火箭的戰術變化極為單調。

  也不知道第一中鋒霍華德這些年都練了些什麼,他師承帕特里克-尤因,大跨步突破和兔子跳投籃的使用專家,期間又有「大夢」-奧拉朱旺教過他的步伐,麥克海爾還指點過他的籃下進攻,就連火箭名宿姚明也曾為他支過招。然而他擁有的天賦一點一點流逝,而那些技術和球商一絲一毫也沒有爬到他的身上去。

  如今的籃下是德拉蒙德-格林之輩翻江倒海的地盤,格林是勇士的防守中堅,他最強大的地方,在於他的勇猛和拼勁,也在於他不三不四的全能身手,他能防守,能三分,能組織傳球,甚至能運球突破,史蒂夫-科爾教練曾說:「我們在防守端的全能使得我們可以進行大量的換位防守,雖然我們經常在比賽的時候使用所謂的小個陣容,但我們其實從來沒有小過,我們隊里可是有一打六尺七寸、六尺八寸的大塊頭,這就是我們的取勝之匙。」還記得當年帕特-萊利口中的「五個勒布朗」嗎。

  傳統七尺長人不再是場上的焦點和主角,自沙克、鄧肯、姚明、加內特、德克-諾維茨基、加索爾之後,我們再也難看到那些存在於聯盟碩果僅存的統治力內線了。美國人也很著急,他們對傳統中鋒的痴迷遠在其他球迷之上,乃至於每出一個好苗子,媒體和專家團都會把他放到顯微鏡下看,輿論和媒體總是把他們架到火上烤。

  他們是這麼烤的,當格雷格-奧登出道的時候,被認為是美國本土中鋒的希望和驕傲,人們瘋狂地把他比作蒂姆-鄧肯、比爾-拉塞爾、沙奎爾-奧尼爾的合體,大約10年前,奧登留下的還是一個高大的形象,一個有潛力成為NBA下一個偉大中鋒,下一個拉塞爾、威爾特或者卡里姆的7尺長人。然而他那被詛咒的膝蓋毀掉了所有的可能,健康的格雷格-奧登,傳說中能統治NBA的格雷格-奧登,我們永遠也不會見到了,他只是這個小球時代的一塊多餘的背影,匆匆來匆匆去。

  布雷克-格里芬剛剛出道的時候,也被強行叫做鄧肯和馬龍的接班人, 他的確表現出了與眾不同的天賦,他能飛天暴扣,他技藝精湛,精通各種運球技巧,傳球能力出色,幾乎能當一個組織核心使喚,然而在眾人的火烤之下,沉穩淡定格里芬先是新秀賽季骨折報銷,復出之後打出了堪比新秀鄧肯鯊魚的數據,然而球隊深陷泥潭,克里斯-保羅來了之後,格里芬又表現出了極大的不適應,他第四節的疲軟和關鍵時刻的失誤多次葬送了勝利,人們如今對他的期望正在漸漸減弱,然而批評他的人卻忘了他先天就只是一副小前鋒的身材,他穿鞋2.08,臂展極短,天賦上的巨大缺陷,是技術流很難補上的。除了格里芬,漸漸泯然無聲的中生代優秀中鋒只剩下艾爾-傑弗森,霍福德,凱文-樂福、拉馬庫斯-阿爾德里奇、諾阿、馬克-加索爾等人,而這些當年優秀的苗子都已經不再年輕,他們年歲都已經不小,上限早已達到,然而每人都有著致命的缺陷,這幾位都偏於技術和投射,然而這幾位的技術和投射並沒有達到巔峰德克-諾維茨基的境界。而如諾阿、馬克之類只能關心防守和傳球的事情,其他的他們做不到,把NBA內線的未來寄托在他們身上,實屬緣木求魚。

  新生代內線明星以考辛斯和濃眉哥為代表。考辛斯這人幾乎擁有了所有成為偉大中鋒的技術和球商,然而他卻管不住自己的暴躁情緒,他是現實中的「沒頭腦和不高興」,總是嘟著嘴要和隊友、對手、裁判、教練大吵一架才會順心,他的脾氣影響了他的成長,

  新生代內線中,惟以安東尼-戴維斯最有前途,也最為奇特,從面相到身形,從身形到打法都令人矚目,這是一個二十年都難看到的奇怪球員。你很難看到一個傢伙兩條眉毛搭在一起,你也很難看到一個傢伙臂展2.33米,伸出手去遮天蔽日,空中失去平衡了還能扣籃,不用自拍桿就能輕鬆自拍,真是大自然的奇蹟。

