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精進英文能力,真正體會英文背後的語言藝術?
留學新加坡,一直面臨英語不地道且「花里胡哨」的問題。就比如說我想表達一個意思,腦子裡有無數個詞供我選擇,可是我很難像漢語一樣體會她們的區別以及帶給聽眾的不同感受是什麼。 好吧 終於到問題了,如何才能更加準確地 理解一個單詞的含義以及它更加深層的blablabla呢?
如果要換一個問法的話,我覺得可能是。第二語言學習者達到native speaker的阻礙是什麼?
第二次更新。
今日為了取經,剛剛拜會過牛津大學的Dr Ash Asudeh老師,和一位研讀English Literature的日本同學(第一語言非英語)。由於正處於複習階段,比較忙,更系統地回答怕是要晚些時候才能達成了。在此之前,耐不住性子的各位,請大致參照 @惡魔的奶爸,或其他方式鞏固語法基礎。
再次聲明,以下答案,是建立在語法良好的基礎上。16:14 10/05/2014 更新。
----------------------------------------------------------------------------
就我個人而言,語言學習不可缺少「感性」的自我體驗。斷片式的單詞記憶、或者獨立反覆的語法訓練,無法達到所謂「native speaker」的水平。樓下一位古典學的答主也提到過,即便在native speaker人群中,英語水平也是參差不齊。我的答案具體可以達到的效果,需要各位參照本人的階段性成果,結合自己的情況做合理的對比。我推薦的學習方法,是在語法無硬傷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的學習過程。簡單來說,仍是大家推崇的老一套:就是讀書的培養與自我表達的鍛煉。之後的回答,不是對應「如何學習英語」的綜述,只是局限於「語言藝術」以及如「如何達」到native speaker對於語言的理解能力」這兩方面做出回應。先來看答主自己的學習成果:
高一出國,被分到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可以想像有多差。。)一年努力,高二直接轉入A1 IB English Literature Higher Level
年底,寫作分數+口語分數班級第2(單純看分數的話,超過絕大多數班上的本地同學)高三,入圍加拿大省級辯手(Provincial Debater)年底,加拿大英語省考99分(滿分100分),寫作與閱讀滿分,年級第一。(當年此分數再沒有第二個非native speaker的人拿到。)A1 IB English Literature Higher Level 考試滿分。目前大學在讀,社團與實習公司的所有文案工作+部分公關工作,在與本地生競爭之後,均由答主承包。
以下詳述學習方法:
注意!此方法建立在語法水平良好的前提下。如果對自己的語法有信心,即便單詞量不夠,我認為此方法仍然可行。一. 讀書 (書單在最後)
讀書時,主動留意以下幾點:1. 作者長句、短句、表達方式(例:為什麼用this is而不用there is?)的使用與連接。
例:The mystic sees the ineffable and the psycho-pathologist the unspeakable. (短句) There is a singular fascination in watching the eagerness with which the learned author ferrets out every circumstance which may throw discredit on his hero. (長句)長句和短句的承接,是表現方式里很重要的一種。適度地把握這種節奏感,可以避免單調的句式重複,也可在短句的精練直接和長句的豐富華麗中轉換自如。2.作者的選詞
同上例:The mystic sees the ineffable and the psycho-pathologist the unspeakable. There is a singular fascination in watching the eagerness with which the learned author ferrets out every circumstance which may throw discredit on his hero. 為什麼用fascination而不用enchantment?是不是因為enchantment隱喻了一種被動的「魅」,而fascination則是一種主動的「驚」?諸如此類的問題,如果題主能時時留意,並考問自己,久而久之,相信對於詞語的理解一定能更上一層樓。3. 作者的腔調(voice and tone)
例:I confess that when first I made acquaintance with Charles Strickland I never for a moment discerned that there was in him anything out of the ordinary.這句話的語調是detached?還是engaged?還是一種蘊含了蠢蠢欲動的、渴望激發讀者興趣的神秘語調?
4. 中心思想
例: Inspired by the life of Paul Gauguin, The Moon and Sixpence is at once a satiric caricature of Edwardian conventions and a vivid portrayal of the mentality of a genius.這句話是在表揚The Moon and Sixpence?還是單純地描述The Moon and Sixpence其中的過人之處,而並未下決定性的「好」或「壞」的評判?疑問1:答主,我就是什麼都讀不出來,怎麼辦?再說了,你好像是在上英文鑒賞課吧?
其實,我最開始也什麼都讀不出來。當年高一ESL,老師上課講詩詞,班裡沒人聽懂。
我只能說,堅持,你會逐漸地發現自己在進步的。另,這並不是在教大家英文鑒賞課,而是提醒大家:讀書時,我們面對的作品,都是作家精心打磨出的寶貝,是有挖掘價值的。我如此提倡,只是鼓勵大家以更嚴謹的方式對待語言。這是我對「如何體會語言藝術」這一問題的看法。疑問2:沒有原版英文書籍閱讀經驗的也要這麼做么?
