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與景德鎮,瓷都之名誰更名至實歸?
無意引戰。
請不要隨意更改問題內容與重定向。
我理解的「瓷都」,指生產藝術瓷,或者情懷、文藝一類的瓷器。如果說陶瓷產值,無論景德鎮還是德化,都排不進全國前五。
德化白瓷始創於宋代,興盛於明代,然後就開衰落。中國大部分窯口的歷史軌跡類似於德化,都是在明代開始衰落,比如龍泉窯、磁州窯、耀州窯等等。
我說的衰落不是停產,而是水平下降,產量下降,產品從銷往全國乃至海外的高檔瓷,降為地方性的日用瓷。
這些窯口衰落的原因有許多,比如戰亂、原料枯竭等等,最大的原因有一個:景德鎮的興起。景德鎮瓷在質量、品種和價格上,都佔有巨大的優勢。
歷史上其他窯的產品都比較單一,比如德化燒白瓷、龍泉燒青瓷。景德鎮不但有豐富的種類(青花玲瓏薄胎顏色釉粉彩),還仿造其他窯的產品,而且仿的惟妙惟肖。有了這點,其他窯想翻身都難。
比如官窯,宋代的官窯是越窯和官窯,還從汝窯、定窯、建窯採購瓷器。而元明清三代,所有皇室用瓷都是景德鎮產的。
景德鎮窯歷史比其他窯短,大概是宋朝一批定窯工匠在當地發現了優質瓷土,便就地燒定白瓷。正好後來的元朝喜歡白色,就把官窯設置在景德鎮,而後就如日中天了。
同其他窯比,景德鎮的優勢在於:一,三朝官窯在此,官府逼迫也好,支持也好,總歸要燒成最好的瓷器。
二,明代的資本主義萌芽在景德鎮體現的淋漓盡致 ,社會化大生產,專業分工細緻,效率高。連磨碗底和包草繩都是專門的職業,還有工會,磨把子和茭草行。
三,景德鎮有昌江,交通便利。本地的瓷土挖沒了就從外地用船運進來,瓷器再裝船運出去。
49年以後,景德鎮經歷了第二次衰落(第一次是太平天國),瓷廠全面國營化。現在許多老師傅對鐵飯碗時代念念不忘,但那時景德鎮真沒做過什麼好東西,連會拉坯的人都沒幾個了。這種現象直到90年代國營廠破產後才有改觀,現在已經基本回復活力了。
相反,幾個老窯口是49年以後開始復興的,包括德化。比如周恩來50年代說過要恢復龍泉窯巴拉巴拉。然後龍泉窯就恢復了,而且燒的非常好。現在的鈞窯也是,東西好,宣傳更好。還有醴陵五彩,水平甩景德鎮五彩幾條街。
但這些窯有一個問題,拘泥於傳統,過去燒什麼,現在還要燒什麼,創新不夠。比如每次到龍泉,看到高速出口的大牌子:青瓷之都,我都暗想:這「青」字真是作繭自縛。只有景德鎮,燒骨瓷以外的所有瓷器。還有德化這幾年開始燒青花了,不過水平有待提高。
結論:瓷都只有一個,中國景德鎮。
提到瓷器,國內、國外大多數人第一反應應該是景德鎮,,見到瓷器,國內、國外博物館中瓷器大多數為景德鎮窯燒制,,學習瓷器,景德鎮陶瓷學院為國內最高專業學府,,研究瓷器,唐七窯宋五窯中無德化、明清瓷器珍品大多景德鎮,,,德化聞名不過白瓷塑像,景德鎮名瓷和創燒瓷卻是不計其數,比如:影青、青花、釉里紅、釉里三色、素三彩、釉上五彩、鬥彩、琺琅彩、粉彩、青花五彩、還有釉色瓷如:祭紅、礬紅、郎窯紅、胭脂紅,祭藍、灑藍、豆青釉、黃釉、鱔魚黃、茶葉末、孔雀綠等等,,太多了,實在說不全。。。。總之,以我個人之見,單單就元明清三代景德鎮皆為官窯所在地,景德鎮瓷都的地位在建國後短時間內是動搖不了的。
多年前輕工業部授予潮州「中國瓷都」稱號,景德鎮人民表示很不服氣,無能為力的一場喧囂之後,以自稱「千年瓷都」收場。後來,輕工業部不在了。最近,這一瓷都之辯,再一次升級,某國際組織授予德化「世界陶瓷之都」的稱號,並頂著聯合國之名,令人不敢貿然直視。不過不出意外的話,相信這個組織也必將消失。
