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諸如「曉松奇談」「羅輯思維」「吳曉波頻道」這類脫口秀的觀眾到底有何需求?從中又到底能獲取些什麼?
通過這類脫口秀真能學到有用的知識嗎?如果有,那到底是哪些知識呢?如果沒有,那又是圖個什麼?
在專欄里做過好幾次實驗,又做了一次,很不好意思……
昨天有人問我,為什麼你的回答很少人贊。我回答:因為贊更多需要情感。當你覺得「嗯,對。」的時候,你並沒有贊同的慾望;當你心理活動是「這就是我想說但說不出的!」、「不明覺厲」、「你們都應該看看」、「我支持你!」等狀態時,才會更傾向於點贊。所以說,即便都是乾貨,如果是離生活、新聞、常識較遠的內容,都不容易獲得贊同;同樣是缺乏知識性的論點、觀點,簡明扼要、態度鮮明的,更容易激起人的心理反應;上升到理論方法的水貨,則必然是雞湯更容易獲得歡迎。
昨天發的專欄[不要用計算引導你的人生 - 遊戲潮 - 知乎專欄],比普通回答贊同多,就是這個道理。但事實上這類文章無論是消耗我的腦力還是給人帶來的啟發,反而更少。
但這條專欄的真實目的並不是騙贊,而是為了展示類似邏輯思維這類自媒體是如何影響你的心智。(題主你說的幾檔節目性質並不相同,比如曉松,並沒有把社群經營作為重點,所以並沒有強化「影響心智」這件事。)
為了避免假戲真做,我選取的是數學專業的淺顯知識(評論里有人也發現了),而不是人文學科更唬人的東西。以專業知識開頭,然後逐步混入個人觀點,再轉到學習、提升等年輕人渴望的事物,最後降低用戶期望,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此類自媒體的通用邏輯。
請仔細看這一篇的結束部分,反覆強調的是——不要在乎我說什麼,重點是你的態度,辯證地吸收和學習——所以如果我說的東西有錯誤,無需在意這些細節。
是不是更加覺得有「氣質」了?
作為自媒體,氣質是最關鍵的,沒有氣質就無法激起文初所說的情感反應,也就無法帶來贊同和傳播。為什麼我的回答一般很少人贊同,就是因為太過平靜客觀,毫無氣質(當然,贊同並沒什麼卵用,不然專心當雞湯販子好了)。對於那些誇大言辭甚而嘩眾取寵的自媒體,我們這類受科學訓練荼毒的人,太容易抓到謬誤之處了,但某方面來說,這算是一種「不解風情」吧。
雞湯還算好的,對於情感類的文章,單單是從邏輯切入,就能找到無數錯謬之處。但儘管如此,還是很多女生會喜歡這些文章,而不是能指出問題的你,因為這些文章其實「療效」遠大於「實用」。
真正成功的自媒體,都是很懂「市場需求」的人,從文章到社群到活動,一個比一個更瞄準「市場」,對學院派來說則是一個比一個更沒用。
其實不管是成長、戀愛、創業……任何不針對具體操作技能的領域中,任何書也好、課程也好,其中的知識或建議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到人們——但絕非「靈丹妙藥」,人生很多事沒有「靈丹妙藥」,不是你照著做就能得到好結果。
所以雞湯並不可怕,只要你記得區分清楚自己的「需求」是什麼?單純一時失意,你可以找「治癒」;工作偶爾受挫,你可以尋求「勵志」;一直以來和異性相處都有問題,你該找「實用」;但真要攻克眼前的實際問題的時候,先把方法論丟到一邊,無論求己求人,都以解決效率為第一。我已經看過太多搞反情況、有如吸食鴉片般到處花錢接受「教導」卻始終無法脫困的人了。
如今很多「安慰」類的內容會以「實用」為包裝(通常目的是為了推銷自己)——比如說什麼XX思維、XX系統、XX方法……建議你在投入之前,請先多多看書吧。看多了你就會明白,鼓搗出這套東西的人其實根本沒有你想的那麼厲害。
我個人雖然偶爾也扯虎皮當大旗地扯一些理論,但只是好玩,並不認為能解決真實問題;炮製雞湯,安慰自己也順便安慰同樣境遇的讀者;但非常不喜歡用「偽裝科學」的方式,教導你該怎麼做。很多「實用」的方法在科學上是並沒有定義和驗證,這並無損於它的實用性。但以「看似邏輯」、「偽裝科學」的方式下給人做指導,就有點過了。不過反正大家都是混口飯吃,只能說身為消費者自己想清楚就好。你不是單身狗。沒有一個人吃飯的經歷吧?