沒錯。
疑問3:於腦海中施行此思考過程時,需要主觀地用英文進行嗎?
可以。但沒有必要。
二. 自我表達
自我表達分兩種:寫和說。兩者相輔相成(但一方並不是另一方的充要條件)。這裡最多和大家說說注意事項。真正的功夫在於平時的閱讀。關於寫:
再次提醒:語法很重要。最初開始,不用急於求成。一定要保證語法正確。語法是所有表達藝術的根基,也是他人讀懂你文章的出發點。這裡不會對大家談論「文章格式」之類的問題。只是籠統地談下作文中需要注意之處。為了更有邏輯地回答問題,以下採用問答式。
問1:平常怎麼練?
不用刻意收集美句。若有興趣/心情,可以發散性地用英文寫日記/日誌。此方法最為原始,不用勉強。不想寫就不用寫。把語言當成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一種類似於責任或者非做不可的累贅。
(若周圍語言是中文環境,建議平常可多自主練習,其餘事項,待我考試後再做補充。)問2:那學校、或其他場合的正式寫作呢?
當初導師輔導作文,強調正規英語(elevated language)。此情況下,採取以下措施:
用詞需慎重 -- 盡量準確,盡量偏文書(formal register) -- 但切勿雕琢。句式不是越長,越複雜越好。長短相加,鬆緊相輔。分段有序,邏輯清晰。活用轉接詞。何為formal register?
例:
不用say,tell,而用indicate; demonstrate; display; portray; delineate; depict; invite xx to consider; corroborate; substantiate; confirm; explore 等等等等當然,若是scholarly reviewed article,say和tell也是可以用的。答主讀下來的諸多文章里,有很多如此寫法。問3:如何積累辭彙,和句式的豐富度?需要刻意收集文筆優美的句子嗎?
不用刻意地記錄生詞,或美句。若有興趣,可以如此。與其勉強做筆記,不如多讀幾遍原著。
讀的越多(前提是你認真讀了),句式自然會有,辭彙自然會有,文筆也自然會有。曹雪芹借林黛玉之口,說:王摩詰五律一百首,老杜七律一二百首,李青蓮七絕一二百首,再讀陶、應、謝、阮、庾、鮑諸人,如此便是詩翁了。同理,讀書是根基。(考試完後,會針對於「讀了很久,閱讀也沒問題。但表述時仍顯尷尬,怎麼辦?」的困惑做深入解答,現在暫不更新。文章如何潤色?
我覺得這是細水長流的功夫。當年答主在ESL班時。辭彙量少,會使用的句型也少。經過1年的奮鬥,文章已經在IB班被當做範文發給本地學生了。所以還是那句話,堅持。--------------------------------------------------------------------------------------------------------------------------------------------
「說」,便是平時的交流了。答主是逼迫著自己去參加英文辯論的。我覺得其實並不十分必要。日常生活中,學校上課時,多主動與同學老師溝通/回答問題便好了。說話時候可以慢一點,條理要清晰。
答主曾在辯論場上遇見一位對手,語速十分地慢。但是咬字準確,邏輯明了,直切答主弱點。切記,不要因為是口語便不注意語法。語法的正確是邏輯清晰的充分條件之一。要主動地偵查自己所說的話,是不是語法正確了。還是那個道理,只有語法先過關,才能更上一層樓。如此鍛煉自己的表達能力,也算是將讀書時所積累的辭彙和表述方式加以實用。畢竟光說不練,還是不行。
(關於「說」,考完試後,若有需要,再做更新。)
以下列舉書單
注意:之後的書單,為了回應題主關於「語言藝術」的困惑,單純地以用詞準確,立意明了,句式豐富,表達優美的衡量標準來篩選。並不是說,哪本書是世界名著,就要去讀哪本書。排名不分先後Muriel Barbey的作品 (translated by Alison Anderson 強烈推薦The Elegance of the Hedgehog)
F. Scott Fitzgerald的作品(推薦The Great Gatsby)W. Somerset Maugham的所有作品(文筆太好!)
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 (Gregory Rabassa 翻譯的版本)On Liberty (Mill的文風很正。邏輯很硬。)The Communist Manifesto (好像是Samuel Moore的翻譯,待我去確認下)Cormac McCarthy的作品(慎入!建議先把其他讀完了。推薦Blood Meridian)Moby Dick (給大家貼一句,嘗嘗大神的文筆:But even so, amid the tornadoed Atlantic of my being, do I myself still for ever centrally disport in mute calm; and while ponderous planets of unwaning woe revolve around me, deep down and deep inland there I still bathe myself in eternal mildness of joy)先這麼多,以後再更新。如果題主能安靜地讀下來,相信我,哪怕對於「語言藝術」仍不能掌握深刻,收穫依然十分巨大!
