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區的同學聽到自己的方言在討論嚴肅的問題的時候會有搞笑的感覺嗎?

因為我平時能接觸到西南官話(四川話、成都話、湖北話等)和東北話(除黑龍江外)和天津/北京話的場合基本是搞笑的電影、電視劇和相聲小品、娛樂節目(天天向上等)中穿插方言段子、身邊來自這些地區同學開玩笑的時候,因此,天然地聽到西南官話、東北話、天津話會有很搞笑的感覺。尤其是劇中人物一本正經地討論的時候,更是覺得喜感。

那麼:

1. 四川/東北/天津等地的本地人聽到別人用自己的方言討論嚴肅問題的時候會覺得搞笑嘛?

2. 這些地區的同學聽到別的地區的方言(比如上海話、粵語、閩南語、河南話、藍鯨話等)討論嚴肅問題的時候會覺得搞笑嗎?

——————————————————

3. 此處沒有任何歧視普通話和那些我覺得不搞笑的方言的意思啊!沒有任何地域黑的意思啊!即使那些我覺著通常不好笑的方言也有搞笑的時候啊,比如像上海話被周立波說出口的時候等。(請不要因為我把您的方言放到不搞笑一列,就賭氣說方言都不搞笑啊,除非您真是這樣覺著(???︿???))

4. 此處不討論方言中那些有趣的辭彙,而是只針對那些很尋常的辭彙。比如《武林客棧》里那一段「我錯了,我當初就不該嫁到這裡來。如果我……」這樣在普通話里一點兒都不搞笑的話。


社會語言學有一個概念叫「語域」(register),即不同場合不同的說話方式。同一門語言,在基層機關作報告、和小孩玩樂、和朋友扯談、及和長輩寒暄時,選用的辭彙、語法、乃至語音都可能改變。

50年代及之前出生的人多為方言單語者,無論是讀書報告還是飯後閑聊統統用方言。方言單語者當然不會覺得用方言討論嚴肅問題的時候會有搞笑的感覺,因為對其來說該方言覆蓋了其所有語域。但若語域和場合搭配不當仍會產生幽默感。如奇志大兵的小品《假唱》,其中一個笑點是在宣布歌唱比賽開始時使用「架場」一詞。「架場」在湘語一般屬於低語域(對應高語域「開始」),應用在「正式場合」自然產生笑點。網上流行的所謂「成都話地鐵報站」、「東北話歌曲」也是通過使用大量低語域辭彙來產生笑點。簡單說,幽默來源於不好好說話帶來的反差。再擴大講,韓國人認為朝鮮標準語很好笑,也和朝鮮標準語多用固有詞造詞的習慣分不開。

方言和普通話雙語者在生活中並不一定會在所有場合用到方言,故在某些場合,講方言本身即為語域錯亂,反差產生幽默。我爹爹用方言致詞不會有人笑,我用方言致詞大家都笑成一片(不排除是因為我說得爛)。

方言產生的幽默感還有可能來源於對該方言的刻板印象,河南話、寧鄉話、客家話和淮語分別在北京、長沙、香港和上海被貼上「鄉下人」的標籤。刻板印象一上台,什麼都好笑了。方言語音也可產生幽默感,可自行搜索「荊門話子子多」視頻體驗。

===============================

至於被踩到地下的某位戴帽愛好者,強行欽定全中國方言無「文藝腔」。我只能說:

一、我知道貴江南是寶地,但您能從弄堂里走出來看看嗎?又不是逼你認同什麼方言保護,為啥要如此逃避事實?放心別人用方言逐字讀文學作品,您不會掉肉下來。

二、引進官話文藝腔:你那段所謂高大上文字,除了全面崩潰的貴吳和文白相對獨立的閩語鄉話外,恐怕只要拉一個40歲以上的過來都沒啥壓力(對湘贛粵負責,客不確定)。

三、自成體系的文藝腔:江永女書、霹靂布袋戲(半個)、閩南語文。


心裡覺得方言low的人,看到方言談學術,就覺得好像看到農民穿西裝。心裡覺得滑稽,本質上還是對非普通話的方言的偏見。


我聽過最長用吳語討論學術(音韻學)的語音是這個:【miān書?一】漢語層次分析法 羅傑瑞 李榮,裡頭攏共用了三種吳語(常州、蘇州、上海)一道討論了漢語的歷史語言學的幾個問題。

