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學中可以實現哪些信息化手段?


我從客戶那裡聽到的故事,不保證正確,但是對我非常有啟發。

據說,某地邊遠落後,英語教學水平很差,一個英語老師本身的英語水平很差,但是希望讓學生學一口流利的英語,但是自己也說不好。後來他想到一個主意,在課堂上用電腦來語音發聲來教學生英文。學生都經過了大量的練習。後來他教的學生在整個地區名列前茅,他也名聲鵲起,成為了著名的教師。

我覺得這個例子很好在於,教育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如果要求每一個學校的英語老師本身英語水平都很高,我們需要在整個師範教育領域投入大量的時間和金錢,而效果最快也需要4-8年才開始慢慢顯現。人是最昂貴的,也是最難以改變的。

技術就是應該在這個層面上起作用。


這問題太大了。英語無非聽說讀寫,在每個方面都能用上。

以大課堂教學為例,可以用動畫展示發音時口舌運動過程,方便學習者模仿,可以收集不同方言的發音幫助學生解好聽的發音有什麼特點。講解詞、句時,用圖形、影像而不是中文來展示意思也有利於繞開中文翻譯這個拐棍。讓學生分期輪流上台做PPT演講,比回家念課文能夠更好的鍛煉說的能力。上網收集一些新聞時事做為閱讀材料,是不是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去英文新聞網站灌灌水,去quora答答題,沒事email交點筆友,比一學期幾篇乾巴巴的小考試文是不是更能練習寫的能力?

如果能聯機授課,或者課後學生在線輔導,那想像空間就更大了。


做過幾年的英語老師,在美國和中國都教過英語,現在也是英語教育從業者,故來回答。

覺得信息化的意義就是補英語教學資源的落差(人+內容)

首先是真實語境的缺失。

觀察幼兒學習語言的過程不難發現,「真實語境、交際需要、大量接觸、交流互動,都是幼兒學會使用母語的基本特徵」(王初明)。但大家面對的只有教材和稀少的課堂互動。

其次是學習內容的匱乏。

每個人都知道應該「多聽、多讀外語作品,幫助自己在大腦中建立起獨立的外語體系」。但主流PEP教材都是場景對話為主,每個單元閱讀和對話的內容都很有限,輸入的語料量太小,翻來覆去這些東西。

然後是態度和學習動機。

陳舊的教室中的學習方式非常枯燥,不符合學習者的興趣。憑良心講,當時我教PEP教材,內容更新換代太慢,跟不上時下熱點,自己都覺得很無聊。

最後是語音與自信。

學好語音可以增強信心。很多學生模仿能力強,模仿得多,語音就比較標準,久而久之自信心也很強。

我一直特別看好互聯網app產品可以解決以上的問題。真實語境和內容上,提供原汁原味的電影、動畫片和電視劇素材供用戶學習。態度和學習動機,利用遊戲化(積分、勳章等)設計和內容本身的趣味性去增強。語音和自信,通過不斷的模仿以及來自社區的鼓勵。


科技幫助重塑教學

我們每一天都在目睹:現代科技革命正在變得更有活力,彈性,也讓人更有求知慾。現代科技重塑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或「好」或「壞」。

那麼教學呢?科技是否可以重塑我們的教與學?

我深信的觀念是:科技幫助教學過程變得更有活力,彈性,也讓人更有求知慾。

依舊結合這兩周教育的大話題,我運用科技盡量使得我所要分享的內容更有活力。

視頻封面education story視頻

軟體運用:prezi, camtasia,我前期獨自花了前後有24小時來研究如何操作這些軟體,並且購買了正版軟體。因為既然我深信科技能幫助我的教學更有活力,我必須要自己學會某些計算機操作技術,從而實現自由表達!這個視頻是我的初期嘗試,語言偶爾特別流暢,還有些其他小問題有待改善。

這個教學視頻的預期目標:打開視野,展現目前全世界教育的「故事」;了解這些故事語言的地道表達;最重要的是這些故事對於教與學的啟發。

為什麼我願意嘗試教育科技?

