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佛法,有三個疑惑,能幫我解答一下嗎?
1.為什麼我們在講佛法的時候,都要用類比的方法?打個比方,舉個例子,就像,就如同,等等。這是必須的嗎?不用類比就講不明白嗎?但讀者理解了這個例子,這個比方,是否就等同於理解了這個佛法了嗎?
同樣,物理學家講高深前沿物理概念時,如蟲洞啊,時空啊,也愛類比。這是不是表明越高深的東西,越只能意會而不可言傳呢,如要言傳只能用類比法?老子說的道可道,非常道?請指教。2.好多學佛的總是強調佛法不是迷信而是正信,總是愛拿最新的物理學研究成果來反證佛早就說過,早就指出過,早就知道。這種反證妥當嗎,有力嗎?又說佛法不排斥科學,它甚至就是一門涵蓋了心理學、物理學、基因學、哲學的前沿科學。我就想知道,這是佛法的一種自洽說法,還是真就是這麼回事啊?
另外,一個非常自洽的東西,它本身是否就是一種禁錮?哪怕這種自洽看上去是一種開放的自洽,它已經無法再發展了,而只能等著被解釋了呢?3.學佛,或者說懂得和理解佛法,這對人是不是真的有幫助呢,還是只對特定人群有幫助?這種幫助是不是只是心理上的幫助呢,還是能在方法論和世界觀上幫助我們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呢?還有,關於空,關於色和識的流轉,我個人覺得可能道家對這個問題的理解更深刻,或者說詮釋得更自然。當然,我並不信教,無論佛道,或者說,我只是在需要信,適合信,喜歡信的時候才信,一種複合信。那種信,和不信沒區別,那種不信,和信也沒區別。而這種狀態,是不是就是佛法本希望信眾達到的狀態呢?請指教?@王路
已更新。
我先簡單介紹一下自己吧,弟子學佛半年,13年本科畢業,13年8月結婚,學佛前是個戾氣非常重的人,心裏面經常憋著一股氣,毫不誇張地說,幾天不發脾氣就渾身不爽,經常跟家人鬥氣、賭氣什麼的,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看過很多書,心理學各種各樣都有,有點效果,但是不到通常半個月又爆發了,為此一直很痛苦,改不過來。另一方面,本人從小就內向,因為從小被老爸罵,有點輕度抑鬱症吧,去年還被老爸罵到離家出走了幾天(是的結婚兩年了),不善處理人際關係,高二時甚至有段時間因為說錯話成為全班公敵了。。(還好高三有換班)現在的我,可以說上面的缺點全都好了沒有80%也有90%了吧,已經好幾個月沒有發過脾氣了,抑鬱症也沒有了,也能正常對待處理人際關係了,先寫這些吧,後面再補充學佛的過程,以及是怎麼改正這些缺點的。(我知道有人會懷疑我是不是來知乎寫軟文的寫手,可以看看我最早期的回答,全跟佛教無關(因為我那時根本一點都不相信)我使用知乎已經四五年了,再不相信我可以放我結婚跟小孩的照片上來,也不是想證明什麼,就是想說我沒必要為了權題主信佛而編這麼多謊話而已)——————————————————————學佛的過程:剛開始對佛法的認識還停留在電視裡面燒香念經的刻板印象里,可以說大眾之所以對佛法會有這樣大的誤解,覺得學佛就是整天燒香念經也不做,很大程度就是被這些不懂佛的電視劇所影響了。我現在簡單寫一下想要學佛的人可以遵循的方法。入門階段可以看《了凡四訓》,通過這本書建立對佛法最基本的認識(一般在寺廟、素菜館、賣佛具的地方都可以免費結緣到);另外可以在網上搜索聖嚴法師的視頻來看,我也是通過看這位法師的視頻和書獲得很多正知正見(對於一些爭議比較大的法師的視頻最好等自己有足夠的分辨能力之後再去看吧);然後知乎上也有很多大德在不知疲倦地深入淺出解釋佛理,比如@Handsome@Rainier@頓了等等很多很多,可以看看他們的答案。當對佛理有足夠的了解之後,其實我的壞脾氣跟抑鬱症就已經好了大半了,因為我已經知道因果律運行的規律,這時候可以邊學習一些簡單的經文如《心經》《金剛經》等,還不懂什麼意思的話可以多念多聽,對於去除自己的習氣有很大作用。
1.為什麼我們在講佛法的時候,都要用類比的方法?打個比方,舉個例子,就像,就如同,等等。這是必須的嗎?不用類比就講不明白嗎?但讀者理解了這個例子,這個比方,是否就等同於理解了這個佛法了嗎?
