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晚成的人為什麼會「晚成」?

我們知道很多大器晚成的名人,像導演界的李安,演員里的張涵予等等,古代文人蘇洵,現代企業家宗慶後..

他們在成功期間只用了幾年,十幾年的時間就取得了其他人一生都難以企及的成就,可見他們是有實力的。

但是他們這麼有實力為什麼會「晚成」呢?是因為機遇,境遇,還是年少貪玩浪費了時間中年才幡然醒悟,或者說人到中年才找到方向還是什麼其他的原因?


大器晚成,這是老子道德經里的一句,大方無隅,大器晚成 顧名思義,鑄造越大的器皿越晚成型。 只因為一個「我」的存在,當一個人的我執過於強大,就會過早的被觀念成見束縛住的時候,就會變得僵化,對一切事物會以自己的認知起區別心,不能虛心接納更多的知識,世界會被固定在小範圍內,因此此類人為小器。成大器者不會使自己定型,實際上如老子佛陀等聖人們,他們始終都是靈動的,從不會產生成見區別心使自己定型僵化,此晚成之晚可以說是無窮晚。保持靈動之心,謙虛之心,活到老學到老,因此他們這個器就會無窮大,無所不包,皆因為無我之故。


我認為除了自身能力和條件,機遇和境遇是主要原因。


大器晚成一般是指大的成就,這些人很早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一鳴驚人需要些時間,所以就晚成。這些大器晚成的人很早就有所小成,只是被後來的大成光芒蓋住了。

厲害的人從小就與眾不同的,而他們的人生中的小成有的人也許一輩子都還達不到,


蘇洵,二十八歲才開始認真讀書,以前都是到處跑著玩兒的浪蕩子。

讀個七八十來年有成,當然算是「晚成」了。

而那時別的文人一般十幾歲,甚至幾歲都開始讀書了。

所以,其實總體時間來說,蘇洵用的甚至比一般人更少。


年齡沒到起運的歲數,命里有時終會有,命里無時莫請求!蛤蛤蛤 蛤蛤蛤蛤,對啊,就是迷信了來打我呀來呀來呀~


天時,地利,人和


厚積薄發,沒有前面的積累哪裡來後面的爆發。


廣積糧。築高牆。緩稱王。


不知樓主怎麼樣,我一般大器都是在早晨。


因為出身不好。

出身好的叫「含著金鑰匙出生」

出身不好想爬上好位置是難於登天。


記得譚嗣同在仁學裡對耶教、孔教和佛教有一個比喻。三者好比三個運行軌道半徑各異的星球。鎖定一個觀察角度,在運行速度相同的情況下,軌道半徑最長的那個星球最晚進入觀察者的視野。佛教就是那個運行軌道最長的那個,所以譚復生認為佛氣象最大。人亦如此。格局和氣象是閱歷積累出來的,不能人為安排。


推薦閱讀:

一個人能否成功不在於能力大小而在於有多渴望成功這句話對嗎?
怎樣算是成功?
不可能成功的人都有哪些特點?

TAG:成功 | 人生 | 生活經歷 | 奮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