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中說東周與西周戰,東周與西周爭,為何戰國時同存東西周?


拙作《先秦古國志》有講述周國、西周國、東周國的歷史,茲摘錄於此共饗同好:

周國

國名:周

方位:西周今陝西岐山,春秋今洛陽東郊

姓:姬

建立:周文王第七子周公旦建立

滅亡:春秋中後期

主要人物:周文公(周公旦)、周平公(周公君陳)、周定公、周桓公(周公黑肩)、周公忌父(宰孔)、周公閱、周公楚

最近聽說有本書叫作《孔子的周公——尚書中所見的西周女王》,通篇講述周公旦其人其事,不過其中最吸引人的還是「周公是女性」的言論,於是找了本電子版看,看完之後果然感覺: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好了,閑話不說,開始講我們周公的「周國」,大家知道有周天子也有周公,周天子統治的是周朝,周公統治的當然就是周國了。周國在哪裡呢?西周初封時是在今陝西岐山一帶,那裡就是周朝的老根據地周原,儘管周朝由此發跡並定國名為「周」,但周原的這個「周」同時也保留了下來,並且封給了周公旦。我們對於周公旦並不陌生,他是武王伐紂的主要參與者,更是成王分封的直接執行者。周初統治思想、政策、策略的制定,都直接或間接出自周公之手,周公更是影響我國兩千餘年的儒學祖師,無愧為中華歷史上第一位文化巨人。

《史記》記載周公旦是周文王第四子,而《左傳》卻記載周公是周文王第七子。武王伐紂的時候,周公就是武王的左膀右臂,和姜子牙、召公奭一起協助武王採取重大政策。武王去世後,周公又以攝政身份輔佐成王即位,平定管、蔡、東夷的叛亂,並主持修建洛邑城。此後周公又推行分封制,在武王小分封的基礎上實行了一次大分封,主要是對原商夷地區包括齊、魯、衛、宋、燕等國的冊立。此外,周公還推行禮制,一方面繼承了殷禮,另一方面大膽創新,終於推陳出新地創造了周禮,據說《周禮》就是他的作品。周公的「明德慎罰」思想也成了中國古代政治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尚書大傳》說:「周公攝政,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作樂,七年致政成王。」這個按部就班的時間肯定是有問題的,但所反映周公的事迹還是沒有錯誤的。

這裡有個問題值得討論,那就是周公攝政的問題。我們一般說法是周公攝政但沒有稱王,這是《史記》的說法,楊向奎、夏含夷等學者支持這種觀點;但也有說法是周公沒有攝政直接稱王,最早提出這個觀點的是明代的大才子祝枝山,李裕民、啟良等學者支持周公即位說;也有說法是周公既攝政又稱王,如顧頡剛、徐中舒等學者提出這種說法;還有說法是周公既沒有攝政也沒有稱王,如馬承源、王慎行等學者。因為不是歷史考證,這裡就不一一展開介紹了,本人是認可周公既攝政又稱王的說法的,也就是說當時的天子是周成王,但是周公以攝政的身份也被視為「王」,《尚書》中多次提到 「王若曰」中就有指的是周公,很多人礙於後世「國無二王」的思想,認為周公不可能稱王,這是不符合歷史記載也是不符合當時形勢的,西周初期宗法未定,王並不是神聖的稱謂,金文發現甚至有諸侯亦可稱王。

周公東征後,除了周原的封地外又封了魯國。於是周公讓長子伯禽代自己封於魯,次子君陳繼承周公職務,其他六個兒子分別封在凡、蔣、邢、茅、胙、祭六國。周公死後,謚文,是為周文公。周公君陳為周國國君,是為周平公。令方彝的銘文記載:「王命周公子明保尹三事四方,受卿事寮。」這個周公子明保據陳夢家先生考證,就是周公君陳。他繼承了父親的公卿職務,統率部隊與蠻夷作戰。此後周公世系一直沒有記載,直到共和行政的時候,才出來一個周定公和召穆公共同輔政。之後的周國國君又無記載,直到春秋開始,周國也跟隨王室東遷到洛邑東部一帶。到周桓王時,周國國君叫周公黑肩,又叫周桓公。前707年,周公黑肩、虢公林父跟隨周桓王一起討伐鄭莊公,在葛被鄭國大敗。(參見「西虢國」)前694年,周公黑肩想殺死周莊王立王子克,被辛伯告密,周莊王先下手為強殺死了周公黑肩。(參見「有莘國」)這是歷代周公中的一個敗類。