你問我覺得搞笑嗎……除了他們講段子的時候,我都表情正常地聽下來了。我想原因是甲)我聽得懂吳語,起碼音頻里的三種我都聽得懂,不會覺得有間離感。乙)他們討論的話題是我長期接觸跟思考的,我閱讀過很多關於漢語音韻學的材料(大部分是漢語跟英語),能順利地跟上談話的節奏。丙)我也試過用吳語大段大段地講別人通常是用北京話講的話題,所以自己已經有了一個預期。

有人會覺得用方音討論某某話題搞笑,我想是因為方言大規模在高威望公共場合退潮後,人對方言出現的語境預期都是市井等本來就缺乏「嚴肅性」,其實就是威望低的場所。一旦有人用方言討論一個學術問題(威望高),預期跟現實比較大的反差對某些人就產生了一種幽默感。

其他的因素還有因為缺乏教育導致的一些字、詞不會念的問題,講話的時候要突然插進來一句北京話,這種反差大概也是比較搞笑的。更加難弄的是近代的音譯詞,比如國名,上面的音頻里srong-tsong有一個說一長段外文國名的,很明顯用常州話讀音譯詞是比較痛苦的…… 我一般的解決方法就是直接說英文的術語,也算是權宜之計了。

總結起來就一句話:見得少,或者沒有在這個地方見過,導致痴人多作怪。


利益相關:母語吳語區甌江片。杭州生活六年。北京生活兩年ing。

我其實是沒資格答這題的畢竟我不是題主所說的三個地區。但還是想分享點不成熟的個人感受。

1.我暑假去了廈門,廣州,武漢,南昌,黃山,杭州。前兩年去過成都,這些方言區方言依舊是主導地位,路上聽到的聊天都是以方言為主,尤其是廣州,點菜的時候服務員是先說粵語看我聽不懂再轉成普通話。在黃山還遇到了南京來的人坐在鄰桌吃飯,全程方言。貌似是老同學聚會旅遊,四五十歲上下。

2.除卻學校,我與同方言使用者討論任何話題都使用方言。比如給家長講小孩的英語學習,跟小學老師用方言講自己的未來規劃,給長輩解釋新聞聯播。當然這些可能還不夠嚴肅。

2.1.溫州是中國基督徒最多的地級市吧,教堂做禱告是用方言的,和尚信徒念經也是方言,這些夠嚴肅嗎?我想全國其他地方也一樣,外國傳教士也是最早研究現代漢語方言的群體。

3.我初到北京時聽北京人說話不是覺得好笑,而是覺得不真實。因為我以前看的許多電視劇都是帶有北京口的,比如家有兒女,我的青春誰做主,有些話劇中的人物也會特地使用北京口。因此我聽北京人說話覺得他們好像在演戲一樣。但這種感覺現在已經沒有了,而且在與京腔較重的人交流時會不自覺地被帶走。(就是用力說後鼻音和兒化音)

3.1溫州地區流行一種曲藝形式叫鼓詞,按瑞安話演唱。應該算是通俗文學吧,但講的精忠報國之類的故事算不算嚴肅?(肯定沒用方言討論學術問題那麼嚴肅...)然後我以前覺得挺好笑的,現在長大了覺得挺好聽的。而東北的二人轉和鼓詞本質上是一種東西吧,只不過內容主題偏向不同然後語言就背鍋了。

4.因此,我覺得覺得某些方言好笑是刻板印象的表現。這無需贅言,關鍵是,當人沉浸在某一語言環境中習慣它以後,對於該語言的陌生感新鮮感消失後,就回歸到語言本身。就好像我們聽俄語覺得大舌音跟機關槍一樣,聽日語就覺得很有禮貌,聽韓語就覺得膩膩歪歪,這都是對語言的感性認識,而像英語,因為學了這麼多年,那種感性認知被理性認知逐漸覆蓋,所以就覺得英語沒搞笑,也沒不搞笑,完全就是中性的,不想去評價他。