同樣,物理學家講高深前沿物理概念時,如蟲洞啊,時空啊,也愛類比。這是不是表明越高深的東西,越只能意會而不可言傳呢,如要言傳只能用類比法?老子說的道可道,非常道?請指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氣,這個叫別業;眾生有眾生共同的習氣,這個叫共業
眾生的一個共業,就是樂於著相。講純形而上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必須得有一個很具相的表達時間是無形無相的,換成24小時的數字,就有了具體的概念。好孩子是無形無相的,你看鄰家的誰誰,也有了具體的形象。同樣由此,為了順應眾生的習氣也業力,
佛也用打比方的方式來把那些形而上的道理說出來。六祖聽到了無所住而生其心就開悟見性了,
這句話太空了,空到根本摸不到邊兒六祖雖然是個砍柴的,但是他的智慧和佛說這句話的那個智慧契合了,這就是共鳴,這就是智慧共識,也叫印心。另,理解了這個例子,未必等於理解佛法。
佛法要契入的是無形無相併且不生不滅的智慧,例子和比方終歸還是落在油性郵箱和有生有滅的具相中。佛證得了眾生未證得的智慧,好比一個看見月亮的人。現在他要大家順著他指出的方向去看月亮,並且告訴大家月亮是什麼
但是自己不扭頭看,光聽佛說月亮啥樣,終歸永遠看不到月亮。佛法要證得的是智慧,智慧不在意識範疇里
所以例子和比方聽得再明白,終歸還是得不到智慧。也不懂佛法。就像我們都知道西紅柿是紅色的,
您可以舉個例子說,消防車也是紅色的。看過紅色的人都能聽懂,但是這些比方對於一個瞎子,是無用的。他聽得在明白什麼是紅色,終歸還是看不到紅色佛的智慧如是……
不知道您明白沒?
如果您明白了,就說明講佛法要舉例子來講明道理如果沒明白,說明聽懂了例子也聽不懂佛法……2.好多學佛的總是強調佛法不是迷信而是正信,總是愛拿最新的物理學研究成果來反證佛早就說過,早就指出過,早就知道。這種反證妥當嗎,有力嗎?又說佛法不排斥科學,它甚至就是一門涵蓋了心理學、物理學、哲學的前沿科學。我就想知道,這是佛法的一種自洽說法,還是真就是這麼回事啊?
另外,一個非常自洽的東西,它本身是否就是一種禁錮?哪怕這種自洽看上去是一種開放的自洽,它已經無法再發展了,而只能等著被解釋了呢?信,只是學佛的第一步,
信完了要願,願完了要行。
信願行才構成學佛的整體的方法如果單單停留在信的階段,找無數的東西來加固自己的信心,這只是最初級甚至於還未入門的階段。您信喝水能解渴么?
廢話!這玩意兒用信么?其實,這才是真正的信。往往越需要培養和加固的信心,其實就是越不信。什麼時候到了「這東西還用信」?!才有了幾分真信的樣子。佛法是活法,是佛陀教給眾生放下貪嗔痴和分別妄想執著而後無有愁苦
而不是一套規律,他要符合主觀或者客觀認知。
當放下貪嗔痴後而得自在,就是佛法,不拘於形式,不拘於理論。佛法不用尋找外在的案例來佐證自己的正確,
因為佛法本就不在外……自然由此,說他自洽,或者不自洽,都對,也都不對。
放下主觀的知見和成見放下客觀的規矩和方圓這才是佛法。佛法本不是邏輯,所以無從談起是否自洽
有一種禪定,叫非想非非想定,這在邏輯範疇里壓根就是無從討論的。邏輯是正反,是對錯,是矛盾,
而佛法是打破這些邏輯思維,打破意識境界之後的那個原來如此……在邏輯範疇探討佛法的智慧
就像拿著電子稱黑五角大樓一樣,壓根不是這個射程里的東西,自然達不到效果……佛法從來不解釋什麼,也不需要被解釋
他是一套具體的方法論,照著做,自然得到那個世界觀。還是那句話,做了,就知道。不做就永遠不知道……3.學佛,或者說懂得和理解佛法,這對人是不是真的有幫助呢,還是只對特定人群有幫助?這種幫助是不是只是心理上的幫助呢,還是能在方法論和世界觀上幫助我們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呢?
