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在性道德方面,對男性和女性是雙重標準?

我覺得大家還是認同如果一個人在性伴侶方面比較「博愛」

對男性來說很多還是說他風流啊等等偏向於有褒義的形容

而對於女性就不是了。


其實單身男也是很反感那些睡過一個以上女人的男人的

只不過他們很少說出來而已


因為女性絲毫不需要擔心孩子不是自己的。


道德的起源有多種說法,如果剔除掉有神論色彩,大眾的道德是一種演化博弈的結果(聖人的道德是另一個話題)。

大眾的道德是人與人之間長期利益博弈之後的均衡結果一種隱晦體現。

舉個例子,為何1980年代中國人覺得婚前上床不對,而到了1990年代中後期就開始不這麼想了。因為人的流動性增強,而且結婚年紀越來越遲,不允許大家婚前做愛已經觸犯了多數人的利益。(特地提醒大家,1990年代中後期恰恰是中國人加速進城的開始,本答主看過資料的。城市化與性道德鬆弛化大體同步)。所以社會必須「接受」或者「發明」出婚前可以上床的性觀念。

再舉個例子,為何未婚處男拒絕娶未婚非處女有人罵,而未婚男拒絕娶(無孩子的)已婚女很少人罵?原因極其簡單,因為我國離婚不算特別多,離異人士不足以形成數量龐大的集團來抱團發聲。所以,我國社會是默認未婚男有權拒絕(無孩子的)離異女的,不會招致口誅筆伐。

總而言之,所謂的「道德」,背後都是套路。道德是個幌子,看不透這一點,你就白活了。(注意,這是基於徹底的無神論,有神論的道德觀我們暫且不在本答案談)

——————————

我國男女性道德的雙標的一個重災區是婚前性行為。也就是說,很固執要娶處女的男人遠多於很固執要當處男的男人。

於是,有些人(男女都有,其中不乏大學者)義憤填膺,指控男人自己不做處男但是要娶處女的惡劣行徑。

真相是什麼?真相很簡單。經濟學與管理學有一句格言「你考核什麼我就做什麼」。換句話說,女士們長期不考核的項目,男士自然就會忽視。未婚女士(含處女)擇偶的時候,在婚姻市場上給處男的加分很少很少,幾乎沒有。

既然捨不得加很多分,男士們就沒法子先守住處男身,然後用處男換取處女。男士們乾脆先不當處男(畢竟早點享受性生活是個樂趣),然後用硬實力(物質、顏值)換取處女。

————————

總而言之,雙標的根源就是男女雙方在擇偶的時候給另一方施加的主要考核標準不一樣。不能指責中國男人無恥,中國男人完成女方看重的指標可是很儘力的,譬如說買房子。


謝邀。

「說一把鑰匙能開所有鎖,叫萬能鑰匙;一把鎖能被所有鑰匙打開,叫破鎖!」是站在男性優勢的角度說的。倘若某個時期,男女勢能反轉,女人也會說:「男人就是一支掏耳器,我想用那支就用那支。「當年武則天就這麼雄了一把,乃至駱賓王著「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雄文天下,將「穢亂春宮」列為罪名之一,也無可奈何。

當今社會,富姐富婆們,玩男妓,讓男人吃軟飯,不是也有了嗎?!

實際上存在的雙重標準,是女人處於從屬地位的歷史太漫長而形成的習俗化反映。自從有了私有財產,有了家庭,女人就被放在了從屬的地位。男強女弱,男尊女卑,夫唱婦隨,夫為妻綱,類似這樣的說法就多了,這都是用來控制女人的,因而也就是男性處於支配地位的道德觀念在性關係上的體現。 所謂雙重標準,不過就是男人的標準。

於是,此種威壓下形成的習俗,似乎就天公天道了,久而久之,男人稱妻子為「賤內」,女人亦不反對,還可稱自己為「賤人」。

當今社會,仍然強調男女平等,是因為男女還不平等。只是由於女性生理上的特徵,有性問題上導致的懷孕和生育後果需要應對,故應謹慎持重。這屬於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問題。除了這一與生俱來的特點要求外,在性認識、性文化、性行為、性道德上,雙重標準都應逐漸淡化才是。


呃……讓一個女權主義的支持者來回答這樣一個問題,情何以堪 -___-!

其實道理挺簡單的,女性知道從自己產道里生出來的孩子一定是自己親生的,但在親子鑒定技術被發明之前,男性卻無法確定配偶所生的孩子是不是自己親生的,但在男權社會中,男性保證後代血統純正又是一個十分強烈的需求(在一夫一妻制社會尤其如此,撫養義務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牽涉到血緣利益的繼承——你瞧大理段家那邊亂的……),所以自古以來,性道德對女性的要求一直都比男性要更嚴格。


直接發我在另一個回答中的評論吧

評論中的罵聲主要有兩種:

①直接說答主敗壞道德的,覺得她不潔身自好。但為什麼要潔身自好?我們的文化對女性的所謂「貞潔」那麼看重,定下條條框框,而對男性的「風流倜儻」反而大加讚賞,遵守這樣的道德規範的人真的有思考過為什麼要遵守它么?

