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從商,是不是年青一代志在從政的人少很多,如果是,原因是什麼?
看了一下,知乎上「商業」和「政治」都是非常熱門的話題,也有很多人做著從商、創業的夢,但是志在從政的就很少,因此會覺得是不是現在從政對年輕人沒有吸引力了。更具體地說,這裡的從政是「為官」,而不是滿足於爭當基層公務員這種「吏」。
我國古代一直有「學而優則仕」的說法,科舉也是隋唐以來階級流動的重要方式。新中國建立以來,從政一般都是通過入黨;而經濟建設是中心以後,「學而優則商」似乎越流行了。感覺是很少有人說「我的志向是做一個好官,無論官職大小,為國家社會做點什麼。」自己想了想,可能的原因有:1.從商和從政都是少數,大部分人其實都是選擇了打工,或者說沒有選擇的打工;這可以歸結為沒基礎。
2.但即使1是對的,仍然覺得有基礎的人中以「從政」為志向的人很少,對於好學校的學生不從政,那麼可能是因為一些原因不願意:1)思想不符合當前主流意識形態,或者不滿當前的政治環境;2)物質回報不夠,比起其他行業效益較低;3)對政府部門的現狀失望,不相信在體制內自己能有什麼影響,能改變什麼;4)擔憂一些可能的風險,如沒有關係難以升遷,不會逢迎受人排擠等。3.也有可能不是不願意,而是沒途徑:1)沒有渠道了解,不知道如何進入政界,或許只知道可以國考公務員,但公務員不完全等於「入仕」;2)沒有目前進入政界需要的相關資源,如關係、金錢等。最後,想問的就是如果有基礎(國內名校本科在讀,可以讀碩士博士,家庭經濟不窘迫,不急需錢),有意願的人有志於入仕,應該怎麼做呢?(比如:研究生是不是選某些專業會有幫助?是不是越早入黨越好?是不是應當學習目前的政治準備國考,考上公務員再慢慢來?等等)同時,做出一個選擇當然會有風險,目前的環境下,這種風險有多大?
謝謝。
謝邀!
我不覺得很多人認真思考了從政還是從商的問題,大部分的人畢業的時候更多時候是找一份好的工作。大家選的都是想從事的工作領域,是商是政是打工,根本難以定義。現在國企都會下崗,公務員都會淘汰,討論從政從商還有那麼大的意義嗎?
而且,你如何來定義從商或者從政,從商的意思是做生意嗎?在外企工作算不算從商?在私企算不算從商呢?同理,你怎麼定義從政,一定要在市政府省政府才叫從政嗎?在國家公職的單位做領導算從政嗎?現在社會分工那麼細,簡單分成從政從商本來就太草率。
先說從商。如果在企業做到了高管,算不算從商?還是你說的打工?是不是你說的從商就一定要創業才算呢?一定要做成大企業才算呢?如果在外企中成了中高層管理,算不算從商?難道只有李彥宏算從商,其他人都是打工?只有王石是從商,其他人都是打工嗎?
再說從政。在國內除了公務員進入政府體制,其他的途徑也很有限,無非就是在事業單位,或者在國企。大部分人進去國企,他們如果幹得好,也是可以成為由政府級別的幹部的,比如南航的老總之類的,級別不低呀!比如進報社,算不算從政呢?各地的電視台的台長之類也是有行政級別的呀?算不算從政呢?在985大學做校長還是副部級呢?做學院的院長還是處級呢?這算不算從政?在大學做書記的還有調到地方做書記的呢?這又算什麼?