還有,關於空,關於色和識的流轉,我個人覺得可能道家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可能更深刻,或者說詮釋得更自然。當然,我並不信教,無論佛道,或者說,我只是在需要信,適合信,喜歡信的時候才信,一種複合信。那種信,和不信沒區別,那種不信,和信也沒區別。而這種狀態,是不是就是佛法本希望信眾達到的狀態呢?請指教?每個人都具備佛性,
好比每個人都是一塊金礦,都含有金子因為往昔的業力不同,每塊金礦的純度不同。佛法是鍊金術,是去掉雜質,還本清凈,得到金子的方法。是普適的,是適用於每個人,乃至每個眾生的。願意按照佛說的方法做,都能成佛,無非是有人不願意做而已。回過頭來老生常談,
佛法是證得智慧,是看到月亮,而不是學習知識,學習對於月亮的描述佛法本身就不是心理上的東西,自然也不是心理上的幫助。一整套完備的方法證得本來的智慧,
自然從方法論和世界觀上都有新的顛覆和突破了。關於空和色,佛和道所達到的高度是一樣的,
道家抱死這個空,佛連這個空也空掉……當然,這是後話了……佛法和道法都是修法,而不僅僅是信仰,
我信這個,我信那個,其實到頭來,信的終歸是那個願意信什麼的自己。對我胃口的我才信,不對胃口的就不信。信的終歸只是自己的胃口而已……末學慚愧,啰嗦半天,還望海涵,期待指教……1.答:佛法是真實、可親證的法,不是空洞的理論,也不是一種假說。眾生沒有親證佛法,而佛圓滿了一切種智,當然懂得教化眾生的方便,所以會用一些譬喻,或使眾生髮起菩提心,或為實證打下基礎,進而證得菩提,而不是停留在理解上。理解譬喻當然不等於現觀、不等於實證。佛法是可以使眾生得到功德受用的法,不是構想出來的理論。
2.答:佛法是佛所宣說,而佛是人天至尊,眾生的大導師,具足十號功德、32大人相80種隨行好,成就四智圓明——這可不是在吹牛哦!佛的功德無量無邊難可思議,完全了知所有眾生的因緣果報,通達一切世間、出世間法,所以說佛是「於眾生中最勝」。只有佛法能使人出離三界生死,唯有佛能最究竟了知法界實相。而科學,只是一我們地球世界人類凡夫對於宇宙的一點點認知,僅通過自己的意識心來推理觀察,凡夫連萬法的根源(第八識如來藏)都沒有證得,連我見都還沒有斷除。人類有些比較符合現象界的認識,在佛法里找到一點共同的東西,是很平常的。(但這不代表他們所列舉的例子一定完全正確)
如果您非要認為,這是一種「自洽」,那我也無話可說,佛法大海唯信能入,說明修學佛法的因緣還不成熟。3.答:第一段的問題,在前面基本已經回答,眾生具足無明、具足煩惱和生死,只有修學佛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佛法分為解脫道、佛菩提道,佛菩提道是成佛之法,解脫道是從完整的佛法中抽出一部分作為解脫生死的方便法,這兩種無論哪一種,對眾生都有實實在在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二段的問題,我不知道您為什麼會認為道家的認識更深刻、更自然,就簡單說一說。道家屬於佛法中所說的自然外道,其實古今中外很多外道的見解是相似的,釋迦牟尼佛駐世時,古印度有很多很多的外道,他們中有些理論也不簡單,而且有些外道行者的禪定甚深,有的有神通,但他們都沒有斷除我見(證解脫初果須陀洹果),無法到達生死的彼岸,更無從證得法界實相(明心開悟證得第八識如來藏心)。世尊每到一處就要破斥邪說,一些有善根的外道皈依世尊然後證果。佛菩提修證的52個階位,首先就是10個信位,需要經歷一到一萬個大劫,圓滿十信位之後才可能具足信心愿意進入正法中來修學,由此可知您目前還未圓滿十信位,圓滿信位的人不會有」信還是不信「的疑問。(相關鏈接:三乘菩提之學佛釋疑(三):第33-36集第034集 學佛越久 離佛越遠是真的嗎?(二)摘要:「有人認為老莊哲學、玄學是佛法;老莊哲學跟玄學,自古以來就跟佛法混雜在一起,佛法剛進到中國的時候,因為依中國的文化,剛開始很難信受佛法,所以大部分佛法跟老莊哲學是合流的。