笛卡爾曾經說過,「無法做出決斷的人,若不是慾望過剩,便是悟性不足」。同理,不能按照自身意志去行為、思考的人,就算行為受約束是因為不可抗力,是迫不得已、無能為力,但就連自己的精神都放任外界輿論、文化控制,乖乖地讓自己的思維受到自己都沒有清楚地論證過是否合乎道理的規則的局限,那這種人該怎麼說呢?是智力不足,還是奴性過剩?

如果放在幾十年前乃至古代,我肯定不會認為要求女性潔身自好是不合理的。畢竟男女真的不是沒有差異,作為母體的女性在危險性行為中接觸到的病原體劑量相對於男性會大得多,而人類的生殖方式決定了,在自然狀態下,男性想要確保女方懷的孩子是自己的,必須在受精前後相當不短的一段時間在女性身邊寸步不離看守著。在過去的時代,各種各樣的避孕方式、科學有效的性傳播疾病預防檢測乃至基於DNA水平的親子鑒定都是不可想像的,故而規定女性潔身自好在科技落後的時代是有其合理性的。

但現在不一樣了,女性就算是像男性一樣地風流,也同樣可以保障自己伴侶的健康以及血脈正常延續——在這一點上答主做得很好。在這樣的時代,舊的性道德的合理性已經悄然崩潰。

但問題是,這樣在如今看來已經腐朽的道德已經深入了文化,特別是中國文化,而我們這些新時代的後人又鮮少批判性地判斷到底該不該認可這樣的道德,該不該將其作為自己處事的準則,而只是為了節省認知資源,人云亦云,隨波逐流,任由自己口口聲聲說與自己平等的女性被不合理不必要的規則束縛,這是衛道士的可悲,還是悖德者的光輝?

②另一些罵聲則是針對答主對熟人的欺騙——至於處女這種舊道德的遺垢反而不重要了。

於我而言,答主這麼做真的無可厚非,她只是用最簡單的方式維護了自身的權益。她認為婚前性行為沒什麼錯,世俗卻認為是錯的。站在她的角度,世俗肯定是錯的,但改變這個社會的道德觀是非常難的。故而與其讓周圍人改變原有的狹隘觀念,還不如讓他們看到他們覺得理所當然的。這樣處理與大費周章地讓他們明白,自己其實沒什麼錯,是他們的觀念太狹隘了,對自己而言結果是一樣的,唯一的不同在於,一種是經濟省時省力地撒個謊、一種是(不止一次)地費時費力只為了說實話。

有些聖母可能會說,我就會選擇說實話啊,哪怕它要耗費我大量的精力、原本可以用來做事的時間。我只想說,這是在中國,獨特的文化導致了守舊的人永遠少不了——因為這樣才能讓他們有民族自豪感,才能滿足他們脆弱的自尊。你肯定是沒有嘗試過試圖向自己周圍的人——同學、朋友——宣揚與他們原有觀念格格不入的理論(就比如貝葉斯定理,旨在彌補人類認知思維固有的缺陷,讓人們重新修改自己對概率判斷的方式——重視基礎比率),肯定是沒有見識過,人是多麼高傲自大、因循守舊、固步自封,是多麼不願意放棄哪怕是修改自己一直以來堅持的觀念。自己都不夠理性還指望周圍的大眾好好聽你講道理?

最後,作為一個唯理論者,我總是會對一切經驗到的——聽到的、看到的——事物產生懷疑。故而我也想問答主,假如妳決定未來要共度一生的人也像我一樣,他在日後重新問妳這個問題,並且表示不會在意這個,只是覺得作為伴侶應該相互坦誠、無話不說、無所欺瞞,妳會跟他說出實情,以求心與心的交融么?

附上元回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049254/answer/133386298?utm_source=wechat_sessionutm_medium=socialfrom=singlemessage

評論得比較晚,但因為長所以翻一翻還是很容易找到的

唉╯﹏╰我怎麼那麼又得拿評論來當回答呢:

┈┈┈┈┈┈┈┈┈┈┈┈┈┈┈┈┈

至於為什麼女性在打扮上要比男性花更多的功夫(時間/精力/金錢),其實還是因為人的道德觀沒有轉變——在男權社會,女性的價值靠顏值身材估量,而男性靠錢和地位。「殘疾化打扮」是迎合市場的經濟行為,不合理的不是這種行為,而是這種合理性未經考量卻被大多數人認為合理的市場。

男權社會合理性與否其實也就是男女是否應該平等,而就目前的資料來看,只能說男女有別,而說不出男女究竟哪一種才是「高等生物」。也許你會拿「女人的力氣普遍比男人小」來批駁我的觀點,但其實力氣在現在已經不能作為評判「種族優劣」的依據了——畢竟你如果真要比力氣,怎麼不去跟老虎大象比呢?

