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有興趣了解「香道」,怎樣入門?


奉上演講稿一篇,當時是12年給一部分入門者講的。

香,是一種我們日常生活中不時接觸到的平凡事物,但是說起識香、制香、用香、品香的香文化體系,大家又會覺得遙遠而陌生。其實香文化是一門典雅的學問,在傳統的中國有「香學」和「香道」。香葯同源,香可以養生,可以通經絡,開諸竅,滋養身心;香可以靜心安神,古人撫琴、對弈、行書、作詩、靜坐,總是少不了焚一爐香;香可以溝通天地,上供下施,在各大宗教扮演重要角。對「香學」與「香道」的認識和學習越來越被重視,因為它的直觀體驗可以迅速地打開我們久已滯澀的靈性,邁向活潑、莊嚴、芬芳、華美的生命本真狀態。

課程的內容:香之品,認識歷史上和今天使用的主要香料;香之法,體驗傳統的制香、品香方法;香之事,了解歷史上有名的香人、香事,模擬古代的香事活動;香之為道,體驗由香悟道,交流心得。

各位朋友,大家好!

非常榮幸能夠在這裡與大家一起分享香文化的華美。我對香道體會得並不深,所以在這裡只能拋磚引玉,簡單介紹一些知識和心得。

引子

說起香,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使用過,我們在祭祀和拜佛的時候會焚香,居家也會熏香,我們使用香水。但是在平常日用的事物中自有玄妙深邃,在樸實無華的事物中藏著靈動高貴,是東方文明的特色之一。

香的歷史,幾乎從人類文明史開始就有了,先民們與天地自然親和無間,在自然中發現了許多天然香料。他們遴選其間最為清凈、寶貴的香料,用於祭祀天地神靈,從而實現人神交流與和諧,也用於日常來美化生活和安頓塵勞。在文明史中綿延萬年,香火永續。到了現代社會,工業合成的香料和現代審美的粗淺浮躁使得香文化的韻味受到極大的破壞。

所幸傳統文化的密嚴深邃合於生命的本真狀態,當我們的生活過於疲憊和病態的時候,我們會對於回歸天真,發出本能的生命訴求,這種訴求會使我們立即親近與本真狀態相應的生活方式,而且這種生活方式會加持、增長我們的天真狀態,這也是一種修行。這就是傳統文化不絕如縷,穿越千年的原因。我們的視覺,國畫,書法,我們的聽覺,古琴,崑曲,我們的味覺,茶,美食,我們的觸覺,暖玉,香湯,都已經被提倡起來……相應的我們的嗅覺,那就是香,也是這樣一種修行。

香之為道

我們今天使用了香道一詞,和茶道一樣,其實是來自日本人的稱呼。日本人的這一套操作在古代的中國叫香席,但是香道一詞已經逐漸被大家接受了。既然稱為香道,香到底體現了什麼道?我們不妨先從佛教中去找找答案。

我們知道,有一部非常有名的《維摩詰經》,說的是在釋迦佛在世說法的時候,有一位維摩詰大居士有一天示現病象,佛祖於是派遣眾弟子去看望他,他就以此因緣而敷衍鋪陳,講出了一個不可思議的「不二法門」,這部經又名《不可思議解脫經》。這其中,第九品叫《入不二法門品》,很多大菩薩在維摩詰的引領下,證入不二法門,而第十品,《香積佛品》,說的是正在這時,舍利弗長老心念一動:到了飯點了,大家該吃飯了,維摩詰大士立馬感知,他說這裡正在講這麼微妙的法,你卻想到吃飯,如果要吃咱們就吃點不一樣的吧。他以神通力帶領大家一下過了四十二恆河沙土,到了一個眾香國,這方世界的教主叫香積如來,這個世界的特點是「其界一切,皆以香作樓閣,經行香地,苑園皆香。其食香氣,周流十方無量世界。」香做樓閣,地上也到處是香,花園裡長的是香,大家吃的是香。而且香積如來說法根本不用語言,就是放一陣香。維摩詰化出一尊菩薩去討要香積如來吃剩下的香,回來給大家吃。

