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30度的金屬中會感覺冷還是熱?人在多少度的銅里既不會凍死也不會熱死?
常見的金屬。。鐵、銅之類。人形模具,人躺著上下兩塊扣上
對了,假設金屬無限大,且不考慮窒息的情況。
Er……本來只是想提醒一下常識性錯誤,結果被鄙視,只好較個真打個臉了。
那是腋下……那是腋下……那是腋下
「拿體溫計在胳膊上試試」,這真是周密得令人無法吐嘈的實驗設計啊。會很冷。舉個例子,氣溫25度的時候,泳池裡的水也是25度,這時候在岸上不覺得冷,一下水就覺得涼。就是因為水的導熱係數比空氣大,熱傳遞速率高,人體熱量迅速流失。
金屬的導熱係數更大,吸熱會更快。
==================================================我學中學物理的時候比較喜歡結合生活經驗。生活經驗真的是助我理解各種物理定律和公式的好幫手。看到有其他答案舉的例子也很好。就是大熱天,我們摸鐵塊也會覺得涼(如果鐵塊不是長時間暴晒在陽光下)。這也是鐵塊從人體吸熱的原因。還有題主補充了金屬無限大,那麼從人體吸收的能量平均分給每個金屬原子的量可以忽略不計,金屬原子的能量沒什麼變化,熱運動也就沒什麼變化,也就並不會引起金屬溫度的升高。(溫度從微觀上講是物體分子熱運動的劇烈程度。)那麼金屬就會不斷從溫度較高的人體吸熱,直到人體也達到和金屬相同的溫度(30℃),達到傳熱平衡。(2016-6-21補充)冷,金屬導熱性非常好,只要低於人體溫度就會從人體吸熱。
現在本科都不教傳熱學了嗎……
其實比較好的答案已經出現了,請查看放大黃咬你的答案,本答案更多吐槽各種依據「生活常識」來下判斷的答案
第一,你覺得熱還是冷,並不取決於外界的溫度,因為人並沒有長著一根伸進空氣的熱電偶觸角。你所能感知的「冷熱」只取決於你體內(包括接近體表的部分)的溫度,也就是取決於你身體表面的散熱量能否維持你體表和體內的溫度。這麼喜歡拿生活中的「空調30度還是很熱」打比方,難道你們小時候都沒有吹過30+度的風扇,不覺得大熱天吹個風扇很涼爽嗎?我知道知乎平均年薪百萬+雙PhD,但是你要是告訴我你們小時候一直吹空調或者你們家的風扇是一個卡諾機,一邊吹風一邊給空氣降溫,我還是有點不信的:-)
第二,夏天都沒有泡過游泳池嗎?我原以為游泳池的水溫基本等於氣溫呢。大概知乎平均水平的泳池自帶製冷吧……為什麼要說泡?因為游起來有熱對流呀
第三,1kg的鐵和棉花一樣重。不僅如此,1kg的鐵和4塊0.25kg的棉花也是一樣重的,正如1杯100度的水和四杯25度的水是一樣熱的呢~?好像有哪裡不對
具體起來就是3點:1.外界溫度高時體感不一定更熱,因為換熱的方式不一定相同;2.外界溫度相同,換熱模式相同(熱傳導),外界物質的熱導率不同,體感溫度也不同;3.溫度是分子熱運動強弱的指標,不要拿不同的物理量瞎類比
當然包裹人體的銅的厚度也是很重要的
在這裡,提供另一種定性分析的方法,假設人體核心溫度不變為38度,空氣為30度,體表的平衡溫度對應為T1。當空氣替換為銅時,由於銅的熱導率大大提高,銅和體表的熱流上升,體表和銅的熱流會遠大於體內和體表的熱流,導致體表溫度下降,新的平衡溫度T2會比T1更接近30度,你的身體也就感覺變冷了我覺得應該不是冷熱的問題,而是你可能會死
拿水舉例,正常人在0度的水中如果積極運動可以呆十幾分鐘,大概是jack在浮板旁邊說幾句台詞的時間,有人可能會立即凍得失去知覺
處於10度的水中可以呆一小時以上
20度的水最多可能7小時之後就沒意識了
這有一張表
如果你真的能在20度的銀中,你也就能呆呃,37秒,然後就無意識了,30度同理~~~~
聽起來很危險?平時沒這種感覺?大熱天摸金屬感覺挺舒服的?因為金屬量少啊!一個地鐵扶手一會都能被你捂熱了,題主要求他在銀*的海洋中。
所以,如果你看最近TV版的海賊王,你也應該知道,路飛厲害的地方還體現在他能在銀球裡面呆3集。熱量傳遞有三種方式,傳導、輻射及對流。
①氣溫30℃時人感覺熱的原因:空氣導熱性能較差,體內積累的熱量不能及時傳遞出去。
②人體處於30℃的水(金屬)中時,由於水(金屬)導熱性能遠遠強於空氣,因此在水中(金屬中)感覺沒那麼熱。
由於不可描述的原因,以上熱量傳遞過程均不考慮輻射及對流。難道不是感覺害怕嗎?
