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道」與「得道」不同,見道或可頓悟,但「得道」需漫漫修,請問漸修之路有多遠?

修道途中,深知路漫漫其修遠,部分習性需要慢慢修,而且退還、退轉也不是不在,唯有精進。

我說出我的修行體驗的總結,定有不當,請各位大德指正。

佛,見佛,關鍵之處!六根門頭!

1、祂永遠不動,除祂之外的一切永遠流動。

2、祂可以出現在任何空間的任何點,可以出現在時間的任何點。

3、祂可以無限靠近對象本體,直至合二為一,也可以無限遠離對象本體,直至成為不存在。

4、祂是真,除此之外一切都是虛假,除此之外都是一個故事,這包括那個五蘊和合的假我與所緣之境。

5、祂沒有相對,除此之外的一切都有對立。

6、祂的本體是虛空,言詞的「虛空」也無法表達祂,祂的存在無法表達,所有表達都只能遠離祂,包括動一念。

7、祂的「性與用」是尋找祂、認識祂的唯一途徑,祂的性是寂靜,祂的用是無所不用,有情日用而不知。

8、祂伴隨著每一顆有情心,因無明遮蔽,不是每一顆心都能認出祂。

請各位大德暢所欲言。針對每一條,每一段,提出您的不同見解。

接受任何不同聲音,感激不盡,祝福!


隨喜讚歎!隨喜讚歎!


「見道」即明無法可得,無道可成。六祖慧能大師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此即憨山大師所謂一悟便休,再無別事。亦是大佛頂首楞嚴王,自性天真,不假修證。

所謂修者,約二說。

一者:眾生不識本心,迷真起妄 ,自性本是如如不動之真佛。因不識得,則本有佛性,不得開顯。故需依如來聖教,悟佛知見、入佛知見。如來即為此一大事,出現於世。

二者:蓮池大師所謂悟後起修,即是楞嚴所謂諸菩薩萬行 。金剛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也!

所以見道是如此行持,未見亦是如此。修行是無止境的,從生到死。

修行人,請放下那顆焦慮的心,安住於當下。

就好像說阿姜查尊者,於森林中禪修,見道之後同樣如此行持。未見道之時,是自度。見道之後,是度人。

見道之後,即可將自己實踐佛陀教導的經驗傳達給他人。這即是現成的智慧,也是度人的資本。

再說虛雲老和尚,在揚州高旻參禪悟道後,同樣一生頭陀行,荷擔如來家業,傳禪門五宗法脈。

所以修行人,請放下那顆焦慮的心,安住於當下。修行是無止境的。

見道之後,諸菩薩萬行,修的即是恆順眾生的萬千法門。

如果懷著一顆走向終點的心去修行,那麼這顆心是被束縛的,它將會讓你時常不安、焦慮。這是偏離如來教導的,這不是正念。

1、祂永遠不動,除祂之外的一切永遠流動。

這是常見。是認為有一恆常,即不生不滅性。是對諸行無常的錯誤見解,是認為有一恆常不變的實有。

在《楞嚴經》中,很多人讀到卷二如來開顯波斯匿王觀河之見,即認能見之性為實有恆存、不生不滅的本有佛性。

這即是剛從「人死如燈滅」的斷見中走出來,又落入了認一實有的常見。

亦是不明楞嚴要義:「言妄顯諸真,妄真同二妄 。」

雪岩欽問高峰妙禪師:「日間浩浩時,還做得主嗎?」

答:「做得主。」

又問:「睡夢中做得主嗎?」

答:「做得主。」

又問:「無夢無想無見無聞時,主在什麼處?」

師無語以對。

諸行無常,並非要讓人落入這個文字窟中,執一無常為真理。

雜阿含經云:當色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

觀色無常,不是要得出一個「色無常」的絕對真理,然後告訴自己諸行無常,而後厭惡世間。這就是我見、常見。是以識心制服識心,是無法升起定慧的。

要知道,「是觀色無常」。

是這麼如實觀察,通過觀察五蘊和合從而見道,即證「諸法無我」(無常、苦、空、非我)。

從而厭離煩惱,喜貪盡,而說心解脫。

同樣諸法無我,也不是絕對的真理。執於空,同執於有。一名常見,一名斷見。

略有所誤:你怎麼理解和評價「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僧肇大師《物不遷論》中對此進行了闡明。

夫生死交謝,寒暑迭遷,有物流動,人之常情余則謂之不然。

何者?