周公黑肩之後的周國國君叫作周公孔,擔任王室的宰。周公孔字忌父,所以又叫周公忌父、宰孔。前678年,周大夫國和夷詭諸不和,國引導晉國軍隊攻滅夷國,周公忌父因為和夷詭諸交情較好,害怕殃及池魚而逃到西虢去避難。當然國考慮他是天子重臣,並沒有和他過不去,周公忌父得以回國。前651年,齊桓公召集諸侯在葵丘會盟,周公忌父以太宰身份代表周襄王出場,賜給了齊桓公胙肉——別看一小塊祭祀用的臘肉,這可是霸主的象徵。葵丘會盟後周公忌父遇到了打算前來開會的晉獻公,忌父說齊桓公不致力於德行,而忙於遠征南楚和北戎,但是肯定不會攻打晉國。但晉國可能有禍亂,所以你老晉呢還是先回家管管自己的事吧!結果晉獻公果然一回去就病逝,大夫荀息先後擁立公子奚齊、卓子為君,都被大夫里克殺死。老荀自己有負託孤之任,結果在齊桓公的出面斡旋下,齊國代表隰朋和周室代表周公忌父、王子黨一起擁立晉惠公為國君。

周公忌父最後一次出場是在前636年,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帶叛亂,聯合狄人一起進攻成周,周襄王逃到鄭國,周公忌父、原伯、毛伯、富辰等人都被抓獲,周公忌父可能在這場政變中喪生。之後晉文公殺死王子帶,幫助周襄王複位,周襄王又立周公閱為周國國君。前630年,周公閱代表周襄王到魯國聘問,魯僖公宴請他菖蒲菹、白米糕、黑黍糕和虎形塊鹽等,這些東西我們現在看來平淡無奇,但在當時卻是文韜武略非凡之君才能享有的,周公閱自覺個人無此能力,非常明智地推辭了。前613年,周頃王去世,王孫蘇和周公閱爭奪卿士位置。大概是王孫蘇和周頃王是基友,周頃王生前希望由他執政,但又覺得對周公閱不公平,所以又暗地裡派大夫尹氏和聃啟到時候支持周公閱去晉國打官司。這樣一來周公閱自然贏得了訴訟,保住了地位。

周國最後一位有記載的國君是周公楚,大概是周公閱的子輩。前580年,因為周惠王、周襄王的王子王孫們都討厭周公楚,他們支持大夫伯輿和周公楚爭奪周簡王的執政,結果周公楚被擠了下去。周公楚很生氣離開了成周,周簡王叫他回來結盟,但是他仍然憋不下這口氣,三天之後他又離開了。此後的周國國君不見記載,大致是在此次事件中周公在周王朝中徹底失去權力,從而退守周國。大致在春秋中後期,周國因為沒有繼承人而絕封,地被天子收回。周國後人以周為氏,漢代有太尉周勃,或是周國之後,也可能是戰國的西周國、東周國之後,現在岐山、洛陽、曲阜均有周公廟。

西周國、東周國

國名:西周(周)

方位:今河南洛陽王城公園

姓:姬

建立:前440年周考王弟揭建立

滅亡:前256年亡於秦昭王

主要人物:西周桓公(揭)、西周威公(灶)、西周惠公(朝)、西周武公、西周文公

國名:東周(周)

方位:今河南鞏義

姓:姬

建立:前367年西周威公子根建立

滅亡:前249年亡於秦莊襄王

主要人物:東周惠公、東周昭文君、東周武公

《戰國策》的前二策是《東周策》、《西周策》,如果對戰國歷史不了解的話,很多朋友看到目錄可能就會不理解。戰國有東周倒也罷了,為什麼還會有西周呢?還真有。此西周和東周非彼西周和東周,是在東周王朝區域內並存的兩個畿內國。在戰國時代,東周王朝的直轄區域實際上被西周國和東周國瓜分了,連周天子都寄居於兩國。有個成語「債台高築」形容欠了一屁股債,這個成語最早說的不是別人,正是末代周天子赧王。原來周赧王最後跟著西周公混,自己砸鍋賣鐵將九鼎都賣給商人來養家糊口了,但還是欠了好大一筆,無奈只好建了個高台躲債用。我們之前說到春秋戰國之際是「單氏取周」,單國一家獨大,那麼,西周國和東周國是怎麼來的,又是怎麼崛起的呢?

原來春秋末年,周貞定王死後,兒子周哀王即位。但周哀王不久就被弟弟周思王殺死;之後周思王又被弟弟周考王殺死。周室經過這一系列動亂後更加衰弱,同時周考王也害怕弟弟揭發揚家族傳統,乾脆把弟弟分封在洛陽東郊的周地建立周國,表面上說是恢復周公的祭祀。因為和之後的東周區分,所以這個周國在歷史上被稱為西周。前415年,西周桓公去世,子威公即位。西周威公已經有點戰國諸侯的氣質,學會了重用平民人才。比如被他尊為老師的寧越就是中牟地區的平民。寧越年輕的時候也只是個農民,問他朋友說:「怎樣才能免除耕田的疲苦呢?」朋友說:「不如去好好學習吧!學個三十年就能發達了!」寧越說:「要不就十五年吧!別人休息我不休息,別人睡覺我不睡覺!」在他的奮發圖強下,終於過了十五年就做了西周威公的老師,史載威公向其諮詢用人之道。

