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歐洲用馬耕地而不是牛?

馬這麼金貴的東東。。


總算遇到個自己稍微能說兩句的了!

馬的種類很多,樓主所說金貴的馬一般指的是純血馬。比如漢諾威馬:

我雖然沒見過歐洲用馬耕地的視頻,但可以肯定的告訴你、歐洲用來耕地的馬是挽馬,顧名思義就是拉車的馬,比如聞名遐邇的夏爾馬!

你確定這貨力氣比牛小?


上面一個回答除了五和八九十太過於主觀以外其他基本同意。另外想要糾正題主一點誤區就是牛耕和馬耕在歐洲都是長期同時存在的。以18世紀的法國為例:

西班牙農學家alonso de herrera在其1512年發表的著作中就推崇用牛耕地,認為騾雖然走得快,但是牛耕得更深更經濟。在18世紀開始,馬耕才普便抬頭,根據目前的測量牛和馬的牽引力大致相等。馬的速度快,每天工作時間較長,但食量大,而且老馬價值低,不比老牛可供屠宰,為了完成等量的工作牛的成本比馬高百分之三十。在17世紀的波蘭用來計算土地面積的一個單位就是一匹馬或者兩頭牛的工作量。

在歐洲牛耕從專業化角度來看是由於速度慢是很不經濟的,持續力不足。但是由於小農擁有的土地較少所以這方面的影響不大,相反的,由於牛耕更加精細,也使得相同土地上的穀物生產反而比較多或者優質,這對土地較少的小農是很有力的。而且從生到死都能被利用的牛所提供的附加價值更大。所以土地較小的小農占多數的時侯牛耕比較佔優勢。


說的中國沒有馬耕地似的,這裡就沒有人讀過語文課本里的《分馬》嗎?

用牛耕地,馬耕地都是一樣的,看你養了什麼而已,

牛,飼料粗,不吃麥也不吃稻,力大,唯一的缺點就是慢。田小還好,田大可真的要把人急死。

馬,飼料精,還會吃麥子,所以幹活要帶籠頭,力氣小,但也夠用。速度是牛的4倍。水田要上重型馬掌。不種田的時候馬還可以拉車什麼的。


《周禮·夏官·馬質》:「馬量三物,一曰戎馬,二曰田馬,三曰駑馬。」

周朝一開始是用馬拉戰車和拉耕田工具,馬和牛拉貨車,牛不耕田,直到重犁出現,牛就比馬更適合耕田了

《孫子兵法》馳車千乘,革車千駟,帶甲十萬

根據藍永蔚的《春秋的步兵》,西周,一成之地出馳車一乘,步卒百人。其實配套的,還另外有裝貴重輜重的革車一輛、裝糧食的車一輛、裝工具帳篷的車一輛。所以六軍征討南方時,每軍125乘,合共750乘的周軍,其實是有4倍的車子的,750*4=3000,《詩經》歌頌「其車三千」就是這麼來的。另外三輛車子,是用各4頭牛拉的,1匹馬對應3頭牛,所以叫匹馬丘牛。《春秋·成公元年》「三月,作丘甲」 唐孔穎達疏:「《司馬法》:『六尺為步,步百為畝,畝百為夫,夫三為屋,屋三為井,四井為邑,四邑為丘。丘有戎馬一匹,牛三頭,是曰匹馬丘牛。』」但是天子親兵的小車不是用牛拉車,而是用馬。不打仗的年份,諸侯需要給天子進貢幣馬代替,各種慶典,四方各國也會朝貢一些優秀的種馬,天子死的時候要很多馬陪葬,所以諸侯必須要補充馬匹給新天子。凡將事於四海山川,則飾黃駒。《詩》曰『四黃既駕,兩驂不猗』天子駕六,四黃兩緋,但是諸侯不能直接給六匹馬,而是要給八匹黃馬、四匹紅馬。《周禮》:『乘馬有四圉(人),各養一馬也,諸侯亦四馬』,《顧命》:『時諸侯皆獻乘馬,黃、朱乘,亦四馬』。」

《周禮·夏官》

戎右,中大夫二人、上士二人。

齊右,下大夫二人。

道右,上士二人。

大馭,中大夫二人。

戎仆,中大夫二人。

齊仆,下大夫二人。

道仆,上士十有二人。

田仆,上士十有二人。

馭夫,中士二十人、下士四十人。36+4=40

校人,中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趣馬,下士,皂一人、徒四人。

巫馬,下士二人、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賈二人、徒二十人。

牧師,下士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廋人,下士,閑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圉師,乘一人、徒二人。