當然,這並不是問題的重點。問題的重點是--好吧,我想先說一個親身經歷的故事。
關於大師的故事
某天一位景德鎮做高仿的匠人朋友興沖沖的對我說,昨天晚上與某位「大師」共進晚餐。需要說明一下,大師指的是工藝美術大師這一稱謂的簡稱,往往前面還有中國、江西省、景德鎮市這樣的限定詞,以區分大師的含金量。
在景德鎮,大師這一體系明顯有別於傳統制瓷匠人體系,原因當然是大師的名號是可以用金錢來準確稱量的。值錢的大師在景德鎮的地位,這麼說吧,一般大家買房論套,再有錢點論層,更有甚者論棟,但景德鎮大師常常是論片。
你現在可以想像一個匠人和一位大師同桌吃飯(而且他一再強調是一位國家級大師)是怎樣的心情。他接著說出了大師的名號。令人奇怪的是,這位國大師的名字我並未聽說過,要知道,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數量可以用兩隻手數得過來,我再不感興趣,也多少聽說過。這位朋友興奮不已言之鑿鑿引起了我的好奇心,這是何方神聖?於是我問度娘。
度娘告訴我:有,而且你還能看到他的《證書》。我們知道每一件大師的作品都會附一張作品收藏證書,作用大家都知道。大師本人的證書其實很少能見到,因為並不需要:這不是在火車站查身份證,你揣著數百萬、上千萬去大師家買作品說大師您先把您本人證書給我看看。於是我打開鏈接,發現是在一個論壇里貼出來的,仔細一看,是授予某某某「中國國畫大師」的稱號。蓋的工章是中國書畫藝術什麼什麼,我記不太清楚了,但很嚇人。於是繼續問度娘,發現這個機構是一個香港註冊的私人機構。真相於是浮出了水面,我馬上告訴這位朋友,吃飯可以,不要上當,這樣的稱號你也可以有,花點錢就行。
一定會有讀者對這樣含沙射影表示極大的憤怒,你說的這個組織和現在說的國際組織能相提並論嗎?我不得不說,不能。但問題的重點不在這裡。
我要說的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也是浮雲。所有被「授予」的稱號都是浮雲。有沒有組織授予王羲之書法大師?授予李白詩歌大師?授予達芬奇油畫大師?如果有,只能說這個組織相當高明,用這些大師為自己貼金,如此而已。歷史上所有真正的大師,都不是被授予的。
所以歷史的問題,恐怕只能歷史的看。比如景德鎮。
歷史上的景德鎮
在世界陶瓷史上,它就是學霸。關於學霸,我聽到過一個段子,很精彩。某學生考了98分,而學霸考了100分,於是他跟學霸說:我跟你只不過兩分的差距。學霸的回答卻令他啞口無言:你考98分是因為你只能考到98分,我考100分是因為卷子只有100分。
如果大家稍稍了解一下世界陶瓷史,就會知道景德鎮為什麼在世界陶瓷史上據有根本無可撼動的地位。要知道,有明一代,景德鎮就已幾乎將曾經存在過的窯口盡數擠垮,輝煌如定窯鈞窯龍泉窯,都成如煙往事。而令這些窯口名噪一時的產品,彼時不過是景德鎮陶瓷體系中二級分類里的某一種。比如青瓷,這個曾經統領中國陶瓷半壁江山的品類,已經變成景德鎮顏色釉瓷器中的一種(而官窯汝窯龍泉窯,又只是青釉系裡的幾種,算起來,只是顏色釉中的三級分類),而且並不是最重要的一種。頗多傳說的祭紅才是顏色釉中的當家花旦。而單色釉體系也完全不是景德鎮名揚天下的絕密武器--相信大家都能猜到,不錯,是青花!當然還有一大類以粉彩為代表的彩繪瓷,是另一個後來為人們所熟知的體系。這三大體系之外,還有一些小的品類難以細數,比如雕塑瓷仿生瓷。所以,明代之前,整個人類陶瓷史上的全部努力,也只是成熟期景德鎮陶瓷工藝體系當中的極小一部分!