但是老莊哲學,它的本身是無為之學,也就是說,它其實是屬於自然外道的。老莊哲學,譬如說: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就是說,我們為什麼會有人的出生的陰陽的一個行為,也就是因為有天道。那天道是從什麼地方來?是因為自然而生的,自然而生,這個在佛法裡面所說的,就叫作自然外道。 另外一種人認為,佛學學術研究是佛法,所以一頭鑽進佛學學術研究裡面;但是我們知道,在佛學學術界裡面,有很多的人其實是把佛法當成學問在研究的;甚至於這些學術界的學者,佛學學術界的學者,他自己並不受五戒,也不受菩薩戒的。一個不接受三歸五戒、不接受菩薩戒的佛學學術研究者,可以說是研究佛法嗎?可以說是了知佛法嗎?因為佛法是用來實證的,佛法是用來落實到身、口、意行上面去實踐的,而不只是用來研究的。因為學術研究,本身就是意識相應境界的一個虛妄法,但是佛法是遠離意識境界的。什麼叫作佛法?佛法是成佛之法;既然是成佛之法,一定是依著成佛的方法而往前,進而去修學佛道的。既然是成佛之法,這個法我們剛剛所說的,是必須要先親證了如來藏以後,如來藏本身是離開意識的相應境界的。所以學術研究,相應於意識的虛妄境界,這個東西它並不是佛法。 另外一種人,他是以緣起性空,當成緣起性空就是佛法;但是緣起性空是佛法嗎?緣起性空是必須依著有一個出生萬法的根源如來藏,才有緣起性空的存在。所以這個在《楞伽經》裡面,佛說緣起性空的法是兔無角法,因為兔子本來就沒有角,兔子之所以沒有角,我們是依著牛有角,來說兔子沒有角;所以兔子沒有角,並不是一個實體法,所以緣起性空,它並不是真正的佛法。如果緣起性空要說它是佛法的話,必須要依止著如來藏出生萬法為根源,這樣子的法來說緣起性空,才能夠說它是佛法。而且緣起性空如果依著如來藏本有的一個基本前提來談的話,其實也只是說,它是方便說是佛法。因為緣起性空,是二乘聲聞、緣覺解脫道的法,緣起性空其實是五陰十八界緣起性空,但是如來藏並不是緣起性空。所以真正的佛法是必須要合五陰十八界緣起性空的這個二乘解脫道的法,與大乘佛菩提道的法,這兩個必須要合起來說,才能夠說它是完整的佛法。而且緣起性空,其實是依著大乘法而有,才有辦法談緣起性空的;所以如果單獨談緣起性空,它並不是佛法。更何況談緣起性空是佛法的人,大部分都誤解了緣起性空,以為所謂的無常本身,以緣起性空的這個無常法,認為無常這個常它是佛法,這個是誤解了佛法非常嚴重,乃至於因為這樣子,而否定了如來藏,這樣子是會有很大的過失的。」)1、佛法是葯,舉例子只是說明書上的圖例,真正有效果的是吃藥。
2、在認為佛教不科學的地方,才會有人力證佛教是科學的。在大眾普遍認知何為佛教的地方,證明佛教為科學的也很少。
3、如前所說,學佛是吃藥,減少煩惱痛苦的葯。對任何時代任何人都有效,前提是吃合適自己的葯。
最後,佛教的信,不是用腦子上的信faith,或者感覺上的信believe,是身體力行,服藥之後的清凈心。感覺題主說的很真誠深邃 只是限於 知 識 尚未達到 這幾個問題我無法充分回答 簡單說下第一個吧 比喻都是蹩腳的 理解了比喻比方未必就能充分完全理解本體 但是一般來說會有一些理解上的好處吧
1,法無定法。佛法在不同的層次境界有不同的體現形式,越往下越繁雜,越往上越簡單明了。佛講的話具有從佛陀境界往下不同層次的內涵,人理解不同是因為每個人的心境不同,他站在這個高度上,就只能理解這個高度的內容。修行過程中對法理的"悟",不是由於人聰明想出來的,而是當人在實修中提高了心性境界後,佛法點給人明白的。所以說,修心才是第一位,做到是修。真修必須把住佛的原話去修,類比不類比,這種方式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這話是不是真正由佛陀講出來的。在人這個境界層次上,要讓人明白,有時候就要說很多話。例如都知道修佛要修善,那麼如果只告訴人一個善字,那麼很多人還是不懂得怎麼去修。