放光》云:法無去來,無動轉者,尋夫不動之作,豈釋動以求靜,必求靜於諸動。

…… …… ……(詳見物不遷論)

2、祂可以出現在任何空間的任何點,可以出現在時間的任何點。

這樣的認知,會把你自己都混淆掉。將認知回歸到自我的身心,遠離那些你自己都覺的遙遠的哲學概念。去正思維,五蘊與外界的相互依存關係。

3、祂可以無限靠近對象本體,直至合二為一,也可以無限遠離對象本體,直至成為不存在。

禪宗講:「無物心不現,見物便思心」。

即心即佛,心外無別物。

《大念處經》講觀受即受,觀心即心。

你如此的思維,還是在對象本體之外安立一實有。即將心、物強分為二。

4、祂是真,除此之外一切都是虛假,除此之外都是一個故事,這包括那個五蘊和合的假我與所緣之境。

沒有什麼是虛假的。

通過觀緣起(即依他起性),《阿含經》曰:「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唯識所謂破遍計所執性、即見圓成實性。

五祖弘忍曰:「萬法無滯,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實。若如是見,即是無上菩提之自性也。」

此即契入華嚴一真法界,無不是真。

天台六偈頌曰:

動靜理全是,行藏事盡非,冥冥隨物去,杳杳不知歸。

方聽無生曲,始聞不死歌,今知當體是,翻恨自蹉跎。

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塵,遍觀諸法性,無假亦無真。

四住雖先落,六塵未盡空,眼中猶有翳,空里見花紅。

豁爾心開悟,湛然一切通,窮源猶未盡,尚見月朦朧。

從來真是妄,今日妄皆真,但複本時性,更無一法新。

至於後面幾條同樣是不如實的知見。所以回到《大念處經》。


你列的幾個條目,把你所言的「祂」替換成「梵」,大部分都會毫無違和感。


題主想多了,你只要實證到三世因果並決定出離就是見道位,沒有那麼複雜。

你證的這些,對於煩惱而言,屁用沒有,但是如果你證到三世因果,煩惱一出現,你看看前世看看後世的前因後果,一切煩惱都斷掉。


「好好的一個娃,咋就臆了咧?」

這是末學第一念。

知道提問者是 @小十部 師兄,猶豫了。回頭翻看師兄的回答關注,更猶豫。

但再回本題,仍做如是想!

是我淺薄,還是師兄名為悟了?實則誤了?

「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

以為有我!

其實無我!

終以為我!

自己是他人之尺度,我們總自覺不自覺地以此丈量世間,由此而生驕狂我慢諸毒,知見愈深,愈強執為我。

唉!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恭行。看到別人飽了不意味著自己就不餓,還要擦擦嘴上油光,於人中負手,仰首自得。

末學還餓著。

雖然佛菩薩早已飽飽。

慚愧慚愧!

立此存照,希望異日再讀題主,會心一笑或洒然一笑。

笑一個心中了了、歷歷分明。

不廢話,修行去了。

感恩題主,引我有所思。

祝成就!


其他一切都是虛空太偏激了,題主的很多觀點都很極端。感覺不是修滿而是剛修,有了一點和原先不一樣的想法就覺得自己顛覆了原來的認知甚至境界又進一層,所以建議題主不要過早下結論。


zhuanlan.zhihu.com/p/31764499菩薩與空性 又一個歷經劫難而存有菩薩情懷的修行人

爵士貓18 分鐘前

師兄經此一劫,也是對佛法有了更深的認識,功力更上一層。

在佛法中,一個證得了空性的法師是要出來講法的,但是並不是他本人願意出來講法,就象釋迦牟尼佛,並不是他願意出來講法,而是因緣和合,有人提問,他因慈悲心而出來講法。但是釋迦牟尼佛卻要求出家人必須要托缽,不能自己種地,自給自足,而他這樣要求,其實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出家人一旦證得空性,很有可能並不想出來講法,尤其講到一定的程度之後,法師與信眾之間彼此沒有虧欠,那種傳法的心就會慢慢冷淡下來,講也行,不講也行,因為法師會看到一切都是有因緣的,一個人的改變也是有因緣,有過程的,而如果法師的生活必須要依靠信眾,必須要托缽,那麼他就欠了這些信眾恩情,出家人要還這份恩情,唯一的方式就是講法,教化。

此段說的特別好。

爵士貓1 分鐘前

佛法的空性,不是萬法凋零的不存有的虛空。而是萬法都存有的【空性】,是包含一切的【空性】。所謂的劫數,既是滅人的時機,也是重生的時機。大乘佛學的隱秘高深的地方,不是成佛,而是菩薩的存在需要歷經無量劫數為條件。法華經、華嚴經都講劫數。不懂佛法奧秘之人,以為這是誹謗佛法。其實,這恰恰是佛法最大的奧秘,佛法談到的菩薩,不是真實的存有,而是有情修行時候,必然經歷無量劫數,一次次的被滅,又一次次的重生。只有這樣,才會體證【空性】不是【無】,而是包含萬法的生。

師兄的一句,【直到這一次,突然到來的罰款單,讓我一下成了一個負債的人——不是欠了一個人兩個的債,不是欠了這個給我轉帳名單上的人的債,而是欠了所有的人的債,至少是欠了南山書苑群的債。這是一種強烈的,緊密的連接,讓我從一個隨時可以消失的人,變成一個跑也跑不了的人。】,可不就是成就了一個新的菩薩心腸的人嗎?

