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古埃及的歷史地位?為什麼埃及會成為人類文明的搖籃?


埃及是人類文明主要發源地,也是地球上最先孕育出國家這個高級社會形態的地區。早在6000年前,此處便形成了上、下埃及兩個獨立國家,比華夏神話中的黃帝都還早1000多年。此後的三千年歲月里,埃及一直是這個星球上的最發達的地區,是人類上古文明的典範。

其實,回想一下,埃及能有如此榮耀,還是多少有些出人意料的。畢竟,地球上自身條件好的地緣板塊多了去了。而埃及所在的北非乾旱少雨,荒漠佔了絕大部分,嚴重缺乏開發價值。僅有的母親河——尼羅河,就成色來說,也並不是十分出挑。儘管尼羅河是世界最長河流,但平均年徑流量只有不過840億立方,而像中國的長江,年徑流量已高達9500億立方,是尼羅河的十倍多。

而在輻射範圍方面,儘管尼羅河流域面積有290萬平方公里,可是大多集中在上游的東非高原,能夠滋養埃及的中下游部分,除去出海口附近的一塊三角洲,就只剩下一條狹長的河谷。

徑流量與流域面積,直接決定了該地區人類的生存空間。尼羅河的這兩項上都十分一般,為何其孕育的古埃及文明,卻能夠引領人類風騷兩千多年呢?

這與尼羅河的水文特徵有著很大的關係。

每年5月到8月,尼羅河就進入泛濫期。東非高原的肥沃黑土被河水裹挾而下,在中下游原先的沙漠平原中停滯,沉澱成大片沃土。靠著這份天賜大禮,古埃及人只需要在十月播下種子,然後幾乎啥都不用干,等到來年開春過後,就可以把一年的收成輕鬆的拿到手。

當然,這種農耕方式可以說事極端原始、低級。不過在人類文明和技術水平超級落後的上古時期,這卻也是最適合當時人類的。上古時的人類,大多還處在新石器時代後期,壓根就不懂灌溉,更沒什麼農田水利技能,甚至連基本的手工農具都很難倒騰出來——他們總不能用石頭來刨地吧!

所以,在其他地區的人類,眼瞅著大片河畔沃土卻不能開發時,埃及卻依靠尼羅河的饋贈,得以享受農業的果實。也正因為如此,埃及得以跳出原始部落,第一個邁入國家形態。

當然,有些讀者會不理解:黃河也定期泛濫,同樣將黃土高原的泥沙裹挾到中下游,為啥華夏文明的崛起,就比埃及落後了2000年呢?

這是因為二者氣候環境有差別。埃及是熱帶沙漠氣候,全年高溫乾旱、陽光充沛,因此只要水源充足,任何時候農作物都能成長。

而黃河,雖然也在夏秋定期泛濫,不過待到汛期結束,已近深秋,氣溫大降,已不大適合農作物生長。及至第二年春夏,總算溫度適宜播種了,可沒多久汛期又來,一片汪洋,農田就全被泡個精光!。

因此,當時黃河邊的上古先民,只能眼瞅著肥沃的河畔平原沃土,卻選一些地勢較高的山林地區棲身。可雖然洪水不會襲擾山地,但這種地方的農耕開發環境卻無法跟河畔低地平原相提並論,收穫當然有限,不足以支撐國家這種高級文明組織形態的出現。

這就是中國,乃至全部溫帶、亞熱帶文明,在上古時代落後的根源——生產技術的落後,使得他們無法開發河畔低地,故而只能守著金飯碗要飯。

而埃及不一樣,雖然埃及看上去很差勁——除了一條尼羅河,其他的全是沙子。但正是這寸草不生的荒漠,才造就了埃及文明。

熱帶沙漠有兩大特徵:1,沙子流動性強,可填溝壑、卻無法壘砌高山,故而地勢地勢平坦;2,沙漠地區普遍高溫,水分的蒸發量大,而且沙質地表的滲透性強 。

這兩點對古埃及文明的意義十分關鍵:

首先,地勢平坦,故而尼羅河泛濫時,洪水能夠覆蓋大範圍土地——倘若河流周邊都是高山,水就直接流走了,無法潤澤周邊——埃及在上古時代就進入文明,而處在尼羅河上游的東非高原至今都相當落後,這跟二者的地貌差別有著極大關係。

其次,汛期過後,沙漠被河水裹挾的黑土覆蓋,就形成了平原沃土——而這正是農作物生長的最佳條件。

當然,僅就與此,尚不足以確保埃及的崛起。還有一點十分重要:因為沙漠楊廣充沛、蒸發量大,沙質地表滲透性強,以及沙子填山平壑的特徵,因此汛期過後的尼羅河下游,通常不會形成特別大型的湖沼。

這一點,擱在現在也許是個極大的弊端——因為這代表著該類地區蓄水調節功能不足;但放在上古時期,這卻是大大的好處。儘管湖沼可以用作蓄水調節——但前提條件是,你有能力開發利用才行。在上古,人類文明水平極端落後,壓根不具備築壩開渠的能力,所以湖沼的農業潛力壓根就無從釋放。

而埃及的沙漠特點,意味著尼羅河下游無法形成大型湖沼,所以河水泛濫後的流域周邊,正是初級農業的最好場所。

這一點足以讓上古時期的其他地區人類羨慕不已。

像長江中游,在上古到先秦都一直是浩瀚的雲夢澤——看上去倒是浩浩湯湯,但是沒法開發。所以也沒太大實際價值——也正鑒於此,春秋戰國時在此棲身的楚國,文明質量一直遜於中原,被視作蠻夷。直到宋明以後,隨著人類生產技術的提升,長江中游的農業潛力才逐漸釋法出來,成為富饒江漢平原,並一舉超越華夏文明早期基地——關中和中原。