畢竟,答主就是一頁一頁啃著字典,一句一句按照上面所說的思考過程,一路走下來的。然後,從ESL的60分,花了3年時間,走到了被牛津面試官質疑「文本屬抄襲」的英語水平。本文轉自公眾號 「惡魔奶爸Sam」id:lxg-milk------------------------------------------------------
我知道肯定有人要回答英語思維了。不過針對你描述的情況,我開一方子,不能保管藥到病除,但是可供參考:
英語常用詞疑難用法手冊 (豆瓣)
英語閱讀參考手冊 (豆瓣)
劍橋中級英語語法(英文版)(英語在用) (豆瓣)
劍橋高級英語語法 (豆瓣)
Key Words for Fluency Pre-Intermediate (豆瓣)
Key Words for Fluency Intermediate (豆瓣)
Key Words for Fluency Upper Intermediate (豆瓣)
English Phrasal Verbs in Use (豆瓣)
English Phrasal Verbs in Use. Advanced (豆瓣)
English Collocations in Use (豆瓣)
English Idioms in Use Intermediate (Vocabulary in Use) (豆瓣)
English Idioms in Use Advanced with Answers (豆瓣)
朗文無師自通英語詞典 (豆瓣)
Longman Language Activator (豆瓣)
PDF都能找到,找不到的也能買到,嚴格按我開的順序從上到下一一閱讀體會做題和記憶複習
尤其要說下朗文無師自通詞典,這本是我見過罕見的好詞典,非常生動簡明的對著英文中最常用的2000詞進行了英文講解和辨析,明確規定了什麼詞常用什麼詞不常用,什麼場合該用什麼詞,什麼場合不該用
第一本稍厚可能需要個把月才行,後面都比較薄,最多兩周就能做完(估計不用)
用這方子,每天堅持2個小時筆耕不輟,3個月差不多療程完畢,如果仍然不能藥到病除,到時候給
我私信,咱倆再單嘮嘮
另外,平時沒事多讀讀自己感興趣的材料,看到好的表達法揣摩下語意和場景用法,這個說起來就太複雜,以後再說吧,能按照上面的藥方堅持下來,一般人的口語表達也足夠了
除了這個以外,就是療程外的工具書問題了,這個我得再去翻翻老胡的帖
PS,本方子不適合語音不流暢,聽障沒突破的一般學習者(換言之在你沒有感覺到題主的感覺前),這是不適合你的
即日起不單獨一個個的去開方子了,所有方子會集合起來,針對所有人所有的問題,一一在專欄更新,關注專欄自有答案,再邀請我單獨開方子也可以,請給問診費。
除非你真的是疑難雜症,引起我興趣了——這當然不代表知乎隨便一搜一大堆的病症,小疾好醫,只是諸位毅力不夠,不願對付罷了
-----------------------------------------------------------------------------------------------------------
隨便答個題都有英語思維神教教徒來針鋒相對,實在是煩透了,有關所謂英語思維的論述到此為止,你是想學英語做個科學理性的人,還是整天幻想不用努力嗖嗖漲功力的做氣功迷,隨便您!我對信奉這種神教的傻X沒興趣說服,但是針對題主,我只說下為什麼「通過原版材料中獲得語感和英語思維「這種說法瞎扯淡
學英語要多接觸原版材料,比如美劇,原版書等等
在英語影視里看到的,英文書籍里讀到的,你不可能不知道它們之間的區別
學英語一定要以老外寫的為準,老外說的對就對,國內教授再厲害也是chinglish,也沒有英語思維
這個不是一一對應的原話,大概意思到了就行了,這反映的是中國學習者選擇語料的盲目雜亂,和對語言正誤標準的錯亂
光靠電影劇集,報紙雜誌,原版書籍來學慣用詞是沒什麼好效果的,為什麼?因為語料雜亂,作者用詞帶有個人特色等原因,可能讓你搞不清楚到底哪些是需要重點掌握的關鍵表達法。如果學習者悟性不夠,看美劇的最後只學到幾句罵街,看報紙的學到些又臭又長的政治英語。