6.搞笑的不是所謂的嚴肅話題和方言的反差萌,而是方言給某人的刻板印象。

7.《武林外傳》


語委暴力剝奪了方言進教書育人訴訟辦公等正經功能,根本不會留多少機會讓你可以自然地用方言思考Speech and Phenomena這種東西,此後搞笑感的印象已經是若干方言暫時還沒死得更慘的信號了。

反對趙子岳那種形如「好笑可以拿來來自證lowB不發達」的low看法,真會下套。同樣是沒有發展出海外統戰價值的廣大方言,吃多了要去互相比慘、比不好笑。你都說得對那你親自抵制諧星去。

反對萱叔寶在荷達貼出方言讀文材料後,趕緊得寸進尺現進一步要求 @荷達 讀紅樓夢。這個舉證坑是不是要填不滿了。


這有什麼,我這在文革時批鬥全用方言,你覺得好笑?


山東龍口,只要不故意、過量地夾雜方言特有辭彙,就不搞笑。


從不覺得方言是搞笑的


祇有哪些語言環境差,語言能力差的人會認為母語是搞笑的


我上大學前的所有數學老師和物理老師外帶兩個歷史老師,一個政治老師都是全方言講課,用方言念頌大段學術性文字是常態。用方言講馬克思哲學,講經濟文化歷史意義,講動量守恆講相對論,我們從沒有人會覺得好笑

另外那個 @萱叔寶

真是奇葩,轉進入風,我說我地從小方言授課,他不信,我貼出方言點,他說你是西南官洗過的湘語。

反正就是不肯接受六南的文讀系統可以閱讀官話書寫的學術文件。如果可以,那就是被官話洗過,是不純的,反正我不信。

一個方言研究者,說出「不純」這種詞,真是貽笑大方。

我只知有新中老派,倒很想知道什麼叫純的湘語?母音沒高化前的湘語純嗎?韻尾六分年代的叫純嗎?湘語吸了這麼一批侗台苗瑤層,不純了,該怎麼辦呢?扔掉轉用官話詞,他又要說吸了官話不純了。

虧我一開始還當他是個研究音韻學的,可以交流兩句。

到頭來只是個缺乏常識的復讀機,反覆只會說兩句話:你們早被推普了,你們遲早要被推普的。

然後說不過了立馬一頂方言吹的帽子飛過來。

真可惜,在下母語是普通話,湘語只是我的第二母語,我評論里不是寫的很清楚了嗎,我方言是在學校學的→_→而且我一直認為方言消亡是大勢所趨,正常現象,我們音韻學愛好者只要做好音系記錄和正字考證,然後順其自然就好。╮(╯▽╰)╭

方言吹的帽子我不接,而且可有人看到我有半個字吹方言的?(?ω?)

要真是研究方言的,我很難理解為何如此孤陋寡聞,難道他方言研究是整天宅在家看資料?田野調查不要求你做,至少也該多接觸各個地區的方言母語者吧。

轉進如風,蓋帽達人,閉目塞聽,少見多怪,不學無術。


這段文本是拗aau3 口了點,但既沒有生僻pik1 字,也沒有方言辭彙,要照字直讀那是綽coek3 綽有餘。我之前特意寫了篇公眾號文章,附上一段1分11秒的錄音,可以聽聽是怎樣用粵語一字不差快速讀完這段文本。

【打開鏈接,聽取錄音】用粵語照字直讀普通話書面語是怎樣的體驗?

如果這個不夠嚴肅,再來一段實際的語料。(不翻譯了,試試看懂多少,這就是粵語「我手寫我口」的口語文本)

(2016年11月某日,上午8點半,血液透析室)

護士:又咁晏先嚟,姑娘等緊你上針。

我:唔好意思,我諗住今日做雙輪,會留大床咪遲咗啲。

護士:快啲準備好,中午要接台。(這時兩支穿刺針分別扎進手臂的動脈和靜脈)。你吖,要多啲敷手,透完第二日要搽喜療妥或者木瓜酒,保持血管彈daan6 性先透得充分?,記得要避開穿刺口。

我:哦,知道喇。

護士:今日有促紅素同蔗糖鐵。

我:點解我而家一個月先吊一次鐵,上幾個月每個月都開3盒硫酸亞鐵我食??

