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楞嚴經》里有句「見見之時 見非是見 見猶離見 見不能及 」怎麼理解?

佛教 信仰


我解釋給你聽!

比如你推開房門,突然一隻大蜘蛛掛著絲掉落在你眼前,嚇你一跳。當你看見這隻「蜘蛛」時,是見「蜘蛛形色」(見見之時)。那時你在推開房門前心裡準備過「蜘蛛」嗎?沒有!正因為沒有,才驚嚇一跳,是不是?所以看見蜘蛛的那一刻,心想的並不是「蜘蛛」(見非是見)。然而看見蜘蛛你並沒有因此高興,而是吃驚地倒退了一步,為什麼會有此本能?因為「見猶離見」。離開「見」才是自性本能!既然離開「見」是自性本能,那麼你說存在什麼「見」能追得上離開之本能嗎?


理解的再透徹。也是「見見之時,見非是見」

舉個例子,佛好比在說。聽吃過蘋果的人說蘋果什麼味道,不等於自己吃過蘋果。味道和描述是兩碼事。描述是不可能形容出蘋果的味道的。

而您在問,那怎麼通過別人描述知道蘋果的味道呢?

這十六個字的字面意思。可以參考南公的《楞嚴大義今釋》或者宣化上人的《楞嚴經淺釋》。

但是二老說出來的,依然是他們在說蘋果什麼味兒,您聽完了,或許酸,或許甜。或許拿著醋加白糖就說這是蘋果……

終歸,不自己去啃,永遠不知道……


經文:」是故阿難。汝今當知。見明之時。見非是明。見暗之時。見非是暗。見空之時。見非是空。見塞之時。見非是塞。四義成就。汝復應知。見見之時。是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云何復說因緣自然及和合相。汝等聲聞狹劣無識。不能通達清凈實相。吾今誨汝。當善思惟。無得疲怠妙菩提路。「

————————————————————————

註解一:

----南懷瑾先生

註解二:

蕅益大師註解:

此既為辨相分之非見分。因更點示見分之非自證也。

明暗塞空等。總是相分。

見聞覺知等。總是見分。

於一自證體上。妄起見相二分。

離卻自證本體。何處更有二分。!

而此二分。終非自證本體。

如於一月。妄見二月。離卻月體。何處更有二月。

而此二月。終非一月真體。

故曰汝復應知。見性起於見分之時。見性非是見分。

當知見性。猶離見分之妄。見分所不能及。

云何復說因緣自然及和合相。

~

喻如

真月起於二月之時。真月非是二月。

當知真月。猶離二月之妄。二月所不能及。

云何復說因緣自然及和合相。

又取下文喻意貼之。

眼眚之時。眼非是眚。

眼猶離眚。眚不能及。

云何復說因緣自然及和合相也。

蓋見精帶妄。已非因緣自然及和合相。況此真見性耶。

此真見性。即名清凈實相。

以其離一切相。即一切法故也。

離一切相者。喻如真月無二月相。

即一切法者。喻如二月唯真月體。

此見見非見之性。亦復如是。

惟其並見分而非之。方可並相分而即之。

所當善思而深自薦取。

以此即是大佛頂首楞嚴王三昧真體。故即是一門超出妙菩提路。!

123 以此即是大佛頂首楞嚴王三昧真體。一門超出妙菩提路。《楞嚴經文句》蕅益大師

歷代祖師大德對《大佛頂首楞嚴經》的高度評價

微信收藏版 |《大佛頂首楞嚴經》— 全文附錄音 「隨喜轉發」

————————————————————————


認識(見識)到所見的東東(真相)時,認識不是所見,認識仍然離所見的東東的真相有距離,認識(唯佛是例外)不能到達(真相)


見物之時,見不是物.見不是物,物夠不上能見的本性.


「是故阿難!汝今當知,見明之時,見非是明;見暗之時,見非是暗;見空之時,見非是空;見塞之時,見非是塞。

四義成就。汝復應知,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云何復說因緣自然,及和合相? 」

四義成就,汝復應知:指見不是明暗等相,還應該知道另外一層道理。

見1:看見

見2:境界

見3:「真見」

見4:見精(妄見)

見5:「真見」

見6:「見精」

見7:「見精」


見---眼根同色塵和合生眼識。

能見的眼,見到所見的東西。這裡面的那兩個「見」不是那個不生不滅的見。

離開能所的那個見,是能所之見所不能及的。

眼見明暗、通塞。佛告阿難把 明暗還給明暗,通塞還給通塞,眼根還給眼根,剩下的那個就是不生不滅的見。

「云何二種?阿難,一者無始生死根本。則汝今者,與諸眾生,用攀緣心,為自性者。二者無始菩提涅槃,元清凈體,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緣所遺者。由諸眾生,遺此本明,雖終日行,而不自覺,枉入諸趣。」

。。。。。。。。。。。。。。。。。。

楞嚴經是「真常唯心」的經典,有個自性(常住不滅的心)。同「說一切有部」有某種程度的類似。當然也可以說人家參透了「緣起甚深,極甚深」之深意。我覺得這是為度化「以斷滅見為涅盤」的人。 回答第二卷波斯匿王的問題。涅盤是違背人類的常識。一些人接受不了「不受後有」,他們需要一個「有」才能安心。所以佛說了, 「汝面雖皺,而此見精,性未曾皺。皺者為變。不皺非變。變者受滅。彼不變者,元無生滅。云何於中受汝生死」。


謝謝師兄。


推薦閱讀:

講《楞嚴經》哪個法師講得好?
楞嚴經中開篇七處征心,都說心不在哪裡,那到底心在哪裡?
妙明真心在人睡著的時候是怎樣的狀態?
楞嚴經中很多舉例感覺像是在混淆和偷換概念 是佛當時說法的方便么?心裡煩悶 誰能給開示一下?
初學者學《楞嚴經》,聽哪位大德的講解比較好?

TAG:楞嚴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