2,佛法與科學沒有關係。釋迦牟尼講法時沒有科學,他也不講科學,那時的人也能修。今天是人變了,現代人科學觀念很強,那麼佛陀講法需要用人能理解的方式去講,如果還用古代的語法或者按照古人的意識狀態去講,就沒有針對性,現在的人也理解不了。
3,學佛就是修鍊,那可不只是思想境界,道德水平提高的問題。真修是生命根本生存狀態的變化,從精神到物質形式的如意體現。有人說修佛幹什麼,象塊木頭坐那兒,多沒意識。他是把那個大泥像當成佛了。佛在天上是法王,他神通大顯,在他的世界裡面什麼都有,玩什麼,吃什麼要什麼有什麼,他最自在。這和在世間苦修的狀態完全相反,但是他神聖無比,人帶著滿身業力,情慾執著的狀態理解不了,更容易不經意間形成褻瀆,這是境界差異必然的體現,所以不能讓人知道佛的真實狀態。
至於佛家講的空與色,他實際是在說無和有的關係,很多世人的理解都有問題。最後說一點,我說的佛法,可能和問題中說的佛教中的佛法不是一回事。1.為什麼我們在講佛法的時候,都要用類比的方法?打個比方,舉個例子,就像,就如同,等等。這是必須的嗎?不用類比就講不明白嗎?但讀者理解了這個例子,這個比方,是否就等同於理解了這個佛法了嗎?
應為真如、佛性、涅槃等不可說,超出了邏輯思維的範疇。
《金剛經》中有「佛說……即非……是名……」的諸多語句,說明「真如、佛性、涅槃」等也為假名。
《壇經》中:「師告眾曰:『吾有一物,無頭無尾,無名無字,無背無面,諸人還識否?』神會出曰:『是諸佛之本源,神會之佛性。』師曰:『向汝道無名無字,汝便喚作本源、佛性。汝向去有把茆蓋頭,也只成個知解宗徒。』」
一切的比喻、例子,都不是為了說明真如、佛性本身,而是說明通往真如、佛性、涅槃之路。
同樣,物理學家講高深前沿物理概念時,如蟲洞啊,時空啊,也愛類比。這是不是表明越高深的東西,越只能意會而不可言傳呢,如要言傳只能用類比法?老子說的道可道,非常道?請指教。
物理前沿,有個代表性的理論「大爆炸」。大爆炸之前(這也是個偽命題,因為宇宙產生後才有時空)沒有時間和空間,您能想像嗎?這超出了我們平常的邏輯思維的界限。
《道德經》中說「道可道,非常道」,在後面老子也說:「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可見老子所謂的「道」也如「真如、佛性」。老子說道,即非道,是名道。
2.好多學佛的總是強調佛法不是迷信而是正信,總是愛拿最新的物理學研究成果來反證佛早就說過,早就指出過,早就知道。這種反證妥當嗎,有力嗎?又說佛法不排斥科學,它甚至就是一門涵蓋了心理學、物理學、哲學的前沿科學。我就想知道,這是佛法的一種自洽說法,還是真就是這麼回事啊?
另外,一個非常自洽的東西,它本身是否就是一種禁錮?哪怕這種自洽看上去是一種開放的自洽,它已經無法再發展了,而只能等著被解釋了呢?
應該說,宗教與科學關心的領域不同。儘管任何宗教都有自己的世界觀,但這絕非宗教的重點。宗教關心人之內心,科學關心外部世界。
《中阿含經》之「箭喻經」記載,佛陀不回答一些「戲論」的理由:「為什麼我不解答這些問題呢?因為它們沒有用處。它們與修練身心的梵行根本無關。它們不能令人厭離、去執、入滅,得到寧靜、深觀、圓覺、涅槃。」
儘管如此,宗教和科學不是矛盾的。愛因斯坦說:「沒有科學的宗教是盲目的,沒有宗教的科學是跛足的。」科學進入深層次領域,也可能歸於宗教領域。楊振寧在「美與物理」的訪談中:「物理學確實是建築在非常美的結構上的,那麼你底下就發生一個問題,為什麼有這個美的結構?這些美的結構使得你了解了以後,覺得很難是偶然的,這個結構越準確、越妙就越不偶然,為什麼有這個呢?這個我想是科學所不能解決的問題,我疑心也是哲學所不能解決的問題,是不是宗教能夠解決這些問題呢?這個我想要看你問誰,有的人認為宗教也不能解決,可是我們知道,有很多人認為宗教是可以解決的。」
3.學佛,或者說懂得和理解佛法,這對人是不是真的有幫助呢,還是只對特定人群有幫助?這種幫助是不是只是心理上的幫助呢,還是能在方法論和世界觀上幫助我們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呢?