護士:醫囑zuk1 係噉開?,可能醫生見你血鐵飽和度夠,就減少劑量啰,你而家血色素幾多?

我:九十幾。

護士:又貧血吖?!除咗打促紅素,返去仲要補充葉酸同維生素,呢啲水溶性維生素會被透出嚟。你做血液透析濾過,透出中分子毒素同時,蛋白質都會流失一啲,要食牛奶、蛋白、瘦肉、魚肉嗰啲優質低蛋白補返。

我:我幾時試過唔貧血?都習慣曬。

護士:肝素落咗,2500法安明。

(醫生查房)

醫生:你今個月嘅抽血報告。(遞上兩張報告單)。磷有啲高,你有冇食鈣爾奇?一日一粒咬碎嚟食,再加粒阿法骨化醇。

我:哦,知道喇。

醫生:係吖,如果控制唔好,遲啲要食碳酸鑭或者司維拉姆,呢兩種葯都好貴?,控制得好就唔使食。係喇,上次你話調降壓藥,我打算同你換成拜新同,呢種係控釋片,德國拜耳出嘅,效果會比苯磺酸氨氯地平好啲。

我:好吖,我都想食進口葯,噉纈沙坦可唔可以換埋厄貝沙坦?

醫生:唔建議同時換曬兩種降壓藥,你先試下硝苯地平嘅效果,記錄一個月嘅血壓波動,再考慮下一步換藥,嗰兩種沙坦類降壓藥都係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效果差唔多,不如你先睇下拜新同嘅效果點先。

我:噉好喇,唔該醫生。

以上對話完全以粵語對答,這家三甲醫院的血透室,工作語言為粵語和普通話,說普通話的醫生護士也能說粵語(不同水平)。

這些方言對話,嚴肅嗎?跟自己身體健康密切相關,怎能不嚴肅。搞笑嗎?不見得,尤其是看著這些機器管路裡面暗紅色的血液流動,不覺得可以笑得出來。

部分辭彙的讀音:

  1. 穿刺針:cyun1 ci3 zam1

  2. 喜療妥:hei2 liu4 to5

  3. 促紅素:cuk1 hung4 sou3

  4. 重組人紅細胞生成素:cung4 zou2 jan4 hung4 sai3 baau1 sang1 sing4 sou3

  5. 蔗糖鐵:ze3 tong4 tit3

  6. 硫酸亞鐵:lau4 syun1 aa3 tit3

  7. 血鐵飽和度:hyut3 tit3 baau2 wo4 dou6

  8. 血色素:hyut3 sik1 sou3

  9. 葉酸:jip6 syun1

  10. 水溶性維生素:seoi2 jung4 sing3 wai4 sang1 sou3

  11. 血液透析濾過:hyut3 jik6 tau3 sik1 leoi6 gwo3

  12. 中分子毒素:zung1 fan6 zi2 duk6 sou3

  13. 蛋白:daan6&>2 baak6&>2

  14. 蛋白質:daan6&>2 baak6 zat1

  15. 優質低蛋白:jau1 zat1 dai1 daan6&>2 baak6

  16. 肝素:gon1 sou3

  17. 法安明:faat3 on1 ming4

  18. 鈣爾奇:koi3 ji5 kei4

  19. 阿法骨化醇:aa3 faat3 gwat1 faa3 seon4

  20. 碳酸鑭:taan3 syun1 laan4

  21. 司維拉姆:si1 wai4 laai1 mou5

  22. 降壓藥:gong3 aat3 joek6

  23. 拜新同:baai3 san1 tung4

  24. 控釋片:hung3 sik1 pin3&>2

  25. 德國拜耳:dak1 gwok3 baai3 ji5

  26. 苯磺酸氨氯地平:bun2 wong4 syun1 on1 luk6 dei6 ping4

  27. 纈沙坦:kit3 saa1 taan2

  28. 厄貝沙坦:aak1 bui3 saa1 taan2

  29. 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hyut3 gun2 gan2 zoeng1 sou3 ji6 sau6 tai2 git3 kong3 zai1

