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剛發布的中文版Bixby?


11 月 21 日,三星在北京舉行的中國發布會上,宣布 Bixby 的中文語音功能將於 11 月 30 日正式登陸國行 Galaxy S8/S8+ 和 Note 8,以及即將發售的高端滑蓋機 W2018。

今年 3 月中旬,三星在 Bixby 發布前曾在博客上刊登過對 Bixby 的願景以及革新人與手機語音交互方式的決心,宣告加入智能語音這一賽道上。雖然相比蘋果 Siri、微軟 Cortana、亞馬遜 Alexa、Google Assistant 等這些前輩來說,Bixby 在出現時間、生態布局上都已經慢了不止半拍,但其全新的設計理念卻讓人耳目一新。

韓文版、英文版的 Bixby 在最初推出時,曾因功能設計、實際運行效果不佳等為人們所詬病,不過從這次三星演示的中文版上看,Bixby 在功能實現上已經十分接近其當初提出的理念,甚至比市場上現有的主流語音助手表現得更出色。

為了更直接引導用戶快速使用 Bixby,三星在今年發布的 S8/S8+、Note8 手機上特地為 Bixby 設了一個專門的喚醒物理按鍵,從另一個角度體現出三星對這項工程的重視。

中文版的 Bixby 由三星電子中國研究院打造,為了讓人機語音交互更自然、順暢,工程師們在語音指令識別、語義理解、語境等方面做了大量演算法優化工作以及數次的迭代研發。同時,Bixby 還有了個中國特色版本的的 Logo。

在發布會現場,三星 Bixby 涵蓋語音、視覺、提醒、主頁這四大交互界面。總的來說,三星 Bixby 具備交互更深入、智能化、個性化情景感知等特點。

更深入的交互方式,真正解放雙手

與許多在調侃之餘僅能執行部分任務的手機語音助手不同,Bixby 具備更強的「執行力」,將「即點即說」貫徹始終。比如,從打開微信朋友圈,選定圖片、編輯文字到點擊發送,你都可以用語音指令 Bixby 來完成這整個過程。

而如果你拿起手上的 iPhone 向 Siri 同樣下達這樣的指令,它最多也就能做到「為你打開微信」這一步。

類似的其他包括給指定聯繫人發送微信消息、用音樂播放器播放指定歌曲、手機支付、撥打電話等只要涉及到調動、輸入、點擊等原本用觸控完成的事情基本都可用語音交互完成。不過前提是,要在三星的原生應用以及支持 Bixby 的第三方應用下操作。

目前,Bixby 中文版已支持超過 30 款原生應用,可實現超過 7000 種功能,並具備 10 萬種以上的擴展操作。至於已經接入 Bixby 的第三方應用,就包括愛奇藝、百度地圖、酷狗音樂、摩拜單車、ofo、支付寶、新浪微博、騰訊新聞等。未來,Bixby 將持續覆蓋到更多第三方應用。

相比之下,雖然 Siri 現在已經能深度執行發送微信、簡訊消息、打電話、打車等任務,但對絕大部分非原生應用的控制還是沒有那麼的深入,因此在體驗上也並沒能足以打動用戶。

融合人工智慧視覺,更萬能的人工智慧助理

在今年 Google I/O 大會中,Google Assistant 在語音交互的基礎上增加了文字、圖片這兩大交互方式。同時,Google Assistant 還深度集成了 Google Lens 的圖像處理能力,能夠識別攝像頭所捕捉到的信息還能識別 OCR,比如它可以告訴你花朵的種類和名稱,這家店的評分信息等。

這樣的視覺功能在 Bixby 身上也有相應的體現,比如它能掃描事物進行識別,在你需要並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給出實物的購買鏈接。另外,Bixby 視覺也同樣支持文字 OCR 識別,可實現文本編輯記錄、實時翻譯。

支持個性化定製「快捷指令」

除了以上提到功能,Bixby 的一大亮點更在於其可供用戶自定義的「快捷指令」。這一實現圍繞「場景」展開,當用戶設定好某個場景下的「快捷指令」後,Bixby 可以做出一系列動作。可以理解為,將一系列連貫動作指令濃縮成一句話

