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整化中的不動點該如何理解?與相變中的臨界點是一回事嗎?臨界點處的尺度不變性與重整化有關嗎?


謝邀。

我覺得問題本身已經有很多概念上的錯誤,所以我儘可能講清楚,至於能否回答題主的問題??隨緣。

相變中的臨界點(critical point)就是相變的參數。臨界點具尺度不變性,所以Kadanoff和其他物理學家才用粗粒化處理(coarse-graining)和重整化群(renormalization group)。重整化(renormalization)和重整化群是不同的,但最後都要把系統模型中有關的項留下,無關的項丟掉。

重整化群的不動點有三種:穩定不動點(stable fixed point)、不穩定不動點(unstable fixed point)及臨界不動點(critical fixed point)。粗粒化處理若干點後,我們找到數點穩定不動點,這些都各代表一個相(phase);臨界不動點是一個在某一參數的gradient是負數的不動點,這參數是引起相變的參數,這不動點就和相變極大關係。不穩定不動點沒有什麼物理意義。


樓上已經有人回答過了,偶打算從相變的角度再簡單敘述一下~

早年對於(連續)相變理論的處理基本上是基於平均場的框架,比如Landau在1930年代提出的二級相變理論(儘管隨後1940年代Lifshtiz將對稱性用群論的語言予以重新考慮),但是後來隨著實驗越來越精確,人們逐漸發現,在相變點附近,由平均場理論所預言的臨界指數與實驗存在明顯偏差,然而許多不同的體系(比如鐵磁相變和氣液相變)的臨界指數卻又相同,很明顯這裡面有一種universality,並且不同的臨界指數之間還有一定的關係(稱為標度關係/超標度關係),於是促使人們思考其中的原因。當時通過實驗上的比較,人們發現,如果將自由能中的singularity部分寫成Darboux函數類的形式,即帶有奇異性的power function與一個well-behavored analytic function乘積的形式,結果就與實驗對應的很好,但是當時人們並不知道這種寫法的物理上的原因。實際上,現在知道,冪函數是scalable,這暗示在相變點體系具有self-similar的特性,也就是當你改變體系尺度的時候,體系物理量(即函數形式)不會發生變化,只會乘上某個scaling factor,這種函數稱為Euler homogeneous function,所以這種在臨界點附近所體現出來的標度特點一般被稱為scaling ansatz或者是homogenity hypothesis,當然,如果你locally做scaling transformation,即尺度變換是空間位置的函數(是某種scalar field),則對應於conformal transformation。

真正意識到本質的是KG Wilson,他利用QFT中的重整化技巧解決了這一問題,但他早期所採用的4-ε expansion的技術不能算出高階微擾,後來的突破來自於Parisi,他指出了在QFT中的Callan-Symanzik方程本質上是一種滿足scaling transformation的generalized Euler differential equation(即對應於廣義的歐拉齊次函數),最終的計算由Brezin和Zinn-Justin完成(Wilson"s theory of critical phenomena and Callan-Symanzik equations in 4-epsilon dimension". Physical Review D8 (1973) 434),這是二人的成名作,而此時體系恰好對應於不動點,即此時具有scaling invariance,即臨界點,其實也可以在更簡單的phi ^{4} 標量場論中也容易看出,如果對參數標度變換,也就是相當於做迭代,體系最終「不動」的點恰好對應於臨界點。


這個我要強行答!