  30. 硝苯地平:siu1 bun2 dei6 ping4

【極速煉成粵語拼音,點擊:全新粵語拼音速成法(611次聲調辨析) - 荷達的文章 - 知乎專欄】


毫不覺得搞笑。倒是方言里夾普通話或者洋涇浜發音會讓我覺得好笑。


不會。

我在上大學之前念過的學校,老師都是用方言講課的。歷史,政治,化學,物理什麼的課程都是方言講課。我和同學/朋友討論/扯淡也都是方言。


大二下期的古代文學,講課的是一個老大爺,囧萌囧萌的。老爺子上課全程四川話,說話中氣十足,講到興起,慷慨激昂,偶爾手舞足蹈。並不會因為方言而破壞了課堂氣氛。

大三的古代文學是一位三十多歲的年輕老師,前面老爺子的學生。普通話講課,依然是說話中氣十足,全身投入,講到興起時……………………偶爾會無縫切換成四川話,沒有人會覺得搞笑。

不過,有一點要說明的是,在正式場合,方言其實顯得書面化和文雅,依然是莊重的,並不比普通話差,但是在這樣的場合併不能展現出真正的方言。要了解真正的方言還是要去菜市場……………

另外,私以為,從表達力上來說,普通話其實弱於方言,我們不得不承認,普通話面臨著表達困境的問題。


話說、你們旁觀過村裡村委會裡開會或者競選村長之類的場面嗎。。。

大叔阿姨們入黨宣誓的時候也是用方言的,嗯


無聊將滿大給出的文用閩南語的拼音轉寫出來:

因為這就是在邏輯研究中這一段的論證的最後根據。

in-ui tsia tsiu-si tsai lo-tsip gian-kiu tiong tsia-tsit-tuann e lun-tsing e tsue-au kirn-kir.

如果表現話語的再現是虛假的,那是因為在自由中他是無用的,如果說主體對自己並不指示任何東西,那是因為他不能那樣做,而他之所以不能夠是因為他並不需要那樣做。

jir-ko piau-hian hua-gir e tsai-hian si hir-ka-e, na-si in-ui tsai tsir-iu tiong thann si bo-ing-e, jir-ko-seh tsu-the tui tsir-ki ping-put tsi-si jim-ho tong-se, na-si in-ui thann put-ling na-iunn tso, ji thann put-ling-kau si in-ui thann ping-put sir-iau na-ionn tso.

經歷既然直接地以信念的方式和絕對必然性的方式自我在場,那自我通過再現或者一個指號的再現對自我的再現就是不可能的,因為他是無用的。

king-lik ki-jian tit-tsiap-e i sin-liam e hong-sik honn tsuat-tui pit-jian-sing e hong-sik tsir-ngo tsai-tiang/tiong, na tsir-ngo thong-kue tsai-hian hik-tsia tsit-e sin-ho e tsai-hian tui tsir-ngo e tsai-hian tsiu-si put-kho-ling e, in-ui thann si bo-ing-e.

從這個詞的所有意義上講,它都是沒有理由的,因而也是沒有原因的。

tsiong tsia-e sir e soo-iu i-gi siang/siong kong, thann too-si mut-iu li-iu e, in-ji ia-si mut-iu guan-in e.

沒有原因是因為沒有目的,zwecklos,胡塞爾這樣說。

mut-iu guan-in si in-ui mut-iu bok-tik, zwecklos, oo-sat-ji tsia-ionn seh.

這種內部交流的徒勞無益,就是在作為自我在場的在場的同一性中的非相異性、非差異。

tsia-tsiong lai-poo kau-liu e too-lo-bu-ik, tsiu-si tsai tsok-ui tsir-ngo tsai-tiang/tiong e tsai-tiang/tiong e tong-it-sing tiong e hui siang/siong-i-sing, hui tsha-i.