試問,今天有哪一個陶瓷產區,可以拿出全部的勇氣與氣力去完成景德鎮陶瓷體系中的任何一項?
所以,關於某某授予某某某某稱號這件事情上,大家都不必太當真,世界上生產陶瓷的地域和城市有很多,不只是在中國!德國麥森,荷蘭代爾夫特,日本有田(當然都是以仿製景德鎮為起點)等等等等。但,聖地只有一處,用不著什麼封號,也沒有哪個機構有這樣的膽量敢於站出來授予。好像有一天你對朋友說今天我授予齊白石國畫大師稱號,你得到的回答只能是「有病吧你」或者一個「有病吧你」的眼神,諸如此類。
當然,人們一定會說,那是歷史!現實呢?
現實的景德鎮-極度分裂的城市人格
好吧,你終於說到了問題的重點,也是景德鎮反應強烈的最核心的因素。
這個問題,值得細細說說。
如果你今天來到景德鎮,一定能夠找到穿越的感覺。這個頂著地級市名號的城市,仍然只是個小縣城,出廠日期還是八十年代。你仍然能在晚上看到馬路邊露天搭著小舞台的卡拉OK,在白天看著掛著歌舞廳廣告的車輛一邊通過喇叭廣播一邊穿行在大街小巷。雖然,它也有沃爾瑪、肯德基。
景德鎮的沒落並非人們一般以為的改革開放以後,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潮州、德化、龍泉、唐山等諸多陶瓷產區的崛起而開始。沒落的開始,恐怕要追溯至19世紀初。在15世紀至18世紀三百年的時間裡,以景德鎮為中心的中國陶瓷令歐洲人為之瘋狂,但19世紀之後,中國風不再令其神往,甚至成為鄙夷的對象。加上歐洲陶瓷的崛起,中國陶瓷在國際舞台銷聲匿跡。景德鎮不復往日的神彩。加上工業革命的到來,歐洲陶瓷進入發展的快車道,尤其是在工業化生產的道路上,把古老的中國遠遠的摔在了身後。時至今日,國際上著名的陶瓷品牌,多數源於歐洲。
儘管如此,景德鎮在傳統工藝的道路上仍艱難前行。實事上,工業化的強大力量也沒能把這一古老的手工行業徹底打垮。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景德鎮傳統工藝之強大,需知在全世界範圍內絕大多數的傳統手工行業,幾乎盡數擠垮。景德鎮陶瓷雖然在乾隆朝集大成之後,難挽頹勢,但仍有「同光中興」的創造,有珠山八友為代表的創新,有中國傳統陶瓷工藝偉大傳統的繼承,直至今日。
今日,景德鎮的傳統工藝有多麼強大?舉凡歷史上所有曾經燒造過的品類,在今天的景德鎮,都不是難事!而國內諸如汝窯鈞窯官窯的復燒,對景德鎮而言,不過是小孩過家家的遊戲而已。數萬一件的仿鈞窯製作,拿到景德鎮減去兩個零也不會有人問津(當然,我說的不是大師作品,儘管我覺得他們價格也完全可以減去兩個零,但不是我們這次討論的範圍)。
好吧,你一定會說我太扯。而我也沒辦法在文章里拿兩件東西來比,就算比,也很難用工業化的標準來衡量。我們簡單說點歷史吧。比如鈞窯。雍正時仿鈞窯創燒了「窯變釉」這個品類,是顏色釉家族中的一種。解放後極為流行的「三羊開泰」窯變瓶就是窯變釉中的一種。80前城市裡出生的,恐怕少有不知,80後可以問問父輩。從工藝上看窯變釉在鈞窯的基礎上有了質的進步。為何?元代之前,高溫的紅色偶一出現,已足以令人驚嘆,大紅斑是鈞窯中的頂尖名品。於彼時,這樣的製作完全是可遇不可求。而雍正時期,已經是出窯萬彩,出神入化,近乎隨心所欲。從偶然進入必然,已然是一個質的飛越。
這就好像說鈞窯是高中里的數學學霸,而窯變釉已然是數學博士。這個博士一直活到現在,而高中的學霸早已不復存在,它的後人在時隔數百年之後,想要努力恢復他當年的水平,注意,我說的是努力。
這就是為什麼當下差不多所有歷史名窯復燒的全部努力,對景德鎮而言不過是過家家的遊戲。
接下來你一定要質問,既然你說當下的景德鎮這麼厲害,那為什麼景德鎮瓷器都只是在全國各地擺地攤,而且質量低劣?地攤擺出了什麼?