傳統上大家解這一段經,一般會說眾香國是報土,如同阿彌陀佛的凈土世界一樣,是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報土中的一個,如果我們修相應的法就會到相應的報土中去。我們也可以把這裡的香看成是一個象徵,象徵純精神世界的微妙不可說,入不二法門後算是大菩薩,其生命形態已經極大地擺脫了物質世界的束縛,在芳香華美的法身世界裡面徜徉。而且,用香日久,我們會發現香本身是不二的,其香氣散於四方,因緣而往,無有分別。所以當一個修行人達到入不可思議法門的入地菩薩境界,真要以香為食了。

同樣的,在《華嚴經》裡面,最後一品《入法界品》講到有一個善財童子,得文殊菩薩指點,在發菩提心以後,拜訪善知識,每一位善知識,都代表了修行的一個境界,也採用了不同的法門,共參五十三次(五十四人),所以叫五十三參。善財童子到了第二十一參,參的是鬻香長者優缽羅華(意譯:睡蓮)。善財童子問優缽羅華,你是怎麼修行的,這位長者說,「我善別知一切諸香,亦知調合一切香法」,這位長者能夠分別「治諸病香、斷諸惡香、生歡喜香、增煩惱香、滅煩惱香、令於有為生樂著香、令於有為生厭離香、捨諸憍逸香、發心念佛香、證解法門香、聖所受用香、一切菩薩差別香、一切菩薩地位香」,以香自悟,以香說法,這就是長者優缽羅華的法門。

按照《華嚴》一經的結構,我們修行要經過十個信位,十個住位,十個行位,十個迴向位,然後入地,經過十個地,等覺,妙覺,而後成佛。這第二十一位善知識,對應的是十迴向位中的第一個迴向,「救護眾生,離眾生相迴向」。什麼是迴向,迴向就是回小向大,是說修行人在經過了艱苦的努力進行完前面三十果位之後,要不執著於前面所得,即金剛經所云,「而實無一眾生得度者」,前面十信、十住、十行是立,十迴向就是破,最後無縛無著才可以登地成為大菩薩。這裡第一個迴向內容是說要救護眾生,用的是什麼,香!

長者優缽羅華通過調和諸香,來達到應機說法,你生病了,他有治病的香,而且這個香使你聞了之後不著病相,超脫疾病健康的二元對立,發菩提心。這位長者真是古往今來第一和香師了。

那麼,我們具體要怎樣聞香修行自悟呢?

《楞嚴經》裡面有答案,《楞嚴經》第五卷說阿難尊者明白了根塵界的虛妄,但是只是理悟,不知如何實修,佛陀就召集二十五位聖者,有羅漢,有菩薩,報告一下他們具體以何法而修成,證入三昧的。其中有位香嚴童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聞如來教我諦觀諸有為相,我時辭佛,宴晦清齋,見諸比丘燒瀋水香,香氣寂然來入鼻中。我觀此氣,非木、非空、非煙、非火,去無所著,來無所從。由是意銷,發明無漏。」 香嚴童子說,我最初聽佛陀教我仔細觀察一切有為法的現象。那時我就辭佛獨居,宴息清心,寂然安處。掃除心理一切妄念。忽然聞到比丘們燃燒沉水香,香氣悠然進入我的鼻孔里。我就觀察這香的氣味,既不是沉水香木所發出,也不是虛空所發出。既不是煙,又不是火。它進了鼻孔,不知香味究竟是從哪裡來的?它無影無蹤地去了,又不知道香味歸到哪裡?因此發現這個分別思維的意識,也是如此。妄想意識消散,就歸於空寂。由此證得無煩惱的無漏果位。

除了修行中會用到香,佛教在儀式中怎麼用香呢?