  他的身影無處不在,這一秒釘板大帽,下一秒摘下籃板後場長傳,再下一秒像後衛一樣運著球一條龍快攻暴扣,他能像鄧肯一樣封鎖籃下,又能像加內特一樣邁開長腿遊走在整個半場,進如飄風,退如驟雨,任你千般手段,皮球都逃不過他的五指關。他實在是當代罕見的奇才怪傑,他身上那股蓄勢待發沛然不可阻擋的潛力,讓人想起了年輕的奧拉朱旺、奧尼爾和鄧肯,除了那條一字眉,他身上能找到那些傳奇前輩的很多優點,上個賽季,ESPN把他排在現役第三,戴維斯說:我和詹姆斯他們的檔次差得還很遠。謙虛是難能可貴的美德,但濃眉哥未必沒有登頂封王的野望,他太年輕,有著大把的時光。然而濃眉哥的缺點也很明顯,他完全沒有背身單打,不能完成任何對抗激烈的單挑動作,而且,他就是數據很好看,球隊卻沒有太多戰鬥力。

  從霍華德到戴維斯,這群天賦滿滿的大個子並不能接過歷史上那些偉大中鋒的衣缽,他們都在這個快攻投籃的時代中改變了自身,也在這個快攻投射的時代中捨棄了許多,有的人另闢蹊徑,有的人原地踏步,更有人無法適應這個時代。其實這並沒有證明現代籃球不需要超級內線,而是因為他們還沒有資格成為超級內線,他們都不是內線的「天選之子」,霍華德太糙,格里芬太短,濃眉哥太軟,他們的天賦還不夠。

  不是這個時代不需要超級內線,而是如今的內線還不夠好,40歲的蒂姆-鄧肯還是全聯盟防守效率最高的球員,還能面對伊巴卡和坎特拿下18+10,這又能怪誰?只能怪自霍華德以後的內線們全無長進。

  這不是小球時代的錯,而是他們自己不夠強,超級內線離開我們太久太久了,難道我們真到要把希望寄托在唐斯、奧卡福、波爾津吉斯身上去?


這個問題.我們這麼看.

以前我們評價一個官員的好壞.就得看他貪污否敬業否為民請民否.

現在我們評價一個官員的好壞就成為了"哎呀媽呀你要貪就貪可千萬別建PX啊什麼的我謝謝你八輩子祖宗了."

任何一種事物在經過了這麼多個年歲的發展之後.都必須以更適應發展的姿態展現在世人面前.

所以.在現代籃球運動已經發展了近百年的現在.中鋒的定義也應該隨著戰術理念.賽事規則.人種進化等多因素而產生改變.

並不是說現在培養不出傳統意義的中鋒.背身單打.藍底小勾手.卡位搶籃板.做牆.

而是現在的球迷更加喜歡看小靈快的快節奏.而逐漸淘汰了沉悶的陣地型中鋒人才.

當希伯特頂著大屁股在藍底一步一步往內線碾壓的時候.球迷說你不夠快你要跑起來.球評家們說速度是限制希伯特發展的唯一瓶頸.

所以.我們並不能說NBA的中鋒絕跡了.而是從我們自己.NBA的米飯幫主-球迷們看來.我們不需要這樣的中鋒了.

所以.哈達迪別哭.站起來擼


當然沒有。主要說進攻端的變化。

中鋒最重要的特點是他是場上最高的人,即使不是,他也是次高+體重。有兩個屬性決定了,實際上中鋒是場內視野最好,傳球路線最多的人。

04年前的中鋒大致上分兩類,一類是低位進攻,一類是高位策應。

大家可以看看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尤因和羅賓遜罰球線跳投之准,根本叫人絕望。負責低位單打的是打屁股巴克利。事實上,在傳統籃球理念,中鋒主要作用是擋拆,要位,策應,傳球,中投。負責接近籃筐的是前鋒。C是5人居中的意思,F是Forward也就是在陣型前面的人。

不過,中鋒身高最高的屬性,也可以讓中鋒更接近籃筐,以獲得更高的命中率。張伯倫,賈巴爾,奧尼爾,霍華德都是這一類。這種打法能讓中鋒獲得更高的命中率,但要求中鋒力量,體能非常高。而且,中鋒在籃下堵死了以後,後衛和前鋒只能在外圍要位投籃,很難突破。那麼這時,球隊的勝負完全取決於中鋒的體能狀態,如果他不行,那麼自然影響外圍投籃。