尼羅河跟北非沙漠的奇妙融合,為古埃及人開闢出一片能夠「坐享其成」的絕佳沃土。儘管這種坐享其成,收益當然比充分開發要弱,但相對於其他地區的刀耕火種,這已足夠讓古埃及佔據當時人類文明的頂峰。

總而言之,上古人類生產技術的極端落後,決定了文明孕育,嚴重依賴於自然條件。只有在人類稍作勞動(比如簡單的播種),就能夠收穫足夠糧食的板塊,才有可能孕育出國家這種高級形態。而一些從後來標準看農業潛力更大的地區,卻由於當時人類生產技術水平的沒達到,反而無法無法開發,當地的文明形態也只能停留在愚昧的原始階段。

不過,形勢是不斷發展的。埃及這類熱帶沙漠跟河流的組合,放置於上古或許佔盡天時,但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其後勁不足的缺陷就逐漸顯現:沙漠環境決定了其文明開發的天花板天然首先。隨著文明進步,在人類對農田水利技術的掌握程度提升後,許多板塊就會後來居上,將埃及反超。

隨著亞歐大陸其他地緣板塊的陸續開發,埃及的優勢逐漸被填平超越,逐漸成為外來勢力的覬覦對象。波斯、馬其頓、羅馬、拜占庭、阿拉伯、奧斯曼土耳其,這些古代的強盛帝國,都曾經對埃及實施佔領和統治。

不過,雖然地緣潛力的先天不足,導致埃及再無可能像上古時期那樣傲視群雄,不過鑒於其地緣格局相對獨立,故而就算外部勢力將其武力征服,但也很難將它穩固吸納,埃及在被征服的同時,仍舊保持著相當程度的政治獨立性。

憑著地緣格局的獨立,埃及得以成為近代第一個擺脫西方殖民的獨立阿拉伯國家。1956年,納賽爾領導發動軍官起義,推翻法魯克封建王朝,建立起現代意義的阿拉伯埃及共和國。

不過,儘管民族革命獲得成功,但埃及的獨立發展之路卻依然充滿坎坷,軍事政變經常發生,國運也多次輾轉。尤其是前幾年,埃及爆發內亂,掌權30年之久的穆巴拉克倒台,埃及陷入持續性的動蕩。軍方與穆兄會兩大勢力,圍繞著國家政權展開了激烈的爭鬥,埃及的生存環境高度惡化。

埃及為什麼會陷入內亂。咋一看,是因為金融海嘯導致的經濟困境。但在這種經濟困境背後,還隱藏著一些更深層次的原因。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在下一節中,雲石君繼續為您解讀。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第96節——埃及之第一章。喜歡地緣政治和國際關係的讀者,請訂閱微信公眾號:yunshi911(長按可複製),收看雲石地緣政治全部原創文章。


埃及。。。搖籃?。。。 埃及自己就是躺在蘇美爾搖籃里的第一個新生兒(埃蘭雖然時間差不多但是個頭太小了扔一邊)

「埃及人同樣也生產出了多於其基本生存需求量的剩餘農產品。如同在蘇美爾一樣,在埃及,伴隨這一經濟成就而來的是階級分化 文字的出現 不朽的建築 城市定居點 戰爭以及在宗教領域出現的關鍵性變化。不過,與蘇美爾人不同的是,法老時代的埃及人並不是孤立無援地進入這個新時代的。雖然他們的文明也是建立在其新石器和青銅器時代的祖先為之奠定的基礎之上,但是他們也受到了一個與他們正在建立的社會同屬一種類型,而且已經先於其存在的社會楷模的啟發。當今的埃及學者一致認為,在法老埃及文明的誕生過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蘇美爾的影響。比如,在刻有楔型文字的圓柱型陶器上加蓋封印;磚砌的凹進式建築;一股由蘇美爾人造的船隻;大量的工藝花紋,以及以表意字為主 合素為輔(而不是取而代之)的文字構成。所有這些事物上都有其影響。 」

--------------阿諾德湯因比《人類與大地母親》

「文明先在美索不達米亞生根,以後又在歐亞大陸和美洲的其他幾個地區生根,那之後,便向四面八方傳播....隨著文明從大河流域的發源地向外傳播,並跨越鄰近的野蠻地區,這一取代過程不可抗拒地繼續著.....如果同意美索不達米亞出現文明的日期是約公元前3500年前後,那麼,其他各地區出現文明的大致日期則應分別為:埃及文明起於約公元前3000年,印度河流域的文明起於約公元前2500年,中國黃河流域的文明起於約公元前1500年,中美洲和秘魯的文明起於約公元前500年。」

「一般認為,美洲文明有如美洲農業,沒有受到歐亞大陸的任何影響,是獨自發展起來的。中國文明在其早期階段究竟是土生土長的,還是在中東文明的間接影響下發展起來的?這一問題目前尚不能回答。尼羅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的文明則是在向外傳播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促進下發展起來的。這種發展與其說是由於採納了某些特定的技術和制度,毋寧說,是由於接受了某些基本思想或原則。有關文字的概念雖說取自蘇美爾,但各自獨特的文字系統卻是在埃及和印度逐漸形成的」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世界史學公認文明搖籃是中東兩河文明


推薦閱讀:

卡達與中東多國斷交背後有什麼隱情?
埃及問題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去埃及旅行一定要跟團嗎?
埃及的氣候環境適合蓮花/荷花生長嗎?

TAG:阿拉伯埃及共和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