這又引出一個說來話長的問題:體制。遠的不說,解放以後,不再有私營的作坊,中國陶瓷史進入國營瓷廠時期,十大瓷廠紅極一時,但九十年代改制,瓷廠在一夜之間解體。技術人員轉入民間,大量湧現一個個的小窯口,延續仿古的製作,就是現在遍布景德鎮大街小巷的仿古作坊,他們的製作只能流向古玩市場,更高端的,直接流向拍賣會。瓷廠的非技術人員,很多就轉向經營瓷器,而且是走出去。
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擺地攤的景德鎮瓷。擺地攤這件事,也有一個發展過程,最初很多就是到各地的古玩市場販賣假古董,也有一些拿日用瓷在城市街頭擺攤,後者成為主流,後來不斷發展,現在在大城市,很多變成短租店面,打著最後三天甩賣的方式。不但如此,曾經一度,擺攤的大軍一路殺到海外,還引起了外事糾紛,導致地方政府嚴格控制因私出國護照並殃及普通市民,直到今天,景德鎮的個人因私護照都不能留在市民手中。擺攤的產品最初也是以景德鎮生產的日用瓷為主,但很快就演變成以外地低端日用瓷為主,少量景德鎮生產的傳統工藝瓷。原因很簡單,工業化的產品,景德鎮淘汰出局。而既然外地企業都打著景德鎮的旗號賣自己的瓷器,景德鎮人為什麼不能打著景德鎮的旗號賣外地的瓷器?
所以景德鎮的狀態是極度分裂的,一方面在工業產品的市場上節節敗退,事實上,並不只是落後,我以為,已經是淘汰出局!工業化生產的核心要素:資本、工業技術、設備、管理以及設計等等等等,何有於景德鎮?即使在本地陶瓷市場上銷售的日用瓷也很大一部分都是外地產品;另一方面,他仍然保持了清三代以來最高峰的傳統手工工藝體系,並且仍然擁有一大批優秀的匠人在傳承並發展,但這個體系的產品卻不能流向產品市場,普通民眾也根本無從了解。
反觀其它的傳統陶瓷產區,打著歷史與復燒的旗號,在燒造進入消費品市場的產品,包括龍泉窯汝窯鈞窯等等。很多都取得了驕人的成績。這恰恰是景德鎮所缺少的。
細心的讀者一定注意到,我舉的例子里一直沒有提到故事的另一個主角:德化。
向德化致敬!
我在此時才來談論德化,那是因為,我們需要向德化致敬!
無論歷史,還是現在!