再說你說到的從政沒途徑,你個人覺得有什麼途徑呀?你說很多人不知如何進入政界,難道目前除了公務員,還有其他更好地方式?(我說的高校國企畢竟都是少數能夠到地方政府。)還有其他的途徑嗎?沒有家族級別的能量底,過人的情智商
以及言行舉止原則技巧和體制規則的深刻認識——從政就是個笑話
進入政界的門檻太高了,以至於我等絕大多數人不曾見到過。事實是這樣的,從商的可控性遠遠大於從政。這就像你是個千萬富翁,留下幾百萬給孩子,顯然要比讓孩子考上公務員簡單。政治機遇都是可與而不可求。
是,原因是「志商」不足
提起「智商」,沒有家長不知道,可提起「志商」,不少家長就無語了。志商即一個人綜合的意志水平,包括堅韌性、目的性、果斷性、自制力、獨立性等方方面面,是與行為密切相關的心理品質,決定著孩子做事的成與敗。
從政比從商起點高這一點要先說明,從商你可以白手起家,還有希望,從政白手起家的時代真的過去了,這個要說明。對於從商還是從政我也正在考慮,因為快畢業了,家裡人也在問我打算出來幹嘛,我自己也是一個很有進取心的人,家裡能提供的條件也很好,我媽媽過年的時候就問我有沒有考慮過報考博覽局或者招標辦之類,或者像長輩們一樣從事紀檢工作,我在猶豫,因為我從小接受傳統教育,加上家教也算好吧,我個人的原則性也是很強,抱負也不是所謂的養老等死,我想有一番作為,然而低報酬讓我這個心在動搖,當然別笑話我既然要為國奉獻,還想著物質,畢竟我也是要生活,我也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權利,我爸爸那一代的,從政的都普遍窮(當然只是我身邊看到的,我的長輩們都是很清廉的),很多出去經商做生意的,四五十萬的車很普遍,讓我記憶很深刻的是我姐姐要買一輛十多萬的馬自達,當時省了很久的錢;再加上仕途的混亂,當然別嘲諷我一個還沒進去的人就知道混亂了,沒吃過豬肉,還沒看過豬跑么,每次聽家裡人說的最多的就是誰誰誰犯事了,誰誰誰進去了,具體原因是什麼什麼,和報紙上的其實是有很大區別的,有些人進去完全就是欲加之罪,所以我也害怕,我家裡就我一個獨子,同時這也是我很不知道怎麼辦的原因之一,家裡從政的歷史是從太爺爺開始的,到了我這裡,如果斷了,我覺得想要在你的下一代延續這個從政的經歷,很難很難,所以我又在想這個要不要扛起家裡旗幟,繼續走下去。從商就不說啥了,完全是追求與物質,只要能有一點點的預見性,付出的要比從政付出的少,其實從政很累的,一點都不會比你創業輕鬆,如果非要說坐辦公室養老我也沒辦法,因為真的想在仕途上有作為的人,都會很勤奮,很辛苦,我也不怕說,我姑爹可以說是累死在任上的,完全是勞累,缺少休息,那時候家裡窮,加上醫療不完善,回家養病一年之後就去世了。不過我最終還是要做出選擇了,馬上就要畢業了。
從政的成本太高了,有時候回報不成比例
實在不好意思,現在才來答題。其實目前字數最多的答案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我談談個人看法吧。咱們先來說說問題中「志在XX」。應該說現在年輕一代,尤其是90後、00後,較之70、80後對社會現實認識得更迅速(我是80後,通過觀察自己身邊的年輕人得出的結論),「志向」這種東西在年輕人步入社會時產生的影響力已經不再起到決定性作用,選擇何種人生道路,更多是出於現實利益的考量和妥協(當然我也不否認確實有年輕人出於理想做出選擇,不過已經是少數了)。如果年輕人獲得的社會資源越多,那麼他的選擇就越傾向於理想化,因為容錯率低,有退路,但現實是有豐富社會資源支撐的年輕人鳳毛麟角,選擇人生道路的機會成本簡直太高了,所以必須在「理想」與「理性」之間做出最符合自己實際的選擇。可以說現在年輕一代選擇「從政」還是「從商」大多不是「有志於此」,而是迫於現實的理性思考。第二個問題就是「從政」或是「從商」的定義。何為「從政」?是以職務晉陞為目標還是以奉獻社會為目標?職務晉陞方面,目前體制內95%的人政治生命到頭了最好的結果才是升到處級幹部,努力一輩子才當個科級幹部的人有的是;奉獻社會方面,一個從底層干起的年輕人可能到退休了也服務不了多少老百姓,95%的時間是為組織和領導服務,而在某些基層部門,你不被動地禍害老百姓就不錯了。何為「從商」?是給老闆打工還是給自己打工?你要問問自己能不能過上體面的生活,能不能在退休前把養老的掙出來,能不能讓自己在社會生存技能方面有所提升,能不能實現預定目標,金錢和社會影響力是否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標準。「入仕」與「從商」這兩個題目太大了,最好先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能支持自己選擇的資源有多少,才能不浪費機會。希望我對這兩個問題的看法對題主有幫助。
題主確實提了一個好問題。能很好回答題主問題的人一定得有過相關的經驗才行。特別是從政的經驗。從政處級是入門,廳局級才算是有經驗吧。不知道他們上不上知乎。
其實我是很認真考慮過當職業革命家的。後來我移民了。
年輕人想在政界發展,能創業嗎?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自己想逃離,而別人卻幻想著進入這一行業?
※本科985熱門專業、碩士二本冷門專業的女研究生,該如何選擇第一份工作的行業和崗位?
※對未來的猶豫,該堅持理想還是聽從家長?
※作為大集團的企劃,怎麼做自己的職業規劃和部門規劃?
※新聞學和傳播學的側重點各是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