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學會提問》第五章中的「假設」?

「所謂價值觀假設,就是在特定情形下沒有明說出來的喜歡一種價值觀超過另一種價值觀的偏向」。理解不了


剛好讀到這章

首先說一下這句話的意思

  • 從數學的角度來講,就是每個作者會有不同的公理(axiom),這些公理對他們來說是不證自明的(self-evident),比如著名的歐幾里得公設以及集合論公理。所謂公理,指的就是雖然我無法證明它的正確性,但我就是這麼認為的,不服你咬我吖。比如作者在這裡舉了個當地政府立法監督亂丟垃圾的例子,這個例子的作者所持有的潛在的公理就是「管理垃圾是政府的責任而不是個人的責任」。
  • 從生活的角度來講,就是「蘿蔔白菜,各有所愛」,這個作者覺得吃咸粽子的都是異端,那個作者覺得吃甜粽子的都該被燒死。但是你要問他們為什麼呢,他們只會告訴你一句無可奉告。每個人都會有一些無法證明的價值觀,比如你喜歡家長式政府,他喜歡小政府,也許雙方都能給出一些論證,但是說到底這些是無法證明的。

其次,如果你讀原版的話,就不會讀到如此拗口的翻譯腔了


直接上例子:

小明對小華說,我的爸爸更偉大。(結論)

小華問:為什麼呢?

小明說:因為我爸爸更有錢!(原因)

請問小明的推論之中隱藏了怎樣的價值前提呢?

有錢的爸爸更偉大。

所謂價值前提,就是沒有明說的偏好。它躲在你給出的原因背後,引導著你作選擇。

比如你挑了公司里的小麗當女朋友,因為她有36d。那你對於女朋友這事的價值偏好是什麼?

當然是胸咯。

比如你買了一台蘋果手機,因為它bigger than bigger。那你對於手機這玩意的價值偏好是什麼?

當然是逼格咯。

所以,懂嗎?價值前提就是你原因的原因,每一個選擇的起點。

它跟數學公理的不一樣在於,價值前提,沒有對錯之分。


原文是:

「所謂價值觀假設,就是在特定情形下沒有明說出來的喜歡一種價值觀超過另一種價值觀的偏向」。」

要明白【價值觀假設】,就要搞清楚什麼是【描敘性假設】。

「假設」其實也就是「公設、公理」,即一種「全稱判斷」。

「天下烏鴉一般黑」就是一個假設,在《學會提問》這本書中屬於一個【描敘性的假設】,其定義是:描述性假設是指關於世界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是什麼樣子的未闡明的觀念。

換句話說:就是對事實進行歸納給出的判斷,

比如:人們觀察所有的烏鴉都是黑的,於是,下了一個假設:

「天下烏鴉一般黑」。

直到看到白烏鴉,「天下烏鴉一般黑」這個假設就被證偽而推翻。

那麼,什麼是「價值觀假設」呢?

先說價值觀的定義:

價值觀(Personal Value):個人對客觀事物(包括人、物、事)及對自己的行為結果的意義、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總體評價,是對什麼是好的、是應該的總看法,是推動並指引一個人採取決定和行動的原則、標準,

換句話說,價值觀是人言人殊的,並不是對事實的陳述,而是個人、或者某些人、所有人的對事物的看法,認為必須這樣,才是美的、道德的、正確的。

所以,價值觀是應然的,不是實然的。而且不同的人、不同的時代會有不同的價值觀。

比如美國憲法中說:「人人生而平等是不證自明的」,就是一種「價值觀假設」。

也就是說,幾乎所有人都覺得:我並不你比低賤,我和你是平等的,是不需要思考,非常自明的一種價值觀。

但是,當時美國憲法即便規定人人平等(應然),可是白人仍然奴役黑人(實然)。

當時,有一部分南方紅脖子,認為自己比黑人高貴,黑人是愚蠢的大猩猩,不是人類。他們的價值觀假設是白人優越於黑人。包括今天,仍然有種族歧視。

這就是「一種價值觀超過另一種價值觀的偏向」。


《學會提問》里的假設,應該翻譯成「大前提」才是。

例一

大前提:腦子沒有病的人不應該買沒有用又很蠢的東西

小前提:這個叫做「永動機」的東西沒有用,而且很蠢。我腦子沒病。

結論:我不買這個「永動機」

這裡的大前提就是「價值觀性假設」。

例二

大前提:所有的電子閱讀器都不是紙做的

小前提:kindle是一種電子閱讀器

結論:kindle不是紙做的

這裡的大前提就是「描述性假設」


文中所說的「假設」 即是作者的立場和初心。

在選擇是否信服結論之前,想想初心,不要忘了作者的立場,這也是形成這個結論的出發點。這便是作者的「假設」,假設極其重要,關係著作者從何種角度得出結論。同樣是房價,開發商、政府、民眾,這三者對此得出的結論自然不一樣。

開發商來說,「假設」是喜歡房子賣200萬勝過賣100萬,而這套房子在已經有三四套房子的人手裡還是在首次購房的人手裡是最後才關心的。

政府來說,「假設」是喜歡人人都有房住、經濟健康可持續勝過商家炒作房地產泡沫高漲。

民眾來說,有房人的「假設」是喜歡房價漲勝過房價跌;無房人的「假設」是喜歡房價跌勝過房價漲。

因此,在解讀房價的走勢時,不同的立場也會偏好選擇與自己有相同「價值觀」的結論來相信。

當無法理解一個意見的時候,想想發聲者的背景,或許就不難理解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現在《羅輯思維》《飛碟說》這些主打知識科普的網路視頻系列可以走紅?
如何評價「得到」App中的《雪楓音樂會》?
《羅輯思維》的商業模式是什麼?
羅輯思維會員感悟?
看完羅輯思維的2016-2017跨年演講,你有什麼收穫?

TAG:閱讀 | 思維 | 邏輯 | 羅輯思維網路節目 | 學會提問布朗、基利著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