比如,設定「早上好」的快捷指令時,可以自定義打開任意多個 App 先後執行命令,可以包括且不限於關閉手機免打擾、關閉手機夜間模式、播放音樂等;又比如設定「開車回家」的指令,可以自定義打開導航、遠程打開空氣凈化器、播放音樂、免提接聽電話等。

這一功能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用戶個性化定製的需求,同時也大大提高了語音交互的便捷性和效率。

具備深度學習能力,越來越懂你

Bixby 內置的學習型 AI,通過大量用戶數據的不斷學習,尤其是教習 Bixby 準確理解與正確行為的反饋數據,配合後台深度學習機制,Bixby 可以實現迭代更新,不斷升級各項能力。

從 Bixby 以上的實現功能來看,不得不說,雖然幾乎是最晚入局的一家巨頭,三星表現出了十足的後勁。特別是在 Google、蘋果、亞馬遜都將精力集中在將語音智能向其他外圍設備拓展之時,三星卻肯在智能手機上的語音交互上花費那麼多心。而事實證明,三星給業界交出的這份答卷並沒有讓大家失望。

當我們在談論智能手機因形態、承載能力有限等原因而沒有足夠的升級空間時,三星的 Bixby 或許會讓業界對手機的人機交互設計再次重視起來。


我女朋友生氣,微信上懟我,然後不回我信息。

我問Bixby,這種情況怎麼辦。

它直接給我彈出微信紅包這個界面,讓我輸入金額發過去。

這還是個世故的ai智能……


更新之後玩了好幾天。。。對生活的改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句:

1、打開微信,發送XXX給XXX。節省了微信找人打字的程序,而且準確率非常高。

2、打開微信,發送X塊錢紅包給XXX。主要是在朋友面前展示Bixby時用。。。(發掉了好多錢???︿???)

3、打開高德地圖,導航至XXX。一步到位,省心。

4、打開XX音樂,播放本地歌曲。同上。

5、打開ofo掃碼。搶車不要太快。

6、相機手電筒wifi啥的就不多說了

歡迎補充~

有回答說野外對著手機說話略羞恥,其實並不是,把靈敏度調中等後很輕的聲音就能喚醒和下命令。

最後,Bixby,原諒你主人是一個中二的魔獸玩家吧


在所有的語音助手中,目前他是最智能的。

使用的過程中很明顯的感受到,這個語音助手是一個體系,它可以進入app,操控app,爾不是呆板的問答。你能感受到它是有理解邏輯,用它的時候同時也在教它,真的有了人工智慧的樣子。


作為一個zhihuer口中罪該萬死的三星吹,冒死不匿說說實際使用感想。

1.bixby會上癮,以至於我居然說hibixby,把電腦打開23333。感覺回到以前看到屏幕都想戳一下的時候。

2.bixby有幾乎感覺最好的人工語音。男性語音沒試,女性張喆的表現比預想要好,知乎上還保留著bixby沒有中文前有專欄說三星的中文在語音庫和人工智慧方面遠落後於國內大廠,簡直是啪啪打臉。

3.bixby給人最深的印象是容錯率很高,它在使用上有主謂賓的標準命令句式,但實際使用中對缺失主語的命令有很高的執行率。對一般情況下的主謂賓倒置,缺失,甚至詞語錯誤都能自行糾正。

4.當然很高仍然不夠高。因此它加入自學習,但自學習本身對使用者來說就需要複雜的學習233。簡略短語的功能不錯,今天使用中發現說"支付"自動打開支付寶二維碼會出錯,可能和安全機制有關。

5.語音解鎖真是一個十分尷尬的妥協。能夠讀出來的密碼還叫密碼嗎233。未來應該要有語音識別吧,不然這種芝麻開門的功能真是太尷尬了,完全是掩耳盜鈴,還不如在鎖屏情況下讓bixby在黑屏下運行,運行完才亮屏顯示結果,並且在鎖屏喚醒的情況下禁用觸摸屏,這樣可能還好一點。