不過有意思的是,還有一類中鋒,可以在低位策應傳球,中投。比如,薩博尼斯,迪瓦茨,奧拉朱旺,尤因。他們吸引強側,可以用腳步突破,也可以用轉移球到弱側。這類中鋒需要在低位包夾中有很好的戰術感知,並能傳球和轉身跳投,實際上比前兩者更全面。

多說一句姚明。姚明從技術上說,是有史以來最為全面的。00年的姚明罰球線傳球,跳投,低位進攻,弱側轉移無一不精通,而且他對比賽的閱讀能力極強。所以,他說打過悉尼奧運會才知道自己值多少錢。

好。回到題主的問題。

04年以後,籃球運動發生了很多變化。首先是FIBA規則開始引入4節比賽,把單次進攻時間從30秒改到24秒。這樣增加了回合數。然後,單次回合的對抗強度更大,更快。

在04年之前,一支球隊世界強隊們8人輪換足夠了,現在是10人輪換。(當然,夢之隊從92年開始就是11人輪換)於是,大家都意識到,要想打敗夢之隊,必須要10人輪換保證40分鐘對抗。NBA也是如此。熱火到現在其實還是8人常規輪換,但是馬刺是10人輪換。保證了全部4節比賽的強度。

這和中鋒有什麼關係呢?以前節奏慢的時候,中鋒可以慢悠悠的走到前場。現在不行,要求4秒過半場。世界強隊20秒開始半場進攻,(中國隊到現在還是基本上是15秒)。中鋒做為體重最重,身高最高的球員,體能消耗最大,而事實上低位進攻是非常需要體能保證的,差一點,在對抗中手感就會差很多。於是,要求中鋒:1. 個不能太大,體重不能太重,2. 既讓低位進攻效率降低了,那麼就回到高位掩護和策應,以他們為軸。

其實中鋒在職業生涯晚期都會或多或少回到高位。比如99年的羅賓遜,07年後的鄧肯,加內特,(哦,還有巴特爾乾脆到三分線去了)等。

再來說說姚明。姚明比較悲劇的是,在火箭和國家隊都要求他在低位進攻,火箭的戰術需要是給麥蒂拉開空間,麥蒂的干拔跳投事實上是他效率最高的得分手段。而火箭沒有想找低位攻堅手,當時的海耶斯基本上是進攻值0.國家隊有王治郅,且大家當時想法也是中鋒往裡一站,四處分球,於是,姚明被迫增加體重,加強低位進攻。另外還有一個因素是奧尼爾。大家都認為,只有奧尼爾是姚明的對手,為了放手奧尼爾,姚明也只能增加重量。

增重後的姚明單場體能消耗巨大。不僅是教練給的出場時間多,無論NBA,還是世界籃球,速度更快了,他的往返次數增加,隨之而來不可避免的就是受傷。

一位原本可以成為世界籃球史里程碑的人物就這樣提前退役了。這或許是當時所有人對世界籃球趨勢遲鈍吧!

(關於FIBA是否是在04年修改的規則,我也記不清了,請知友指教了)


現在NBA的傳統中鋒少了,但是中鋒並沒有絕跡,只是發展的更為職能化,自從姚明和奧尼爾退役以後,NBA的作為核心的純中鋒漸漸凋零,現在的各隊的中鋒只有火箭隊的霍華德,希波特,可以被稱為傳統中鋒,並可作為核心的存在,其他隊的大部分擔起了防守的重任,或者是關鍵時期得分的任務,但是類似於奧尼爾,大夢,姚明,大衛羅賓遜等等的傳統核心中鋒在現在NBA籃球發展中已經不再多見,主要原因在於快速小球的球風的盛行,導致了中鋒這一場上速度相對較慢的角色日漸式微,包括聯盟的一系列出台的規則也對大個子有了明顯的限制,現在的NBA,可以說的上是前鋒和控衛的時代,而中鋒作為當家頭號球星的球隊,在NBA只有火箭的霍華德和曾經做大前鋒的鷹隊的霍福德,馬刺隊的鄧肯,今年失去科比的湖人隊的加索爾,其他隊雖有公牛隊的諾阿,網隊的洛佩茲,灰熊隊的小加索爾,等相對全能中鋒,但並非是當家頭號球星的存在,所以中鋒並沒有絕跡,只是地位沒那麼重了,相比歷史上的喬治麥肯,張大帥,拉塞爾指環王,天勾賈巴爾,以及九十年代四大中鋒盛世,大夢奧拉朱旺,海軍上將,尤因,奧尼爾等等這些閃爍歷史的人物,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聯盟只有姚明,霍華德這兩位純中鋒可稱起一個球隊體系的傳統中鋒,相比歷史自然暗淡,所以大家會覺得中鋒絕跡,實際上各隊的中鋒仍在各個球隊里發揮自己的不可代替能量,像今年季後賽的幾支球隊,如公牛的諾阿,火箭的霍華德,奇才的內內,山貓的傑弗森,快船的喬丹,開拓者的洛賓洛佩茲以及灰熊的小加,都是這些球隊中不可忽視的一員,中鋒並沒有絕跡,這個位置仍在籃球運動中發揮巨大的作用。


