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聞記者的職業前景是什麼?
01-08
在一家都市報做突發新聞和民生新聞,不怕辛苦,就是迷茫,不知道以後的路要怎麼走,30歲、40歲的時候難道還要這樣做嗎?
個人做了六年的主流紙媒記者,見過了同行各種跳槽路徑,相信能從一定程度上回答此問題。1、記者是一個能極大打開視野的職業,如果自認為從小生活封閉,如小城市來的、家庭環境沒提供長見識的氛圍的,建議可以做幾年記者。打開視野後,才更清楚知道市場上有什麼,結識的人脈也能幫到自己;
2、如果選擇做記者,建議不要做民生記者,或者做一年了解普羅大眾的想法後,也不要再做了。從整個人力資源市場的角度看,民生連接的普通百姓等,很難轉化成將來職場的競爭力,當然,你要是說將來做個人維權鬥士,甘心做個窄眾的職業選擇,我就無話說了,不過從姐的經驗來看,人生短短數十年的職業生涯,沒必要冒小概率的險,何況將來還要養家糊口的;
3、記者在中國不大可能做一輩子,轉型是遲早要面臨的。對轉型最有價值的是做財經、產經記者,這個也要分很多線口,看自己的興趣愛好了,不細表。我們生活的是商業社會,要安身立命吶,你懂的。當然, 如果對政治特別感興趣,能進入體制內,做黨報的政法記者是一個選擇,可是通過這種途徑進去,只能有事業編製,還不如現在考個公務員呢。4、最後一點,如果真要做,就認認真真做好,不管現在分的是什麼線口。從新聞的操作來說都是相通的,從了解社會來說,現在了解的每一個小民的想法,總有一天會轉化為實際的生產力。要麼轉深度,要麼轉行業記者,要麼轉跑線,要麼轉行
就我一個大二學生的小小的想法來說說吧。我們老師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民生新聞是最好上手做的,也就是人人只要有人教,都可以做民生新聞。不知道你做記者有沒有這樣的感受。至於職業前景,雖然民生新聞人人可做,但你同樣可以做出你的深度。同一條新聞,有多個角度,有多個可以引起關注的要素。同一條新聞,不同的人做出來就是不一樣。如果你依然做民生做突發新聞,那麼在你日後的工作中,你可以多思考一些,鍛煉自己的發散思維和求異思維,只有當你做出與他人不同的民生新聞,我想你也就找到了自己的前景。其實記者相對於其他行業已經很有挑戰了,因為你經手的總是形形色色的時間或人物,看世間百態。所以,你大可以讓自己思考一下各種新聞的潛在價值,多看一些歷年來獲獎的新聞,相信你會受益匪淺。
個人拙見,希望可以讓你看了有些想法。
新聞內容本身不重要的,讓人感興趣的是你敘事的方式。同一篇內容,不同的角度闡述出來的效果是不一樣的。
走深度、差異化路線可能是條出路。記者本來就是個沒有前景的工作,你所謂的前景指什麼?陞官?發財?據我的了解,很多記者做完了就做編輯,然後當主任,空餘時間搞搞生意炒炒股。我不明白什麼叫「還要這麼做」?因為每次新聞都是不同的事,難道你每個新聞都是使用同樣的模式來寫,做民生和突發新聞的完全可以去學習寫好特稿,得獎之後還有理想的話,還能往更好的媒體跳槽,很多記者也都寫書,李海鵬啊,劉瑜啊,不都是這樣。個人覺得,做新聞只能苦中作樂,不然最好趁早換行業。
我見過的都是當領導了
厚臉皮引用前兩天看到的回答。一等記者跑政工,跟著領導往上升。下等記者跑民生,關心民工咋過冬。
回答得無比精闢,整天和各種局座吃飯的記者和整天看當事人家長里短的記者,拿腿肚子想都不會一樣。
但是局座的飯得有人吃,家長里短的事依然得有人聽,就看和領導關係怎麼樣了唄。本人從業超過十年,先後做過民生記者、科技記者、財經編輯等等,就個人經驗而言,民生記者相較於行業記者入門較簡單,對新聞之外的其他專業知識要求不高。多半民生新聞的層次不是很深,接觸的人也較平民化。也就是說,若想陞官,恐怕在人脈積累上幫不了大忙,若想做出有深度的好新聞,可能題材又不容易出彩,或者說不常有有深度的題材。當然只是說相對不容易,請勿較真。
做好手頭每一篇新聞,然後靜待時機吧,你如果有心,總會有出路的。
推薦閱讀:
※06和07年間,英國報業發生了什麼導致發行量急速下滑?
※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各級所用的字體分別是什麼?
※清末和民國時期人們怎麼了解外面的世界和外國,通過那些報紙雜誌或書籍,怎麼出國?
※李嘉誠的讀書之道是什麼?
※南方報系是怎麼形成的,它是如何運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