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做自媒體你會看好哪些平台?
很多人說微博微信已過了紅利期。你是選擇留還是換渠道?如果換你比較看好哪些?為什麼?
另:有一個適合自媒體人去回答的問題:公眾號日常如何選題? - 微信公眾平台號
2016.9.20更新
我們的產品已上線多平台 - 微小寶公眾號助手,歡迎下載使用。第一版支持微信公眾平台、QQ公眾平台、頭條號、企鵝媒體平台、新浪微博;第二批媒體平台知乎、簡書、UC、一點號、搜狐已經支持;
第三批網易號、百家號、淘寶頭條、眾媒平台、新浪看點等研發中--------------------------------------
根據我們的調查結果來看,國內的圖文類的新媒體平台的覆蓋面,依次是微信公眾號--新浪微博--QQ公眾號--今日頭條--企鵝媒體平台--百度。 (上圖為擁有的賬號數的佔比)國外的是Facebook、Twitter、line。
PS:我們最近就在做這樣一款支持多平台多賬號可視化管理,一鍵同步內容到多個平台的工具。
1 . 微信公眾號的風口正在逐步減弱,多平台分發成為必要策略;
2 . 微博正在回暖,對於有較強互動和營銷需求的創業者來說,可以試試;3 . 直播已經成為新的風口,但這陣風可能只能持續一年,請抓緊;4 . 儘快打通從內容到交易的通路,將用戶轉變成客戶,固化連接;5 . 人,是一切的核心。這個人,是網紅,是用戶,也是每一個創業者自己。
玩自媒體就是為了月入十萬嗎?很多人說:華一啊你玩自媒體是不是也特想做到咪蒙那樣,一篇廣告文報價30多萬?還是像胡辛束那樣,粉絲天天催著發廣告。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對自媒體這麼鍾情,為什麼樂此不疲地去鑽研學習,我內心深處可能有無數個理由,但是我只想告訴你一個理由:「玩轉自媒體,讓自己無可替代」。我希望更多人能見證我的成長,我也很樂於分享我的經歷。我玩自媒體最大的動力是能打造個人品牌,另一方面是用自媒體促使我快速成長,因為當你有了一定的粉絲群體的時候,粉絲渴望固定時間看到的作品,渴望你高質量的分享,你要對你的粉絲負責,所以你必須強迫自己多輸入,然後才能多產出,在你多輸入的過程就是加速成長的過程,所以你是帶著使命在成長,你不能辜負眾望。自媒體對個人的意義不僅僅是金錢,最大意義應該是自我成長。
我有個朋友,大三學生,她今天取得的小成績就是對我觀點最好的闡釋,廣告學專業的她大一確定了自己的職業方向,大二決定徹底改變自己,寒冬堅持每天清晨六點出門跑步,並且開始堅持寫文章,大三開通了自己的公眾號,半年時間公眾號粉絲數達到2萬多,微博粉絲2萬多,她總是學會一個技能然後去總結分享,例如漂亮的GIF圖怎麼做,電腦桌面如何整理,推薦幾款app,如何堅持日行十公里等等。為了每周能寫出高質量的文章,她堅持看書學習。已經有公司找她做廣告了,也有出版社找她出書了,她都拒絕了,一方面為了給粉絲更好的體驗,另一方面覺得還不成熟,需要更多的沉澱自己。對於一個大三的學生來講,做到這種程度已經很不錯了。
五一期間華一的一篇文章很幸運的成為「10萬+閱讀量」的文章,這給華一帶來了很大的信心,小小的成就感是華一持續努力下去的動力。既然有小小的成就,那華一也一定會總結其中的成功點寫成文章,分享給自媒體小白來看。在一個小領域長期積累就會有小的收穫,通過自媒體分享給更多人,總結自己的同時也幫助別人,然後形成自己的個人品牌,這就是自媒體對我的意義。後來就有一部分人來找我交流,他們向我請教的問題很多很雜,所以迫使自己去更深的鑽研,最後成長的是自己。
周末華一梳理了一下最近三個月的收穫,發現每天忙成狗,收穫並不多,並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目標,感覺是在凌亂中度過,疲倦了心靈,浪費了時間。很多人只是看起來很忙碌,其實是碌碌無為。整天感覺一大堆事情需要我去完成,事情越多越拖延,完成的質量越差。有一天去公司上班,老闆和我交談的過程中,他發現我一臉疲倦,毫無精神。的確那一天我很累,因為一大堆事情需要做,理不清。老闆讓我學一下時間管理,讓所有的忙碌都井然有序,這樣做事才有效率,才有幹勁,才有質量。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我試著去學習時間管理小技巧還有一些輔助app,去嘗試去使用,等我親測有用後肯定會分享給大家的。這就是發現問題,然後解決問題,最後分享經驗。
華一再分享一下關於自媒體的小套路
第一,什麼是個人品牌
借用一個老段子,我們來看看什麼是品牌: 男生對女生說:我是最棒的,我保證讓你幸福,跟我好吧。——這是推銷。 男生對女生說:我老爹有3處房子,跟我好,以後都是你的。——這是促銷。男生根本不對女生表白,但女生被男生的氣質和風度所迷倒。——這是營銷。
女生不認識男生,但她的所有朋友都對那個男生誇讚不已。——這是品牌。第二、什麼是自媒體時代
近兩年來,自媒體大爆發,不論你是草根還是大V,都可以當上媒介的主人,有機會走向百萬粉絲,千萬融資的人生巔峰。身邊很多人都開通了自媒體來傳播自己的思想,並且在圈子裡有了一定的影響力。自媒體平台有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網易號,一點資訊、UC訂閱號等。
第三、個人品牌對個人職業生活的影響
有些人拿著月薪3000日日夜夜加班,有些人拿著月薪十萬風風光光做人,互聯網時代造就了一群「網紅」的人類,他們是某個領域的佼佼者,抑或是斜杠青年在多個領域都有話語權。總之這一群人有一個共性就是擁有優秀的個人品牌。他們不用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他們在掌聲歡聲中生活,帶著光環,拿著高新。papi醬拍賣廣告2200萬,羅振宇《邏輯思維》融資十億,咪蒙發一條廣告文章均價30萬,你羨慕了吧,在我們身邊也有一群人靠著自己的個人品牌吸引力了兩三萬粉絲,然後寫寫文章順便植入小廣告,收入也不錯,經常在各大微信群里當講師做分享,得到外塊的同時也很快吸引了更多的粉絲。但是也有這麼一群人,他們只顧埋頭苦幹,不知道如何打造個人品牌,雖然取得了優秀業績,但只能在小圈子默默無聞一輩子。所以打造個人品牌對每一個職場人顯得尤為重要。
第四、如何打造個人品牌
(1)傳播內容上
我們要做一個善於分享的人,只有分享了自己的經驗知識,才能得到別人的認可以及崇拜,從而才能一步一步打造個人品牌。各位職場人在各自崗位一定積累了許多經驗,那麼你就要試著去總結寫文章或者在社群分享。深度去寫自己的工作經驗,同時也多學習行業經驗,最後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去分享。或者可以把自己看到的好內容分享給別人,這樣的互動就是慢慢建立個人品牌的過程。
很多人都會說自己不會寫文章,包括我身邊很多朋友都會講自己沒文才,沒創意,從小到大作文都不及格。其實這些都是錯誤的觀念,這都是過時的想法。在十多年之前,我們看到的文章大部分來源於書本,報紙,還有專業的門戶網站,只有文章達到一定的水準才可以刊登在書本報紙中。所以導致很多人認為寫文章是高不可攀的一件事,但是互聯網時代一切都不同於過去了,微信公眾號有一句推廣語是這麼寫的:「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寫作並不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兒,而通過寫作獲得心靈滿足和自我成長則是水到渠成的,而當你用心去寫用心汲取新的知識時,多半兒你還會贏得他人的讚許以及認同。所以只要寫出真情實感,寫出多數人痛點,就是好文章了,就能幫助到別人,就能體現個人品牌。