在講述景德鎮的偉大傳統之時,我們近乎無視任何其他窯口。但是,德化是個例外。德化窯一直安靜的佇立於中國東南一隅,保持著自己的特立獨行。事實上,與景德鎮窯,似乎更是一種共生的關係,用現在的話說,在細分市場上,德化窯很成功。(當然,這裡有一個誤解:很多人說景德鎮主要是生產官窯而德化是外銷,這就等於說古代歐洲人追捧的其實是德化瓷,這就像韓國人宣稱孔子是韓國人一樣不值一駁。實際上,德化白瓷的確很受西方的喜愛,但那不是主流,根本無法和以青花為代表的景德鎮瓷相提並論,當然德化也生產青花並出口,但要知道那不過是景德鎮青花的山寨版,並且水準不高。)
事實上,德化窯就好像是喬丹時代的藍球運動員,不是你不優秀,實在是喬丹太偉大。我認為,德化窯是一個偉大的窯口,它在景德鎮摧枯拉朽強大的力量下,不但沒有滅亡,而且不斷延續和發展,它創造出被西方稱之為「中國白」的精美的陶瓷品類,它的雕塑瓷特別是造像的細膩程度上,至今令景德鎮窯甘拜下風!今日景德鎮有很多的粉彩造像,就是從德化購進再進行彩繪二次燒成。這完全得益於當地特殊的瓷土資源,使得德化白瓷這一特殊的品類,令景德鎮窯完全無能為力。在堅守自己的優勢之餘,德化還不忘師彼之長,時時山寨景德鎮的青花瓷。儘管實力懸殊,但放在歐洲市場上,仍然是令人讚歎的產品。
尤為難能可貴的是,傳統並未成為德化的包袱,它沒有陷入景德鎮的尷尬處境。在現代化的道路上,德化再次邁出了成功的一步。特別是在中低端的茶具市場上,佔據了大半江山。前幾年我們去德化考察,有一個非常深的感受,對比景德鎮,德化再小的作坊都是一個企業;而景德鎮,再大的企業都還是個作坊。這,就是差距!
當然,就授予稱號本身而言,我以為更多的是一種商業行為,儘管稍有鬧劇之嫌,但並非沒有底線的炒作。事實上,這恰恰是景德鎮應該學習和反思的地方。
景德鎮的問題恰恰是他背負了過於輝煌的過去和令人萬分尷尬的現在,造就了這個城市的極度分裂的人格,變得格外敏感而脆弱!但是,景德鎮仍有希望,偉大的傳統並非只是遙遠的傳說在歷史中迴響,他仍然灌注在血脈之中,充滿生機和力量。對今天的景德鎮而言,最重要的,是找到一條道路,將這偉大的力量釋放出來!如果不能,曾經的輝煌不會說服未來!
回到文章的題目,世界究竟需要多少陶瓷之都?我想,多多益善!又或者,一個都不需要!需要的,是越來越多的精美瓷器,給人們分享,供人們使用,為人們帶來美和快樂。
而我相信,對於全世界的陶瓷愛好者而言,聖地,只有一個!
作為德化人,尤其是泉州人。。我覺得大概用下面這一段話吧。
世界瓷都:德化中國瓷都:景德鎮因為德化瓷偏向外銷,民窯多於官窯,加上泉州在歷史上的海港地位,所以在海外,傳播其實更廣。景德鎮的瓷,更多的是官窯,做工比民窯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但因為官窯,又在江西,所以對外傳播反而沒有德化的廣。(大霧)
一個偏向商業,日用瓷。一個偏向藝術,工藝瓷。分割線----------------------------------------------------(瞎扯淡)德化人不多,30多W人,景德鎮有140多W人,就連泉州人都不一定知道這個地方,事實上,要不是這個評世界瓷都的事情,有些人還不知道還有德化這麼一個有著陶瓷文化的地方吧。其實,我們自己德化人都不覺得瓷文化評得到我們,因為這麼多年來,對景德鎮的宣傳實在是碾壓我們。但就像曾經的泉州,曾經的德化也有過她輝煌的歲月。德化大師不是沒有,更多的是商品和商人。炒作黑幕可能近些年知道的少了。景德鎮一絲不苟的匠人多,有了情懷了。我自己是德化人。
推薦閱讀:
※中國有沒有比骨瓷還薄的瓷器???
※不考慮歷史價值的情況下,我們的制瓷工藝超越古代了嗎?
※龍泉青瓷茶具該怎麼選擇?有什麼便捷的方法么?
※景德鎮出產的陶土不會用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