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語母語者在參加CELTA課程前需要準備什麼?或者課程中有什麼建議?
本人TESOL碩士畢業,準備在英國把CELTA證拿下來,通過了interview但是也發現了自己與母語者之間的巨大差距(同學都是有多年教學經驗的母語者),想要在上課前多充實一下自己,希望有經驗的前輩提供一些建議~
我覺得如果已經要準備上課了,再怎麼準備也可能來不及了。你就每天多找英語母語的同學說說話,自己多讀一些以前讀過的學術文章,練一練口語就好了。其他的也來不及了。以前我在公眾號裡面寫過一個在夏威夷大學念Celta的採訪文章,希望對你有幫助。如果你已經經過了celta的入學考試,可能也知道Celta複習資料保密很嚴格,(其實也沒什麼了不起的,好像就是些小作文什麼的),在美國一般都要跟學生簽署很嚴格的保密協定,如果外泄可能會面臨證書被吊銷的風險,目前我認識的人裡面,沒人提起過。
不過也沒那麼神秘,如果你是tesol專業的,估計celta裡面用的東西你已經學過,完全不用害怕。
----------今天的文章以採訪的形式記錄,原文為英語,我就翻譯過來了。主人公是Micah,估計這樣拼寫自己名字的人不多,他出生長大在夏威夷大島,那座島上有火山、有雪山、有咖啡種植園、為全美國提供一半以上的蔗糖……Micah就在這冰與火之島上長大,後來去日本做英文志願者,再後來在夏威夷大學讀完了教育學和第二語言習得雙碩士學位,現在在沙烏地阿拉伯的一所軍校里教英文。
我:Micah你好哈,最近沙烏地阿拉伯怎麼樣,有沒有娶四個老婆呢?
Micah:還沒,其實不容易啊,在沙烏地阿拉伯,你如果要娶4個老婆,其實需要向政府證明你必須給她們完全一樣的待遇,四棟房子什麼的,這個沒有啊。
我:好啦,我們說正題啦,請從參與者的角度來說說,CELTA是什麼樣的吧。
我:這個證書跟我們讀的應用語言學學位、還有你考過的教師資格證比起來有什麼不同的地方?Micah:我考CELTA的時候,已經快完成了Second Language Studies的學業,而且也考完了Teaching License (相當於美國的教師上崗證),當時覺得:How hard can it be! 結果一開始,老實說還覺得有些難,主要是課程密度大。
課程只有一個月,聽起來挺短的時間,但是包含了好多好多內容。每天早上大概7-8點鐘開始上課,上午都在教室里聽課,裡面講到很多結合課堂的具體知識。
下午你需要面對真正的學生,給他們上課。這些同學一般都是初級水平的學習者。這個時候,你所有的同學和培訓師在旁邊坐著,觀察你的教學,他們在做筆記,寫評估。你上過課之後,培訓師要跟你交談,談談你做的優點和需要改進之處。
以上是周一到周五。周末時一般有作業,需要寫一篇小論文,每次題目不同,但是都有關本周的學習。所以一般我們的周末是在寫論文,和備下一周的課程之中讀過的。
而且哦,他們還要學生簽一個合同,說你在課程期間不得工作,因為要保障用來學習和教書實踐的時間,主要是因為課程密度大。雖然你覺得上下來好累,但是有一噸噸的好信息(tons of good information),課程非常充實。
Micah:老實說,我覺得CELTA是我上過所有的課程裡面最管用的一門。應用語言學學位呢,很全,有研究、有不同的分支、有很多選擇,課堂教學只是分支當中的一個。但是,如果我就是要進入教室上課的老師,我想知道要怎麼做來教學生,我想知道自己到底要幹什麼,CELTA特別特別重點關注這個問題。
CELTA有自己的教學方法,例如說communicative approach。在碩士課程上,我們學了很多種教法,大家都在告訴我們不能做什麼,可是CELTA會告訴你到底怎麼做,告訴我1、2、3步驟給我,讓我動手做。
CELTA都有自己的流程,他們會告訴你如何組織材料,如何做課堂活動,如何寫教案。雖然我們學過理論的人都知道,這只是眾多方法里的一種,但是這種方法經過了好多人的驗證,大家都覺得好,才變成了CELTA的標準流程,特別實用,用practical形容它最恰當。
我:你參加CELTA的時候已經有了這麼多的證書,是不是一定要有基礎才能來考CELTA呢?