6.iconx2018在路上。衝動了2333

7如果bixby不是三星的話,我已經開始期待未來智能家居了。可惜三星有些做大死的優良傳統。譬如此次中文上線。

8連續對話沒嘗試出來,不知道是不是姿勢不對。

9bixby.的確幾乎能夠實現不用手完成7成左右手機操作,的確幾乎是最好的語音助手,讓人感嘆有錢是可以為所欲為,能夠買下最好的廠商,最好的技術。國內這幾年語音助手和AI吹的上天,最後比不了一個外來和尚。

10bixby能改變世界嗎?當然不行。原因很簡單,三星既不是美國人,也不是中國人,現在這個世界,誰能容忍一個韓國人來改變世界呢?

11值得為了bixby買s8嗎?個人結論是不值得。要讓我推薦的話,起碼得做到以下這點

"Hi,bixby.打開我的電腦,把空調也打開,幫我叫一份外賣,蛋炒飯不要蛋,謝謝。"


我:Hi,Bixby,我老婆在哪裡

手機:手機里


非常有意思的語音助手,三星通過和APP深入的合作實現了APP內的許多功能,當初說的秒殺siri怕是所言不虛

當初看媒體體驗的時候最驚艷我的就是「hi bixby,在微信里給老婆發一個100元的紅包並告訴他節日快樂」。自己嘗試下來,這條複雜命令的操作過程是:bixby打開微信-搜索-鍵入「lp」-打開第一個結果-打開發送紅包頁面-輸入金額和留言-提示「確認沒問題的話就點擊發送吧」,接下來你的操作就是點擊確定發送紅包,然後輸入密碼或驗證指紋,紅包就成功發送了。這個操作有點像按鍵精靈,執行錄製好的一系列操作,然後模擬用戶的點擊一步步打開功能,而不像直接獲取了微信的具體許可權一步到位打開給聯繫人發送紅包的頁面,也就是說bixby適配一個APP只需要錄製好具體的各項操作,基本不需要和APP開發者溝通,只要保證錄製腳本的APP和用戶所安裝的APP版本一致,UI沒有大的變化,就能適配,於是bixby可以單向適配微信QQ支付寶網易雲音樂等等APP而不需要這些APP做什麼來適配bixby,這對bixby當然是一個利好消息,但是三星作為外來和尚,目前還不知道bixby繼續深入適配各種APP的熱情如何,可別是三分鐘熱度發布完了就不管了。

可以想像一個場景場景:打遊戲/開車/做飯時老闆/老婆/重要客戶來消息了,可以直接用語音打開微信中該聯繫人的聊天窗口,然後再用語音輸入回復的內容,最後只需要騰出手點一下發送即可,這是siri辦不到的,但是如果需要全程語音操作,需要設置一個語音解鎖密碼,而如果非機主說出語音密碼是否能解鎖屏幕我還沒有測試,但bixby提示設置語音密碼後鎖屏的安全性可能會降低,大家需要按需配置。(我的解鎖密碼是「engine start」,誰能看出是什麼電影的梗?)

當然,bixby雖然強大,但也不能完全取代動手操作,目前比較膈應的點在於用語音發微信的時候還需要手動按一下發送,本意可能是防止誤識別,但是如果能再讓我語音確認後直接發送就更好了

bixby還有一個自定義快捷命令的功能,類似於宏指令,可以僅使用一個短語激活一系列操作。例如:用「拿去花」代替「打開微信/支付寶的支付碼」;用「報平安」代替「在微信里給媽媽發送我的位置」;用「閱讀模式」代替「將屏幕自動關閉時間調節為5分鐘」和「開啟護眼模式」等等,bixby也提供了一些快捷命令的示例給用戶參考,用戶甚至還能實現一些非常中二的操作,等待大家發掘。不過這個快捷指令能執行的操作必須是bixby本身能實現的,用戶無法「教會」bixby實現原來就不支持的操作,例如我比較詫異的,你不能用bixby在三星健康中開始記錄騎行……

