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鞋履設計師會設計出磨腳的鞋?

根據周圍很多朋友的反映,就算是頂級鞋履品牌也會磨腳。難道設計師不應該將鞋履的舒適度,放在TOP3的設計目標之中嗎?為什麼要為追求美觀與時尚,不惜折磨穿著者的腳部?這是一種自願的、雙向選擇的虐愛與被虐待的關係嗎?


這問題真的是太逗了……

首先,『磨腳』這件事本來就因人而異,不同的腳型穿同一雙鞋子感受會完全不一樣。比如亞洲人的腳普遍比較寬,中國北方的消費者腳背相對稍高一些,等等。

再者,一雙鞋子從設計到最後消費者穿到腳上,有很多的環節,設計師的理念並不一定能 100% 完全傳達到產品上,而是會受到面料,成本,工藝等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如果說得再細一點,鞋面不同的材質如何拼接,如何走線,最後也會影響腳感,這部分就更不是設計師能把控的了。從設計到最後成型,往往會有很多輪的樣品來確保最終的產品效果,這是設計師唯一能做的了。

本來想找個角度吐槽這個踢,一大早想不出什麼詞,只能好好寫答案了。


我記得喬納森在發布EarPods說過,他們測試了很多耳朵的形狀,找到了一個舒適度和穩固度的平衡。

但是還是有不少人耳朵帶不住EarPods。

鞋子磨腳應該也是同理吧。


因為我買不起定製的,只能讓腳替錢包受罪了。


對於經濟條件寬裕的人士,

量體裁衣,量足制履,才能獲得最為舒適的穿著體驗。


鞋子只要好看就會有人買,舒服反而是其次的了。

既然只要好看就能賣得出去,幹嘛要考慮舒服呢。

——————————————————————————————————————

吐個槽:

討論鞋子的時候,大多數女孩子都會說,高跟啊、尖頭啊,這些元素怎麼可能舒服呢?

後腳跟磨到出血也堅持穿那些並不舒服的鞋子,實在是太堅強了。

——————————————————————————————————————

再吐個槽:

並不覺得黑驢蹄子和現代裹腳有多麼好看。鞋裡都是畸形的大拇指。


我們公司有定製鞋,就是那種掃3D你的腳 然後給你調數據 做出來盡量適合你腳型的鞋子 可是 經過本人以及同事的親身試驗 高級定製出來的鞋還是很打腳耶 並沒有大家想像中的完美 (又或許我們公司的這個技術還不夠成熟)…


我是做鞋子設計開發的。雖然剛入行不久,但是基本的還是懂的。

買鞋子不像衣服,衣服尺寸不合適可以穿。鞋子尺寸不合適那就不行了。

若是日常購買鞋子,盡量不要貪便宜去買地攤貨,地攤貨基本都是小工廠做的,在工作人員上,小工廠做東西很趕,做的鞋子很多細節上都不好,而且小的工廠,在楦頭上,他們沒有很好的楦頭,也沒有好的調楦師傅,鞋子做好也沒有專門的試腳模特測試。買鞋子去買大牌的是比較好的,因為楦型好,做工好,會更舒服。而且大牌的都是做了很多年了,對自己的消費群體的腳型會更有研究,做出來的東西也會更專業。 通常磨腳的鞋子都是些地攤貨或雜牌的,當然不排除某些特殊的腳型。

至於你說設計師會設計磨腳的鞋,這個是必然的,不會有一雙適合所有人穿的鞋子。有些鞋子,可能36碼的人群穿了反應很好,但是到39碼就說小了或者不舒服這都是很正常的。

如果你有錢,可以專門定製,這樣的產品就會很適合自己了。


因為每個人的腳型不一樣。


怎麼可能有百分百舒適的鞋子?好多磨腳的情況都可以解決,這麼糾結買不到鞋的


因為每個人的腳都不一樣,需要的鞋子型號和類型也不一樣。

買跑步鞋的話,如果找的正規測試方式,你會發現有平足,扁平足,弓形足,正常足四種,你下蹲時腿的彎曲方向也會不同,這些都要考慮在內才能選出一雙好鞋。

買高跟鞋的時候真要選的這麼細緻只能是定製了,可是定製的價格就不是普通大眾模板做出來的可比的了。


人成長過程中又沒有辦法給每個人腳戴個模具。。。。。。


我想如果是訂做的鞋子的話,就不會有這個問題了……

每個人對腳形都是不同的,比如我外婆就有大腳骨的問題,市面上都有的鞋子對她來說都不合腳……設計師在設計的時候本來就不可能設計出符合所有人腳型的鞋子啊……


久穿磨腳不談,如果一雙鞋到了上市階段還存在楦型導致的磨腳問題,只能證明這個公司內部流程有問題。


推薦閱讀:

想要學習燒制陶瓷,有什麼途徑呢?去景德鎮拜師?
Surface可以拿來做什麼?
電影海報設計流程是什麼?難嗎?
傳統的實木椅和現在以HM為代表的人體工學椅有可比性嗎?
設計被斃掉以後,或者一個設計反覆被斃然後又修改,作為設計師的感覺是什麼樣的?

TAG:設計 | 用戶體驗設計 | 鞋靴 | 人體工學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