獨步清涼 (作者) 回復王譯23 分鐘前

開沒開不知道,沒找人驗證過,不敢胡說。

如果有疑問想要諮詢,可以加北京南山書苑 QQ群,群號:80505134,也可以在新浪醫生,微博問答中公開提問。謝絕私聊。微博:獨步清涼萬乃容


看你這境界,漸修之路沒多遠了。再過幾大阿僧祇劫就成功了。


這是典型的「梵我論」,主張有一個絕對不變的恆常的「自性」。

其餘我不做評價。


額。換個思路來看,一般來說,有個「已經證悟」的意識,就說明還沒證。這是一個基本的內核的邏輯。

如題主所說的,是世界觀,請問,您的方法論呢?

個人覺得,離開了生活談佛法,是虛的。

另外,單純從題主的詮釋來看,很難判斷題主是否已經證悟,因為,第一,證悟到的東西,是不能用文字說清楚的,文字畢竟是有限的。第二,證悟似乎是比較主觀的感受。

個人還是很有興趣,期待題主分享他的改變,以舉例子、講故事、做比喻的方式來進一步詮釋。


1.祂,主宰世上亞切

2.祂的鍋聲出愛

3.祂的真理遍布這地扣

4.祂,怎麼亞切霸返

5.祂可否會感豆,烽煙掩蓋天空與妹來


無明不識明,亦不識無明!


誰證了佛法?


嗯,題主想太多了。接下來的就是各種打臉基本上是肯定的了,嘛,不過這也是有前提的,沒錯,這個前提就是,你的智商夠不夠用了。還有,這逼裝得我給滿分,用佛教理論來裝逼的話普通人看起來就是很深奧,很特么玄妙,很高深。然並卵,越是假大空的東西,虛空~~言語道斷~~~不可思議~~不可描述♂,啊不。。。算了,通常不過是腦子邏輯混亂無法處理外界事物的體現而已,因為這種理論無法運用於實際,除了滿足部分人的特殊心理需求以外,可用性極差。 嗯,讓我預測一下,接下來大概就是「沒卵用即是空,空即是沒卵用,空含萬有,沒卵用即是萬有。。。。」車軲轆話我還真的編不下去了,就這樣。


很簡單。

沒學,離佛很近。

學了,離佛很遠。

地獄門前僧道多。

做夢娶媳婦,凈想美事兒。

打坐玩幻覺,竟想美事兒。

末法時期,是不是月亮惹的禍?


全是嘈點,都不知從哪開始吐………………且問:祂與一切是啥關係?若沒關係,則祂之外別有一物,若別有一物,則有對而非無對

1、2、3、4皆是祂之外別有一物的變形認識;且2、3與1自相矛盾;4與5矛盾

5、這是與1、2、3、4自相矛盾處,祂若無對立面,則祂與一切無異;且「所有表達都只能遠離祂,包括動一念。」屬於不可知論,若不可知,則不可見;若不可見則題主自謂見道是妄語

6、祂若是虛空(無論是哪種層面或意義的虛空),則非空即是對立面

7、祂若有性與用,則非不動,與1矛盾

8、套話,沒啥值得評論的…………


您好。

信、解、行、證。


這是在歌頌耶和華嗎?


你悟不悟道我不知道,我也沒資格評論你是不是悟道,就像南懷謹說的,你悟不悟道,你站在那裡一看便知,不用你說。

我早餐都沒吃呢,趕著來知乎評論了。


乃至未起識 求住唯識性 於二取隨眠 猶未能伏滅

現前立少物 謂是唯識性 以有所得故 非實住唯識

若時於所緣 智都無所得 爾時住唯識 離二取相故

無得不思議 是出世間智 舍二粗重故 便證得轉依

此即無漏界 不思議現常 安樂解脫身 大牟尼名法


推薦閱讀:

如果我把以下圖印下來掛在牆上,可以避邪擋災嗎?
如果佛陀在多生累劫中已經獲得圓滿證悟,那為什麼我仍舊是一個飄蕩在無明海洋中的痛苦靈魂?
如何看瓊瑤髮長文支持安樂死撥眾生苦?
佛說一切咒語都是畜生明,那大悲咒是嗎?
最近關於「佛教」的問題,出現很多沒有營養的答案,個別回答甚至可笑至極。大家怎麼看?

TAG:佛教 | 大乘佛教 | 佛學 | 佛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