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 歸來 的結局那麼慘?
01-08
比起那些在文革中死去的人,他們是幸福的,就像丹丹說得『你不是就像陪在她身邊嗎?這不就夠了?』小說描述的更加全面,陸焉識是富家子弟,留洋回來的,他和馮婉瑜是包辦婚姻,他一直不太喜歡馮婉瑜,但她對他卻是深愛。在牢獄中,陸焉識漸漸發現了自己也愛著馮婉瑜,才有了後面的劇情。
這樣,他倆似乎除了陸焉識越獄那段,就不是正常戀愛狀態,之前她愛他,之後他愛她。
人生,不就是個玩笑么?在文革時期,其實每個人都是受害者。即便是對宛瑜、焉識屢加迫害的方師傅,一樣被關了進去。那個年代,每個人都淪為政治的犧牲品。焉識回來後他的被子疊得異常整齊,不是因為他是軍人,而是作為一個教授的他接受了政治改造學習,而讓這成為一種習慣。
焉識會說法語,焉識文采斐然,但荒度了那麼多年的青春回來之後,妻子不認得他了,他一心一意陪伴不認識他的妻子。當年焉識和宛瑜討論的丹丹要學習什麼才能為國家做出貢獻,但時過境遷,丹丹已經長大,即便焉識滿腹經綸,也難為國家添幾磚幾瓦,將餘下的不再青春的歲月留在了不識他的「妻子」身邊,等待「
焉識」的歸來。這是愛情、是責任,但更是國家的悲涼。
婉瑜終究沒有與陸焉識相認,是暗示那個時代對中華民族造成的無法彌補的損害。 這是張藝謀想深層次表的。
結局震撼了我。
本來覺得這影片很平淡,直到看到結局那一幕突然看懂了。
人歸來了,但記憶卻永遠沒有歸來。可見文革帶來了多麼大的創傷。我們不去揭開這瘡疤,它就能自愈嗎?我們迴避它就可以忘卻它嗎?不能!多少年後它依然隱隱作痛,活生生把活著的人隔開,是不是比兩個人陰陽相隔更讓人悲慟呢?活著不如死了的好,例如自殺的,被槍斃的…
一輩子不能擁抱自己愛的人,這種痛苦,超越一切
有結局。
怎麼會慘。有「歸」有「來」我想說看完這部電影只被愛情感動而沒有從心底里產生憤怒的都是無知無腦且麻木的看客。
只能說是命中注定,從主角的名字「焉識」就能看出來,而且這也不算慘,電影裡面兩個主角相伴到白首,雖然記憶沒有恢復,但是心中的執念依舊未變。在電影里,女主角在後面也開始關心「讀信的同志」還特地送去了餃子,這不得不說是另一種得到,而最後那個場景,陸焉識舉著陸焉識的牌子接人,真的很感動。而他選擇了照顧自己的妻子,即使她不認識自己,陸焉識對愛情的堅持怎麼能說悲劇,在他看來,只要陪伴在她身邊,就安穩,就幸福
有被感動就是好片子~看完電影腦袋裡在回蕩一句話"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一個人心中一個歸來,不如解讀為,張藝謀心中的「她」一直都在,一直都在心裡,他沉浸在她一直歸來的幸福中。
你沒看過原著吧?
結局避免了悲劇,所以說沒有慘。
兩個人都懷著執著的愛相濡以沫,慢慢到老。原著更慘。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電影《我的父親母親》?
※《英雄》和《卧虎藏龍》相比,各自的優勢在哪兒?
※如何看待樂視在微博上對影評人「褻瀆電影」發出警告函?
※張藝謀是個什麼樣的導演?
※如何看待張藝謀超生被罰款748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