明顯得看具體情況。大冬天的30度的鐵那肯定是溫暖的源泉人人都想去抱住。大夏天的30度鐵人人也想抱著納涼啊
金屬無限大的話,會很快凍死的。
我對這道題的答案是:初始會有涼意(熱感),之後涼意(熱感)逐漸消失,沒有冷熱感覺。
本來只是在其他答主下面回復下的,沒想到爭執起來了。就單獨列個答案吧。
題主說到了,人在30度的無限大金屬中感覺到冷還是熱。
在這裡我暫且揣摩題主意思,規範下:
題主說金屬,想必意思是導熱率無限大,溫度又不會被暖高,我們可以理解為能把與金屬之接觸面瞬間降到30度。問題是感覺冷還是感覺熱。
至於為大部分答案都在辯論裡面的人會不會被凍死(默認了感覺冷),我也不知道是為什麼。
其實問題的焦點不是介質金屬、不是無限大,而是這個30度。
短時間接觸的話,答案就很顯然了,
初始體表溫度&>30度,就覺得涼。(這個的體驗就是,昨天中午回家熱的不行開空調,空調啟動之前感覺好像抱個大冰櫃)
初始體表溫度&<30度,就覺得熱。(這個我的體驗就是,冬天堆雪人回來,自來水洗手都是熱的)那麼,問題來了,隨著時間延長,體表溫度趨於30度,涼意(熱感)是逐漸消失還是逐漸擴大呢?
這個答案其實是很顯然的。我們皮膚溫度感受器感受的是什麼?
溫度感受器實際上分為冷覺感受器和溫覺感受器,正是它們不同的活躍溫度,才為我們帶來了冷熱感覺。
同樣,它們在一定的溫度區間內有著適應能力,導致了我們冷熱的錯覺。(冬天玩雪回來用自來水洗手,感覺溫熱)
正是由於我們皮膚溫度感受器的有一定程度的溫度適應能力,並且冷覺感受器和溫覺感受器活躍界限也在30度附近,所以隨著時間的延長體表溫度趨於30度,涼意(熱感)逐漸消失。
至於大家討論的,會不會凍死。
本題中,人在金屬塊中散熱再快,極限也就是散到30度而無熱可散。那麼這個問題就是在討論體表溫度保持在30度時人能不能存活。
我一年四季時常去游泳,冬天時候水溫低一般兩小時就上來;夏天時候水溫也就是二十度左右,泳池呆一下午,直到飯點上岸。期間體表溫度只是略高於水溫,遠到不了30度那麼高。所以我認為會不會凍死這個問題的答案也是很顯然的。對於一位題主@放大黃咬你 的分析,大部分我還是比較贊同的,也是我看過幾個答案中覺得最好的。
但是有一點必須要說的是,我們的冷熱感覺和我們會不會因為熱平衡被打破導致機體受凍或者受熱(進而熱(凍)死(傷)),之間是不是有直接關係值得商榷的。對此,我認為,我們的冷熱感覺溫度值和機體維持(或喪失)熱平衡溫度值,它們並非完全等同,只是在人類祖先在進化成恆溫動物過程中逐漸趨同,高度重合。最後,大清早手機打字,錯別字見諒。取決於你查克拉的多少。如果你很強,把無限大的金屬強行升溫至人體正常溫度,你就贏了。不然就是你變成三十度,據我有限的常識來判斷,體內的酶活性會降低,化學反應速率大大減慢,你會冷死的!
