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為什麼會成為中央政治局會議的選址?

在學習歷史和看中國現代史時,看過好幾次都有廬山會議。我隱約記得,蔣介石也曾長期在廬山生活過。新中國成立後,幾次都在廬山召開政治局會議,為什麼偏偏選在廬山呢?從蔣介石時期到新中國時期,選擇廬山有什麼特殊含義嗎?幾次廬山會議還都對中國政治進程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還有哪些地方有相同的經歷?


樓上說的只是一個方面。我說說近代時候的情況,作拋磚引玉。

第一是廬山的基礎設施。自從1885年(光緒十一年)俄商與英國傳教士在廬山購地,經年開發,形成以牯嶺鎮為中心、獨特的山中城市。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廬山出現了英、俄、美、法等18個國家風格的別墅近千幢。這麼看來,是個度假的勝地,假如你有別墅的話。

第二是廬山的地理位置的優越性。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離之很近的廬山,可以自南京坐長江客輪一晝夜到九江,飛機則不需一小時可抵九江機場。

第三是氣溫。南京是有名的「三大火爐」之一。而廬山氣候溫適,夏天涼爽,冬天也不太冷,年平均溫度15℃,極端最高溫度不超過32℃,是個避暑聖地。沒至炎夏,南京的政要們紛紛來廬山避暑,於是廬山便成了南京政府的夏都。我第一點裡說的附帶說說,黨國政要們在廬山都有自己的別墅,國民政府、行政院各部門夏季都去廬山辦公,並有計劃地在蘆林地區營建了永久性辦公房與宿舍。

第四是關於蔣介石為什麼長期在廬山。1932年「一二八」事變爆發,19路軍在上海抗日。毗鄰上海的南京國民政府遷都洛陽以避國難。實際控制軍政大權的蔣介石未隨國民政府西遷,而是以廬山為中心,活躍於南京、南昌和武漢等地。蔣介石多次在廬山召見軍事將領,召開軍事會議,部署作戰計劃。我記得張治中的軍隊應該是被蔣介石派去偷偷幫十九路軍抗日的。

毛澤東三登廬山,召開會議,源於其得天獨厚的氣溫及基礎設施的健全而作會議場所,但最重要的原因是估計是他本人對廬山的喜愛(避暑勝地還是很多的)。

來源:《1933:躁動的大地》

互動百科等


能說是地理決定論嗎?在廬山附近的某校呆過四年青春,上過廬山兩次。

廬山在其周圍就好比平原(昌九平原?)上突兀的一塊高地,高地上基本為平緩地形,既具有較大的山頂面積,此處山頂並非最高峰,是指海拔一千米以上的區域。地理上是叫地壘地形。這在我國東部地區罕見,基本上屬於唯一,其他東部地區要麼為丘陵,海拔提升不夠,無法達到比山下有明顯溫差的高山效應,要麼山頂聳起,無法容納較多人口住行。另外地壘結構導致上山道路不多,利於封鎖,確保安全。

廬山附近為平原,大河,大湖(現在萎縮了),靠近大城市武漢,中等城市九江南昌至少有機場,交通相對便利,火車(當時為浙贛線昌九支線)公路方便。所以也便形成了夏天的絕佳避暑地,加之政治中心為南京,自然在民國時期在上面開了好多會,剛解放雖都北京,但要找一個既避暑又有完善基礎設施(大的會場)的地方,自然就非廬山莫屬了。

而後由於在上面發生了一些錯誤的會議和活動,二代以後核心為避險,自然就不在主動選為會址。但客觀講單論氣候風景等,廬山絕對強過最近那個出了億元科級幹部的地方,那裡只能看看海罷了,哪跟山中神仙,綠樹成因,悠然自得。

補充有年國慶回家火車路過廬山下,車停廬山站,恰逢有霧,頓時感覺如入仙境,空氣霎時低了五度。而開出不久,入九江市區,則煙消雲散,大太陽炙烤了。


補充一下,廬山已經不會再有機會作為ccp的會址了


不會再去廬山開會了,每上廬山,必出大事。


1976年後應該沒人敢去廬山開會了吧


目前,在任期間上廬山的國家元首應該是沒有了吧。。。不過也攔不住現在山上都是大小部委的療養別墅啊。。。


因為廬山比較涼快23333(避暑勝地哦~)


廬山是避暑聖地。和北戴河的意思類似。


推薦閱讀:

原始社會過度到奴隸制是進化還是退化?
潮汕地區是中國的『西西里』嗎?
「回車」鍵這個翻譯的來歷是怎樣的?在中文裡大約是什麼時候、由什麼人開始使用的呢?
如何給部落歷代大酋長定謚號?
古代地圖上放射狀的東西是什麼用途?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政治 | 中國 | 廬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