(2)傳播渠道上
互聯網時代造就了很多自媒體渠道,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一點資訊,搜狐自媒體,企鵝媒體號等等,這些渠道都是可以去嘗試的,因為說不定某一個渠道就讓你紅了。所以,寫一篇文章就可以多渠道推送,這樣可以增加曝光度,讓自己的個人品牌更好的去傳播。
當你寫出足夠優質的內容時,就會吸引這個行業的許多大號來轉發你的文章,這樣的效果是最明顯的,如果是大號轉發了你的文章,那麼你的個人品牌一下子就被擴散到最大限度,並且會有許多人加你為好友,這樣一步一步就轉化為自己的粉絲。或者也可以在各個資訊平台投稿發文,同樣效果不錯。
當你擁有一定的粉絲基礎的時候,證明有了一定的個人品牌價值,這樣一步一步就能擴大個人品牌,讓自己變得無可替代。
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作者。微信:wdh-1121
作者介紹
華一,一個從事新媒體運營的90後工科男,在通往產品經理的道路上摸爬滾打。在今日頭條、搜狐、網易號、一點資訊等自媒體平台開設專欄。微信:wdh-1121 公眾號:華一說(huayishuo) 微博@華一
比較看好有很多,作為一個各家平台都有研究的自媒體人,我們從0聊聊各平台的入駐和收益。
內容為王,好好碼字,大有可為。
腦哥本人就是個自媒體創業者,當然不局限於碼字寫文章,這些以後慢慢聊。因為網路各大可以入駐的自媒體平台都玩了遍,在一些平台也都是簽約、原創作者,所以還是有一些發言權的。這兩年,大有萬眾湧入自媒體的意味,好像坐在那裡碼字就能分分鐘走上人生巔峰似的。我們先盤點下近一兩年自媒體(微信公眾號)獲得千萬以上融資的幾家。
專註生活視頻的「一條」融資數千萬;(每天分享一個真實生活的故事類視頻)
專註搞笑視頻的「papi醬」,融資1200萬;(這是16年第一網紅)專註新媒體運營的「鳥哥筆記」,融資2000萬;(新媒體運營幹貨分享)專註娛樂明星的「關愛八卦成長協會」,融資1500萬;(會長和他的「小老婆」們秀恩愛之地)專註創業知識的「B座12樓」,融資千萬;(互聯網創業指導、報道)專註美食的「日食記」,融資數千萬;(原來食物可以這麼美)專註軍事的「軍武次位面」,融資千萬;(軍事有力量)那些超級大號,就不說啦,總之等等等等吧。自媒體最大的收益,來源於公眾號的巨大粉絲潛力。所以這個標王我給微信公眾平台。-2-
流量偌大的自媒體平台 談談入駐和收益(錢)今日頭條(有收益,適合小白開啟自媒體視野):
據說目前有4億多用戶,自從16年開始,打出「人人可擁有頭條號」的旗號,放寬了入駐標準。只要你有個公眾號(微博),也發過10篇左右的較集中的你要申請的領域的文章,基本2-3天都能申請下來。
但是,要從」新手期「開始,什麼時候能通過,據腦哥觀察,不完全看你是不是原創,文章閱讀量如何,真的看你運氣和堅持。腦哥做的第一個號,第二天就過了新手期(當時還是小白的腦哥並不知道很多人幾個月都沒過)。自此一路過來,自營廣告(展示效果差,沒啥卵用)、頭條廣告(頭條在你文章底部放廣告,跟你廣告分成,這算是一塊收益)、原創(這是一道坎,意味著入了核心大門,很多福利,跟錢相關的是可以收益翻倍)勢如破竹申請下來,目前要申請「千人萬元」計劃(千把個號,每個月保底1萬塊補貼)。
腦哥點評:
今日頭條對於企業來說,是個很好的品牌傳播平台,比較今日頭條的權重和用戶基數很多,絕不可錯過;
對於個人(團隊來說),這是個很好的練手之地,你的文章寫的好了,會有相對公平的被推薦的機會(新手號還會有流量傾斜,基於機器的推薦演算法,也給了新人出10W+爆文的機會)
企鵝號(已開收益口子,據說有2億補貼):
企鵝號,腦哥玩的時候還叫「騰訊媒體平台」,後來整合了天天快報、騰訊新聞客戶端、微信新聞插件、手機QQ新聞插件、QQ公眾號、手機騰訊網、QQ瀏覽器等,成為了騰訊要重點打造內容生態的巨頭。
入駐標準不嚴,但也是從試運營(類似頭條的新手期)開始,啥時候能過試運營,腦哥只能說,看緣分。或者你認識了內部人,給你打個招呼...
可以想像,基於騰訊的財大氣粗和天然的社交流量優勢,企鵝號必然將於今日頭條一決雌雄。自媒體內容平台的兩條巨龍開始搶地盤。
這也是騰訊今年3月份「芒種計劃」出台,要用巨大流量+2億補貼吸引自媒體的布局。目前,已有「流量主」和「原創補貼」兩塊。
前者就相當於今日頭條的「頭條廣告」,需要開通滿30天,過了試運營,文章被推薦滿20篇,不同的是,今日頭條也就拿出了20%不到給自媒體,而騰訊號稱是100%拿出給到自媒體,這也是讓自媒體興奮的一點;後者,相當於今日頭條的「千人萬元」,需要開了流量主、原創標籤,今年會有1500到2000個企鵝號能獲得原創補貼。
腦哥點評:
目前企鵝號也是用機器演算法推薦,一周之前還是基於人工手動推薦。說實話,目前是流量和收益的紅利期,有點能耐的都該來試試,而且,他會附贈你一個QQ公眾號(這貨目前並沒太大卵用),還是有想像空間的。
一點資訊(有收益,被邀請開通的人享有):
這個是鳳凰投資的,入駐是比較簡單的了,只有你有公眾號或者頭條號10篇以上文章,1-2天基本都會通過。腦哥覺得流量一般吧,雖說也屬於機器推薦,但腦哥運營來看,並沒太多精準。
舉個例子,我從第三方自動導入的,因為文章沒有分類,反而流量很猛,後來手動發文,打了所屬領域的分類,流量唰的下來了。據一點的板塊負責人說,有一個開放很小量的「點金計劃」,會給一定收益,但是沒有具體標準。一點承諾的5月份會開放申請,也沒見個影子,估計又泡湯了。還拿頭條來說,這個「點金計劃」不算「頭條廣告」,更算不上「千人萬元」,是個怪胎。
腦哥點評:一點資訊屬於有希望,但是一直沒有太大創新和流量優勢的平台,但是也是很有裨益,許是各個領域不一樣,要不要去維護(其實可以通過其他平台的發文鏈接一鍵導入發布,很方便),就看個人了。
搜狐自媒體(沒收益有權重,沒創新):
老牌子了,網站權重高,流量一般,也很難申請,賬號是分權重等級的,人工干預太大,平台自己也沒有什麼創新和內容補貼計劃,如果沒有內部介紹給你權重,申不申請,請自便。網易號(據說要有收益):
最大的亮點就是網易新聞客戶端,不過沒被他們的編輯「鎖定」文章,人工給你推送的話,是沒有流量的,這塊相對於前三者的機器推薦,還是弱了很多。
搞了個自媒體獎勵計劃,據說要設置「億元資金池」,給作者分等級之後發放,目前已經開出,三星級以上的作者會有分成,至於多少,6月會見分曉,我們拭目以待。
UC訂閱號(沒收益,但是流量巨大):
背靠阿里大樹,基於UC瀏覽器,流量僅僅弱於今日頭條,匹配也很精準,向微信公眾號引流效果不錯。雖說現在還沒收益機制釋放,但是看淘寶在做的「淘寶頭條」那尿性,早晚也要放個大雷,早入駐為好。
吐槽一下:
入駐審核超級慢,3-5天都是少的,5-7天才正常。好歹腦哥在其他平台也是表現不錯的了,在人家這愣是等了5天才通過,也不知道他們在幹嘛。
其他像什麼百度百家、鳳凰自媒體、新浪自媒體,如果你不是有很深的積累和原創基礎,不玩也沒啥遺憾的。做自媒體,錢重要麼?並不是。可好歹能讓你看到內容生產的機會和成本,如果不能堅持和有一份長遠看待的心,湊個熱鬧,也就是了。
自媒體,不是每個人都能嘗試的遊戲。如果你有志於此,關注我,來交流,我懂得不多,但一定知無不言。