學佛的次第是「信解行證」,在懂得和理解佛法後,真正去修去行,才能證得佛果。有「解」而無行無證,是沒有辦法實際得益的。
禪宗說「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也不是否認經教。每一個成就的禪師,對於經教都非常熟悉,卻不被經教束縛。臨濟禪師說:「夫大善知識,始敢毀佛毀祖,是非天下,排斥三藏教,罵辱諸小兒,向逆順中覓人。」
懂得和理解佛法是必要的,是通向解脫之路的必要一環。
還有,關於空,關於色和識的流轉,我個人覺得可能道家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可能更深刻,或者說詮釋得更自然。當然,我並不信教,無論佛道,或者說,我只是在需要信,適合信,喜歡信的時候才信,一種複合信。那種信,和不信沒區別,那種不信,和信也沒區別。而這種狀態,是不是就是佛法本希望信眾達到的狀態呢?請指教?
佛陀的「八正道」中,即有正信,而非盲信。佛陀希望佛教徒能夠認識到佛教的正確再去相信,「強迫自己去相信與接受某些不瞭解的事物,是政治,不是宗教,也不是睿智。」
道家關於「空」及色、識的流轉」之解釋,我不是很清楚,《道德經》中感覺也沒有相關詳細的論述。
問題提的很好。第一,為什麼比方說呢?因為他們自己都不知道!真理。他們說不出來,所以比方說。道可道非常道。大眾的理解是真理,用語言表達不出來。我感覺不對。要是表達不出來,咱就不用看道德經了。只能有一種解釋。老子把真理說出來了。咱們慧根不夠。理解不了。偏說真理用語言表達不出來。咱們做不到,以心傳心。第二,為什麼說不迷信呢?因為他們自己很迷信。為了證明自己不迷信,拿這個科學拿那個科學來證明自己不迷信。其實自己很迷信,非常的迷信,相當的迷信。第三,對所有人都有幫助。佛法,是心靈雞湯裡面的極品。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雞湯是用,佛法是妙用。雞湯給你激勵上陣了,生死他不管你,為什麼呢!因為沒有妙。佛法給你激勵上陣了,生死他管你,為什麼呢!因為他有妙。雞湯是正能量。佛法怎麼能說是正能量呢!那是相當的正能量。學習佛法是更好的適應社會,不是脫離社會。是積極的,不是消極的。是希望的,不是絕望的。那是相當的正能量了。世上有三種幸福,第一種幸福,得到,幸福,得不到不幸福。第二種幸福是高人指路,第三種幸福,是在我最不如意的情況下,還能想得開是幸福。人,十有八九不如意,雞湯做不到第三種幸福,佛能做到第三種幸福,要想做到第三種幸福,做人必須有底線,欲成佛先成人。第一敬佛之前先敬父母。第二,不能違反國家法律。第三,不管在任何情況下也不能傷害別人,尤其在利益面前。一天有底線很容易,一個月有底線很容易,難的是一輩子有底線。做到了,你就有功德了,有福得了,做到了,學佛很容易,做不到就免談了。人在做,天在看,這是門檻。末法時期是不是月亮惹的禍?請賜教,謝謝!
