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哪些城市論「公斤」而不論「斤」,為什麼?

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很久。

有一些城市講「公斤」(即千克,1000g),有一些城市講「斤」(即半公斤,「市斤」,500g)。為什麼會出現這個現象?

哪怕以雲南省內為例,昆明、曲靖、開遠等地講「公斤」,西雙版納等地講「斤」。有時差異甚至會縮小到縣,比如在這個縣講「公斤」,那個縣講「斤」。不止雲南,據說在新疆等省也有這種現象。

我聽說過兩種解釋,但都不成體系,不令我滿意。

一是說講「公斤」的地方在建國前都比較偏遠落後,菜論「捆」賣,雞蛋論「個」賣。確實,直到現在在雲南的農村,也是這樣賣東西。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因為過去這些地方不興用統一度量衡,因此解放後統一度量衡直接統一到「公斤」那裡去了。我之所以不同意這種觀點是因為昆明在解放前不但不是一個落後的地方,比起很多其他中國的省會城市都要開放。

於是,說起開放,就有人持第二種觀點,認為開放是為了和國際貿易接軌,比如殖民越南的法國人。且不說真正的貿易情況是怎麼樣的,這個觀點我覺得更站不住腳。比如東部沿海和中部沿江的早期開埠城市,至今仍用著「斤」。

雲南人把「斤」稱作「市斤」,顧名思義它是一個和「公斤」相對的概念,應該和「市場」的實際活動有關,那麼它為什麼會偏偏選公制單位了呢?

前前後後,這些事情有什麼關係?在歷史中有什麼淵源?我是不是想錯方向了?

雲南和新疆只是我舉的例子,大家也拿其他地方說說。


昆明,國際上交易毒品都是用公制單位。

自黑請摺疊。


新疆城市買東西從來都是公斤,漢人過生日都是陽曆,說的也都是標準普通話,我更傾向於認為是天南海北的人(轉業軍人,支邊青年,少數民族等)為了交流方便自發或被動演變而來的


新疆,,,平時買東西的斤說的其實是公斤,,更常用的是克,水果都是每百克賣


新疆的城市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舌尖上的中國2:三餐》?
為什麼西方人在談及中國社會的時候喜歡使用 guanxi 這個音譯,而不是用 social connections、relationships 等辭彙?
為何中國與委內瑞拉的油價差距如此之大?
中國公民如何從「實質上」最大限度抵制美國的商品?
為什麼英國人能紀念征服者威廉,中國人不能紀念清朝?

TAG:歷史 | 經濟 | 市場 | 中國 | 度量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