然後讓我猜猜,你應該想說「女生數學一般都沒男生好」吧,但這種論點忽略了因果的方向性問題,即究竟是「女性數理邏輯不如男性所以男性作主導的男權社會是合理的」,還是「因為身處於男權社會,女性缺乏自信心認為自己數理邏輯能力不如男性才導致了數理邏輯能力遠不如男性」,而被眾多社會心理學實驗證實的是後者。

這也可以進一步推論,女性有可能有更多即使不比男性強但也不弱於男性的「技能點」被男權社會的框架埋沒了,這或許還沒有充足的證據證實,但你消除不了這種可能性。

另外呢,我這個人不是那種雙重標準的女權主義者,甚至可能不是女權主義者——只是說的話看起來像而已。我只是一個追求真理的懷疑論者,對男權主義提出質疑也只是想讓別人重新正視其因為「我方立場偏差」忽略的可能性罷了。

所以說話不要那麼刺嘛,知乎上只能打字——當然只能碰嘴皮子了,難道我能跳出屏幕掏出浸乙醚的紗布把你綁到「真理部」去咩?至於想當然,我們所有人都不是神,都不是全知的(全能就不說了),所以只能根據目前知道的有限的信息做判斷,我們想的當然是我們覺得對的。

命題不因說出它的人的身份、地位、品性、道德、榮譽而為真,而因它的無可辯駁、邏輯自洽而為真


在父權社會下女人不是性的主體,所以性這個名詞被認為是男性佔主導地位的屬性。相反的,被異化為客體的女性必須要接受男權社會的一系列性道德的規範和約束。在這種語境下,女性是消解了自身意識的性資源;反之對男性的性道德是基於統治階級關於資源分配的邏輯,目的是規範底層男性的性行為準則避免惡性競爭和保障父權社會上層的即得利益。雖然工業革命和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的共產主義運動解放了婦女在社會政治以及文化領域的依附性,但蘇東社會主義刻意強調無產階級女性的男子氣概(本身就是反對女性天性的行為)使得女性的性解放非常緩慢。冷戰期間的西方馬克思主義和女權主義者才再次提及這個話題。


我之節烈觀
作者:魯迅
1918年8月

「世道澆漓,人心日下,國將不國」這一類話,本是中國曆來的嘆聲。不過時代不同,則所謂「日下」的事情,也有遷變:從前指的是甲事,現在嘆的或是乙事。除了「進呈御覽」的東西不敢妄說外,其餘的文章議論里,一向就帶這口吻。因為如此嘆息,不但針砭世人,還可以從「日下」之中,除去自己。所以君子固然相對慨嘆,連殺人放火嫖妓騙錢以及一切鬼混的人,也都乘作惡餘暇,搖著頭說道,「他們人心日下了。」

世風人心這件事,不但鼓吹壞事,可以「日下」;即使未曾鼓吹,只是旁觀,只是賞玩,只是嘆息,也可以叫他「日下」。所以近一年來,居然也有幾個不肯徒託空言的人,嘆息一番之後,還要想法子來挽救。第一個是康有為,指手畫腳的說「虛君共和」才好,陳獨秀便斥他不興;其次是一班靈學派的人,不知何以起了極古奧的思想,要請「孟聖矣乎」的鬼來畫策;陳百年錢玄同劉半農又道他胡說。

這幾篇駁論,都是《新青年》里最可寒心的文章。時候已是二十世紀了;人類眼前,早已閃出曙光。假如《新青年》里,有一篇和別人辯地球方圓的文字,讀者見了,怕一定要發怔。然而現今所辯,正和說地體不方相差無幾。將時代和事實,對照起來,怎能不教人寒心而且害怕?

近來虛君共和是不提了,靈學似乎還在那裡搗鬼,此時卻又有一群人,不能滿足;仍然搖頭說道,「人心日下」了。於是又想出一種挽救的方法;他們叫作「表彰節烈」!

這類妙法,自從君政復古時代以來,上上下下,已經提倡多年;此刻不過是豎起旗幟的時候。文章議論里,也照例時常出現,都嚷道「表彰節烈」!要不說這件事,也不能將自己提拔,出於「人心日下」之中。

節烈這兩個字,從前也算是男子的美德,所以有過「節士」,「烈士」的名稱。然而現在的「表彰節烈」,卻是專指女子,並無男子在內。據時下道德家的意見,來定界說,大約節是丈夫死了,決不再嫁,也不私奔,丈夫死得愈早,家裡愈窮,他便節得愈好。烈可是有兩種:一種是無論已嫁未嫁,只要丈夫死了,他也跟著自盡;一種是有強暴來污辱他的時候,設法自戕,或者抗拒被殺,都無不可。這也是死得愈慘愈苦,他便烈得愈好,倘若不及抵禦,竟受了污辱,然後自戕,便免不了議論。萬一幸而遇著寬厚的道德家,有時也可以略跡原情,許他一個烈字。可是文人學士,已經不甚願意替他作傳;就令勉強動筆,臨了也不免加上幾個「惜夫惜夫」了。

總而言之:女子死了丈夫,便守著,或者死掉;遇了強暴,便死掉;將這類人物,稱讚一通,世道人心便好,中國便得救了。大意只是如此。

康有為借重皇帝的虛名,靈學家全靠著鬼話。這表彰節烈,卻是全權都在人民,大有漸進自力之意了。然而我仍有幾個疑問,須得提出。還要據我的意見,給他解答。我又認定這節烈救世說,是多數國民的意思;主張的人,只是喉舌。雖然是他發聲,卻和四支五官神經內臟,都有關係。所以我這疑問和解答,便是提出於這群多數國民之前。