沒有,我就是把曉說當說書聽。要說圖什麼,圖個樂吧。我不看羅輯思維的原因就是羅什麼老覺得自己見解別出心裁,想教育聽眾...這不是開玩笑么...
睡前催眠曲廁上背景音期期有新意周周不斷更
三個節目都看過,稱其為脫口秀,更願意稱其為自媒體。脫口秀更偏向於吹牛逼,自媒體更偏向於知識見識。還是有區別的。知乎上對類似節目的評價,好像都不高,但我認為這與社群人有關係,知乎的用戶逼格是高於這三個節目的受眾的,因此不能拿知乎用戶來和這三個節目受眾相比。三個節目多少都有講知識趨向,但方向不同,但對於他們的受眾而言,足夠了。
獨身的人越來越多,一個人在房間里吃飯打掃晃來晃去時,需要一個有品質的BGM不是嗎……感興趣就認真聽,不那麼感興趣就當聽評書了~個人覺得還是挺有意義的~
和羅胖相比矮大緊不知道高了多少,人家和XX總裁、XX官員、XX教授談笑風生,還不忘自嘲一下,無偶像顔值卻有偶像的熱度。
反觀羅胖,看幾個前奏都會覺得漏洞百出,思想深度有限,看羅胖不如翻翻教材和論文來的靠譜,實在有辱邏輯思維的題目。除了用些營銷性質的話術來吸粉,別說和大緊相比,和我比都。。。好吧,比我紅曉松奇談:這個節目以前叫曉說,節目開頭說護照48頁,每一個終點都值得讚頌千篇。世界那麼大,我還沒有去看,很想去看,聽人講也很開心。有種小時候,聽大人講外面的世界的感覺。就是見多識廣!曉說做了好多期,不但是地理,還有歷史文化,後來轉到愛奇藝,就叫曉松奇談,加了奇談,地理、歷史、文化、思考就都到齊了。很好看,也很有思想。曉說的時候還不太覺得,到曉松奇談,我覺得打開了我的世界,中華文化三大特點青樓、鏢局、科舉,禪讓與華夏第一帝國第二帝國等等,都是很新鮮很獨特很靠譜的觀點。曉松是個不錯的人,價值觀很正也接地氣,有名士風流的氣質,雖然臉大。這個節目是可以開闊人的。節目開頭的話,就是靈魂,建議問者仔細聽聽,包括幾次改版的。當然,矮大緊也有不夠深的時候,有時候碰到自己熟的領域,發現曉松也有沒使勁的地方。不過,總的來說很好很好特別好。有這樣一個節目,可以說是歲月里的一大幸事。
羅輯思維:羅胖不錯,很努力很勤奮很有創新意識很有毅力特別贊!但他是書童,聽他的節目,主要是聽到些新知識新文化,聽了感覺不錯,就別聽了,自己去看。不過小心,羅胖並不是高人,他不一定對,他讓你買的書,未必是好東西,他社區里賣的,也貴。擴大涉獵面,用羅胖不錯,只聽他的,你就把書童當老師了,這個是不行的。總的來說,有羅胖這樣的書童也是一大好事。
吳曉波頻道:沒看過,不過吳老師的書是極好的。好好讀,讀了就明白事了。有趣+有用—————————————我們就是想要看一些有意思的八卦呀!不是無腦的娛樂八卦,也不是嚴肅的全球新聞邏輯思維 我不怎麼愛看,曉松奇談 是聊歷史上的八卦,吳曉波頻道 是聊經濟界的八卦為什麼要看八卦,因為輕鬆有趣啊,在工作之餘睡覺之前難道要看新聞聯播嗎?為什麼要看視頻不看書看報看雜誌?因為方便而且免費嘛!而且可以邊吃邊看,簡直是居家必備之神器呢~
最後,感謝有了這些節目,讓我的用餐時間不再寂寞無聊
知乎用戶如果只是因為逼格而忽視了任何一個足矣影響自己長大的螞蟻,那就可惜了。
羅輯思維聽過幾集,之所以只有幾集是因為講的就那些,每集都差不多。矮大緊是一個有趣的人,聽他講歷史,我會想去看相關歷史,聽他講時事,我可以不用看國際新聞,聽他說奇葩,我可以樂!