一潭豆腐腦,一本正經的冷幽默,二流男神。無論是在個人站長還是一些比較大點的站長博客上面都會講到,2016年是自媒體平台最火的一年,隨著搜狐自媒體、百家號、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等平台對個人和企業的免費開放,更是讓更多的個人和企業找到了一個免費的推廣渠道。筆者近段時間也註冊了很多自媒體平台,也加入了各個自媒體平台的交流群當中,通過聊天發現,個人站長入駐和企業入駐的原因還是有區別的:個人入駐:為了吸引更多個人站長的入駐,提供更好的文章素材豐富平台內容,很多自媒體平台開通了個人收益的功能,即:在自媒體平台上發布的文章,可根據發表的內容當天的閱讀次數、推薦次數等不同數據,可獲得不定的收益。想必這就是眾多個人站長入駐的最大原因之一(不排除有些個人站長是真的為了推廣自己的品牌和業務),據筆者目前所了解到的自媒體平台開通個人收益的有百家號、今日頭條、一點資訊、UC自媒體、東方頭條、企鵝自媒體等,都會根據前一日所發表的文章內容的閱讀量可獲得一定的收益。這麼一來,如何獲得更多文章的閱讀量就成了很多個人自媒體作者所追求的極致目標。一般來看,娛樂、新聞、軍事、歷史等領域方面的文章,更受用戶的青睞,一篇有價值的內容閱讀量,每日可達百萬!那麼文章內容哪裡來?可以這麼說,原創文章的內容作者不會超過20%,絕大多數也都是在其他平台或者網站上直接進行複製,同樣的,為了閱讀量,很多人也都做了標題黨,如果你的標題寫好了,那麼你的成功就接近了一大半。這也造就了近段時間,百家號、今日頭條等平台採取了大批量的封號操作,很多個人自媒體平台作者在群里嚎喪。還有一點引起筆者注意的就是:很多自媒體平台吸引個人入駐平台理由的收益,隨著平台的註冊人數增多、閱讀量增多、內容增多,導致了收益大幅下降,有的收入還可能被「吃」掉(諸如百家號)。企業入駐:個人入駐和企業入駐不同,企業入駐幾乎百分之九十的目的都是為了做免費推廣,不得不說,一些大點的自媒體平台(比如搜狐自媒體、網易自媒體、百家號)的收錄還是挺不錯的,特別適合企業做一些長尾詞的排名和展現,筆者之前給所在的公司做過不少的長尾詞排名,幾乎當天或者第二天都能夠被收錄和獲得不錯的排名。那麼,個人入駐和企業入駐的區別是什麼呢?個人入駐:提供本人身份證號碼、手機號、QQ,本人手持身份證一張(能夠看清楚身份證號碼),這些是基本的素材要求,有的自媒體平台還會要求有其他自媒體平台的入駐後台截圖,比如百家號會要求有今日頭條或者微信公眾賬號的截圖以及文章鏈接。企業入駐:企業入駐比較簡單,只要能夠提供企業的基本證件,比如營業執照,和運營者的身份信息,比較容易通過。關於邀請碼:邀請碼是自媒體平台對於入駐賬號的「特權」,在申請自媒體平台的時候,如果填寫邀請碼,會比沒有邀請碼的申請,審核快要快且通過率較高。筆者在申請百家號和UC自媒體的時候,在沒有填寫百家號邀請碼和UC自媒體的時候,審核時間一周,且沒有通過。在填寫邀請碼之後,百家號當天通過審核,UC自媒體第二天通過審核,這也暴露了一個比較雜亂的市場:倒賣邀請碼;特別是比較大的自媒體平台(百家號是目前筆者認為最難申請通過的),一些有渠道的人員或者內部人員,通過倒賣邀請碼每天可獲利數千元不等!筆者在填寫百家號的邀請碼的時候,詢問了下市場行情,百家號邀請碼價格在50-200不等,至於其他的目前比較容易申請,筆者基本都已申請成功。越來越多的自媒體平台的湧現,越來越多的個人和企業入駐,使得自媒體平台也獲得了一筆廣告收入:用戶多、資源多,賣廣告!對,就是賣廣告,有這麼多用資源,不賣廣告多對不起這些資源?比如今日頭條的號外功能,類似於百度的競價投放。總結現狀分析:筆者認為,針對於本文前面所講述的,各大自媒體平台的開放,確實給了個人站長(姑且以站長為主)一個更多收入的介面,但請廣大個人站長注意的一點就是,在當今這個內容為皇的互聯網時代,還是要做好內容原創,多給用戶有實質性和實用性的內容,抄襲和偽原創雖然也能夠存活(當前狀況下),但隨著自媒體平台發展的時間長久,對於內容質量不好的(內容採集或抄襲,標題黨,擦邊內容),早晚是要付出代價的,用一句話形容: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用心做內容,堅持做下去,這是筆者給個人站長們的建議。原文:目前很火的自媒體平台,到底還值不值得站長們入駐-姑婆那些事兒官網
姑婆那些事兒是移動互聯網推廣運營知識分享平台,我們邀請一線互聯網人分享實操經驗,內容包括App(android,ios)推廣運營、Wap推廣運營,校園推廣及互聯網領域最新動態 。歡迎大家積極踴躍與我們一起探討推廣運營那些事兒。
實際上這個問題非常值得討論,但是看了上面的一些回答,覺得還未沒有看透自媒體的本質。所以簡單說幾點。
第一,什麼是自媒體?
自媒體又稱「公民媒體」或「個人媒體」,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傳播者,以現代化、電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數或者特定的單個人傳遞規範性及非規範性信息的新媒體的總稱。
簡單粗暴的理解,自媒體就是個人通過互聯網技術向多人或個人傳播信息的過程。
自媒體平台主要包括博客、微博、微信、貼吧、社區、論壇等。
第二,我們為什麼要做自媒體?
人都是利益性的動物,做自媒體無外乎兩種目的,為了錢,或者為了名氣。對於名氣來說,歸根結底還是為了錢。當然,也有真正的無私奉獻者,想把自己的知識、經歷、見識等分享給大眾,這種人,不再本文的討論範圍之類。
第三,自媒體如何實現盈利?
自媒體的盈利模式實際上也很簡單,簡單歸納一下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這幾種盈利模式是可以結合運用的,例如一個自媒體大號,既可以打廣告、也可以出售技能、也可以出書。
第四,自媒體實現盈利的關鍵點在於什麼?
自媒體實現盈利的關鍵點有兩個,一是流量。二是轉化率。
對於採用廣告、公關宣傳、軟文推廣等盈利模式的自媒體來說,注重的是流量,只有獲得大量的流量,才能讓自媒體的價值變現。
而對於採用銷售產品、出售技能等盈利模式的自媒體來說,轉化率是讓自媒體價值變現的關鍵因素。
以微信訂閱號為例,如果流量大,但是轉化率低,那麼就可以採用出售廣告、寫軟文、等方式進行盈利。
如果轉化率高,流量不是很大,那麼就可以出售產品、技能等,進行盈利。
第五,我們所說的紅利期到底指的是什麼?
對於紅利期一詞的定義,暫時好像沒有,在這裡,結合電商流量紅利期的定義來進行說明,指的是,具體指訪問流量中新用戶不斷增加,用戶平均消費額不斷增加的意思。
引申到自媒體上,簡單粗暴就是,盈利能力開始下降。
第六,微博、微信的紅利期到底過了沒有?
答案是過了,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並沒有數據支持,因此,大家看看就好了。也不一定是對的。
對於微博、微信來說,盈利能力是下降還是增長,主要受到三個因素的影響,一是,市場是否飽和、二是競爭對手是否增多、三是用戶對平台用戶的使用情況。
隨便瞎編一個案例吧
以一個採用會員制,提供PS學習的微信訂閱號為例,假若市場上想付費學習PS的人是固定的,但是競爭對手增多的情況下(一是競爭對手也採用會員的方式進行盈利,二是免費提供PS學習的乾貨),都會導致該微信訂閱號的盈利能力下降。
當然了,市場是否飽和這個我不知道,但是競爭對手肯定是一直增多的。
對於第三點,用戶對平台的使用情況,這裡就不再找數據了,前一段時間,好像大家都在說微信訂閱號的打開率在下降。
所以綜合以上三點來看,我是覺得已經過了紅利期的。
第七,如何轉換渠道?
實際上自媒體從始至終都在轉換渠道,博客火的時候,大家都寫博客、微博火的時候,大家都玩微博、微信火起來之後,又開始玩微信。
實際上,沒有任何一個渠道可以長久不衰的,對於自媒體來說,也只是換了一個平台,換湯不換藥而已。
第八,你看好哪一個自媒體平台?
對於自媒體來說,所看好的平台,不應該只是局限在自媒體的平台上,更需要把眼光放得更加廣闊些,放在新媒體平台上。
對於papi醬來說,提供的視頻吐槽內容,視頻上傳到微信訂閱號里(屬於自媒體平台)、也上傳到各大視頻網站,例如B站(屬於新媒體平台。)
PAPI醬,屬於自媒體嗎?屬於。B站屬於自媒體平台嗎?不屬於。那為什麼還要上傳到B站?