我:這個世界很殘酷,你是英語母語的老師,你們就是有優勢。那麼對於英語非母語的老師,有什麼作用呢?Micah:不是,我其實比較特殊。當時我的同學當中,大部分都是教學零基礎,好多人沒有或者說只有很少的課堂教學經驗。這些人當中,有些想進入教師行業,有些人希望到其他國家去教書。這門課設計的初衷其實是照顧了教學實戰經驗零基礎的人(people with zero or lilttle teaching background)。【我翻譯一下:想進入教師行業的小白也可以上手。】
Micah:我當年的同班同學可不都是英語母語的人,我那一屆有一個台灣的女生,現在她在日本教英文,我們都認識她,現在住在日本。還有一個日本的女生,現在回到她本國教書。我跟她們一直保持聯繫。
我:現在其實有很多教師培訓的國際項目,你覺得CELTA跟別的比怎麼樣?
Micah:CELTA是劍橋大學頒發的證書,這是非常有名的大學啊,不論在北美還是世界其他國家。我們也都知道很多其他的培訓項目都跟CELTA類似,教學方法也類似,但是證書的認可程度並不一樣。既然已經要花錢、花時間、花精力來考一個證書了,為什麼不考一個含金量最高的(gold-centered,說白了也是最吸金的)呢。
還有,CELTA的培訓師是劍橋訓練的,而且劍橋還要派「培訓師檢查員」來巡視各個CELTA項目的培訓狀況,確保培訓師按照劍橋的標準操作。
我:現在很多地方都有CELTA課程,在夏威夷上課有什麼特別感受?
Micah:這是我的家,哈哈哈,而且夏威夷這麼美麗,你知道我現在在沙特想游個泳得開車3個小時到紅海啊,我住在軍校教師樓,房間里連個浴缸都沒有,只能淋浴。我太懷念以前在開車15分鐘就到北岸沙灘曬太陽的日子了。
不過說實在的,對於很多外國學生或者從美國本土來的學生來說,能夠在夏威夷大學裡面上課,而且有機會見到外語教學、應用語言學的頂級教授,其實是別處沒有的福利。特別是希望能夠來夏威夷大學念這個專業的人,可以借這個機會去「面試」一下自己的學校,也把自己介紹給教授,如果以後申請來念書,彼此了解也多一些。
我:你現在在一所正規的學校教書,而且謠傳你賺的不少,我就假裝沒聽見了。對於其他打算在英語教學領域工作,甚至更進一步要走向國際教學機構的新人們,有什麼建議么?
Micah:我說說自己的經歷好了。當年我去日本做英文老師志願者的時候,忽然喜歡上教書,後來也想做老師,結果發現好多門檻。凡是正式的機構都找我要很多證書,要麼就是必須有碩士學位,所以我就一橫心打算全都給考了。這也就是為什麼我上了二語習得碩士學位,然後又考教師資格證,還上了教育學碩士,然後把CELTA也考了。我知道自己有能力把事情做好,所以不能讓這幾張紙阻礙我。
所以我說,有用的證書和學位,趕快都拿下來。我見過很多優秀的老師,只是因為證書不齊,沒辦法到理想的學校工作。CELTA可以作為敲門磚,讓你先擁有入門的技能;如果有人想到公立學校,或者是高校工作,碩士或者博士就變成必備條件了。
我:非常感謝你的時間,你最近在做什麼呢?