舉例子,我們大學時候看老爸老媽浪漫史,我同學認真學習了Barney的Suit up並且用在了寫作中,說He suited up,這句話就被外教勾出來責其重寫,因為用法奇怪,語體不對
原版材料這些東西不是不要,更不是不好,而是不夠,缺乏條理,重點不明,光靠學習者自己鑒別,仍然不可能達到選擇『恰當語體下正確用法』的目的。在這種情況下靠什麼?需要權威工具書立規範,需要口碑知名的好教材作為練習材料,直到自己融會貫通了,再去看那些原版語料,更能吸收的好。學外語整天叫嚷著英語思維,自甘墮落的做個氣功迷,不依靠工具書和教材,只知道去原版材料里感悟下所謂思維神功,簡直就是痴人說夢
回說一句,老外也是分人的,有質量高的老外,有文盲老外,你以他寫作標準為對,中國叫獸為錯,說實話我真不信國外研究生就真的比中國叫獸水平高——這種時候,就跟我們學語文一樣,你需要的是權威工具書的參考
還有,所謂在原版材料中獲得英語思維瞎扯淡,語言學習對語體選擇不僅僅困擾二語學習者,很多時候母語人也會犯錯,即便是有英語思維的老外,做到出口成文語文功底紮實,也至少要到十四五歲,這期間都不知道扎紮實實的學過多少材料,用了多少工具書(想想你我小時學語文,這樣還有很多人不敢自稱自己中文合格呢),這一切的努力,都不是一句簡單的英語思維就能概括的
以權威教材為本,以權威工具書為尊,本來就是可以讓你大大少走彎路的捷徑,光去原版材料裡面感悟,感悟好幾年還是一口雜碎英文,誤人至極
更多精彩,請關注公眾號 「惡魔奶爸Sam」id:lxg-milk 或掃以下二維碼,歡迎加入
除了以上各個答案中說的比較好的,從學習語言的認知角度,提供的方案,這裡再多補充一下英文本身的特性。各種語言都是工具,跟思維是兩個層次的東西。。很多美國人英國人,沒有把英語學到家的,比比皆是,把Wochester、Dulwich、Greenwich讀錯的所謂Native Speaker也比比皆是,翻開稍微有難度的著作,讀不懂的也比比皆是。把Native Speaker作為一個標簽,無視內部天壤之別的教育層次,是毫無意義的。但是平心而論,英文確實比其他語言,易學難精,容易學,難精通。因為英文綜合了很多其他語言的詞彙、語法,本身有很多的層次感,就像中文有文言,和白話。下文中有詳細分析。不起碼了解英文的歷史,就一股腦子扎進這個那個的詞典、電視劇、靠一些所謂記憶方法猛背,都是事倍功半的,即使能夠達到使用層面的靈活,也永遠不可能獲得一種全面的認知。而這種「歷史認知感」,是「真正自如運用語言」的關鍵,也是很多人不屑一顧的。但是不屑一顧也沒有用,最後就產生「玻璃天花板」,還茫然不自知。摘自本人作品,《從拉丁語到智能手機《從拉丁語到智能手機暨《九歌:第五》之《個人生活方式一種:信息工具、母語、外語、口才學習、當代信息技術篇》一1.1二2.2.2.1從拉丁語到iPhone
- 英語的祖宗們
一般來說,會的語言越多,當然越好。但是回到現代人精力越發有限的情況下,如果不是在多種母語環境長大,多半都要到語言形成期之後慢慢在學校里學習或者家裡自學。我們如今面對的現實是,一方面英語成為無可爭議的世界語言,另一方面法德西義日的傳統領地也絲毫沒有縮減,而許多以漢語為母語的人的英文也遠遠說不上精通。那麼我們要學好英語么,學好英語之後還需要學二外么?三外呢?
之所以強調人還是要多學語言,是因為即使有了自動翻譯機,終極是一個外在的工具。而人的嘴巴實在太方便了,如果有能力學習,是撿了別人最大的便宜。嘴巴不這麼方便,很多人也不會禍從口出不知怎麼死掉的了。
英語還是要學好的。否則出了特定的國家,連個最有可能的共同語言都沒有,就不用說每個領域最頂尖的成果都是用英文寫作發表的了。剩下的語言當中,學有餘力的,法語德語的格調可以說不分伯仲,西班牙語走遍拉丁美洲和美國有色人種聚居區,除了巴西葡萄牙語。義大利和西班牙的經濟屬於打醬油,如果為了了解文化當然要學。日語實在是容易學難精通,考慮到中日關係一向的微妙,真是學起來也不舒服。但是在另一個角度說,日本是保留了許許多多中國失落的傳統的,或許只有在日語,我們才能夠窺探一下祖先很多的樣子,就像辜鴻銘先生殷切希望的那樣。阿拉伯語,除了特種人員的需要,在哪裡都是冷門,倒未必是瞧不起他們的經濟文化的地位,而是和包容性有關係;普通人學了,真是沒有什麼太大的「紅利」的。希伯來語的冷門也有類似的原因,因為猶太民族相對封閉,所以也就是作為學者研究以下,做做客,是不可能作為主流語言的。