僅僅是猜測,歡迎有識之士打臉叫醒。
人體感受冷暖,其實感受的並不是溫度,而是熱流密度。
這道題目我準備這麼回答!!!!同學們可注意過地鐵里的金屬座椅(杭州所有線路、上海部分線路),或者高鐵車站裡金屬候車席?如果別人坐過以後,你再坐上去,神馬趕腳?神馬趕腳?神馬趕腳?OK,有答案了吧?竟然是感覺溫熱!!!!
應該是凍死吧??
主要還是空氣,水,金屬導度不同事實上,人體一直在散熱,讓人感覺冷還是感覺熱的是皮膚表面的感受器,而熱量總是從溫度高的地方傳到溫度低的地方。在30℃的空氣中,由於空氣導度小,所以空氣幫助人把熱量傳導到外界環境的速度<人體散失熱量的速度,沒有達到應該散失的熱量的值,人體皮膚上的感受器告知人:熱;而在30℃的水中,水的導度比空氣大,大到 水幫助人把熱量傳導到外界環境的速度>人體散失熱量的速度,但是這兩者之間的差值較小,所以人體皮膚表面的感受器告知人:涼or冷?(答主對此並沒有確定的感覺,反正不會太太太難受啦);如果在30℃的金屬中,金屬的導度比水還大,大到 金屬幫助人把熱量傳導到外界環境的速度>人體散失熱量的速度,而且相較於在水中,這兩者之間的差值大,所以人體皮膚表面感受器告知人:冷!就是那種大夏天,你摸到的一塊金屬欄杆涼爽的感覺,把這種感覺擴大到你全身每一個地方。上回在知乎上,有個問題大概是問什麼奇妙的降溫方法的,手機碼字,不貼鏈接了,然後下面不止一個知友說過全身摸了花露水差點凍死的經歷,平常抹在一小塊皮膚上很涼爽的花露水啊…………你類比一下就明白了。另:「在………中」表示的是浸沒。生物方面的問題咱們不多說,所以什麼「感受器告知人」的措辭,就別吐槽我啦~
覺得和外界環境溫度關係最大,
冷,紅外照相機看看人周圍一片。空氣中分辨尚可,水中是個大胖子,金屬中估計是個球
前面的大部分答案都沒說到重點,我這裡總結一下
熱傳導:熱量從高溫部分向低溫部分轉移達到平衡的過程人體表溫度:(引用王德玉的圖)結論:人體表溫度32度左右高於題主30度的設定,人體表的溫度向金屬轉移,從而感到涼。冷!傳熱學上有個問題就是用手摸低於人體溫度且同樣溫度的鐵塊和木頭,會覺得木頭的溫度高。其實是因為鐵的導熱度更大。人體的熱散失更快。
假設把頭露出來好了,然後結果是金屬非常靠近身子時會傳熱快一些兒,涼感,金屬殼離身子皮膚距離越遠(比如金屬殼很大)就越無涼感,因為空氣傳熱成為了主導,要時間很長才導到金屬上。
推薦閱讀:
※造飛機用的什麼金屬材料?中國是否有能力製造?
※有什麼金屬材料,容易被瞬間磁化和瞬間消磁?
※開刃是什麼?為什麼要開刃?什麼刀需要開刃?
※最厲害的刀是什麼刀?
※用製造單晶渦輪葉片的技術鑄造冷兵器,性能會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