目前我看到的適配列表中支持的APP如下

微信
QQ
微博
百度地圖
高德地圖
滴滴出行
摩拜單車
ofo共享單車
愛奇藝
騰訊視頻
酷狗音樂
QQ音樂
優酷
網易雲音樂
WiFi萬能鑰匙
網易有道詞典
支付寶
大眾點評

但是實際使用下來發現並不僅僅支持了這些APP,例如不在列表內的京東、淘寶、蝦米音樂等都能執行一些基本的命令,大概只是支持的功能比較有限吧

2天的使用下來bixby確實是非常強大的語音助手,一定要說有什麼不足的話,那就是很多時候bixby到底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我需要到教程中查看下是否有我需要的指令,這對於用戶可能是不小的學習成本,當然強大不是壞事,如果是經常需要使用的指令,可以直接設置快捷命令簡化語音長度。和其他的語音助手一樣,對我的指令也存在一些誤解,要保證最大的識別度,還是要依照bixby的基本法來讀指令,尤其是一些長指令,最佳的下指令方式是「在+APP名稱+執行動作」,例如「在雲音樂里播放周杰倫的歌曲」,如果目前已經打開了雲音樂,那麼可以直接說「播放周杰倫的歌曲」,bixby會優先在雲音樂里播放,省去bixby重新打開雲音樂的過程。不過對於中英文混合的情況,bixby的識別比較一般,例如我說「在雲音樂中播放I am you」,bixby能在雲音樂里找出歌曲,卻不會自己播放,又例如我說「在雲音樂中播放let it go」只能打開搜索框而不能輸入,如果我在雲音樂界面直接說「播放let it go」,執行結果變成了打開百度搜索『let it go』等等等等,不知道這個到底是網易的鍋還是三星的鍋,反正我以後少放洋屁就是了……

最後貼些圖展示下bixby預置的快捷命令




目前所見可調教性最強的吧……微軟小娜做不到全平台同步調教,各種操作不順暢。小米小愛剛剛起步,還要再等等,Mate10的……還沒玩!

總之。人工智慧並不是三線以下城市的主力賣點,多數用戶並不認可,或者說,並不理解這些東西。

哎,要不然怎麼是低等人口呢……

不說了,找個機會零利息分期一台note8回來,或者乾脆把傑哥S8騙來……


我認為安全性成疑,想像智能助手會掃描所有資料:gps、密碼、電郵、通訊、相片、im…等,再經雲計算,大企業會抗拒,想像大佬如任正飛、雷軍用上會安全嗎?請搜尋戴森吸塵器 、三星


利益相關:Android開發者,蘋果用戶,各種主流安卓機用戶

這是我目前用過的第二好用的語音助手了,比siri,靈犀什麼的只會插科打諢的語音助手強多了,而其他那些國產系統自帶的助手就更別提了。當然為啥是第二呢,因為早在幾個月前,我就擁有了「小不點」~以下是他們的官方介紹:

應用助理「小不點」:用說的方式玩轉手機

今天Bixby剛一發布就立即體驗了,結果伺服器還崩了會,尷尬。可能因為之前用慣了小不點,並沒有被驚艷到,甚至他們的執行形式異常相似。而且作為一家外國公司,適配的國內常用軟體數量也不是很多。不過讓我把第一的位置給了小不點,不僅僅因為適配廣,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它有學習功能!它有學習功能!它有學習功能!

這裡所說的學習功能並不是指學習你插科打諢的能力,而是真的能學習去操作軟體,遇到什麼它不會做的,教一下,下次就會了,而Bixby只會告訴我一句抱歉,光憑這一點,可玩性比你教他說些什麼奇怪內容要強多了。

而且近幾年的一些事情讓我並不是很看好三桑,Bixby從上市時間上來看也不算創新,最多只能算是賣點,所以我還是希望能支持一下「小不點」這一優秀的國產應用的。而且不用花錢,不用擔心被炸就能體驗到比Bixby更豐富的功能,何樂而不為呢


推薦閱讀:

TAG:人工智慧 | Siri | 三星手機 | AI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