圖個樂啊,圖個開心,圖個打發時間……脫口秀,人家都說是個「秀」了,就好比你看維多利亞的秘密內衣秀,你是奔著學習去的么?
公交地鐵打掃衛生跑步時候總得聽點啥吧。。
你不愛看書人家給你念書聽,你還想怎樣
主要是思維方法吧,原來還可以這麼想問題,原來還有人這麼想問題,原來問題還能這麼解釋,我錯了嗎?我沒有錯,你看,你要是這麼想。。。。。
三個項目都在聽,基本結論是:吳曉波的節目,有點像李連杰的電影,定位很高,一個人的視野期待通過一個人的視野幫助一個時代的人,提高一些,真心幫助大家。我平時聽吳老師的基本是批處理,用幾個小時,聽個10節、8 節的,聽後就算了。
羅胖的節目,定位很好,就是身邊的書童,把他能夠看見有價值的內容、書籍傳播給你,很好的,由於在中央電視台工作,看見的都是高大上的內容。但是問題是什麼?兩個問題很明顯,一是相是漢武帝身邊的衛青,武功高強、謀略很深、招招驚絕,這就是羅胖的「死嗑自己」,2015年的成功就在這裡,2016年沒有了,衛青在當上大將軍之後基本上不會打仗了,其實羅胖的這個現象很明顯,如李世民一集節目,明顯挖掘深度不夠,為什麼呢?成功人士的,形象第一碼,安全邊際嗎?二是中觀問題,宏觀問題基本一流,大家回去看看西方為什麼會贏?看不懂的英美法、什麼是好的經濟學等,一流超絕,但是宏觀談完了要到中觀,沒有好東西了。2016年的羅胖,也是幾集好內容,就是幾個帶班的,坦克+閃電戰的,A/B世界的,談判學的,這是好方向,但是沒有了2016年的那種氣勢。
高曉松的節目,基本上當韓劇看,不適合我。作為一個常常需要熬夜的畫圖狗,通宵時會聽曉松奇談。
首先,營造有人陪你的假象,減少熬夜畫圖的孤獨與不爽。其次,正如其他答案提到的,高曉松是個有趣的人,不論觀點如何對錯與否,至少他知道的比我多。目前所能想到的最後是,確實會因為他的節目對很多事情比如歷史增加興趣,從而查閱書籍,順便還能增加一點朋友之間的飯局談資。(?????)看人吧,我還是有很多收穫的,至少激發了我的求知慾。
我就看曉說 漲點小見識,畢竟自己見識不夠。
系統學習不願意,時間浪費覺得可惜。一寸光陰一寸金,聽聽這些節目,跟吃保健品沒啥區別,可以起點小作用,有時候有副作用。總體還是滿足有點上進心的人打發無聊時間的需求。
推薦閱讀:
※《吐槽大會》為什麼李誕、池子一直得不到Talkking?
※如何評價2.26《吐槽大會》中大張偉的表現?
※如何評價脫口秀演員池子?
※最新的《曉松奇談》中介紹了路易斯安那州的Cajun food,並對小龍蝦情有獨鍾。這做法和麻小有區別?
※如何評價《老梁故事匯》這個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