確切的說,是傳統中鋒少了。在場上的攻防位置都在禁區附近,進攻時在內線接球,利用自身的身體優勢向籃筐推進或轉身勾手,這種中鋒的攻擊範圍僅限於籃筐附近,並且很少參與快攻。正所謂的站樁型中鋒,防守時站在三秒區內,作為球隊內線的一道屏障,並依靠強壯的身體和出色的彈跳保護後場籃板。簡單來說,就是他們的防守非常好,搶籃板能力很出色,封蓋能力不錯,但在rotation中回防速度很慢

舉個例子,以前的傳統中鋒代表人物:尤因 奧尼爾 本-華萊士 現在僅存的幾個傳統中鋒:洛佩茲(哥哥) 博古特(我記得好像是05年狀元,就勇士那個)希波特(防守確實不錯,進攻就不黑了) 奧登(傷病問題真是可惜,現在狀態很難恢復了,希望季後賽恢復)


扯淡的話題還是別說了。我絕不相信帕特萊利的預言。

傳統中鋒的消逝很大程度上跟美國大學聯賽的發展以及NBA的規則有關。

以前,像鄧肯奧尼爾大狗羅賓遜這類的球員往往都在大學打了至少兩年左右甚至更久的籃球比賽。

我們都知道美國NCAA聯賽每一次的進攻時限是長達35秒。這有利於球員對於比賽的理解以及技術的使用。簡單的是,如果NBA規定參見NBA選秀的球員必須打滿三年大學聯賽,另外高中生不得直接參加NBA選秀,那麼傳統中鋒必將會一個接著一個出現。


不能說中鋒絕跡了,而是以姚明和四大為代表的傳統中鋒已經絕跡了。

現在隨著球場規則的外線化,傳統中鋒已經沒有太大的市場了,畢竟現在小球戰術還是大流,同時也可以規則也有利於下快攻。而四號位的崛起也開始擠佔了原本屬於中鋒的榮光。但是,這並不代表傳統中鋒就沒落了,如果出現類似於奧胖和土姚這種低位大殺器的話,誰不拿他們當核心重建誰就是二逼。

並且,現在的超巨基本上沒有中鋒了(火花來湖人前是可以單換樂邦的超巨,離開魔術之後他的生涯就開始走下坡路了),也對未來的新人們起不到一個傳幫帶的作用。

所以啊,我鍾愛的傳統中鋒,估計未來的日子裡,十年也出不了一個。


傳統中鋒目前在聯盟比較弱勢,其實更多的個人感覺是因為沒有。要是奧胖和傻姚這種大殺器在,肯定還會以他為核心的。只能說沒有這種中鋒了,所以很多隊伍的戰術在變,在打小球


並沒有絕跡,在現在的NBA中中鋒的地位與往日不同,昔日的中鋒是毫無疑問的基石,從最早的統治級中鋒邁肯到張伯倫和拉塞爾以後又有海軍上將羅賓遜以及奧拉朱旺,尤因以及奧尼爾和姚明再到如今的希伯特和小加索爾,中鋒的地位在不斷改變。首先是由於規則的變化,NBA開始有越來越多不利的規則開始限制這些巨人,其次是球員能力的全面,從伯德和魔術師約翰遜時人們就驚訝他們為什麼能在場上做到所有的事,而喬丹的巨大成功更讓中鋒的地位受到質疑,一直到姚明,這些偉大的中鋒場均都能拿到20分左右甚至更多,而如今的中鋒場均只能拿到10分左右,他們如今並不在進攻上有巨大的幫助,而在防守端他們依然是對付敵人的最後一道防線。如今的NBA是詹姆斯,安東尼,杜蘭特,科比這些全能型球員的天下,因為他們的表演更有觀賞性。人們更喜歡看巨人被打敗而不是看巨人去打敗別人。


傳統中鋒越來越少了,現代籃球的趨勢是對各個位置的模糊化


1.傳統中鋒確實少了而已,現在流行靈活力更好,功能性中鋒(當然,主要傳統中鋒的好料子也不多)

2.就像帕特.萊利說的,未來籃球場上的五個位置會越來越模糊...