因為能賺錢啊。能賺錢的話,我管你是什麼平台呢。
第九,如何選擇自媒體平台?
由於本人對自媒體平台了解的不是很多,在這裡,就簡單說一下吧。
其實自媒體者在選擇自媒體平台上,應該要結合自身的盈利模式來定。
例如,一個依靠出售技能的自媒體者,應當如何選擇平台了?
今日頭條應該考慮嗎?不應該,為什麼?今日頭像是靠內容盈利的。
那可以考慮在行、廳課、微信公眾號等平台。
其他盈利模式同理,找到能夠幫助你盈利的平台才是重點。
然後,實現全平台運營。
就醬紫。喜歡的記得順手給個贊,么么噠。前兩天發了篇文章,又掉了2個粉絲,好不容易漲到兩百個粉絲,現在就剩199個了。
這可是我幾個月以來的成果啊!我費勁心機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到的粉絲就這樣被我自己糟蹋跑了。
就賴這些狗日的各大網站平台,不給我上首頁,不給我推薦,拉不到粉絲,我回去死給你們看。
狗日的簡書嫌棄我寫的東西不讓我上首頁。
狗日的螞蜂窩嫌棄我的遊記寫的不生動,不讓我上蜂首。
狗日的今日頭條好幾天才100人的閱讀量,糊弄老子,還說已推薦。
狗日的Lofter不推薦我,P了一天的照片才2個熱度,還有一個是我自己點的。
狗日的豆瓣,我在上面寫了一百年的日記,到現在還沒人閱讀過。
狗日的微博,大V們一個病句,也能引來成千上萬粉絲的評論,我的文章只能引來賣粉絲廣告的。
狗日的微信,苦熬了好幾天的文章,才個位數的閱讀量。
狗日的果殼,嫌我不是大V,不讓我發文章。
狗日的QQ平台,什麼破界面,編輯起來太費勁。
狗日的知乎,寫了幾個答案,沒有一個破百的。
狗日的。。。
誰讓你水平太窪。自媒體的核心是內容,平台只是你分發內容的渠道而已。
優質的內容放在大部分平台都合適,就像好的產品放在不同的賣場都會暢銷一樣的道理。我認為自媒體機會主要在2個類別:
1、傳統的發布類型平台:今日頭條等
這是毋庸置疑的,這個分類已被市場、眼球和金錢充分證明過,如: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等,雖然各種輿論都在說這個行業已經過了最高峰紅利期,但我個人覺得持續性還會有一段時間,不要輕易放棄。
除此之外,這幾個平台里有個亮點的二級分類要值得關注,就是非文字類的內容,比如現在今日頭條里的視頻內容發布,目測看是一個被嚴重低估的金礦,我已經親眼見到一些做視頻創業朋友的團隊,僅僅在今日頭條,每天的營收已經非常可觀,已甩開文字類自媒體號幾條街。
2、新興的時時直播平台:映客等
這是我近期集中體驗的一類平台,比如各種直播APP,可謂琳琅滿目,眼花繚亂。目前看一些網紅主播的素質還是不夠多樣化,除了賣萌耍寶就是唱歌,花樣太少。難得看到一個彈琴的就很厲害,很火爆了。其實彈琴也還是沒有跳出舊模式。看關注度也才1萬左右。
但昨天在「映客」有個大事發生:邏輯思維與虎嗅網突然殺入,頓時風起雲湧,關注度瞬間破好幾萬,遠遠高於其他普通那些耍寶賣萌類的網紅主播。這是一個現象,也是一個新的信號,就是多元化的主播將會成為新主力。
敞開思路說,未來這個直播類,我覺得還可以引入:景點遊玩類的主播,帶你游遍大江南北;吃喝玩樂類的主播,帶你吃遍大街小巷;脫口秀類的主播,帶你暢遊書中樂園,帶你遊覽皓月繁星(類似《曉松奇談》),等等。
暫時想到這麼多,有更新的想法,我及時補充。
貼新文一篇:
望月老師,除了微信之外,你還入駐了哪些平台?這些平台各有哪些優劣?自媒體人是否要布局第三方平台?
在最近爆火的付費問答平台「分答」上,有人這樣問我。
一個價值9.9元的問題,還分了三個小問,對於這種嚴重地作弊行為,分答是不是應該有個應對措施?
姬十三沒有回我微信,估計正忙著邀請下一個網紅入駐。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自媒體人,只得把我入駐的平台梳理了一遍。結果讓我自己都吃了一驚。
我竟然入駐了這麼多平台頭條號:今日頭條
當我在瀏覽器敲下「mp」兩個字元的時候,跳出來的第一個鏈接是微信公眾平台,第二個就是今日頭條,但這並不是我喜歡打開頭條後台的唯一原因。
更多的時候,是因為頭條號常常能給我帶來驚喜。
和傳統新聞客戶端不同的是,「今日頭條」並不是靠編輯推薦排序,至少不完全是。所以,說不定哪篇文章就有了特別華麗的數據。
儘管這樣的閱讀量並不能給微信公眾號導粉,也不能沉澱多少固定的讀者,甚至眾多的評論在罵「小編是傻逼」,但數據總是能讓人興奮的,不是么?
頭條號的後台,還時常有些新功能出現。
它會邀請我開通原創功能。不得不說,頭條號的原創保護做得比微信更徹底,可以自動檢測抄襲並且一鍵刪除。
它會邀請我內測「頭條問答」功能,類似於知乎。我不知道「今日頭條」為什麼要做問答社區,但讓人驚訝的是,這裡的問答質量還挺高,因為回答問題的都是一些創作者。
它還會邀請我使用「號外」功能並贈送500元現金。這是一個類似於微博的「推廣」功能,但至少數據上比微博要真實。如果你感興趣請留言,後續我會專門寫篇文章介紹。
當然,我最想要的「意外」是邀請我加入「千人萬元」計劃。這是「今日頭條」對自媒體的一個現金扶持計劃——選擇1000個自媒體,每月發放一萬元的現金補貼。
「今日頭條」可能是最早一批花重金吸引自媒體人入駐的平台。這樣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版權的壓力,還催生出「頭條問答」等知識型社區。如果能讓訂閱用戶,也就是受眾粉絲群體清晰可見可互動,那麼「今日頭條」的吸引力會更甚。
企鵝媒體平台:天天快報、騰訊科技
騰訊的優勢在於平台眾多。
在這個企鵝媒體平台發布一篇文章,將會被自動同步到天天快報、騰訊新聞客戶端、微信新聞插件和手機QQ新聞插件。但感覺騰訊重點推的還是天天快報。
「天天快報」的前身是「快豹」,據說馬化騰親自給它更了名。這款對標「今日頭條」的產品同樣走聚合與分發路線,同樣有名為「芒種」的自媒體補貼計劃。略有不同的是,「天天快報」的前排文章編輯推薦因素較多,且「芒種」補貼是基於廣告點擊而不是包月。
科技文章的閱讀量決定了我不大可能在這個平台有多少收益,最大的一筆是被騰訊評了個「最具潛力自媒體獎」所得的1500元獎金,不知道這算不算利益相關?
已經有了微信這個超級平台的騰訊,依然對中心化的平台感興趣。無論是之前的騰訊大家,還是現在的天天快報,都表現出異常的重視,可謂寸土必爭。這對其他平台來說,並不是一個好消息。
百家號:百度百家
儘管「百度百家」的誓師大會就在桂林召開,但直到「百度百家」開放註冊,在好友郭靜的勸說之下,我才去註冊。
百度在移動端沒有什麼建樹,所以「百度百家」的主要閱讀來源還是網頁,主要推薦方式還是編輯,主要盈利方式還是百度廣告聯盟,又不支持自動同步微信文章,所以,我很少在這邊發文。
近期寫了兩篇關於百度的文章之後,更是幾乎不在這裡發布了,總不能跟百度百家的編輯說,我寫了篇《「百度盜版」才是百度唯一不可替代的產品》,要不,你幫我推薦推薦?
UC訂閱號:UC瀏覽器
UC訂閱號上線不足一月,但阿里巴巴的資金+UC瀏覽器的流量讓其來勢洶洶,在淘寶上,一個UC訂閱號VIP邀請入駐資格被炒到了上千元。
UC訂閱號形式上更像是微信公眾號。不同的是,除了訂閱用戶的閱讀轉發,訂閱號文章還會出現在UC頭條裡面,所以,我不到百人的訂閱號照樣可以有不錯的閱讀量。
除此之外,UC訂閱號的原創扶植、打賞、評論和主頁外鏈等功能也將陸續登場。
在微信公眾平台的強勢壓力下,易信公眾平台、來往公眾平台,甚至騰訊自己家的QQ公眾平台都處於半死不活狀態,其餘平台都老老實實地做流量生意,UC嘗試把這兩者結合起來,會不會碰撞出點火花?