首先的疑問是:不節烈(中國稱不守節作「失節」,不烈卻並無成語,所以只能合稱他「不節烈」)的女子如何害了國家?照現在的情形,「國將不國」,自不消說:喪盡良心的事故,層出不窮;刀兵盜賊水旱饑荒,又接連而起。但此等現象,只是不講新道德新學問的緣故,行為思想,全鈔舊帳;所以種種黑暗,竟和古代的亂世彷彿,況且政界軍界學界商界等等裡面,全是男人,並無不節烈的女子夾雜在內。也未必是有權力的男子,因為受了他們蠱惑,這才喪了良心,放手作惡。至於水旱饑荒,便是專拜龍神,迎大王,濫伐森林,不修水利的禍祟,沒有新知識的結果;更與女子無關。只有刀兵盜賊,往往造出許多不節烈的婦女。但也是兵盜在先,不節烈在後,並非因為他們不節烈了,才將刀兵盜賊招來。

其次的疑問是:何以救世的責任,全在女子?照著舊派說起來,女子是「陰類」,是主內的,是男子的附屬品。然則治世救國,正須責成陽類,全仗外子,偏勞主體。決不能將一個絕大題目,都閣在陰類肩上。倘依新說,則男女平等,義務略同。縱令該擔責任,也只得分擔。其餘的一半男子,都該各盡義務。不特須除去強暴,還應發揮他自己的美德。不能專靠懲勸女子,便算盡了天職。

其次的疑問是:表彰之後,有何效果?據節烈為本,將所有活著的女子,分類起來,大約不外三種:一種是已經守節,應該表彰的人(烈者非死不可,所以除出);一種是不節烈的人;一種是尚未出嫁,或丈夫還在,又未遇見強暴,節烈與否未可知的人。第一種已經很好,正蒙表彰,不必說了。第二種已經不好,中國從來不許懺悔,女子做事一錯,補過無及,只好任其羞殺,也不值得說了。最要緊的,只在第三種,現在一經感化,他們便都打定主意道:「倘若將來丈夫死了,決不再嫁;遇著強暴,趕緊自裁!」試問如此立意,與中國男子做主的世道人心,有何關係?這個緣故,已在上文說明。更有附帶的疑問是:節烈的人,既經表彰,自是品格最高。但聖賢雖人人可學,此事卻有所不能。假如第三種的人,雖然立志極高,萬一丈夫長壽,天下太平,他便只好飲恨吞聲,做一世次等的人物。

以上是單依舊日的常識,略加研究,便已發見了許多矛盾。若略帶二十世紀氣息,便又有兩層:

一問節烈是否道德?道德這事,必須普遍,人人應做,人人能行,又於自他兩利,才有存在的價值。現在所謂節烈,不特除開男子,絕不相干;就是女子,也不能全體都遇著這名譽的機會。所以決不能認為道德,當作法式。上回《新青年》登出的《貞操論》里,已經說過理由。不過貞是丈夫還在,節是男子已死的區別,道理卻可類推。只有烈的一件事,尤為奇怪,還須略加研究。

照上文的節烈分類法看來,烈的第一種,其實也只是守節,不過生死不同。因為道德家分類,根據全在死活,所以歸入烈類。性質全異的,便是第二種。這類人不過一個弱者(現在的情形,女子還是弱者),突然遇著男性的暴徒,父兄丈夫力不能救,左鄰右舍也不幫忙,於是他就死了;或者竟受了辱,仍然死了;或者終於沒有死。久而久之,父兄丈夫鄰舍,夾著文人學士以及道德家,便漸漸聚集,既不羞自己怯弱無能,也不提暴徒如何懲辦,只是七口八嘴,議論他死了沒有?受污沒有?死了如何好,活著如何不好。於是造出了許多光榮的烈女,和許多被人口誅筆伐的不烈女。只要平心一想,便覺不像人間應有的事情,何況說是道德。

二問多妻主義的男子,有無表彰節烈的資格?替以前的道德家說話,一定是理應表彰。因為凡是男子,便有點與眾不同,社會上只配有他的意思。一面又靠著陰陽內外的古典,在女子面前逞能。然而一到現在,人類的眼裡,不免見到光明,曉得陰陽內外之說,荒謬絕倫;就令如此,也證不出陽比陰尊貴,外比內崇高的道理。況且社會國家,又非單是男子造成。所以只好相信真理,說是一律平等。既然平等,男女便都有一律應守的契約。男子決不能將自己不守的事,向女子特別要求。若是買賣欺騙貢獻的婚姻,則要求生時的貞操,尚且毫無理由。何況多妻主義的男子,來表彰女子的節烈。