作為曾經的學生,工作多年後我還記得給我帶來幫助,啟發的老師,她們做了什麼?

作為一名一直持續學習者,我會更傾向於傳統課堂模式,還是選擇更富有創意讓人耳目一新的學習環境?

作為一個教師,處在如今這個時代,日益更新的概念,moocs, 在線課堂,微課,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課堂,這些不斷被提出的模式到底如何運用到我們真正的課堂教學當中?或者問如何真正讓學生可以學到知識?或者問如何真正啟發到學生?

這些都是我經常會思考的問題,以上那個視頻呈現也是我行動的一些呈現,視頻的形式可以讓我們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學習,並且當你遇到不明白的時候,暫停,思考,查閱,了解。

但是,事實的普遍情況遠沒有那麼理想。在2015年美國教育周刊里,瀏覽量排名第二的文章題目是:為什麼教育科技沒有改造我們的教學方式?

文章里提到,大量證據顯示儘管大量的新科技進入到教室中,比如智能手機,比如平板電腦等,讓教師改造教學方式是痛苦又緩慢的。以學生為中心,實踐主導,個性化的教學指導,運用教育科技的課堂仍然是少數。

Why Ed Tech Is Not Transforming How Teachers Teach

But a mountain of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teachers have been painfully slow to transform the ways they teach, despite that massive influx of new technology into their classrooms. The student-centered, hands-on, personalized instruction envisioned by ed-tech proponents remains the exception to the rule.

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分享一位教育者認為:可能是教師自身首先對在自身課堂運用教育科技的信心度不夠。如果教師本身不認為自己可以利用科技來實現課堂目標,便不可能去嘗試。

may be teachers" level of confidence in trying it out in their classrooms. If they do not believe that they can use technology to accomplish their classroom goals, they appear unlikely to seriously attempt it.

作為一名教師,一名學習者,我願意嘗試一切可以使得教學更有活力,彈性,也更有求知慾的方式。我也相信,通過教也可以讓我更好的學。One of best ways to learn is to teach.

希望我們共同談論,分享,讓我們的學和教的過程更有趣。

wish you have more fun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本人目前在小學擔任英語老師,我校是一公辦學校,軟硬設施都相對齊全。課室教學是使用觸屏版的白板教學。在作業試卷評講方面確實方便了不少,但是之前在教育機構做過兼職的我,覺得其實白板應用教學想真的對學生起作用,其實相對學生數量只能在10~20名學生。能做到每個學生課堂上有機會上來嘗試,互動作用最大化。可是在目前42名學生的大班級里,一節課下來並不能做到大部分學生積极參与,當一位學生上台運用白板完成相關練習的時候,其他42名學生是應該看著他操作,還是也有所任務,起到時間效率最大化呢?英語,活血是小學科目內相對需要更多趣味性及信息化相結合的科目,本來就是與國際接軌所需的科目,國際,時代,這些時刻變化的東西,只有當英語和信息化真正能夠磨合好,形成相對符合中國大班教學的情況,才能體現到更大的作用。


有個軟體叫一起作業,下來看看就知道了


簡單說現有語音識別和人工智慧完全可以滿足小場景的在線語言對話練習,計算機可以根據模型發起對話,通過識別技術直接發現掌握不好的地方,並自動通過問答,對話等方式重複練習,加強理解。


英語教學已經到了必須使用信息技術的時候了。

原因就是語言學習需要大量的真實場景,而這隻能利用信息技術實現。

具體來說有兩個:第一個是復現真實場景的技術。這個主要是視頻。 第二個是幫助學習和提高效率的。這個比如屏幕取詞和個性化生詞本。


推薦閱讀:

為什麼英語單詞if的發音/"iv/很多人包括很多英語教師都發成/"if/?
教育學方面或者是英語教學方面的外國權威學術著作有哪些?
英語教材中,為什麼不從音標開始教學,而是從短語和對話?
如何讓英語課堂變得有趣?
在沒有語言環境和練習夥伴的情況下怎樣提高自己的英語口語?

TAG:英語教學 | 信息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