當年作為個學數學的要做相變的問題,實在是=。=

直接抄當年別人給我的回信好了。。。

你知道了數學上的不動點就是放大/縮小尺度的時候保持不變的點。另一方面,物理上的critical point,它相當於兩個相的交點,給一點擾動(比如溫度略高或略低),就可以把整個系統從一個相驅動到另一個相。因為整體一起驅動,所以相干長度correlation length是無窮大的——所有實際的尺度(有限值)和它相比都小了。這樣你放大縮小尺度(scale transform)對於關聯長度無窮的臨界點是無關緊要的(scale invariance),這就exactly是不動點的數學意義。注意只有unstable fixed points才代表相變點,因為你要從一個相很小的微擾變到另一個相,是不穩定的,如果又變回同一個相,stable fixed point,你應該也想到,那就代表穩定相了。

其實如果有例子會好理解很多。比如理想鐵磁是所有的自旋並排,和理想的順磁,全部random排列對比鮮明。然而實際的鐵磁,自旋排列整齊只是在一個小小的磁疇(domain)里,domain之間的自旋排列不整齊。如果你縮小尺度(zoom out),把每個domain「看成」一個自旋,那麼系統就成了random 排列,然而如過你zoom in,看單個自旋,又是整齊排列的,這就變化了,不是不動點。在不動點,你放大或者縮小,看不出放大或者縮小之後的區別,就是臨界點了。


一、重整化的不動點就是 RG 變換下不變的點。。和常微分方程裡面的不動點本質上是一個意思,也需要根據穩定性對不動點分類。特別的,重整化群理論強行在不動點的鄰域線性化,也即R(m{K})=R(m{K^{*}}+deltam{K})=m{K^{*}}+Ldeltam{K}+mathcal{O}(deltam{K}^{2}), 其中 m{K} 是哈密頓中的耦合參數,L 是線性變換 L_{alphaeta}=left.dfrac{(partial R)_{alpha}}{partial K_{eta}}
ight|_{m{K}=m{K^{*}}}。物理學家強行假設這個 L 的本徵矢 m{v}_{alpha} 恰好完備(或者說重整化群理論只對滿足這個條件的成立),使得可以作為 deltam{K} 的基矢,於是deltam{K}=sum_{alpha}delta K_{alpha}lambda_{alpha}m{v}_{alpha}. 很顯然,對於 m{v}_{alpha} 方向多次 RG 變換後是靠近還是遠離不動點,是根據該本徵矢對應的本徵值 lambda_{alpha} 大於小於等於 1 (分別叫相關、無關、邊緣本徵值)來決定的。 於是這些不動點可以分類為:

  • 全部本徵值小於一(無關本徵值)的不動點稱為穩定不動點。
  • 其餘的叫不穩定不動點

二、我們再來看相變的臨界點。理論和實驗都告訴我們,臨界點附近的關聯長度趨於無窮。而對於臨界點附近的點,它是個有限大的數。當長度標度由 a 變大為 La 時(||L||>1),關聯長度就縮小為原來的 1/L,即 [xi(m{K。特別地,對於關聯長度無窮的臨界點 m{K}_{C},我們有 R(m{K}_{C})=m{K}_{C}。這告訴我們:相變的臨界點是 RG 變換的不動點。更精細地,由於臨界點附近 RG 變換下關聯長度會減小,等價於體系的狀態距離臨界狀態越來越遠,對比與上面關於不動點的分類,我們得到:臨界點 m{K}_{C} 是 RG 變換的不穩定不動點。

三、至於自由能的標度律(注意這是個假設f(lambda^{a}t,lambda^{b}h)=lambda f(t,h) 在這裡扮演的角色,類似於一種橋樑,讓你能夠通過對於不動點處線性化 RG 變換,來算出各種指數(標度律本身並不能給出這些冪指數具體的值,只能找出它們與標度的關係)。以二參數 m{K}=(t,h) 為例,我們有

a=dfrac{lnlambda_{t}^{*}}{dln L},quad b=dfrac{lnlambda_{h}^{*}}{dln L}

這裡的 L 是新標度對舊標度的比值。於是問題化歸為求 RG 變換的那些本徵值。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 Wannier 函數?
北美各物理系phd quit的中國人真的很多嗎,教授對這些quit的人意見很大嗎?
什麼是particle-hole symmetry?
quora上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物理學大神?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伴隨哪種對稱性破缺?

TAG:理論物理 | 統計物理 | 非線性 | 相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