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有人喜歡引用「知識越多越反動」這句文革語言?


故意抹黑,而且水平太差,主席原話前面有一句如果路線錯誤


這句話是豆蔻年紀的時候悲憤失意父親向我說的,後面跟著說「你初中畢業去學車開出租我就滿足了,也能掙錢。」它十分有失偏頗的。社會人要有自由有能力去對抗社會不平等,立足於公正。知識使人明智,書籍是人類進步階梯,受教育是投資自己最好的方式,學習是底層改變命運上升層次最踏實穩妥的做法。但是必須學以致用,賺到小錢錢承擔起對自己和家人的責任。對執政者而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不尊重知識分子的下場可想而知。

以下引自勒龐的大眾心理學《烏合之眾》群體信念與意志章節:

" 國家用教科書製造出這麼多有文憑的人,然而它只能利用其中的一小部分,於是只好讓另一些人無事可做。因此,它只能把飯碗只給先來的,剩下的便全都成了它的敵人。從社會金字塔的最高層到最低層,從最卑賤的小秘書到教授和警察局長。有大量吹噓文憑的人在圍攻各種職位,商人想找到一個代他處理殖民地生意的人難上加難,成千上萬的人卻在謀求最平庸的官差。只在塞納一地,就有兩萬名男女教師失業,他們全都蔑視農田或工場,只想從國家耶兒時生計。被選中的人數是有限的,因此肯定有大量心懷不滿的人。他們隨時會參與任何革命,不管它的頭領是誰,也不管它有什麼目標。可以說,掌握一些派不上用場的知識,是讓人造反的不二法門

顯然,迷途知返為時已晚。只有經驗這位人民最好的老師.最終會揭示出我們的錯誤。只有它能夠證明,必須廢除我們那些可惡的教科書和可悲的考試,代之以勤勞的教育,它能夠勸導我們的年輕人回到田野和工場,回到他們今天不惜任何代價逃避的殖民地事業。"(前文附後)

《烏合之眾》過於強調群體思維的盲動負面效應,兼聽則明。

你們很難理解這句話對當時青春期的獨生女孩有多麼巨大的難以逆轉的負面作用。他引用這句話,是因為

【一身知識分子清高的臭毛病改不掉,社會適應性不夠,不能混出名堂受人尊重愛戴,眼高手低凈剩仰望星空了。】

後來過兩年,他去世了。他和我母親是廣西東蘭縣高中同學,79年高考分別以縣裡文狀元理科榜眼考上中山大學,老爹選的是當時大熱的國際貿易專業。父親他去世後,留下最多的東西就是書架擺滿房間滿櫃的書籍,文學哲學政治經濟法律齊全還有胡適全集等套裝書……,外文與有好幾國語言甚至壯族文字。

那一年,我真的近乎放棄努力學習了,沉迷搖滾金屬民謠,埋頭安妮阿姨三毛小清新音樂這種瑪麗蘇自怨自艾孤芳自賞的文藝作品,親友都擔心我學他變成書獃子,中考讓老師失望沒考上南寧中的高中,高一繼續頹廢學習拉幫結派早戀作逼。文理分科時頂住高壓跟母親哭訴要學文科,母親一家都是學醫或者化工等工科,外公當年是牛逼的馬背上衛生院院長,外婆是勤儉持家的衛生院院長,經歷過文革等動亂,家教就是不要管政治,不要學文科,世道再變,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直到現在,本科要畢業了,還不敢說自己完全擺脫這句話的消極影響了。但已經能夠客觀看待。

烏合之眾摘錄:

一個年輕人只能死記硬背書本,他的判斷力和個人主動性從來派不上用場。受教育對於他來說就是背書和服從。

一位前公共教育部長朱勒·西蒙先生寫道: 「學習課程,把一種語法或一篇綱要牢記在心,重複得奸,模仿也出色這實在是一種十分可笑的教育方式,它的每項工作都是一種信仰行為,即默認教師不可能犯錯誤。這種教育的唯一結果,就是貶低自我,讓我們變得無能。」

如果這種教育僅僅是無用,人們還可以對孩子們示以同情,他們雖然沒有在小學裡從事必要的學習,畢竟被教會了一些科勞泰爾後裔的族譜、紐斯特里亞和奧斯特拉西亞側之間的衝突或動物分類之類的知識。但是這種制度的危險要比這嚴重得多,它使服從它的人強烈地厭惡自己的生活狀態,極想逃之天天。工人不想再做工人,農民不想再當農民,而大多數地位卑賤的中產階級,除了吃國家職員這碗飯以外,不想讓他們911子從從事任何別的職業。法國的學校不是讓人為生活作好準備,而是只打算讓他們從事政府的職業,在這個行當上取得成功,無需任何必要的自我定向,或表現出哪怕一點個人的主動性。這種制度在社會等級的最底層創造了一支無產階級大軍,他們對自己的命運忿忿不平,隨時都想起來造反。在最高層,它培養出一群輕浮的資產階級,他們既多疑又輕信,對國家抱著迷信般的信任,把它視同天道,卻又時時不忘對它表示敵意,總是把自己的過錯推給政府,離了當局的干涉,他們便一事無成。


對於反智者而言,對方知識越多當然越反動


那一般都是沒知識的用的 他們自己不去努力學習知識 而是自己好吃懶做倒卻想自己能有錢有勢 但是也只能yy自己生活在社會最底層 卻對知識分子的良好生活充滿嫉妒恨 轉而發展到反對知識分子的思想 然後就脫口而出這句話以證明行為的正確性。

當然 如果是有文化的人引用這話 估計是想顛覆社會了。


這句話當然是對的,確實是知識越多越反動。


即便是斷章取義,我也認同這句話


文革是人類歷史上最反動的時刻,希特勒的希次方。

知識越多越反動的話,愛因斯坦是世界上最反動的人。


如果路線錯誤 知識越多越反動

路線錯誤不一定是誰錯

但不管哪一方錯 都會顯得你反動


是不是有人真的活在過去,這也很難說

以一般人為對象來分析的話,說這個應該是用於諷刺,偶爾用在某些自以為知識多的人身上,還是挺貼切的

就好像說「你也不撒泡尿照照」不是真的建議對方撒尿、說「殺了我算了」也不是真的求人殺自己一樣

這其中潛在的邏輯是,用一個荒謬或者誇張的A和B類比,來突出B的荒謬

要是被諷刺的一方還順竿爬,覺得反抓住了把柄,這就算是諷刺的豐收了

具體什麼意思,要看上下文


如果是斷章取義,為什麼沒有當場指出


茅於軾,崔永元,夏業良。。。

這不是活生生例子嗎


崔永元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嗎?


推薦閱讀:

「打倒一切反動派」中的「反動」是什麼意思?

TAG:反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