以上,疑問和解答都完了。理由如此支離,何以直到現今,居然還能存在?要對付這問題,須先看節烈這事,何以發生,何以通行,何以不生改革的緣故。

古代的社會,女子多當作男人的物品。或殺或吃,都無不可;男人死後,和他喜歡的寶貝,日用的兵器,一同殉葬,更無不可。後來殉葬的風氣,漸漸改了,守節便也漸漸發生。但大抵因為寡婦是鬼妻,亡魂跟著,所以無人敢娶,並非要他不事二夫。這樣風俗,現在的蠻人社會裡還有。中國太古的情形,現在已無從詳考。但看周末雖有殉葬,並非專用女人,嫁否也任便,並無什麼裁製,便可知道脫離了這宗習俗,為日已久。由漢至唐也並沒有鼓吹節烈。直到宋朝,那一班「業儒」的才說出「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話,看見歷史上「重適」兩個字,便大驚小怪起來。出於真心,還是故意,現在卻無從推測。其時也正是「人心日下,國將不國」的時候,全國士民,多不像樣。或者「業儒」的人,想借女人守節的話,來鞭策男子,也不一定。但旁敲側擊,方法本嫌鬼祟,其意也太難分明,後來因此多了幾個節婦,雖未可知,然而吏民將卒,卻仍然無所感動。於是「開化最早,道德第一」的中國終於歸了「長生天氣力里大福蔭護助里」的什麼「薛禪皇帝,完澤篤皇帝,曲律皇帝」了。此後皇帝換過了幾家,守節思想倒反發達。皇帝要臣子盡忠,男人便愈要女人守節。到了清朝,儒者真是愈加利害。看見唐人文章里有公主改嫁的話,也不免勃然大怒道,「這是什麼事!你竟不為尊者諱,這還了得!」假使這唐人還活著,一定要斥革功名,「以正人心而端風俗」了。

國民將到被征服的地位,守節盛了;烈女也從此著重。因為女子既是男子所有,自己死了,不該嫁人,自己活著,自然更不許被奪。然而自己是被征服的國民,沒有力量保護,沒有勇氣反抗了,只好別出心裁,鼓吹女人自殺。或者妻女極多的闊人,婢妾成行的富翁,亂離時候,照顧不到,一遇「逆兵」(或是「天兵」),就無法可想。只得救了自己,請別人都做烈女;變成烈女,「逆兵」便不要了。他便待事定以後,慢慢回來,稱讚幾句。好在男子再娶,又是天經地義,別討女人,便都完事。因此世上遂有了「雙烈合傳」,「七姬墓誌」,甚而至於錢謙益的集中,也布滿了「趙節婦」「錢烈女」的傳記和歌頌。

只有自己不顧別人的民情,又是女應守節男子卻可多妻的社會,造出如此畸形道德,而且日見精密苛酷,本也毫不足怪。但主張的是男子,上當的是女子。女子本身,何以毫無異言呢?原來「婦者服也」,理應服事於人。教育固可不必,連開口也都犯法。他的精神,也同他體質一樣,成了畸形。所以對於這畸形道德,實在無甚意見。就令有了異議,也沒有發表的機會。做幾首「閨中望月」「園裡看花」的詩,尚且怕男子罵他懷春,何況竟敢破壞這「天地間的正氣」?只有說部書上,記載過幾個女人,因為境遇上不願守節,據做書的人說:可是他再嫁以後,便被前夫的鬼捉去,落了地獄;或者世人個個唾罵,做了乞丐,也竟求乞無門,終於慘苦不堪而死了!

如此情形,女子便非「服也」不可。然而男子一面,何以也不主張真理,只是一味敷衍呢?漢朝以後,言論的機關,都被「業儒」的壟斷了。宋元以來,尤其利害。我們幾乎看不見一部非業儒的書,聽不到一句非士人的話。除了和尚道士,奉旨可以說話的以外,其餘「異端」的聲音,決不能出他卧房一步。況且世人大抵受了「儒者柔也」的影響;不述而作,最為犯忌。即使有人見到,也不肯用性命來換真理。即如失節一事,豈不知道必須男女兩性,才能實現。他卻專責女性;至於破人節操的男子,以及造成不烈的暴徒,便都含糊過去。男子究竟較女性難惹,懲罰也比表彰為難。其間雖有過幾個男人,實覺於心不安,說些室女不應守志殉死的平和話,可是社會不聽;再說下去,便要不容,與失節的女人一樣看待。他便也只好變了「柔也」,不再開口了。所以節烈這事,到現在不生變革。

(此時,我應聲明:現在鼓吹節烈派的裡面,我頗有知道的人。敢說確有好人在內,居心也好。可是救世的方法是不對,要向西走了北了。但也不能因為他是好人,便竟能從正西直走到北。所以我又願他迴轉身來。)

其次還有疑問:

節烈難么?答道,很難。男子都知道極難,所以要表彰他。社會的公意,向來以為貞淫與否,全在女性。男子雖然誘惑了女人,卻不負責任。譬如甲男引誘乙女,乙女不允,便是貞節,死了,便是烈;甲男並無惡名,社會可算淳古。倘若乙女允了,便是失節;甲男也無惡名,可是世風被乙女敗壞了!別的事情,也是如此。所以歷史上亡國敗家的原因,每每歸咎女子。糊糊塗塗的代擔全體的罪惡,已經三千多年了。男子既然不負責任,又不能自己反省,自然放心誘惑;文人著作,反將他傳為美談。所以女子身旁,幾乎布滿了危險。除卻他自己的父兄丈夫以外,便都帶點誘惑的鬼氣。所以我說很難。