晉幽公的太史屠黍見到晉國之亂,也投奔當時頗為賢明的西周威公,並且預見晉國用人無道、百姓多怨,即將滅亡,而且還說了中山也會滅亡,結果都被他言中了。這樣的一時才俊都被西周威公收入麾下,可見威公確實有一定才能。也很可能就是在西周威公的時代,單國在周朝逐漸失勢,從而被西周威公所掌權。西周威公一直到前367年才去世,威公一去世,對西周國蒸蒸日上表示看不慣的韓國和趙國就馬上包圍了西周,逼惠公子朝分出一塊土地給弟弟公子根,從此以後周國被一分為二,公子根所在為現在河南鞏義一帶,因為在西周惠公的東邊,所以歷史上一般稱之為東周國,公子根是為東周惠公,和老兄同謚號。此時周天子依附東周公。

韓國、趙國此計策實在高明,一方面不滅亡西周國,保全了名聲;另一方面西周國被一分為二,而周天子又被庶出的東周國控制,所以讓兩國實力達成了平衡,不僅如此,兩國還經常開戰。西周甚至想和楚國、韓國聯合進攻東周,東周大夫齊明對東周君說:「我最怕西周國給楚、韓的禮物是讓兩國向東周索取土地,不如我們先派人對兩國說,西周目前對你們的態度還是模稜兩可。如果西周不受到東周的壓迫,就不會送禮物賄賂你們。你們要想得到寶物,不如讓我們東周去進攻西周啊!這不是我們為你們爭取寶物嗎?」東周公聽從了計策,結果西周果然只能拿著自己的寶物行賄兩國。

當然西周也不是菜鳥,他們仗著自己控制了洛河上游,乾脆堵住水源不讓東周種稻。這下東周公抓狂了,只好拿錢給策士蘇代,讓他去遊說西周放水。結果這個蘇代更絕,勸西周君先放水損害東周的麥子,讓他們稻子種到一半再收水,結果這次東周被陰了。後來西周有個叫昌他的人叛逃了東周,西周公正在氣頭上,大臣馮且對西周公說自己有辦法弄死叛徒。他要人送了三十兩黃金和一封信給昌他,信上說:「事情能辦成,就努力去辦;如果不能成功,就趕快逃回來。事情久了就會暴露,那就是你自取死亡。」同時又派人稟告東周公有姦細,結果東周公果然把昌他給殺了。

這兩個國家就在這樣的拉鋸中扯來扯去,當然是誰也滅不了誰,反而成為戰國七雄利用的工具。西周惠公之後是西周武公,西周武公的太子早死,另外還有五個兒子。楚國一直與西周交好,西周武公想立公子咎為太子甚至都要楚國的支持。後來公子咎即位,是為西周文公。前256年,秦國將軍摎攻打韓國,取陽城、負黍兩城,殺敵四萬;攻打趙國,取二十餘縣,殺敵九萬。秦軍的兇悍再次震驚東方,於是東方六國積極合縱,並且拉上西周文公。西周文公本來擁戴秦國,現在一下子昏了頭又把碼押給六國。讓六國都從西周控制的伊闕關口通過攻秦,並且堵塞秦軍通常東出的道路。秦昭王大怒,讓將軍摎攻打西周,孤零零的西周文公這時才知道六國不靠譜,只好去秦國請罪,將西周三十六城邑獻出。

同年,西周文公和跟隨他的周赧王都病死了(周赧王之前的天子依附東周公,從他開始依附西周公),於是周王朝和西周國都滅亡了。東周惠公之後有東周昭文君、東周武公,傳到東周文君時的前249年,因為東周文君也不自量力和東方六國聯合伐秦,結果被秦相國呂不韋滅亡,東周的河南、洛陽、谷城、平陰、偃師、鞏、緱氏等縣邑被秦國一口吃光,可憐的東周文君被遷到陽人聚去維持周室社稷,從此東周國也滅亡。西周國在西周威公時代尚有一定實力,大概當時兼并了周朝的全部城邑,儼然是周朝之主,還能與諸侯一爭高下;奈何身死之後國家被一分為二,從此兩國陷入內鬥,並成為大國爭奪的工具;最後也因與秦國反目而相繼被滅亡,一個縱橫八百年的朝代「周」才真正被畫上句號。

謝謝關注!

微信公眾號:林屋讀書(linwudushu),文史作家林屋公子創辦。

我們的宗旨是大眾、新銳、趣味,熱點知識化,知識娛樂化。

http://weixin.qq.com/r/jjmSihbEDktxrVLp92yc (二維碼自動識別)


這個周是周公的封地。因其采邑在周,爵為上公,故稱周公。


推薦閱讀:

琅琊榜中梁王能算一個好皇帝嗎?
歷史上,當一個新朝代建立時,其命名是如何決定的?
日本為絕對漢字為主的國家,為何部分國人並不知曉?
「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八榮八恥」等究竟是什麼?與毛思想、鄧論、馬克思主義等有何異同與關係?
為什麼燕國子之的改革以失敗告終?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中國古代歷史 | 歷史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