還有但不至於絕跡,只是現在籃球打的越來越快,中鋒的作用被削弱了。而且現在觀眾也不喜歡像中鋒那樣一板一眼的打球方式,更喜歡節奏快的籃球


同樣的問題幾乎適用於任何領域,就像看慣了上世紀大時代創世紀等港劇的會問傳統港劇是否已經絕跡了,同樣看慣了雙周一成劉德華梁朝偉的也會質疑現在的所謂港片,經歷了龍珠灌籃高手幽游白書浪客劍心的也會不適應現在的Jump,但事實是,什麼都沒有變,只是時代在變,現在的節奏需要的不是沙克大夢尤因上將姚明,霍華德小喬丹們才是這個時代需要的中鋒。

就像沒有了張國榮還會有陳奕迅,鳥山明之後我們還有尾田,告別了柯南道爾阿婆亂步橫溝正史我們還有這個時代的勞倫斯布洛克綾遷行人宮部美雪。

但我還是期望,無論時代如何輪轉,也不要讓當年的大話西遊,變成了如今的小時代。


傳統內線還是有。但是傳統優秀內線已經很少了。這是籃球發展的必然趨勢。戰術的改變也加快了傳統中鋒的衰敗。戰術大多以外線展開了。這樣就要求中鋒有很強的運動能力。


你會發現現在NBA的1到5號位感覺就是排首發有用了,控衛干起得分的活;分衛好多都要防守,最好能是鋒衛搖擺型3D;前鋒干起組織後衛的活,還得要求全能;中鋒不知道是沒人了,還是沒人願意幹了......

然後其實並不是中鋒消失,而是現在對中鋒的要求變了,大家都是在提速,放慢節奏拉開讓中鋒一個個鑿變的有點拖節奏,現在都要求中鋒靈活、籃板、護框、籃下球給到了能終結,如果還有一手傳球和中遠投那就簡直要逆天......

至於是先沒有了傳統中鋒,然後大家求變,還是說是主動求變,加快節奏,發揮現在好後衛和好前鋒的優勢,讓比賽變得更加吸引人?個人覺得是後者……

不知道是哪個混蛋說的(哎...抱歉,我喜歡DW):籃球最終形態會變成5個兩米多的在打球。我雖然不喜歡這人,但還是覺得他說的挺有道理的,90年代的那種純粹的大中鋒還需要一個會控制節奏的好組織者才能拿到球慢慢鑿,但是轉換退防和輪轉擴出來防外線還是會慢,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說大夢那樣的才能適應現在的節奏。回過去看看,發現90年代他們也基本上沒能笑到最後,一個超級鋒衛搖擺人喬丹和看上去像鋒衛搖擺人的中鋒加起來贏了8次。估計有人要說奧尼爾了,他一點都不傳統好么,人家可是大鯊魚、超人......


當然沒有 只能說現在的nba規則更有利於外線 內線要跟著外線走 所以說現在是控衛盛世 內線也不是沒有天賦異稟的 活塞的德拉蒙德 國王的考辛斯是其中的佼佼者 只不過現在的中鋒的內線技術很差 沒有以前的奧拉朱旺 賈巴爾 尤因 大衛羅賓遜的細膩技術了 但是身體天賦沒有現在的中鋒強大 霍華德的現在歸為聯盟第一中鋒 但是巔峰賽季場均出手也才12到13次 比以前的超級中鋒的出手數差很遠


當然沒有,力量流有霍華德,技術流有小加,藍領有阿西克,只不過質量各方面都和當年不可同日而語,姚明和鯊魚還有四大中鋒的時代確實已經過去了


喬丹說奧拉朱旺其實是個小前鋒


做用小了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納什偷親了一口杜蘭特的FMVP獎盃?
易建聯扣籃為什麼總是用的雙手?
如何評價孫銘徽在今年全明星扣籃大賽上的扣籃?
中鋒與大前鋒有什麼區別?

TAG:NBA | 籃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