節烈苦么?答道,很苦。男子都知道很苦,所以要表彰他。凡人都想活;烈是必死,不必說了。節婦還要活著。精神上的慘苦,也姑且弗論。單是生活一層,已是大宗的痛楚。假使女子生計已能獨立,社會也知道互助,一人還可勉強生存。不幸中國情形,卻正相反。所以有錢尚可,貧人便只能餓死。直到餓死以後,間或得了旌表,還要寫入志書。所以各府各縣誌書傳記類的末尾,也總有幾卷「烈女」。一行一人,或是一行兩人,趙錢孫李,可是從來無人翻讀。就是一生崇拜節烈的道德大家,若問他貴縣誌書里烈女門的前十名是誰?也怕不能說出。其實他是生前死後,竟與社會漠不相關的。所以我說很苦。

照這樣說,不節烈便不苦么?答道,也很苦。社會公意,不節烈的女人,既然是下品;他在這社會裡,是容不住的。社會上多數古人模模糊糊傳下來的道理,實在無理可講;能用歷史和數目的力量,擠死不合意的人。這一類無主名無意識的殺人團里,古來不曉得死了多少人物;節烈的女子,也就死在這裡。不過他死後間有一回表彰,寫入志書。不節烈的人,便生前也要受隨便什麼人的唾罵,無主名的虐待。所以我說也很苦。

女子自己願意節烈么?答道,不願。人類總有一種理想,一種希望。雖然高下不同,必須有個意義。自他兩利固好,至少也得有益本身。節烈很難很苦,既不利人,又不利己。說是本人願意,實在不合人情。所以假如遇著少年女人,誠心祝讚他將來節烈,一定發怒;或者還要受他父兄丈夫的尊拳。然而仍舊牢不可破,便是被這歷史和數目的力量擠著。可是無論何人,都怕這節烈。怕他竟釘到自己和親骨肉的身上。所以我說不願。

我依據以上的事實和理由,要斷定節烈這事是:極難,極苦,不願身受,然而不利自他,無益社會國家,於人生將來又毫無意義的行為,現在已經失了存在的生命和價值。

臨了還有一層疑問:

節烈這事,現代既然失了存在的生命和價值;節烈的女人,豈非白苦一番么?可以答他說:還有哀悼的價值。他們是可憐人;不幸上了歷史和數目的無意識的圈套,做了無主名的犧牲。可以開一個追悼大會。

我們追悼了過去的人,還要發願:要自己和別人,都純潔聰明勇猛向上。要除去虛偽的臉譜。要除去世上害己害人的昏迷和強暴。

我們追悼了過去的人,還要發願:要除去於人生毫無意義的苦痛。要除去製造並賞玩別人苦痛的昏迷和強暴。

我們還要發願:要人類都受正當的幸福。

一九一八年七月。


同問啊?我一個男的也很奇怪 為啥男的找外國女友就是「為國爭光 揚我國威」 為啥女的找外國男友就「崇洋媚外」更難聽的詞不好說出口

莫非全中國的妹子都得為有中國籍的男性留著?要不要順便讓她們裹小腳?


因為男性強勢女性弱勢。

類似的例子,富人強勢窮人弱勢。

富人花錢大手大腳,那是風流倜儻。

窮人家的孩子也花錢顯擺一下試試?

女性地位不足,自然會衍生出雙重標準、厭女文化。


因為想要成功啪啪啪的難易程度不一樣。


是雙標啊。

看 水性楊花 風流 兩個詞就知道了。

還有「婊子」「小三」「狐狸精」和「渣男」這些詞的歷史(流傳時間)就知道了。在「渣男」出現之前幾乎沒什麼專門指責出軌男性的詞吧。

還有電視劇里,老皇帝還「有精力」,叫「一樹梨花壓海棠」,他還以此為榮,並公開的尋找維持「精力」的方法。我看過日本的一個逆後宮劇,女性皇帝四五十歲了,被一個男人罵「都已經生不出孩子了還招幸年輕男子真是不要臉。」

還有女人不再嫁是值得宣揚稱讚的事,古代社會希望女人都這樣做,叫「守貞」,女人跟著丈夫殉情了叫「烈女」。你看什麼時候社會宣揚過希望男性不再娶?男子跟著妻子殉情?

(以下內容和題目無關)

另:有人說母系社會是女性壓迫男性的社會,特此提供一些資料糾正一下

來源:齊世榮主編 世界史,古代卷

來源:斯塔夫里阿諾斯 全球通史 北京大學出版社以上兩人都是廣受讚譽的歷史學家,出版書籍並非女權著作,不存在因為女權所以美化母系氏族的情況(雖然母系氏族和女權也沒什麼關係,但是已經有不止一個人把它們強行聯繫在一起了。)


因為我們所處的社會目前仍然是性別不平等的父權結構,這種性別不平等是體現在社會各個方面當中的,包括性道德在內的社會道德本身並不是中立的,而是明顯偏向於男性的,帶有濃厚的性別色彩,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處女情結問題。

埃利亞斯在《文明的進程》里說過,文明化是一種過程,文明是長時間演變的結果,人類文明的發展歷程通常會伴隨著對人的控制,通過社會規範對人的行為舉止進行約束。我們從自然人變成社會人的過程,也就是通過一系列規訓手段變得更加「文明化」的過程,文明越發達,對人的控制就越精細。比如我們早期的祖先並不洗澡、隨意吐痰和吃生肉,而這些行為在我們看來,並不「文明」。