搜狐公眾平台:搜狐新聞
在潘越飛當主編的時候,搜狐IT還是有點活力的,可後來就是員工走馬燈似地換,平台也漸漸冷清了。
唯一想說的是,我嚴重懷疑搜狐的閱讀數量。儘管我對不少平台的數據都持懷疑態度,但搜狐這個尤為離譜——一篇我自己都不想打開的文章有20多萬閱讀量,而且沒有一條評論,你信嗎?
網易號 :網易新聞
博客時代,網易就開始抓取我的文章RSS。後來歷經各種平台,後來將這些平台和網易雲閱讀後台整合為網易媒體開放平台。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最新的消息,是這個網易號「億元」激勵計劃,不知道有多少人關注?
一點號 :一點資訊
一點號是一個比較奇特的存在。2月份的時候,我和寶大頭等自媒體朋友陸續收到來自「一點資訊」員工的信息,大意就是,他們之前抓取了我們的內容,幫我們維護著,現在突然良心發現,決定把帳號交還給我們……
「一點資訊」還特別貼心,堪稱奶媽式服務,比如後台提供一鍵導入文章功能,就算你不導入,它也會幫你導入。有次我的一篇文章只在「今日頭條」測試了下就刪除了,沒想到很快就在「一點資訊」的i媒體後台找到了它的蹤影。
在「一點資訊」,我至少知道自己「被入駐」並接管過來了,肯定還有大把不知道的。最奇葩的,莫過於ZZ之家。他們的一個員工過來要授權,我拒絕。於是,他說了一段讓我至今銘記的話:
望月老師,其實你同不同意,我們都會抓取,來告訴你一聲,是尊重你……對不起,我蹬鼻子上眼了。
為什麼要入駐這麼多平台我知道許多自媒體網紅對這種「一處水源供全球」的做法會嗤之以鼻,更不願浪費時間精力去各個平台同步文章。
的確,除了微信之外的其它平台很難聚攏粉絲,也對提高知名度沒有特別大的幫助。我的感覺是,還不如在「鈦媒體」投兩篇稿的作用大。
如果是雞湯、娛樂、養生、情感類的文章,在這類平台可以獲得不錯的流量,從而賺取收益分成。科技類垂直號則顯得小眾,可我還是幾乎都入駐了,為何?
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受邀入駐,科技自媒體就這麼幾個,新平台上線,總得找那麼幾個人去湊數。
也有主動註冊的,大概出自一種焦慮——萬一這個平台火了呢,先佔個坑,又沒什麼損失。
互聯網公司紛紛做各種號各種平台,想方設法吸引內容方入駐,低成本獲取內容、規避版權糾紛,藉此提升流量和廣告收益;傳統媒體、自媒體等內容提供方則付出不大的運營成本,將自己的內容儘可能擴散到更多的地方,賺取廣告分成,更有可能提升自己的知名度。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我還沒有紅我不是網紅,但我有網紅的朋友圈。
林少的朋友圈在曬「十點讀書公眾用戶700萬了,每天凈增用戶3萬左右,感謝微信」……我做了三年的微信公眾號,粉絲還不及他3天的增長數目,why?
ayawawa的朋友圈在曬「在分答上一露面就登頂榜首,收入破5000」……我和wawa成長經歷十分相似,除了性別,而早早就玩分答的我到現在收入還沒破百,why?
社長的朋友圈在曬「公眾號一篇文章400萬閱讀,一天漲粉十萬是怎樣一種體驗」……我寫了這麼久,也沒有十萬粉,更鮮有十萬?,why?
入駐了這麼多平台,卻依然沒有成為網紅,正如聽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聰明的朋友,你能告訴我這是為什麼嗎?
紅利期已過,但是微信還是目前內容創業最核心的大本營,微信公眾號相比其他自媒體平台,微信具有強互動、支付閉環、形式豐富的屬性,可延展性強,是沉澱、留存、轉化用戶最重要的陣地。看好的平台:微信&>微博&>視頻平台&>其他,以及在自媒體平台下看好的方向是第三方自媒體服務、內容消費電商、自媒體ip化等。下文是之前寫的文章,供討論。
起源於博客,興盛於微信,自媒體已經不再是「自」,品牌的背後有團隊、有資本、有商業模式,自媒體以內容的角度在某種層度上改變了流量結構和用戶交互方式,在移動紅利消失的大背景中成功吸引了市場的注意。本文主要討論自媒體的演變、內容價值、現狀以及潛在的投資機會。
1)自媒體的演變:從博客時代的游擊隊到微信時代的正規軍
自媒體1.0:個人賦權+不同價值觀+去中心化媒介
自媒體2.0:團隊PGC+社群衍生交易服務
自媒體3.0:人格IP化+跨平台+跨載體
2)自媒體的商業價值:從廣告到交易到IP,商業價值也更新換代
廣告:內容和品牌結合,輸出價值觀;人以群分,精準流量渠道價值。
交易:多樣化內容有引導消費決策的能力;建立有影響力的消費場景。
IP:積累品牌勢能(IP)帶來的衍生改編價值。
3)行業玩家:生活汽車文化娛樂母嬰火爆迎來春天
從2015年-2016年,80多個自媒體項目有融資披露,主要與生活相關以及廣告主密集的行業。
4)資本布局:真格領銜,經緯平安跟後,獅享家、高樟成立專項自媒體基金
5)行業利空:粉絲快速增長階段過去紅利消失,模式單薄變現路徑較長
行業:大行業的自媒體(汽車、生活、娛樂等)已經被布局完畢,頭部效應出現,大號的閱讀量和粉絲數佔比約來越大,獲客成本上升;內容紅利時代已經過去(獲客成本上升和增速普遍下降)。
模式:
模式較單薄,廣告資源供給端不足;
媒體切入交易的悖論:標品低轉化,非標難高頻。
人才:懂內容的人不懂交易,懂交易的人不做內容,目前自媒體行業絕大多數創業者來自於廣告和媒體行業。
變現:拼廣告位供給和拼流量都不行,小變現較容易,大變現較難。
6)可能的機會:看好第三方服務、內容消費場景、自媒體ip化等
新媒體結合公司運營成為新常態,衍生出來的第三方服務需求(培訓、招聘、教育、數據服務、工具、營銷等)。
具有橫向複製能力和持續內容產出的自媒體大號,形成媒體矩陣增加自身廣告溢價。
內容製造消費場景和改變流量結構,通過高頻非標生活化電商變現。
娛樂領域人格化品牌營銷能力強有可能成為大IP的自媒體號。
形成行業入口,尋找機會切入交易的自媒體號。
數據來源:IT桔子、新榜、企鵝智庫
歡迎投資圈同行或者創業者微信交流:xiandongli,無需驗證、加完吱一聲
記一次舒暢的混渠道經歷
我覺得一個好運營。就是要在維持原有有效渠道的基礎上,通過數據了解原有渠道的投產比,了解推廣效果。同時摸索其他渠道,多個渠道有個橫向比較。就像投資理財一樣,不能所有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
一般來說投產比會以這個曲線走。
莫怪我圖丑,這就是段子手簡單粗暴的表達方式
①
是上升期,主要是因為隨著你對這個渠道越來越熟,你推廣的效果自然會上升。
②
是最高峰,比如微信我認為現在就是巔峰時期。
③
是下滑期,同一個渠道覆蓋的人群數有限。比如你做app,你不可能一直投小米,肯定是91助手、應用寶等交換著投。而一個渠道,也不可能長期處在巔峰期。
當你開始摸別的渠道時,效果肯定是沒有原渠道好的,但是當原渠道效果下滑時,新渠道就有超越的可能。而如果你不摸索新渠道,你只能眼睜睜看著你家投的錢越來越多,回報越來越少。
我來說說除了雙微以外,我混以下5個渠道的一些經驗吧:
①
今日頭條 ②一點資訊 ③豆瓣 ④qq、微信群 ⑤論壇、貼吧
1、今日頭條
今日頭條有人說可能會超過微信,但個人感覺說的有點過了。我在今日頭條上有開一個公司號,堅持每天將我們公眾號的頭條的文章發布到今日頭條上。堅持了將近半年後,我真誠的建議大家:不要養號!真的太尼瑪難養了!轉化率少的我心都涼,一篇推薦了4萬多次的文章,轉化過來的訂閱粉1個!重要的是他沒有粉絲溝通機制,有人訂閱了你,你是無法和他私聊的。
所以今日頭條作為一個信息發布平台就好,有軟文就花點錢讓大號發。畢竟本身平台的調性就是信息發布,不像微信是社交平台。
除了上面說的
不得不吐槽一下今日頭條之前做的廣告
這是什麼鬼?有沒有邏輯?