題主所述的一切,幾乎都與佛法無關。佛教確實融合了幾乎世間一切學說……佛法,只是一個禪修方法,目標是什麼並不多說,要自己去證悟。
1舉例子的做法,其實最簡單的就是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只是為了降低理解的門檻。如果你慧根很好,根本無需舉例子,一點就透。但是人們看到一個概念,是懵逼的,就像做數學題,告訴你十個定理,你聽的雲里霧裡,然後讓你做幾道例題,一下就清晰了,但相當一部分人是自己以為自己懂了,實際上是與原概念背道而馳,大相徑庭,還自鳴得意,這個是最可怕的。
2.從自然科學的角度這樣做是錯的,就好比一個定理,你列舉出一百個例子證明他是對的,但沒有用,只要能說出一個例子證明他是錯的,那這個定理就是錯的。不要嘗試用你現在所知道的科學,文學去解釋一門宗教。宗教無法被解釋,也無需完全解釋自然宗教,宗教本身就是並存於自然科學,文學藝術的一類。也不存在說佛教總是說「印證科學……」,因為你所看到的只是你心裡的倒影,你堅定某個認識,即使他一個月出現一次,但只要符合你的固有認知,那就會被當做概率很高的事情。其實你去各個佛教論壇看看,就會發現你說的那些其實是朋友圈裡常有的,真正的佛學論壇,那些並不是重心。最後說兩句,信與不信真的不是從主觀認識上轉變的,不是解決了你所有的疑惑,你覺得這套理論無懈可擊,所以我相信他。如果這樣,那這種信,只是存在於表皮的,或者說把宗教當做一本書,一碗雞湯,這是沒有意義的。更多的應該是某些機緣巧合,什麼時候如果覺得如果世界上都說這是錯的,而你還能堅信,恭喜你,入門了。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題主提到了5個問題:1.關於 信 與 不信的問題。 題主問的是佛法,這個概念個人認為更偏向於一種哲學理論,之前有知乎高人曾按現代觀點分類總結過佛法相關的理論,其中包括心理學,宇宙形成,生命理論,社會學等等。作為人類文明早期的哲學觀點,佛法和古希臘哲學,古印度哲學,中國的道家,儒家,法家等一樣,都是一種理論,是理論就有自身的局限性,更何況還是古代的理論。所以平常心對待,怎麼學數學,物理,怎麼學佛法就可以了。佛法是有嚴密邏輯的理論體系,因此只要認真學習都能理解。只有無法證明的東西才需要 「信」,只有你信了,在其基礎上發展的東西才有意義。這種東西在學術中也存在,比如數學中大量存在的 「公理」,從理論上講它們就是一些姑且相信為真的假說。
信,更多的是作為 宗教 存在的支撐。世界上所有宗教存在都建立在信徒的信上,如果沒有信徒,宗教就不存在。反過來說,宗教都是建立在有神論或不可知論基礎上的,宗教的神諭是不能證明為理論正確的,因此需要信徒無條件的信,不能問「為什麼」。 這種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信徒的各種煩惱,用微博上熱門的話來說就是「願望都交給錦鯉大人吧」,因為篤信神或佛能幫我們解決煩惱問題,因此自己就能脫離煩惱,事情的結果也全部由神佛負責,結果好,是神佛庇佑,結果不好是自身不夠好。這就是所謂心誠則靈。靈與不靈,不好說,但大部分人的心理問題,比如焦慮,比如抑鬱,狂躁都能得到很好的緩解,這也是在中國心理諮詢業無法做大的原因之一。最後,個人認為, 佛法是佛法, 佛教是佛教。佛法是無神論,因此不需要信這種東西。佛教是宗教,想要佛祖庇佑,首先必須有正信。
2. 關於空,色,識,道家的解釋還沒有學過,題主能否不吝賜教。
3.關於佛經中的教育方法問題。就是佛經中佛常用比喻等方法來說法的問題。這個只是教育手段,和其他任何學問的教學方法都是類似的,現代物理學理論可以用比喻的方法說明,也可以用一黑板形式化公式說明,如果你只是想了解這個理論,那比喻就夠了。如果你想成為這個領域的教授,那麼嚴格的數學定義就必須弄明白。佛法也有自己的概念,邏輯體系,術語叫 因明。比如上面提到的,空,色,識,都是這個理論體系中的特有概念, 用於指代某種抽象概念,如果想要完全徹底明白在這些概念上闡述的理論,就必須先找到這三個概念的嚴格定義。另外,學者還要區分一下佛經,佛經不是出於一人或一家之手,就像是一個學派的典籍一樣,至少要能區分宗教類典籍和哲學理論類典籍。反過來說,佛法在佛經中,但佛經未必都是用來闡述佛法的。
