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西周沒有出現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事情發生?

周幽王荒淫無度,明有亡國之向,此時諸侯強而天子弱,為何不加以利用!


因為天子本來就沒有令諸侯的權力啊


第一,繻葛之戰

此戰意義深遠。天子被諸侯打趴下了。誰還聽天子的?這個東漢末年不同,天子打著朝廷、王室旗號討伐諸侯,然後被幹掉。這樣天子的招牌就臭了。好比某大國再也不敢召集「聯合國軍」一樣。

第二,不管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還是奉天子以令不臣。起碼只是要有一個名號,對於政體、社會制度、國家政權的變更需求較低。牌子、幌子還要留著。但東周的奴隸制已經快完了,封建制度的誕生要求各國砸爛舊制度。我接一個舊制度代表回國幹嘛?萬一天子還想分封咋辦?再分封不就前功盡棄了嘛。

第三,尊王攘夷的辦法更好用。既然拳頭硬就能稱霸,那麼費勁演戲幹嘛?唱高調比幽禁天子容易。

第四,原有的分封制依託血緣、政治分封來治國。但血緣越分越遠。各項制度遠不如漢代對官員有約束力。分封權早已不在被天子壟斷。各國根本不信周天子了。連面子都不給了。


西周時期,周王室的國力、軍力都是比較強大的,那個時候還沒有哪個諸侯國有能力威脅或者制衡王室,並且,周王室一直比較穩定,即使是短時間內發生過政局動亂,但是,在諸侯國眾多並且相互之間有制衡作用的情況下,沒有哪個諸侯有膽量「挾天子以令諸侯」。


「挾天子以令諸侯」說的是東漢晚期的政治狀況,明顯是帝制時代的事。

即使在春秋諸侯爭霸的時候,周天子威信大減,霸主也是不敢「挾天子」的。齊桓公的「尊王攘夷」才是霸主取得威信的方式,也就是說,尊崇周王室及華夏禮樂文明,一致對付蠻夷。

西周時期周王室實力不差,更沒有什麼諸侯有能力挑戰周天子權威了。

實際上西周時期諸侯並不是本地的土霸王,諸侯有向王室進貢以及隨王室徵召軍隊一起去作戰的義務,諸侯國內也有王室派去的貴族監視諸侯。周天子是華夏諸侯的大家長,如果諸侯犯錯,周王可以名正言順地討伐,甚至處死諸侯。這就是孔子稱道的「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狀況。

文獻里周王滅密、烹齊哀公就是啊。當然這是西周中期的事。題主說的周幽王時期,就算周幽王昏庸,不代表周王室就勢弱啊。諸侯憑什麼挑戰王室?


因為西周時期,天子從來就不能「令諸侯」,就算挾了也沒用,你還得養著。

西周時期的分封制,所有的諸侯完全享有領土內的一切權利,所有的這些權利都是獨立的,有什麼財政啊,人事啊,軍事啊,都是完全獨立的。天子只能享受供奉!也就是說,我給你錢就成,其他事情你沒資格逼逼。

到東漢末年,已經形成了完整的郡縣制。那些「諸侯」,雖然他們嚴格意義上來說,享有的權利同西周分封的諸侯沒有多大的區別。但是,這些權利是不合法的。所以他們才有了「令諸侯」一說。因為這個時候的漢天子和周天子不同,他有「干涉諸侯內政」的權利。(這句話說得不對但是基本意思大概沒錯),所以,就有了被「挾」的價值了。


西周階段,禮樂制度還沒有崩壞,諸侯還是很嚴格執行的,君君臣臣,諸侯還是得按照這個規矩來做,否則別說其他諸侯國,自己的卿大夫就會有很多反對的。到了春秋階段,禮樂制度崩壞,但還有一定約束力,這個階段諸侯也就是在量上不遵守禮樂,還沒有大規模的在質上違禮,諸侯的觀念還是在爭霸,還沒有實力去滅掉實力比較大的諸侯,所以還是需要尊天子。到了戰國階段,大家都是以實力為尊,再挾天子意義也沒有這麼大了


那齊桓公幹的是什麼買賣啊


周平王東遷成周,就導致了鄭桓公,鄭武公父子挾天子以令諸侯,春秋肇始鄭武公小霸就是打著天子旗號,攜成周一半人口終成鄭國


「古者天子封諸侯,其地足以容其民,其民足以滿城而自守也。」——《穀梁》


分封制與郡縣制的區別


西周是以周王室為中心建立的強大的分封制王朝。它和東漢的王室有所不同,西周王室佔據著首都以及周圍廣大地區,其餘土地才分給諸侯。可以說王室有著經濟基礎,政治基礎,在那個奴隸制時代是異常強大的。東漢王室徒有其表。所以,雖然經歷過周厲王時期的國人暴動,以及周幽王的腐敗作樂,但是舊的體質沒有打破,王室依然擁有實力,諸侯必須盡自己的責任來拱衛周王室。而且按當時的生產力,諸侯還不足以進行爭霸。最後由外族入侵結束了王室強大的局面。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知乎史學大V王威批評楊寬、張政烺等人的著作毫無文采?

TAG:歷史 | 曹操 | 漢朝 | 西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