圉人,良馬,匹一人;駑馬,麗一人。

戎右掌戎車之兵革使,詔贊王鼓,傳王命於陳中。會同,充革車。盟,則以玉敦辟盟,遂役之。贊牛耳桃茢。

齊右掌祭祀。會同、賓客,前齊車。王乘,則持馬。行,則陪乘。凡有牲事,則前馬。

道右掌前道車。王出入,則持馬陪乘,如齊車之儀,自車上諭命於従車,詔王之車儀。王式,則下,前馬。王下,則以蓋従。

大馭掌馭「玉路」以祀。及犯軷,王自左馭,馭下祝,登,受轡,犯軷,遂驅之。及祭,酌仆,仆左執轡,右祭兩軹,祭軓,乃飲。凡馭路,行以肆夏,趨於采薺。凡馭路儀,以鸞和為節。

戎仆掌馭戎車,掌王倅車之政,正其服,犯軷,如「玉路」之儀。凡巡守及兵車之會,亦如之。掌凡戎車之儀。

齊仆掌馭「金路」,以賓。朝覲、宗遇、饗食,皆乘金路。其法儀,各以其等為車送逆之節。

道仆掌馭「象路」,以朝、夕、燕出入,其法儀如齊車。掌貳車之政令。

田仆掌馭「田路」,以田以鄙,掌佐車之政。設驅逆之車,令獲者植旌。及獻,比禽。凡田,王提馬而走。諸侯晉,大夫馳。

馭夫掌馭貳車、従車、使車,分公馬而駕治之。

校人掌王馬之政。辨六馬之屬,種馬一物、戎馬一物、齊馬一物、道馬一物、田馬一物、駑馬一物。

凡頒良馬而養,乘之:乘馬(4馬)一(圉)師、四圉(人);三乘為皂,皂(12馬)一趣馬;三皂為系,系(36馬)一馭夫(下士);六係為廄,廄(216馬)一僕夫(中士);六廄成校(36馭夫),校(1296馬)有左右(中大夫);

駑馬三(倍)良馬之數:麗馬(2馬)一圉(人),八麗(16馬)一(圉)師,八師(128馬)一趣馬,八趣馬(1024馬)一馭夫(下士)。(4馭夫4096馬)

天子十有二閑,馬六種;邦國六閑,馬四種;家四閑,馬二種。凡馬,特居四之一,春祭馬祖,執駒;夏祭先牧,頒馬,攻特;秋祭馬社,臧仆;冬祭馬步,獻馬講馭夫。凡大祭祀、朝覲、會同,毛馬而頒之,飾幣馬,執撲而従之。凡賓客,受其幣馬。大喪,飾遣車之馬。及葬,埋之。田獵,則帥驅逆之車。凡將事於四海山川,則飾黃駒。凡國之使者,共其幣馬,凡軍事,物馬而頒之,等馭夫乙祿,宮中之稍食。

趣馬掌贊正良馬,而齊其飲食,簡其六節,掌駕說之頒。辨四時之居治,以聽馭夫。

巫馬掌養疾馬而乘治之,相醫而葯攻馬疾。受財於校人,馬死,則使其賈粥之,入其佈於校人。

牧師掌牧地,皆有厲禁而頒之。孟春焚牧,中春通淫,掌其政令。凡田事,贊焚萊。

庾人掌十有二閑之政教,以阜馬、佚特、教駣、攻駒,及祭馬祖、祭閑之先牧,及執駒、散馬耳、圉馬。正校人員選馬,八尺以上為龍,七尺以上為騋,六尺以上為馬。

圉師掌教圉人養馬,春除蓐、釁廄、始牧,夏庌馬,冬獻馬。射則充椹質,茨牆則剪闔。

圉人掌養馬芻牧之事,以役圉師。凡賓客、喪紀,牽馬入陳。廞馬,亦如之。

馭夫共60人,每天都有20馭夫休假,良馬1296匹36馭夫,駑馬4096匹4馭夫,駑馬三(倍)良馬之數,這些駑馬就是拉革車、糧車、工具車用的。由此可知天子的親兵不到324乘,佔六軍750乘的一半都不到,公爵有二軍250乘,天子的親兵並不比公爵們多太多。

1296匹馬,可以拉324乘戰車,1軍125乘,周王室直轄的有2個半軍,再加上各個邊伯的守邊巡邊部隊,估計有三個軍,最後再加上三公率領的三個軍,就是天子用於徵伐的西六軍。

《國語?魯語》云:「天子作官(軍),公帥之。……元侯作官(軍),卿帥之。……自伯子男,有大夫無卿,帥賦以從諸侯。」

到了戰國,推行牛耕,同時搞標準化,把一百人的四輛車全部變為馬拉戰車,就成了兵馬俑那種格局,以彰顯高速機動,甚至還有了與騎兵搭配的純戰車部隊。


推薦閱讀:

劍齒虎的長牙是如何進化出來的?這種長牙會對捕獵帶來明顯優勢么?
恐龍如果突然復活的話,能在現在的野外環境下生存繁衍嗎?
翼龍在鑽進水中後可以迅速飛起么?
最後一種主要以人類為食的動物是什麼?

TAG:動物 | 農業 | 歐洲歷史 | 馬屬動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