Micah:暑假可能去歐洲旅遊一下吧,然後我最近在幫忙一個泰國的NGO做反人口拐賣的一些義工,我想做個fund raising,明年爬完Appalachian山脈,贊助這個項目。另外就是教書咯,我的學生都是男生,都是男生啊,都是男生。
我:嗯,都是男生,可真是辛苦你了。
【跨越語言界限,加快二次發生,關注巴別塔,TheBabelTower】
昨天剛收到劍橋大學寄來的CELTA證書,暑假在上海大學悉尼工商學院上的培訓課程。我覺得沒什麼好準備的。 通過完面試之後,會收到一封郵件,裡面有上課之前的各種要求和指定的參考書目。可以大概瀏覽一遍,但是不需要買吧。Google一下還是挺多電子版的。Swan的書可以重點關注一下,做TP,尤其是language-based lesson的時候會用到。報道第一天會發一本CELTA Bible,裡面有很多references, 然後培訓中心的圖書館也有提供很多書。基本跟著老師的步驟來就好了。CELTA是公認的taxing crash-course。培訓時長一共四周,每周平均做2個TP,寫一份assignment。基本上午是input下午是實踐。input會涉及到教學的方方面面,教學技巧、課堂管理、receptive skills,activities等等。 Phonology被強調了多次,所以如果這方面的知識比較薄弱的話,可以提前補充一下國際音標。因為以前在的語言研究所重點就是語音學,所以學得還是挺歡實愉悅的,但跟我們一起的trainee,大部分native speaker就直接黑人臉飄過。。。。。。。。CELTA應該跟TESOL的教學理念大同小異,都比較注重啟發性。我個人認為有個比較重要的教學技巧是CCQ(Concept Checking Question),這個可以特別注意一下tutor是怎麼發問的或者在做TP之前跟老師討論一下。在準備TP的過程中,步驟儘可能寫到詳盡。每一句話都寫出來,我覺得對於非母語者比較需要注意的是fluency和accurency, 在TP的時候說得每句話都寫出來,刪減掉不需要的,也就是所謂的TTT(Teaching Talking Time),即做到有效的語言輸入,又能達到student-centered的目的。有多年教學經驗的母語者未必就比完全沒有教學經驗的trainee好,相反,之前的教學經驗如果和CELTA有衝突,反而很難改。 我記得我們組有個英國老頭,人是很好啦,以前在英國的好幾所大學裡教MBA,整個的上課風格就是學院派,給每個instruction都要用委婉語。和學生的互動很少,前幾次課以講座的形式開展,這樣反而沒有太大的效果。所以教學經驗這塊基本不用擔心。
除了兩個trainer給的input以外,還會有觀摩課程,分視頻觀摩和現場觀摩。如果能碰到你覺得很不錯的老師,要特別注意觀察他們的教學步驟。我有一次比較幸運被分到了悉尼工商學院系主任的課堂上。就把他整個上課的步驟和重點都記了下來,回頭看看真的非常有參考價值。其他的trainee相互之間也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比如在peer teaching和observing的時候,注意他們上課的過程然後還有老師對他們的點評,是不是其實自己也有同樣的問題。關於教學法可以看看Jeremy Harmer的書。做TP的時候也能借鑒。不過再雞湯一下marva collins" way這本書,是本小說來的。 看完了才覺得什麼是好老師。
最後,真的要保證睡眠啦。那幾周的強度真的沒有時間睡覺。。。。。。五月份剛在上海考完CELTA,記錄了一下這26天的課程學習,截取其中一部分,希望有幫助。
每天的課表
每天從9-12點是input session,就是導師會給我們上課。下午13:30-15:30兩個小時就是我們的TP(teaching practice)的課程。而這整個課程的期間我們還要完成四個1000字左右論文的寫作。28天的學習時間真的很緊張,幾乎可以說每天都是滿滿的行程,連吃飯都不敢花太多的時間。聽過許多中途壓力太大而退出沒有通過考核的人。所幸我們這次10個人,全部都通過了。裡面有雅思8.5分的大神,有教學經驗15年的資深教師,有培訓機構的集團培訓師,有留英17年的半個nativespeaker,也有準畢業的英專學生。和這麼優秀的人在一起學習進步,這個機會真的很珍貴。