有一部經叫《佛說戒德香經》,比《心經》長不了多少,現存兩個譯本,可能有更多譯本,說明大家很喜歡這部經,經上說,阿難尊者有一天問佛陀,有沒有能夠逆風的香,佛說,有啊,如果有人能夠奉行十善,敬事三寶,孝順仁慈,道德恩義,不失禮節。是香名曰「隨風逆風靡不周」。 可以順風可以逆風。

在《壇經》第六品叫《懺悔品》裡面,整個一品是六祖慧能大師給前來聽法的人受了三皈依儀式,他是這麼開場的,「來,諸善知識!此事須從自事中起,於一切時,念念自凈其心。自修自行,見自己法身,見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不假到此。既從遠來,一會於此,皆共有緣。今可各各胡跪,先為傳自性五分法身香,次授無相懺悔。」就是說,本來成佛在於自悟,自修自行,自度自戒,否則遠道而來也沒有用,懂得了自度,也不需要遠道而來。既然來了,也是有緣,就傳一個五分法身香給大家吧。師曰:「一、戒香。即自心中無非無惡、無嫉妒、無貪瞋、無劫害,名戒香。二、定香。即睹諸善惡境相,自心不亂,名定香。三、慧香。自心無礙,常以智慧觀照自性,不造諸惡;雖修眾善,心不執著,敬上念下,矜恤孤貧,名慧香。四、解脫香。即自心無所攀緣,不思善、不思惡,自在無礙,名解脫香。五、解脫知見香。自心既無所攀緣善惡,不可沈空守寂,即須廣學多聞,識自本心,達諸佛理,和光接物,無我無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脫知見香。善知識!此香各自內熏,莫向外覓。」

本來五分法身,是佛陀講的法身的五個部分,也是佛性的五種德性,五種特點,即戒身,定身,慧身,解脫身,解脫知見身。這裡慧能大師因香說法,以香傳道,用外相之香指向了本性之香,佛性之香。受戒儀式上佛香一點,便直透弟子本性而去。今天如果去寺廟寺廟裡面,香案上會掛一個寫著「戒定真香」的布帷,就是從這裡來的。

禪門後來還有許多拈香法語,在開香堂儀式上,禪師的話氣勢磅礴,充滿機鋒,被大家記錄下來,留在公案語錄中。比如宋代的密庵咸傑禪師,「奉聖旨開堂。賜御香。師捧香示眾云:中天頒降。大地蒙熏。聚為光明幢。散作香水海。輝騰佛日。丕贊皇圖。天上人間。開佛知見。」這段法語說得非常有氣勢,不過佛家始終講究「因指看月」,香再好也是為了開佛知見。

好,關於佛教用香還有很多故事,我們姑且管窺至此,大家多少能夠體會香之為道的境界了吧。

說完了「百貨店」的佛家,我們回到「糧食店」的儒家中來。我們上古先民很早就發現,如果一個人的品德高尚,他身上會散發出香味。詩經有「君子如蘭」的語句。儒家承續六經為代表的上古文化正脈,以提高自我的道德修養,完善自我人格為期許,講究「士希賢,賢希聖,聖希天」,所以,儒家以香為期許就是自然的事情了。《孔子家語》裡面說,孔子慨嘆「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後來便附會成孔子見「空谷幽蘭」而做《猗蘭操》琴曲的故事,事不必實有而理實有之,幽蘭在空谷中散發幽香,人不知而不慍,是君子的象徵。先秦時期,我們的香料主要是「蘭蕙椒桂」這些香草和香木。屈原是懂得香料的大家,將君子與香的關係寫得酣暢絢麗,今天讀來仍然香氣瀰漫,「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到了漢代,交通更加發達,香料也更加多樣化,沉香、蘇合香、雞舌香等熱帶、亞熱帶的香傳入中原,博山爐誕生,從今天出土的博山爐數量來看,焚香在漢代的士大夫階層中非常流行。焚一爐香放在面前,香氣是聖賢的象徵,它時時提醒士大夫完成「希聖希天」的人格修養。