車上多人看頭條?
你來廣州試試?按鍵的都不是你的指尖,而是鼻尖!看到這兩圖,我都能寫詩了你信不信:
今天寶寶不趕稿躺在床上看頭條明兒一早不覺曉一天都被上司吊對面小伙呵呵笑不寫代碼看頭條上司一瞧只需兩秒他手機變窗外一隻鳥大家請用打快板的節奏來讀知道什麼叫才華木有~小嶽嶽應該慶幸我沒和他搶飯碗呢
2、一點資訊
一點資訊其實和今日頭條的類型差不多。我覺得有一個比今日頭條好的點是,他是可以訂閱某個關鍵字的,比如下面這張圖
我在上面搜索框輸入有車以後,他會顯示訂閱這個關鍵詞的人有多少,如果你的文章的題目裡面包含這個關鍵詞,那這些人都會看到。
所以一點資訊的閱讀也普遍比今日頭條多。但缺點也是那兩個硬傷,轉化低以及不好與訂閱粉溝通。
想當初
勤學好問的我為了得到一點資訊的更多推廣技巧
我決定打入到一點資訊的公司內部
我從他們的網站中找到了一串字元
這串字元大家可以理解為是他們網站的一個漏洞
本人現在與有上萬員工的科技公司合作
只需要將這串字元輸入到這個公司開發的設備上
他就可以追蹤到負責這串編碼的內部員工
而至於你能挖到多少信息
就要看你的實力了
想到要做這麼有挑戰的任務
心裡還真有點小緊張
於是我拿起了我身邊的手機,撥通了一點資訊的客服電話......
3、豆瓣
豆瓣原本是個讀書人的社區,一直穩步發展,用戶一直都比較高端。到了2012年,豆瓣月覆蓋用戶達1億。1億高端用戶是什麼概念。
到了15.16年,我到豆瓣一看,豆瓣小組裡儘是廣告、招聘,我勾搭了一個豆瓣組長,讓他把我的群二維碼置頂一下,平均一天才來1~2個人。
所以豆瓣宣傳下電影、書這些本行的東西還行,宣傳別的,我覺得還是算了吧。
大家對豆瓣的評價急轉直下
就是因為豆瓣跟不上PC端變移動端這個趨勢
不能說豆瓣不想跟,而是這個轉身——
奇醜無比
發個圖你們感受下
4、qq、微信群
聽某大神說混群效果不錯
於是我混進了3個群
一群
一群game over
這時,看到大神文中說
「進群不要立刻推鏈接,要先和大家溝通」
二群
二群 game over
再次看到大神說
「要和群主搞好關係,推廣要先和群主說」
三群
與群主交流中
群里
三群 game over
大神你給我出來,保證不打死你
於是隔天,他在文中加了句
「要混好群,智力需先達到正常水平」
以上均為反例,大家切勿模仿。相信不說大家都懂,除非你沒達到大神新加的那個條件哈哈。
4、論壇、貼吧
論壇我建議大家就別湊熱鬧了,比微信還要老舊的模式。說真的,現在90後還混論壇的,還有多少人呢?如果你要做seo,你可以通過論壇來引蜘蛛。推廣什麼的就算了吧,而且相對較好的論壇管的嚴,鏈接、二維碼之類的統統會被刪貼。
百度貼吧嘛,效果還是有的,如果你要放鏈接,最好不要在第一條里放,第一條先引導然後在回復貼里再放。其實大家很多人判斷這個帖子是否有價值,主要是看左邊的回複數。所以找些人來配合將回複數撐起來,還是有必要的。
然而,百度最近被詬病的厲害,我也追一下熱點,分享一下我在做百度百科的時候,遇到的坑爹問題。
你經歷過絕望嗎?
沒有的話,可以去做做百度百科
百度的審核
就像女朋友發脾氣
你知道你做錯了
但不知道你錯在哪…
改了十幾次還審核不過
相信也是大多數人慘痛的經歷
他最厲害的一點是
他可以用兩條逼死大部分人
1、編輯的所有內容必須被所用的參考資料都覆蓋
2、採用的參考資料要是權威可信任的參考資料
這裡的權威可信的資料大多是指新聞
尼瑪這不是逼死我們嗎
我介紹一下公司我總可以介紹一下我的產品吧
介紹產品必須每一款都有新聞報道
我新聞報道是用來報菜名的嗎?
但我們的抱怨然並卵
我覺得百度的表情是這樣的
好了,介紹的也介紹了,吐槽的也吐槽了,希望能對大家有用。我的渠道摸索之路還在繼續,這篇文章如果大家覺得有用,我會持續更新。怎麼讓我知道你們覺得有用呢?請用點贊來說愛我哈哈哈!
讓運營變得有趣,下劃線是段子部分
保證純手碼,保證無硬廣,保證有乾貨
頭條號並不是自媒體的唯一選擇,這些平台單價更高收益更好
一直以來說自媒體就會想到頭條號,現在的頭條號的確是佔據著很大的市場份額,所以人們想做自媒體賺錢總是想著它。頭條的確不錯,也是最完善的平台,所以新手做自媒體總是會讓他們先做頭條,懂做頭條就可以做其它平台了。
不過頭條並不是萬能的,也不是做自媒體的唯一選擇,其實除了頭條號外,還有不少平台都值得做。
頭條號單價低是硬傷
大家都知道,頭條號的單價是比較低的,基本上一萬閱讀只有3塊左右的收益。就算好不容易做到原創號,那麼單價也就是12塊而已,而想做到原創號卻並不容易。
頭條號的優勢就是流量大,所以才能導致流量不值錢,單價才會那麼低。有很多人轉正後閱讀也一直不高,每篇文章要麼是幾千閱讀,要麼最多幾萬,可以說每天只領著幾塊錢的收入,漸漸做不下去了。
而且隨著頭條慢慢對一證一號的放開,如果一證可以5個號後,相信頭條的單價還得繼續降低,所以我們可不能一直弔死在頭條號上,必須要找別的變現渠道。
除了頭條外,這些平台都可以做
除了頭條號外,還有BAT三家巨頭的自媒體平台,這些背靠大樹,實力是不需要質疑的。
大魚號
大魚號是阿里家的平台,如今傍上阿里後有錢了,現在每個月都會有大魚計劃,一旦評上,那就可以獲得10000塊的獎金。很多人一個月收益可能也就幾百塊,但是卻可以通過大魚計劃獲得獎金,可以說是非常不錯的。如果你能原創,大家可以去報名參加。門檻也是比較低的,只要入駐大魚15天,發表文章達到要求就可以報名。
而入駐大魚也非常容易,基本上一兩天就能轉正,當然大家可別以前轉正就有收益了,這家平台不是這樣的。轉正後5星或者爆文,獲得原創標識才能開收益。
大魚的單價也是比頭條號高的,一萬閱讀可以有10塊左右的收益,這單價是非常不錯的,大家有興趣可以去入駐,可能你的文章更適合大魚也不一定。
企鵝號
企鵝號是騰訊的平台,目前這個平台發展也相對不錯,流量也很高,是做自媒體必須要布局的平台。現在企鵝號申請也容易,直接有一個公眾號就可以,上傳證件成功就可以入駐。
轉正的話不需要擔心幾個月轉正不了,只要每天一篇文章,30天後也能自動轉正,而快速轉正的就需要產量了。
轉正後的單價一般是10塊這樣,當然也不排除有的新號一萬閱讀只有一塊,對於這樣的號你就需要養回來了。目前很多新號單價都不正常,不過只要你原創內容的話基本上單價還是會正常的。
百家號
百家號的話現以一個身份證註冊一個號,以前是入駐門檻最高的,同時單價也是最高的。不過現在改版之後換了收益方式,收益跟別的平台一樣了,都是按閱讀來計算收益了。平均一萬的話會10塊左右的收益,如果達不到,那就是文章達不到要求,所以文章里沒有放入廣告,自然也不沒有收益。
百家的話現在也有新手期了,只有升到初級才有收益。而現在百家這個系統常常達到條件也不升級,可以工作人工實在太少了,所以同現這樣的情況大家也只能等著了。
總之除了頭條號外,別的平台並不比頭條號差,有的可能在大魚就做得好,而發到頭條連推薦都沒有。這種情況都會出現,所以做自媒體可不能弔死在頭條上,同一篇文章可以分布到不同平台上。
這樣可以獲取多份收益,實現收益最大化。做自媒體也是不可能保證每一篇都是爆文的,而多入駐平台,你就會發現文章可以是頭條不亮大魚亮,企鵝不亮百家亮。
還有其它自媒體問題,大家可以私聊我。
管家妹以淺顯的經歷分享下吧~
最看好微信公眾平台+UC訂閱號。
原因如下:- 微信公眾號和UC都有較大的用戶體量,基數在這裡,撼動起來不容易。