教學實踐的成長
在我們的印象里,中國的課堂就是90%的時間都是老師在講學生在下面狂記筆記就好。而Celta最忌諱的就是教師講話時間(TTT,teacher talking time)過多。而要做到降低教師在課堂的講話時間,就要做到課堂從以老師為主體的授課模式轉型到學生為主體的模式(student-centered)。如果一堂課老師所佔的發言時間超過了50%,這堂課是很失敗的,因為你的學生只是聽眾,你的角色只是佈道。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才體會到傳說教學的三個層次。
Tell me, I』llforget. (告訴我,我會忘記。)
Show me, I』ll remember. (展示給我看,我會記得。)
Involve me, I』ll understand. (讓我參與,我會真正理解。)
備課的過程,我們不僅僅只是上一節40分鐘或者60分鐘的課,我們需要在每節課上課前完成好三份課堂計劃。分別是:Top Sheet (課堂內容,主要目標,課堂指示語言以及板書等);lesson procedure(課堂階段);LanguageAnalysis(語言分析,包括語法和辭彙的意義,發音和形式)。一節40分鐘的課堂,背後的安排和計劃可能會花上6小時以上的時間來準備,不僅是課堂的內容還有材料,細節到學生可能會在課堂上遇到什麼不懂的辭彙或者問題,要提前預知。
教學反饋分為三類:
自查:Self-Evaluation Form
專家指點:細緻的優缺點評估
Lesson Feedback:小組成員互批
自查:
每次教學結束後,我們都必須填一個自查的表格。這個表格包括:1.是否達到這節課的目標,為什麼?2.每一次的自我反饋,都是對自己進行一次深入的解剖,而這解剖的角度和話題每一次都是不一樣的。為什麼呢?因為每次課程後,你都需要回答一篇問卷(共8道問題),分析自己哪裡做得好,和做得不好。這種自我對話是很多人不喜歡的,因為等於要把自己上過的課再回顧一次,還得自己給自己找問題。但是,蘇格拉底曾說,「未經審察的人生沒有意義」,同樣的,「未經審察的教學無法進步」。某種程度上我是享受這種自我批判的,因為這也是一場收穫良多的自我對話,也是一個進步的過程。
專家評估:
這一部分是我個人最受益的一部分。我的trainer都是有著30年以上教學經驗的教學大師。一個是持有三個碩士學位,Delta證書的老師,一個是有著在十幾個國家教授英語經驗的老師,從youngleaners到adults。他們的評估是以分鐘為單位,為你分析你的教學流程的優缺點。最終你會拿到一份官方模板的評分和在你的lessonplan上密密麻麻的點評。優點缺點到接下來要繼續加油的actionpoints,每一點都非常一針見血和到位。甚至細節到你上課用的每一句教師用語,如果你出現一點小錯誤,導師都會一一給你列出來。
互批:
這次同批接受訓練的老師一共十個人,我們分為兩個組。分別各帶pre-intermediate和upper-intermediate的學生兩周。這期間,我們每次teaching practice的課程結束後,除了導師點評,就是培訓者的互評。就像前面說的,參加的大多數都是已經相當有經驗的老師,但是也有教學小白。但是,無論是何方背景,在一起學習,就還需要一同成長。這個環節需要你認真觀察別人的課堂,抓出其教學的優缺點。這個環節是非常有挑戰性的,甚至大多數人認為比備課教學本身更具有挑戰性。因為,你既需要做好準備被別人批評、提出尖銳意見;還需要記錄別人教學的優缺點,隨時提出見解,還得敢於告知別人你看到的她/他的問題。而無論你的課自認為多麼完美,一定還會有改進的空間。所以,從這個意義來說,這個過程是痛並快樂著。