五代時候的徐鉉,是南唐後主的吏部尚書,曾經與其弟徐鍇先後注《說文解字》而有「大徐小徐」之稱,算是一代大儒,徐鉉喜愛香道,亦是制香大家,史書記載,他每遇月夜,露坐中庭,焚佳香一炷,澄心伴月,他把自己制的這種香稱為「伴月香」。 月亮是冰清玉潔的象徵,而香是聖賢品格的象徵,兩者一陰一陽,構成了這種獨特的伴月香。

還有一個香道名人,是宋真宗的「鶴相」丁晉公丁謂,他因為得罪了寇準,所以上了《佞臣傳》,這裡之所以要提到他,不僅僅因為他寫了一篇有名的香學文章《天香傳》,更主要的是,丁謂一生愛沉香,最後被貶到盛產沉香的海南,「臨終前半月已不食,但焚香危坐默誦佛經,以沉香煎湯,時時呷少許,神識不亂,正衣冠奄然化去。」

我們熟悉的大詩人蘇東坡,黃庭堅,李清照等等也都是合香高手,「東坡聞思香」,香方還在,主要原料:旃檀、玄參、丁香、香附子、降真香、豆蔻、茅香等,近年有人重新做出來。

明代儒家士大夫形成了香席活動的一套固定流程:

(一)設席:擇定良辰吉時,挑選好雅集香友,整備好香席陳設。

(二) 坐課:香友陸續到達,奉茶、吃茶畢,移座入香席,在香齋靜室中品評鑒賞、坐課習靜。

(三)注香:坐課品香畢,展讀前香友之品香餘韻,在主人的香簿上文墨留下今日品香心得。

在士大夫的往來酬和間,注重的還是日常習靜功夫,這是在宋明理學大背景下的產物。

「藥店」道家對於香的使用,主要是科儀、養生、修鍊三種用途。

《登真隱訣》稱「香者,天真用茲以通感;地祗緣斯以達言,是以祈念存注,必燒之於左右,特以此煙能照玄達意。」這與佛家在上供下施的用香功能上是相通的。

道家認為香為純陽之物,用之以扶陽抑陰很好。傳統上認為香葯同源,很多中藥被道家用的出神入化。蜀椒也就是四川出產的花椒,是先秦時期「蘭蕙椒桂」四種主要香料的一種,道家認為「服之令人體健耐老」。艾草也常見於古代很多香方裡面。

香料的炮製與中藥的炮製有相似之處,但又有很多差別。同一種香料,用在不同的香里,炮製方法常常也不一樣。從總體上說,炮製香材的目的,一是去其雜質,便於使用,二是導順治逆,理其藥性。恰當的炮製可以加強香材的藥性,使其功效充分發揮出來,並消除可能具有的毒副作用;此外還可以根據配伍的要求,使用特定的炮製方法使香材的藥性發生改變。

道教還有用沉香木火化可以助亡者飛升的道術思想。

王重陽《詠燒香》詩云:「身是香爐,心是香子,香煙一性分明是。依時焚爇透崑崙,緣空香裊呈祥瑞。上徹雲霄,高分真異,成雲作蓋包玄旨,金花院里得逍遙,玉皇幾畔常參侍。」重陽祖師這裡用性命合修成一爐香,跟六祖大師的五分法身香有類似之處,卻又體現出了道家佛家的不同進路。

基督教聖經,馬太福音,記述,耶穌降生在伯利恆時,有幾位博士去朝拜聖嬰,所獻的禮物有三件:黃金、乳香、沒藥。 黃金因為化學成分穩定,耐腐蝕,耐高溫等,是古代大家認為最為堅固的東西,代表了「信心」。乳香古代用在祭祀中塗香料,本名薰陸,為橄欖科常綠喬木的凝固樹脂,代表禱告「盼望」。沒藥為橄欖科植物地丁樹或哈地丁樹的乾燥樹脂,又名末藥,消腫止痛,止血。代表了救死扶傷之「愛」。這就是信望愛三者的象徵。乳香和沒藥都是香脂類香,與沉香一樣。今天天主教在大的儀式上仍然會使用這兩種香,還有其他香脂類香葯,如安息香、龍腦等。


建議先買《中國香文化》這本書籍,先了解什麼是--香材。而後再開始練習香道流程會比較容易。入門應該就是辨別什麼是產地的香材。


香道吧歡迎你,我就是在那裡入門的。

但素這是知乎...還是多說說吧....