而這種控制同樣包括對人的性和身體的控制。和其他動物相比,人類可以長時間發情,而且這種發情是超高頻率的,除了極少數的生理期或患病期間,成年的人類幾乎可以隨時進行性交。

然而人類的生殖資源在很長的時間裡非常匱乏,女性的子宮相當寶貴。對於男性而言,只有控制女性的生育過程,讓她們專一守貞不濫交,才有可能繁衍後代,讓自己的基因順利傳播擴散。如果不控制女性的性行為,男性被綠帽子的幾率就會大大增加……男性往往是傾向於繁衍更多的後代,盡最大可能地傳播自己的基因,而男性掌握著主流話語權和秩序規則制定權,自然不會對男性自身的性行為施加過於嚴格的控制。

於是出於生殖繁衍和文明發展的需要,需要對女性的性和生育進行控制。性控制和生育節制是維持性別剝削關係的重要方式。人類通過控制性自由的方式建立起性規範秩序,繼而建立起整個社會權力控制系統。

對性的控制導致了色情禁忌的產生,色情本身是符合動物本能的,而人類道德往往是反色情的。而道德倫理禁忌是無法徹底杜絕色情的,亂倫等性行為往往會伴隨著打破道德禁忌的快感。

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對人的控制程度越來越精細化,社會性倫理道德的要求也變得愈加繁瑣,人們受到的約束和抑制越來越多。直到文藝復興啟蒙運動興起之後,人類迎來全方面的大解放,變得越來越獨立,個體主義和自由主義興起,相應的性倫理道德也隨著鬆綁,在色情方面變得越來越寬容,「色情禁忌」變得越來越少。

以上即為人類社會性倫理道德的來源,同時也是為何性道德對男女的要求不同的原因。

雖然一般我們在談論處女問題時,各方都會訴諸個人偏好和消極自由,即是否選擇處女是消極自由選擇,他人無從干涉。但是個人偏好的形成離不開社會結構和文化環境的影響,我們所持有的價值觀念往往會取決於我們所處的社會。我們對非處行為會由於性別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看法,在女權主義者看來,這其中具有性別不平等的因素在內。

同樣是非處,「非處女」和「非處男」所受到的待遇往往會有很大的差別,前者在公共空間里很容易遭遇公共倫理審判,被他人謾罵和惡意揣測,當然很多人一般會出於「政治正確」不會明說出來。在古代甚至可能會被浸豬籠、被扔爛菜根和石頭以及司法審判;當然在提倡法治的當代,我們不再那麼極端激進了,而是主要通過話語和言說的方式對當事人進行公共倫理審判,指責她們不符合主流道德標準和性別角色法則,從而對女性進行規訓。在公共空間里,蕩婦羞辱的例子很常見。

如果有人想要在公共空間提倡性自由,馬上就會招來眾人的口水。而且目前持有傳統觀念的人數量非常多,話語權更大,僅僅通過話語權鬥爭並不足以改變他們的觀念,短期內我們無法扭轉這種不合理的局面。

公眾號:Herstoria

http://weixin.qq.com/r/iylaQvXEG6hkrbEh93yZ (二維碼自動識別)


實則不然,對一些非常厲害的女人,她有過的性伴侶,會在民間傳為名人軼事風流秘聞,比起負面印象,更多的人會偏向於這個女人很有魅力,實際印象會更傾向於美化。

同理,厲害的男人也是如此。

而對於普通的女人,如此會有不好的名聲,而普通的男人,如此實際上也會有不好的名聲。普通人對他們的印象實際上都會減分,但女人明顯減分更厲害些。

對於不普通但達不到特別厲害的群體,大眾會傾向於更寬容男人,大概出於社會刻板印象對女人在性方面上的物化。

能超脫於刻板印象被評價的人,鳳毛麟角。這實質上可能是另一種心理現象。因為男女實質上並未平等,所以兩者同樣受到不公的待遇。

社會刻板印象偏向於對男人進行財權的物化,而偏向於對女人進行性色的物化。後者造成性道德標準不同,而前者則導致男人壓力更大。

此回答的性伴侶包括但不限於伴侶,情人,戀人,炮友,曖昧對象。


從前根本上是因為性行為代表了懷孕,這個成本對女性來講十分巨大。

基本上極端的非處=不自愛觀點就是從這來的。

而由於男性無法那麼方便地確定子女是否親生,所以對女性的佔有慾就比女性對男性的佔有慾更強烈,男權社會就更主張女性應該「禁慾」。

現在性行為和懷孕可以分開看,單就性慾這一點來說,是雙重標準。


兩性性道德雙重標準無非是因為男權社會下的厭女文化和不尊重女性物化女性。

為什麼女人的性成了公共財產?為什麼我們否認女人有權利享受愉悅和隱私?答案非常簡單:因為我們仍生活在一個厭女的、性別歧視的社會。除非我們承認這一點,否則就沒法改變它。文化把性定義為女人的基本價值,然後又因此羞辱她。


褒義詞?