- 微信公眾號正在越來越注重原創,整體越來越正規,流量和資金也在向這裡傾斜;UC初生牛犢,根據其現在規則,應該是向正規性靠攏,野蠻生長不靠譜。
- 微信的用戶體驗也在逐漸優化,無論是後端還是前端,都在一定程度上是不斷向前進步的;UC的入口是在UC瀏覽器,向上一划便進入眾多訂閱號推送界面,簡單快捷。
今日頭條 不解釋
一.看薦
產品主張:非推薦·不閱讀
簡介:看薦是一個鼓勵用戶相互推薦優質文章的閱讀分享平台。它通過用戶推薦、小編精選和個性化推薦等方式將不同平台上的熱門資訊、趣味圖文等推送給感興趣的用戶。用戶可以在看薦上自主創作、推薦各種風格的優質內容。
現狀:目前已有同道大叔、愛范兒、神八影視圈、差評等一批主流的自媒體大號入駐,同時也有類似庄雅婷、摸摸灰鴿、ChokStick騷貨之類的一些新的自媒體號。在內容上已經打造了漲知識又風趣的「看薦精選」專欄,值得推薦。另外,普通用戶也可以參與平台內容建設,推薦優質文章到看薦也可獲得相應的廣告分成。
點評:看薦目前知名度不高,但背靠21CN強大的媒體資源,加之平台對自媒體人多有機制扶持,很適合剛起步的自媒體人入駐。平台主打精選資訊,這跟今日頭條的隨意新聞資訊推薦還是比較不同的,想嘗鮮的自媒體其實可以嘗試。有以下特點:
1.用戶可自主推薦文章;
2.媒體資源強大;
3.對自媒體有扶持機制;
4. 新穎有發展潛力的平台模式和商業模式,不易被替代。
二.今日頭條
產品主張:你關心的,才是頭條!
簡介:聚合各大門戶的全平台新聞資訊,涵蓋熱點新聞、科技、財經、社會……,隨時隨地分享新聞資訊到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
現狀:截至2016年5月,累計激活用戶數已達4.8億,日活躍人數超過4700萬。大流量的自媒體平台,但所引流質量較為一般。比較有局限性。
點評:今日頭條自身有頭條號,而作為一款新聞閱讀客戶端,它的主要精力在新聞資訊,對第三方自媒體人入駐扶持的力度不足,沒有真正地把大流量均分給自媒體。有以下特點:
1.流量大,分流不平衡;
2.熱點八卦類文章最吃香;
3.扶持內容自媒體有限;
4.入駐難度大。
三.簡書
產品主張:交流故事,溝通想法
簡介:簡書是一個將寫作與閱讀整合在一起的網路產品。旨在為寫作者打造最優秀的寫作軟體 ,為閱讀者打造最優雅的閱讀社區。
現狀:簡書網用戶趨於年輕化,以大學生及城市白領為主,用戶活躍度較強。簡書利用平台資源與自媒體人合作撰稿出版文章,打造成為一個自出版平台的商業模式。
點評:簡書的標籤多為職場、文藝、情感,主打媒體人寫作路線,但平台內容豐富,卻只有心靈雞湯和職場類文章受到熱捧。前期的戰略路線走錯,後期調整效果不明顯。目前簡書正在去「雞湯」化,橫向發展縱向延伸。有以下特點:
1.內容局限性大,偏文藝親情路線;
2.流量小,但質量可以;
3.入駐難度較大。
四.UC頭條
產品主張:最懂你的資訊閱讀推薦平台
簡介:UC頭條是一款為興趣而生的品質閱讀資訊APP。
現狀:作為阿里移動事業群的核心產品,構建時就搭起了大格局,肩負阿里集團佔領移動流量入口的重望。 UC 頭條作為一個獨立的 APP ,目前下載量是300萬左右。
點評:UC頭條起初是藉助UC瀏覽器為曝光平台和初始根植平台,因為UC瀏覽龐大的用戶群能分流一部分到UC頭條去。目前UC頭條已脫離UC瀏覽器成為獨立APP,因為有強大的媒體資源支撐,加之阿里集團大力扶持,故未來發展潛力還是蠻巨大的。適合比較成熟有質量的自媒體人進駐,但目前並不開放,入駐為邀請制。有以下特點:
1.用戶基數大;
2.強大的媒體資源吸引力;
3.用戶滲透率和下載量大;
4.邀請制入駐,入駐難度困難。
五.一點資訊
產品主張:你想要的,一點就夠
簡介:一點資訊依賴於融合搜索和個性化推薦的興趣引擎,幫助用戶更好的發展、表達、甄別、獲取和管理對其真正有價值的內容。
現狀:據國內最大的獨立第三方數據服務提供商TalkingData《2014移動互聯網數據報告》顯示 :一點資訊在2014年用戶覆蓋量增幅達1950%,成為用戶覆蓋增長最快的移動新聞應用。雖說一點資訊有著這麼優秀的「戰績」,但在跟移動新媒體端的份額卻遭受擠壓。一點資訊來在「移動全網內容入口」方面落後於同類產品。即使它意識到要從內容品質極致化為切入口才能創造成功的機會。可惜,目前產品規劃戰略施行並不理想。
點評:具有團隊、技術、資源、平台等方面的優勢,但目前市場佔有量仍偏低,究其原因是平台模式跟今日頭條類似,興趣文章搜索引擎的投入力度較大,但產品定位不明確,對用戶來說可用其他平台替代。有以下特點:
1.流量多為女性;
2.內容側重女性情感方面,有所局限;
3.興趣引擎;
4.入駐難度一般。
謝邀,
我從事自媒體行業的。拜訪過很多自媒體人和大咖,所以對每一個渠道都有涉獵。我想說樓下的某人可能有些偏見,起碼我也是90後的,身邊不用微信基本是做不到聯繫大部分人的。如果有什麼反對我的意見請加我微信zhangzhibosay,我估計不用微信的話也加不了我吧哈哈
。
嚴肅一點,
目前大部分自媒體人比較認可的渠道有:微信、微博、今日頭條、一點資訊還有知乎等。當然還有傳統的seo,百度知道、百科、貼吧這些,不過seo對於自媒體人來說需看自身的性質,比如像咪蒙這樣「單打獨鬥」的個人,並沒有把太多的心思放在SEO上,對於大部分自媒體人來說內容才是最重要的。
題主估計是像現在很多自媒體人一樣,覺得自己的內容做好了,可是粉絲漲粉的效果並不是很明顯。因為從事的是自媒體服務,所以我認識的自媒體人比較多,有很多朋友向我吐槽這個事情了,我花點時間介紹一下:
這朋友翻剪了一段過去的視頻,放到微信,算是偽原創吧,兩周不到300打開,放到頭條,三天卻播放了3.4萬。
居然還有的朋友跟我說,很多老闆其實不懂自媒體,居然還叫他們各個渠道都去申請開通
.相信有很多從2015年才開始從事自媒體行業的人有著相當的感觸,根據自媒體老兵老黃的解釋:粉絲做到幾千萬上億的公號都是從12年開始拿錢投廣告,他們曾經用非常低廉的價格,幾分錢一個粉絲,聚攏了那麼多的用戶數。 但是現在不同了,微信對誘導分享、紅包分享等手段幾乎完全禁止了,對於才開始做微信公號的自媒體人來說處境比較尷尬。
同時,對於用戶來說,同類的公號不斷地湧出來,注意力越來越無法集中在某一個公號上,看看百度指數就知道了,微信的增長速度漸漸慢了下來:
反觀微博,有一點上漲的趨勢
對於今日頭條、一點資訊這樣的較新的渠道來說,當然增長趨勢更加明顯
(以上時間段選擇為半年時間,圖來自於百度指數)
就連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自己都放話說今日頭條是微信的閱讀時間的3.75倍
最後再吐槽幾句吧
其實在自媒體圈呆久了,就會發現,大咖們所說的「自媒體的春天才開始」,與目前很多自媒體人遇到困境的說法其實都是對的,只不過階段不同。
我個人認為,當然也是看過很多像上面那位朋友的情況之後總結的:對於自媒體人來說,內容確實是最重要的,但選擇適合自己的渠道的重要性不亞於內容。很多可以變現的自媒體人已經過了靠內容去吸粉的階段,但有很大一個原因是因為他們處在的時機好,那些公號起來的時間正好是微信公眾號還處於藍海的階段,每個人手機里的公號並不多,所以那時候只需要靠內容就可以吸引來一大批忠實的粉絲。就比如說我剛去參加的一個有車以後的線上分享會活動,他們的COO就透露,因為內容好,公司創立不到一個月,就迎來了第一篇10W+(引用自分享會稿件有車以後線上課堂:自媒體內容如何從資訊升級為服務?)。還有前段時間火起來的「友誼的小船」,原作者也是僅這篇文章才被人所熟知。