顯而易見,這種在場的觀念並不僅僅包括一個在者在向自身絕對靠近中的顯現之謎,它還指明這種靠近的時間性本質,這並不是為了消除這個謎。

hian-ji-i-kian, tsia-tsiong tsai-tiang/tiong e kuan-liam put-kin-kin pau-kuat tsit-e tsai-tsia tsai hiang/hiong tsir-sin tsuat-tui khau-kirn tiong e hian-hian tsi be, thann huan tsi-bing tsia-tsiong kho-kirn e si-kan-sing pun-tsit, tsia ping-put-si ui-liau siau-ti tsia-e be.

經歷對自我的在場應該在作為當下的現在中產生。

king-lik tui tsir-ngo e tsai-tiang/tiong ing-kai tsai tsok-ui tong-ha e hian-tsai tiong san-sing.

在轉譯過程中,因為閩南語水平的直線下降和追求閩南語特異性的潛意識下,大量應該用讀書音的地方沒有用到,具體在:

一 文it,「蜀」的替字tsit

段 文tuan,白tuann

的 文tik,表領屬『其』的替字e

說 文suat,白seh

樣 文iang/iong,白ionn、iunn

夠 文keru&>koo/kio,白kau

近 文kin,泉州白kirn漳州白kin

地 文te,作為助詞時的白讀e輕聲

用 文iong,白ing

講 文kang,白kong

胡 文讀hu,老文讀hoo,白oo

塞 文sai,白sat

內 文lui,白lai

箇 文ko,白e/kai/ge/gai

透過這種對純書面語的轉譯,可以發現平常口語與書面語脫節之大。缺少系統的私塾訓練,像我這樣的閩南鄉民,面對這種純讀書音的東西絕對會懵比。在做正式演講的時候絕不可能以這樣純文讀的方式去讀文章,適當的時候還得用土語中對應的詞彙、語法代替,不然便是掉書袋兒或不接地氣,可以類比廣州話:

書面語 口語

吝嗇 孤寒ku-hon

他 佢kheoi

生氣 嬲nau

那些 個的ko-ti

棒 叻lek

排洩 屙o

給 畀pei

多吃一些 吃/食多的hek/sik to-ti

不過講道理,這段話鄉民們用普通話唸也是非常地難受,書面語跟口語脫節太嚴重,已經再度分化為兩套體系。鄉民的發言無論多麼地道,也會引起「菁英」們的發笑,語言正桶並不是「菁英」的先決條件,但「菁英」總是圖謀將自己的語言神聖化、標準化。 @陳玄 你說這對吧?


我今天剛重溫了一下鄧小平對6.4的總結,沒覺得搞笑。


不懂為什麼題主會覺得講方言就是搞笑。

在同樣的語境下,用同樣的語言交流,對辭彙有共同的,或者說大致的理解,為什麼會覺得搞笑?

視頻封面國父孫中山1924年演講錄音(粵語)中文字幕視頻


粵語區表示一直很正常。難道看香港TVB新聞,聽香港立法會開會,高等法院同樣不會覺得好笑。我自小到大老師都經常粵語上課呢!同樣粵語講解古詩詞,各種函數,英語語法,化學公式到現在大學的國際貿易 經濟學都沒覺得好笑。可能因為粵語在這裡真的變成了一種通用語了。

對了,拋開香港,地方台省台新聞也是粵語啊。政府機關,銀行,醫院等服務機構辦事流程也是講粵語。打10000或者10086還有「廣東話請按2」呢。


不搞笑。我不認為東北話在討論嚴肅問題的時候有什麼搞笑的。舉個例子,張學良先生講話不但東北口音重,英文也不好,但看張先生的視頻只感受到民族氣節,絲毫不覺得好笑。

不搞笑。我認為沒有什麼方言是搞笑的,那都是值得尊敬的寶貴文化。不過我會覺得很多方言的表達很有趣。


推薦閱讀:

漢代計量單位「石」應該怎麼讀?
許慎碰到不會寫的字怎麼辦?
AI漢語翻譯後應該讀作英文「唉兒」還是拼音「啊咦」?
有哪些漢字表示「玉」?
「糾結」用英語怎麼說?

TAG:語言 | 方言 | 語言文化 | 漢語 | 漢語方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