爛人,渣男,鴨子,禽獸,畜生……

不是我們雙標,是題主你選詞的時候雙標。


其實沒有那麼多高深的社會理論。說一個不太欠妥甚至可能招來謾罵的比喻。

這就好比一個房子,大多數人不願意住別人住過的房子,舊的有前人住過的痕迹覺得不幹凈,反正就是怪怪的不願意住並且更喜歡新房子。但是卻沒有人認為住過舊房子的自己再住新房子的時候對於新房子來說自己也不算乾淨。覺得人可以洗澡衣服可以洗乾淨,似乎房子是沒有辦法洗澡的。

又好比一個瓶子,大多數人認為洗乾淨一個瓶子的外邊要比洗乾淨瓶子的裡邊容易得多。也不介意喝水的瓶子外邊粘上灰塵,但是卻不能忍受瓶子裡邊掉入一粒土。

沒錯這是一個性器官的比喻。這種認知可能源於一部分男性略顯病態的愛情觀。如果你不幸讀懂了我說的意思,可能要說這比喻是偷換概念或者是對女性的不尊重。那我就想解釋一下了。

第一,我本人沒有處女情結,尊重女權和女性,認為感情應該平等。

第二,很不幸,上面的比喻還真是很大一部分男性的真實想法。

其實他們並非介意究竟有沒有那層膜,介意的是你是否和其他男性發生過關係。剛好,他們用那層膜來作為判斷標準。請相信對於一個有處女情結的男人來說,比起你的處女膜破裂你之前給別人口交過是他們更加不能接受的,只不過你不說,他們不會知道。並且也沒有一個像處女膜一樣的判斷依據。男性似乎天生佔便宜,只要不說,沒人知道他是不是處。

也不想去批判那些有所謂處女情結的人,雖然不解,也只好希望他們能做到平等對待,從嚴律己。

和社會權力分配當然有一定的關係,比如擁有最高權力的武則天也同樣可以有男寵無數。但是很無奈,在當時的女性眼裡,也認為男性三妻四妾屬於正常,武則天的行為遭人唾棄,只是沒人敢說出來罷了。

可能這些都源於人類對性愛的佔有性和不可分享性。但是無論男女,一個各方面優秀的人,在你遇到他之前,他沒有什麼概率必須是單身或者無性經歷的,畢竟優秀的人大家都喜歡。

希望各位都理性並且認真謹慎對待感情和性愛。並且希望女性朋友不要因為自己有過性經歷而悶悶不樂,他們嫌棄你,其實是他們配不上去你。一些人遠離便是。只要注意安全不亂交,只要是因為愛。是沒有什麼道理被指責的。

不提倡未成年性經歷;

不提倡處女或者處男情節;

當然不提倡約炮和嫖娼;

更加不提倡以愛情為幌子實則以性愛為目的(多指一部分男性朋友);

也希望提倡女權的朋友不要被一些無腦偽女權帶跑偏,我站你們這一邊。


人類在很早的時候,男女之事幾乎是沒有禁忌的。貞操也並非人們天生腦袋裡自帶的東西,這種概念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被男權強化而逐步深入人心的。

細加探究,我們便會發現,女權從根本上反而更加推崇性的共有制(女性其實要比男人更加開放)。在以女權為主導力的社會體系中,往往人們的觀念是更加開放的:《白虎通義·三皇篇》有古人「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的記載;古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同樣有皇室一女配五男的敘述;巴西的波洛洛人男女性交和結婚的關係也是不甚相關的;母系氏族社會維持較久的燕地,在當時也有「賓客相過,以婦侍宿」的風俗。拿現在的追星文化來講,追男明星的女性明顯要多於追女明星的男性,男明星的影響力和粉絲忠誠度要遠高於女明星。追星往往也是一種性本能的側面發泄,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一切以往的道德歸根到底都是當時社會經濟狀況的產物。」性道德這個概念是也隨著經濟不斷的發展而不斷被重新定義的。伴隨著男性生產力的不斷提高,個人私產興起,女性社會地位降低,女人也逐漸成為了一種財產的表現形式,為了保護這種財產,男權社會自然會將女性同性道德捆綁的更為緊密,以增加資產外逃的成本來降低財產流失的風險。現在隨著女人經濟地位的提高,這種觀念會隨之不斷的被人們淡化,處女情節的越來越政治不正確、性開放運動與男女性道德問題的不斷被討論都是該觀念逐漸被淡化的表現形式。

此類事情看淡就好了,無所謂什麼貞操不貞操的,很多東西原本就沒有任何意義,所謂的意義也就是一部分人根據自己屁股的位置而下的無意義的定義。


其他國家不了解,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男權社會。

一直到近代才有改善。

女性在生活上是從屬地位,甚至可以作為交易的商品,簡單地說,就是男性擁有女性幾乎所有的支配權。別說性道德了,互換幾個小妾都不是什麼大事兒。

性道德是什麼東西?

你跟那些幾十個妾室的人講性道德?

近代有了極大改善,結果近來女權主義又抬頭了。

我既不支持男權,也不支持女權。

我支持平權。

除了生理上的固有差別以外(比如體力差距,還有孕婦這種當然要讓),男女之間不能有任何差別待遇,這才是我覺得比較合適的。


推薦閱讀:

男性服用雌性激素對身體以及心理有何影響?
什麼才叫做「性解放」?

TAG:女性主義 | 道德 | 倫理 | 雙重標準 | 性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