許多人對語言的探索基本就此為止了。剩下的學習一些聽都沒聽到過的,死語言,應該就是快沒飯吃的人搞的東西。
其實故事才剛剛開始。
- 我們回到英文。
到底該怎麼學好英文?記得很多年前在一個活動的時候,有一次停電了,是說英文起源的課,兩個哈佛的學生摸黑給我們講英文為什麼易學難精,因為幾百年來不斷引入了不同語言的辭彙,都整個吞進了英語,很像日語難的原因。古希臘語、拉丁語、古挪威語、古法語、荷蘭語、還有古英語本身。拉丁語進入英語是很複雜的,有直接進入英語的,也有經過古法語再進入英語的,所以英語就像是歷史的一層層複寫紙,每一次外族征服和文化交流,就把英語變了一個樣,這又很像中國人不斷被外族侵擾或者文化交流,最後都化進中國的系統中。只不過英語被改變的程度遠遠超過中文。
我們坐下來平心靜氣地去端詳英語,就會發現它是幾乎去掉了所有的名詞變格和動詞變位,這就讓任何辭彙都可以自如進入英語。一方面英國開放和征服的過程讓英語不斷地擴張,一方面英語的開放性又讓英國可以在軍事、政治的帝國消亡之後,繼續維持一個金融和文化的帝國,而且因為美國的存在,不但沒有消亡,反而在互聯網時代前所未有地發達。譬如每一部精緻的英國電視劇,都很有可能飛越一個大西洋,被美國翻拍。譬如《紙牌屋》。所以英文本身有開放性,因為開放的時間久了,有很強的歷史性,二者又疊加形成了這門語言的複雜性。
正是因為英文這樣的開放性、歷史性、複雜性,英文易學難精。三十小時乃至三十分鐘的確可以學到在街上不被打死的英語,但是稍微超過生活表達的英語,就需要長時間的學習。因為英文是孤立語,辭彙之間有特定的順序,反而有很多不被反映出來的語言現象,更為晦澀。如果想要達到自如運用,和三教九流尤其是中上到[貴族]階級自如交談的地步,以及自如閱讀歷代英文文史哲數理化的精華,那麼沒有數年的苦功是不可能。如果說精通,就不再是自己選一種能夠表達自己意思的粗淺用法就可以的,而是要知道這門語言歷代最精華的部分,還要博聞強記,融會貫通。
- 因為英文的背後,是西方文明的兩座大山,一座叫希臘,一座叫羅馬。
古希臘語和拉丁語,對歐洲各國文化的影響都是無遠弗塵的,很多時候刻到了骨髓深處,所以反而不為人所注意。無論是從大量的辭彙還是句法,古希臘語和拉丁語都在幾百年的時間裡不斷雕刻著英文。直到二十世紀下半葉英文徹底成為世界語言,趨向成熟為止,英語世界最傑出的文人、學者,都在有意地使用希臘和羅馬的語言文化遺產,讓英語更加全面、優雅、有效,說貼金也好,說復興也好,英國人做的,其實比法國人和德國人都要更加徹底。
除了日常生活中稍微複雜一些的辭彙已經是拉丁語的詞根詞綴,如果要學法律,學醫學生物,乃至天文地理,如果有了希臘和拉丁語的功底,都會節省大量的時間,當別人奮筆疾書連那些名詞發音都搞不清楚的時候,你已經開掛直接懂了。
當然最大的影響還是在文學上。Norton Anthology for English Literature是英語世界最權威全面的文選彙編之一,從詩歌到戲劇小說,如果我們翻開Norton Anthology for English Literature的附錄,會發現三百多個文學修辭的辭彙,有兩百多個是希臘語直接轉寫到英語的。剩下的幾個,是拉丁語轉寫到英語的。
無一例外。
- 為了學好英語而學拉丁語和希臘語,聽起來很瘋狂。這就回到《九歌:第一》中所討論的,人到底為什麼活著。是為了得過且過,滿足最低要求,還是儘力達到巔峰。
- 我希望反覆指出的是,在現代技術的強大輔助下,很多時候達到巔峰的不斷挑戰自己的hard模式,沒有那麼hard,而easy模式,也沒有那麼easy。
就比如醫學院一上來起碼記住上千個拉丁希臘語詞根詞綴,雖然只是詞根詞綴,也基本相當於一門小語言的量。而在有效方法的輔助下,學好拉丁語只需要全天學習下的三個月,想想這三個月,和生命中很多三個月相比。當然很多人不想比,這也沒辦法。在技術的輔助下,hard模式付出的精力相當於easy模式的一點五倍左右,但是產出已經不能用倍數統計了,因為已經不在一個層次了。
- 那麼什麼是最高效的希臘和拉丁語學習?