但現在新的自媒體人現在處於一個魚龍混雜的微信生態中,各種吸粉的手段層出不窮,所以微信才加大了監控,試圖把這個失控的態勢壓制住。
我個人的建議是,目前渠道的多樣性,可以幫助新的自媒體人去找到適合自己的渠道和平台,而不僅僅局限於在微信這個平台中。比如說現在的喜馬拉雅適合情感類的自媒體人,今日頭條適合資訊類或者娛樂類的自媒體人,但今日頭條無法做到粉絲的轉化,這一點也是自己需要考慮的。
碎片化是如今的一個趨勢,不僅僅是時間的碎片化,各個平台的多樣性已經逐漸影響了粉絲的碎片化,因此自媒體人在平台的選擇上也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漲粉或者宣傳的目的才能發揮最好的效果。在過了積累階段,多平台的入駐則可以達到多用途以及提高知名度的目的,比如今日頭條+微信就是做到宣傳及吸粉的作用。
其實現在的微信就像當初的微博一樣,有一些人在新興的平台崛起後就唱衰原有的渠道。但如今微博的發展還非常穩健,因此只能說,新興平台是對原有的補充。碎片化、去中心化永遠是常態。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自媒體的成長非常樂觀,市場需要多樣化的快速消費內容,而自媒體就是一個天然的供應者。只有不能適應碎片化發展的平台會逐漸衰落。
先寫到這裡,有很多自媒體同行的吐槽還沒有整理過,有時間再多寫寫自媒體人眼中的微信渠道是怎麼樣的。
(引用「社群經理」文章,微信ID:qunsir007 )
謝邀!從我的角度來講,微博微信也不算是下坡路,只是發展到一定的階段,更加的分明化。微博,現在更多的是一些明星、大V在活躍,但是也有很多人在看,要不然那麼多熱門話題從哪來呢?微信呢,現在更適合去做服務和粉絲的聚合。隨著時代的發展,新的渠道也都會嘗試,比如頭條、秒拍等等。畢竟作為營銷人,什麼樣的渠道都得了解,都要知道怎麼去玩。但是除非是向開心網、人人網之類的幾乎沒落的渠道,一般情況下,只要用戶基數大的渠道,我都會嘗試使用。不過我看好的,現在沒什麼特別的,微信算是一個,短視頻及直播平台也算是一個。其實,我更看好的是VR和AR。
謝邀。
1. nice
像是中國的Instagram,受眾為90後,感覺是我用過比較好用,調性又不錯的圖片社交軟體(不是廣告)。推薦時尚、餐飲、酒店、地產等會產生高質量圖片的行業使用。跟nice有點類似的還有in,兩者功能相似,但氣質不同。nice給你感覺潮潮的,in更女性化一點,大家根據自己產品的氣質自行選擇吧。2. Linkedin的公司主頁(我推薦的會比較非主流哈,但真心是我有研究過的)
目前就職的東家是面向外國人的,所以微信微博基本不起作用,facebook twitter instagram等國內的小朋友剛做時會因為不了解外國思維方式而摸不清門道。
但linkedin不需要翻牆上手快,特別適合做高大上的企業branding~後台的數據也非常全面實用。預算充足的話可以在上面招聘,99美元發一個job也是醉死我們這些創業公司了~~
3. Instagram
由於需要翻牆而被忽視的一個非常好用的圖片社交軟體。
非裝13推薦。國外的social media鄙人還真是研究了一把,有需要的請收。
如果各位誰的用戶群有歪果仁,比如酒店業,高端餐飲,或者一些走國際范的app,千萬別放過Instagram,比Facebook和twitter好用。
Facebook,受眾局限,人們還是傾向用它分享居家瑣事,商業內容很少,企業很難做起來。
Twitter,如中國的微博再走下坡路。Instagram則是冉冉升起的新星,用戶多為28歲以下的年輕人。而且這個軟體可以自動過濾商業屬性。只要你有好圖片,就有人給你點贊(nice同理)4. 微信服務號
看清楚不是訂閱號。對於企業來說,你文案就算寫成花,用戶看中的還是你的服務!服務號可以說是把服務和內容合二為一,讓兩者相互扶持,互相助長聲勢。不過有服務號的千萬別把服務號當訂閱號那樣用。
服務號中,服務應佔7,內容應佔3,並且內容部分,也要突出服務。就是要讓用戶覺,關注這個服務號是「有用」的。
微信紅利已過指的是訂閱號,但微信本身作為通訊工具至少三年內還是會一直有較大用戶數量的。
所以服務號依然有市場。加班太多,先寫到這兒,周末回來補充~~旅遊行業::百度百家、今日頭條號、搜狐、網易、騰訊、新浪自媒體
先做今日頭條號、百度百家、輔之以搜狐新聞客戶端,主要是增加區域性的曝光,賬號形成地區效應後,自身賬號帶有媒體屬性,搜狐新聞客戶端,用於新聞發布或者危機公關都具有一定影響力。
1、UC雲觀-媒體服務平台:觀望中http://mp.uc.cn/index.html/2、今日頭條號:大平台流量可觀http://mp.toutiao.com/login/?redirect_url=%2F
3、網易號媒體開放平台:有好的活動可以找小編要資源http://dy.163.com/wemedia/info.html/4、搜狐新聞客戶端:搜狐背書,曝光量還行http://mp.sohu.com/
5、企鵝媒體平台:推薦機構入駐https://om.qq.com/userAuth/index/6、飛豬旅行:對應到飛豬旅行app的旅遊頭條https://we.alitrip.com/#content_list
7、可以玩淘寶達人:https://da.taobao.com/,後期通過直播,阿里v任務,做一些旅遊營銷方面的探討
自媒體平台可以分為兩種,盈利性強的,從這方面來講,微信公眾號和今日頭條以及騰訊的企鵝媒體號開放平台,都是不錯的。最起碼微信公眾號有廣點通以及讚賞來支撐作者收益,後期或許會開放付費閱讀,也算是一種盈利方式。
而微信公眾號依託於微信強大的社交屬性,所以用戶粘性、溝通性還是非常方便的。
而今日頭條則依靠自身資源,利用推薦制給作者帶去流量,自身也有頭條廣告這樣的收益模式,原創號也開通的有讚賞功能。
企鵝媒體號也是一樣,有自己的廣告機制,依託騰訊新聞、天天快報等資源,可以為作者帶去一定的流量和廣告費。
除此之外,搜狐自媒體、知乎、豆瓣,這幾個平台也不錯,雖然盈利模式沒有,最起碼在搜索引擎中的權重比較高,排名比較好,可以獲得大量的流量。
而最近百度新推出的百度發布平台,我這邊還在觀望,打算髮發文章看看流量如何。簡書是首頁推薦機制+文集文章投稿制,如果被推薦到首頁的話流量還不錯,否則流量就比較慘淡了。
所以,最看好的還是微信+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因為他們能給作者帶去利潤!
其次:搜狐+知乎+豆瓣,可以幫作者帶去流量
最後:簡書+一點資訊等其他自媒體平台。
本次不包含一些視頻自媒體以及音頻自媒體平台。推薦閱讀:
※阿里運營群面沒有通過,有哪些方法提高?
※新手來到互聯網公司做運營(轉行),要怎樣主動學習?
※一個客服系統都需要什麼功能模塊?
※怎樣做好 BD 運營的職位?
※新人如何進入互聯網運營崗位?該做哪些準備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