論文:
28天的時間,我們要完成4篇1000字的論文。一開始以為是像讀研期間時寫的論文,而其實這個論文更多的是考察對自己這一個月的教學實踐的點滴積累,要擅長記錄和觀察學生的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要能夠用通俗易懂的方法分析語法、語義和語用,並且有能力獨立規劃和設計課程和各類測試、遊戲等。有時為了解決一個小小的語法問題,會查閱相關書籍無數本,就是為了找到一個最優的方式去和學生講解。所以,這四篇論文,實際上把實踐經驗紙質化的過程。一步步完成下來,會發現自己已然成長。
一些想法:
這場學習之旅讓我知道做語言教學的嚴謹的態度,還有語言是發展和變化的。雖然這次兩位導師都是來自英國,但是班上還是會有習慣說美式英語的老師。所以雖說都是英語,或者說到其它各種語言,其實大部分都是沒有一個絕對權威化的語音標準。所以,目前世界公認的英語使用國(美國、英國、澳洲、紐西蘭、加拿大和南非),它們的英語固然各有差異,可也沒有誰是絕對權威正確的。他們本土人之間相互嘲笑,英格蘭人嘲笑威爾士和蘇格蘭人,美國人嘲笑英國人,不是新鮮事。可也是因為如此,他們在一些課程的授課上,比如教辭彙的發音和拼寫,會產生爭執。這其實告訴了我們人都是有盲點的,誰都不應該盲目自信和以本族文化為中心。引用一個導師的話,認為世界上只有一種英語是narrow-minded的。無論是naivespeakers和non-nativespeakers,都應該了解,語言是發展和變化的,所以機械地、單一地去理解、教授或者學習它都是無趣而狹隘的。
而作為母語非英語的英語教學者,相對於母語為英語的老師,可定會難免受質疑。但是其實都是各有優劣的。母語老師因為太習慣自己的母語,他們不需要學音標,語法知識不紮實,很多時候對其他地區的語言學習者的障礙也難以體會;而非母語者往往始終會被家長學生認為沒有母語老師地道和自如。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除了自身要特別嚴格要求自己外,一定要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系統。很多人覺得老師多好,可以準備一套課件重複上。但是語言是隨著世界的變化而變化的,不去提升和學習,很容易被淘汰。而和世界上所有回擊歧視最有效的方法是一樣的,就是做好自己,用自身的優秀回擊歧視。
再列舉一部分這期間閱讀的書籍吧。
GRAMMAR:
PRONUNCIATION:
VOCAB:
OTHERS:
我今年4月份在北京參加完CELTA 培訓,並順利拿到了證書。樓上的很多回答都非常詳盡,我想補充2條在學習過程中的建議:1.做好時間管理。每天學習強度較大,任務較多,所以如果能利用一切碎片化的時間(比如通勤的時間)提前規劃課後作業的思路,這能極大提升做作業的效率,也能為自己爭取更多的睡眠時間,保證第二天的學習效率;2.若想從培訓中汲取最大化的養分,在課程中一定要專註於自己的進步和問題,而不是別人每次任務的成績,注意力只有放到了正確的地方,內心就會平和,收穫便水到渠成!祝好運喲
泰國拿到Celta證書
因為去之前已經有幾年教學經驗,所以對課程本身教授的知識已經掌握的比較好了。所以整個課程中更多的把重心放在對本人英語水平的提高上。比較學生和老師都是不會說中文。如果讓我重新來一次的話,會在課前把寫作練好,因為寫assignment的過程中,真的很痛苦。求native speaker幫我proof reading心好累。想問一下各位大神,課程通過率是多少?
你什麼時候去?
推薦閱讀:
※美國人跟你打招呼說what s up dude?該怎麼回答比較地道?
※怎樣改掉英文閱讀中的多個壞習慣?
※英語直陳式現在時的第二人稱單數是什麼概念?
※短時間內提高面試英語能力有可能嗎?面試英語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