我們就要充分理解,他們作為死語言的特徵。這個死字,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一聽說死了,多少人帶著嘲笑就跑去學法語西班牙語了。最後發現現代語言學不完,因為每天都在變化。正是因為這門語言基本不再變化了,才有徹底學好的可能。拉丁語常用辭彙只有五千,希臘語最多十萬,都比任何一門現代語言少很多。而他們每個辭彙都在羅曼語系和英語當中有對應,一個一對多的輻射。不妨想像一下你看起來在學習拉丁語,
其實偷偷的已經背出了法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葡萄牙語羅馬尼亞語最重要以及最裝逼的全部的辭彙。這並不是誇張,這就是由歐洲文明語言演化的過程決定的。這就是學習歐洲語言的大邏輯,甚至是學習語言的大邏輯。我們還是按照,不要怕難,但是要講究效率的方針來看待希臘拉丁語的學習。意思就是,你以為可以偷工減料的地方,其實最後都是要還的,而你以為省心省力的時候,大部分時間也就浪費在其他事情上了。最有效的學習模式,迄今為止是根據Learn to Read Latin和Learn to Read Greek兩本書,首先把所有的新詞使用space repetition背出來,然後看一章語法,做一章練習,然後慢慢把每個章節之後的reading讀完。最後根據每個reading,再去尋找reading的原文,把整個著作讀完。無論是Livy的歷史,Cicero的政治辯論,還是Caesar的軍事謀略,應有盡有,可以說是打開了一個寶庫。而這個寶庫的悠久、厚重和對現實生活的意義,從幫助英文到裝逼,都不是其他語言能夠比你的。其他現代西方語言都不可能,因為都像英語一樣全是從拉丁語抄的,阿拉伯語、希伯來語就更不可能了。
回答題主的第二個問題吧:第二語言學習者達到native speaker的阻礙是什麼?
簡單來說,文化根基。「語言是文化的載體」 (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culture)。我從初中開始學英語,大學英文系,去美國和歐洲,也當過雅思輔導老師,見到過各種各樣的英語學習者(包括其他國家的),分為這樣幾類:學校體系型,國內接受了完整的英文教育,英語考試高分,辭彙量不小,口語也流利,愛看美劇,懂西方文化,然而畢竟都是通過二手渠道得來的,所以他們和西方人交談時,總感覺有些詞的用法比較Chinglish,比如需要正式的時候用俚語,而隨意交談用晦澀的大詞,但不影響交流,不過要多聽對方在不同語境的用詞,做到更加native. 另一種是野路子型,多見於第一代底層移民群體,這些人在出國前只接受過零星或根本沒有英語培訓,完全從0學起,但是往往他們的口語,用詞和聽力會更加native一些,學得也快,但是寫作往往不行,甚至不會拼很簡單的單詞。試想一下,最理想的學習語言的途徑,不,應該叫「習得(acquire)"語言的途徑,不就是母語的方法嗎?在最自然,最日常的環境下,並且還接受過這種語言下的完整教育。這也是為什麼許多第二代移民可以在兩種甚至幾種語言之間自如轉換而完全沒有意識。
我最大的感觸就是,彷彿在英語為母語的國家生活一段時間後,再回過頭看讀過的英文小說、詩歌,才能真正體會其語言之美,彷彿那個時候才建立了一種「聯繫」。去過英國湖區,參觀了故居,再讀華茲華斯的詩,與大學課堂上的感覺截然不同。去了紹興的百草園,再讀魯迅回憶兒時的散文,頓時覺得這麼美的文章當時當課文一樣」學「真是浪費。
最後引申到教育方法,再舉個例子。參觀巴黎一些博物館的時候,包括盧浮宮,經常看到老師帶著一群小學生席地而坐,面對著的就是莫奈梵高等等的名作。老師先做簡單講解,然後讓小朋友們發言談自己對於這幅藝術作品的體會。大家再回憶下我們兒時的美術課或者周末美術特長班吧······
最好的「學」,是「無學」。想真正達到native speaker的水平很難。就算你寫作超過了native speaker(比如很多中國人的GRE寫作超過了大部分native speaker),但這都是可以訓練出來的,不代表你的語言能力就超過了native speaker。比如但就GRE作文說,只要半年的訓練,絕大部分英語不錯的中國人背完了3000詞以後都可以超過美國母語應試者的平均水平。這麼說吧,你就算是一個native speaker,如果把你從英語語言環境中隔絕30年,再把你放出來,你會發現你對語言的把握能力會大大下降。30年後很多人native speaker說的英語你也不一定能聽懂。我覺得辭彙量的問題倒還好解決,多讀多看就可以了。但是比較難的是在某種場合下某個詞用法的微妙之處。這個必須要大量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語才可以做到,而且是會隨著時間演變的。這個大概通過不斷地積累是可以做到的吧。另外, 很多幼時的語言刺激是不可逆和不可替代的。我覺得ESL的人基本不可能像母語人士一樣用英語去思考了。
Update:
@黃繼新 大大說得比我詳細多了:「怎樣才能更好地理解英語單詞的意思?」