從教育法講,在中國,最經典的佛法教學手段不是比喻,而是禪宗的頓悟。比如著名的,德山棒,趙州茶,如果去看禪宗故事,可以發現很多奇怪的佛法傳授方法,更神奇的是它們都極其有效,要比類比,演繹,都要有效。為什麼有效,與本題無關,此處不贅述了。這些都是教育法。據說,早年間,大和尚講經說法,有的就上去一句話下座,剩下的你們自己參去。有的上去一個「如是我聞」講七天。4. 關於佛法的實證問題。拿物理學的理論證明佛經中說的神話故事的,基本都是對相關的物理知識道聽途說,不是說不可以,個人認為,正確的做法是請真正的物理學家來闡述這個證明,這個估計很難做到。這些不屬於佛法實證範疇,而是屬於宗教宣傳範疇,嚴格的講,這是宗教發展信徒的方法,這種方法自古以來就大量使用,特點是,用准信徒相信的理念或人物來證明神佛的存在和有效。
佛法的實證,就如同你要證明一個理論正確一樣,一個個一條條去證明,宇宙模型之類因為離普通人太過遙遠,所以所謂的佛法實證大多是對生命和心,意,識等理論的實證和體驗,個人認為,這種體驗就是所謂的佛法實修。這些如果能用現代科學解釋,那估計就是心理學了,不幸的是現代心理學的分支巨多,有的甚至直接使用佛家或其他古代學派的理論,比如著名的超個體心理學,因此招致了很多心理學不科學的詬病,所以目前也很少有人拿現代心理學解釋佛法。5. 佛法挑不挑人的問題。這裡是兩個問題,一個是學習佛法是否挑人,是否有人怎麼也無法理解,而有人聽一遍就懂了。 另一個是對誰有用,或有沒有好處的問題。第一個問題,個人認為佛法不挑人,正常人都可以學習,數學或思辨能力好一點的有優勢。跟其他理論一樣,學習佛法需要知識基礎,比如古文八級(玩笑),需要正確嚴謹的教材,需要明師講授(當然自學能力強的,沒有也行)。拿一本金剛經直接上的,至少要找一個大學教授注釋過的版本。第二個問題,好處的事情。前面說過,在宗教層面上信佛是有顯然的好處的,當然有一個根本原則,心誠則靈,如果你不信自然沒有好處。而佛法是無神論,不是宗教,因此不能給人帶來宗教能給的好處。它能給的好處是知識的好處,和其他知識一樣。1.個人認為比喻是為了聽者更好的理解。和高深不高深關係不大。
舉個例子。那個女孩臉紅的像紅富士蘋果 一樣。因為你如果沒見過那個女孩無論我怎麼說你都很難理解。而如果你見過紅富士蘋果的話會很容易想像到那個女孩臉紅的樣子。雖然不太貼切。但是差不多能想像到。物理也是一樣。2.迷信的意思是過分相信不太正確的東西。例如。你過分相信一個人,但是我認為這個人不太好就可以說你迷信。
至於科學不科學。科學是指分科而學的意思。現在認為是理化生之類的東西。是建立在大量實驗證明之上的外在的。而佛法是講究的內在。講的一些道理。類似儒家和道家。只不過儒家是入世。道家是出世。佛法講的是脫離輪迴。其實這幾個都和馬哲差不多。大部分都是在讓人去認識這個世界。只不過我們很難理解佛所講的意思。所以佛用例子以便我們更好理解。3.學佛對人有幫助。例如有的人學了之後脾氣更好了。對於我來說更好的理解了這個世界和自己。例如你所說的空。現在的我認識到一切皆是不實的。皆是因緣和合而成。(時間和空間為啥是空還沒認識到)例如心經中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為什麼這麼說的。首先這裡的色指的是物質。一個桌子一個動物之類的。那麼為什麼說他們是空的呢?因為這些都是因緣和合而成。並不是實有的。他們都沒有自己的本性。都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消失不見。為什麼受想行識也是空的呢?因為他們也是因緣和合而成的。例如我們的心其實是無恆常心的。因為這個心每時每刻都在變化都在受外界影響。沒有他自己的本性。見到喜歡的人會高興,失戀了會難過,見到喜歡的會去追求不喜歡的會遠離。這個心是隨著外界的變化不斷的變化的。並不是一個恆常不變的。因為他不斷變化所以說他是空的。所以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同理。受空;想空;行空;識空。可能不太恰當。只是我現在的理解希望能幫到你。至於對於我的幫助。因為明白了因緣和合,所以回憶事情的時候會把原來想起這件事情的場景和(或)動作再做一遍。畢竟想和識都是空的都是因緣和合而成的嘛。嘿嘿。所以在回憶的時候再回到記起的那個環境和動作位置會更容易。你可以試試。嘿嘿。為什麼不自己去驗證呢?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