高深的不談,說說簡單的。

香道:品香,合香,悟道


直白的說就是聞味道,自己做香,在之中得到啟發。

品香可以直接買線香塔香盤香聞,也有香粉香材,可以打篆空熏電熏,冬天推薦電熏,又香又暖持久還可以控溫。


合香,我不支持什麼都不懂,什麼都沒聞過的新人就去合香。但後來有個香友說,世上香這麼多種,想聞個大概都很困難,然後我的觀點就有些動搖了。香方上香材買來,然後單個聞聞,再聞合出來的味道,也是一樣的。

開始都覺得有點迷糊的,多看幾本入門書籍就好了(不是香譜)。


關於香道入門,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簡單說一下。

首先你要清楚,什麼是香道?以我個人理解,簡單說應該是由香入道,藉由識香、用香、品香上升到玩香、愛香、惜香的一個過程。這一過程,重點是在物質層面,被動的有什麼用什麼。

接下來,你要了解,香道是幹嘛的?香能幹嘛呢?我們的古人已經給我們總結的很清楚了,聞香養生、熏香養心、煮香養身、燒香祭祀、燃香悟理……等等等等。到這裡,你已經有點感覺了,化被 動為主動,主動要什麼用什麼。

再下來,你會想了解,古人是怎麼看待和對待香道的呢?現在的人又是怎麼看待和對待的呢?等你知道了時間和空間這個跨度上別人是怎麼看待和對待香道時,你就會發現,他們那哪是香道啊,充其量只能叫香藝!

然後你就會明白,香道我還是沒入門啊。

沒錯,因為本來就沒有門!

道是什麼?每個人理解都不一樣。只要有心,走自己路,適合你的,就是香道。餘下的,是一些方式方法,再次強調,那是香藝!

請關注我的微信:seahill30


可以看一些書籍,如《香乘》,《格物志》中關於香道的記載,以及其他相關書籍,一些知名的香道館可以參與下,比如蓮池海會香道


先要了解香文化,了解什麼是香、什麼是香道、什麼是合香,然後看看自己喜歡什麼,深入地學習就好了


關注 尚技 公眾號 裡面有最新的香道課程還是很不錯的 剛看了第一節 還是很不錯的


來香文化研究所上課吧,這樣才不會走彎路


《香學六論 》比較全面


如果不能簡明告訴你,和香應該是什麼理念,不要過分執著「君臣佐輔」,新手和香的常見問題的人,而是虛頭巴腦跟你扯一堆你聽不懂的話的人,那就是接引你入深坑的人。


品香可以陶冶性情,提升精神境界,更重要的還能養生治病,輔助修鍊。香道其道在於體會與思悟,不應拘泥於形。和香需不斷實踐,加以體悟方能得法。考究香品應嚴謹審慎,寧缺毋濫。炮製香材需細緻耐心,勿求速成。以上個人愚見。


關注香學吧!!!


推薦閱讀:

為什麼我老覺得那些經典香水那麼難聞?
想接觸關於香道的東西,了解香文化,我該怎麼入手學習?
檀香、沉香、艾草等養生香常識、益處?盤香、線香、倒流香怎麼使用?
茶的境界更高還是香的境界?(品茶、品香)
最近對香道很感興趣,想請問一下對初入此道有什麼建議,包括選什麼香,怎樣燃香??最好詳細點,拜謝!!!

TAG:香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