-
因為你腦子裡可供選擇的「無數個詞」是你通過英漢字典或者單詞背記手冊學到的。
如果這些詞你是在英語影視里看到的,英文書籍里讀到的,你不可能不知道它們之間的區別,不可能不知道它們「帶給聽眾的不同感受」。
-
我覺得題主的水平肯定到了「英語思維不再是噱頭,而是有需求並且只差捅破一層窗戶紙」的學習階段了。所以,「如何忘掉漢語,進入真正的英語思維?」這個問題下的許多答案一定可以給題主很多積極的建議,比如 @Lawrence Li的回答。
-
為免誤會,我還是說明一聲:「英語思維」這個話題不是我挑起來的……
-
Over
-
哦,還沒over。把「suit up」真的拿去正兒八經地用的人……這……
-
嗯,真的over了。阻礙就是你不願多讀。。。
好吧不抖機靈給點乾貨。
很多英文小說是慢熱的,又很少養寵修仙類,文化上的差異又讓人很難帶入,初讀起來會覺得乏味。加上一本書打開來,開頭總有些不熟悉的表達不熟悉的辭彙,故事理解都似是而非,遂產生挫折感,覺得無聊,也就放棄了。
了解這一點,最好的辦法就是讀不懂不管,繼續往下讀。
之後你會發現兩個驚喜:
1)前面作者用高級辭彙都是在裝逼,之後這些辭彙要麼是必須的,所以不停地重複,很快就能猜出來意思,或者是再也沒出現過,完全不影響閱讀。2)故事開始漸熱,你對主角產生感情有了共鳴,故事跌宕起伏,思想深邃,讓你不忍釋卷,欲罷不能。更新:
先前寫那麼些鳥語有耐心看的人少。說人話吧:學英語最大感受是不要追求完美,但是要不斷接觸英語不斷練習。上面的回答都很好,但是我比較反對這種面面俱到一絲不苟生怕錯過英語里任何一個語言點的學法。因為太完美所以不現實。別把自己看太高,大多數人學英語就是混口飯吃,不是去當外交官。也別把英語看太難,它不過是我們交流信息的工具。對方不誤解就可以。
要務實,絕大多數人是沒有機緣把英語學得至善至美的,既沒時間也沒毅力。但這並不影響我們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使用英語。
辭彙么高中英語加相關領域專業辭彙就行了。
語法則是學校考什麼就先避免用什麼。考點約等於難點但不等於老外也總是那麼說。主謂賓結構短句能講清楚不必說長句。一開始寫英文肯定滿篇中式英文。沒關係,只要堅持三天兩頭接觸英語。看郵件看資料,聽BBC看美劇,有字幕效果當然差很多,但只要能堅持追劇就可以了。
另外,千萬不要低估我們大腦的語言本能和它的認知規律。長期接觸英語看似低效實則潛移默化水到渠成,而短期培訓雖可以應試,一旦停止也就很快遺忘,終無所獲。
-------------------------------------------------------------------------------------------------------I have spoken Chinese for thirty years but I dare not say that I have truly mastered the art of language behind Chinese. We never learn Chinese because we want to win Nobel Prize and it is same to English.English training and testing has become a huge profitable industry. If it is so easy to learn, how could those people make money out of it? THAT"S WHY IT FEELS SO DIFFICULTY because they want you to have the idea that English is difficulty.
English is not difficulty at all but it does ask for a very long time of practicing. And there is no so called language block too, which is just a concept created by English training industry. You are only lack of practice.
My English is still far away to "be perfect". You can find lots of mistakes in these sentences. But it is okay, because I know it is better than it was last year and last month and even five minutes ago. And since I use it everyday to read to communicate and to think it is improving.
So my point is do not aim it at perfect level; use it everyday; and be patient. It is impossible to master it in a short period by any special method.不贅述,識貨的人自然懂
你現在體會的是一個漫長可能永無出頭之日的「隔靴撓癢」階段。你想要的英語好想來不是要清潔大媽誇你,而是高知教授同學覺得你用詞准。
要向母語靠近,除了環境浸泡,需要基本功,而基本功這麼大的概念,針對你的問題,我給你指個方向:
1. 使用英英詞典,最好把英漢給扔了
2. 買本collocations dictionary 學習固定搭配3. 把介詞準確使用琢磨好,介詞是small but mighty至於藝術,那是要讀多少英語母語人士需要啃的大部頭加上多少篇文章輸出,以後再說,你現在中文能妙筆生花,文采熠熠么?語言無捷徑,但有方法。
PS:語音語調這方面暫不提,你要天生音樂上有天賦,耳音好,時間長了也不是難事。
最後,鑒於你在新加坡,注意小心,別學一口Singlish 啦
最最後,鑒於你在新加坡,小心中文嚴重退步,多上知乎辯論,外語最高水平取決於母語。
歪門邪道:找個母語英語水平還高的男/女朋友,別浪費時間聊吃什麼買什麼(這些不需要男女朋友教),閑時辯論三觀、灌輸人生觀、激辯哲學歷史文化差異,狠狠吵架後再細心和解,老憋嘴之後你氣急了會很快學會準確又快速表達自己,還觀察到對方對你用詞的瞬間反應。這麼吵完還在一起就自然是合適的。
Good Luck!你如果能自信地回答下面這個問題,那你可能就不會再理會你現在的問題了:
你通讀的英語原著有幾十本?我就是想說。大家不要混淆了一個事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把母語說出寫出藝術來的。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母語的文化底蘊的。這個跟是不是母語不是唯一的關係。這是一個語感,理解力,感受力和努力的故事。對於方法我推薦一看書。名著小說散文傳記各種。二。生活。看電影看連續劇看綜藝看各種。三。用這種語言交流。和各式各樣的人交流。四。自己不斷琢磨。
阻礙你的是你的老師。所有老師。
原則上說,要回答這個問題,至少應該先證明自己作爲非英語國家的人學到了 native 水平,而這是無法做到的:你學習者的身份令你無法判斷我的英文的好壞。在這個「大牛」滿天飛的時代,他人的背書顯然也是不靠譜的。
李楠喜歡說什麼樣的人民就有什麼樣的政府。同樣,什麼樣的語言就有什麼樣的人民。如果你不能像個傻屄一樣地去模仿那種語言,退而求其次,可以像個傻屄一樣地模仿那種人民。當你成功將自己變成那種人了之後,語言應該也差不多了。而如果你無法變成那種人,那麼你也永遠無法達到 native speaker 的水平,畢竟 native 的意思是「a person born in a specified place or associated with a place by birth, whether subsequently resident there or not」。No way.
只要不是在說那種語言的環境裡接受過基礎教育,你能做的只能是無限去接近 native speakers 對他們母語的掌握程度。這個無限接近的過程是,在有一定基礎的前提下,不間斷地主動「補漏」。
舉個可能有點極端的荔紙:「I"ll see ya baked.」
當然,我們自己說話的時候完全沒有必要這麼表達;但是如果你沒聽懂這句話其實說的是「I"ll see you later」,那它就完全影響你「真正體會英文背後的語言藝術」,哪怕是這麼一句日常的話。這不是一個悲觀的回答。別忘了,我們也有屬於自己的母語。用好她,無論文字還是標點,這本身也是件很重要很重要的事。
只要能堅持不停「補漏」,你就會離目標越來越近。就算是不能完全像個 native speaker 那樣,so what!正在(美國)寫英國文學論文自虐的我 (3200個詞了!!!!),看到這個問題只想了一下:
訓練順序就是:讀,想,寫,讀,想,寫……
其實就是一個審美方面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和時代密切相關的。要找到自己的審美,而且想寫的美美的。跟語文一樣嘛。
讀的話,多看多讀多學,讀非常奇怪的書你說你會有能讓人接受的審美嘛?寫的話,先是通順連貫,再有其他。至於在課程上從中文語文到英文文學的過度,我有一個我覺得很重要的提醒:
文學課上的『賞析』跟語文課的『讀後感』很不一樣。儘管倆都是主要反映你的想法而非作者想法的,但是豆瓣評論作為讀後感可以接受,但在Stylistic analysis上都是不合格的。結構上,你的英文論文需要有中心思想,有論據,有轉折和連續,缺一個人家讀著都覺得好像不是很對勁,更不要說給你高分了。我覺得《讀後感》對此要求很是不嚴,有更多情感上的發揮。
(你看我compare contrast 多標準啊)至於第二個問題,學英文的阻礙:
第一個自然是語言水平,不會說不會讀說什麼也沒有用。我也是英文為第二語言,但是以前自己學得很好,高中剛搬過去就從來沒有被分到ESL過,但我寫的一下子就很好么?
在語言本身之上,那隻能多練多讀,甚至多失敗。。。
其實很大一部分不是語言本身,也不是語言文學,而是語言文化。
文化是跟時代有關的,你覺得比你小十歲的人很容易理解你么? 這個方面,除了多讀多寫,還要去consume other culture,比如電影,並且努力地生活。
That being said, 我本人的想法是自卑其實是最大障礙。社交上能夠厚臉皮抱著人求念essay的人實在不多,儘管我自己身邊有很多這樣的。希望你被打擊過很多遍後,還可以正確看待自己、有自信。連陸谷孫都不敢自稱精通英文,真正體會英文背語言藝術。所以只有一個辦法:投胎。
額,作為一個英語基本停留在初中水準的人來看,其實這和學習中文的過程是一樣的。
要想真正的了解一些字和詞以及句在不同語境的用法以及受眾的感受,除了長期大量使用(其實就是外國人生下來之後的學習過程,這和我們學習中文一樣,別指望一兩年就能正常使用)外,就是對於這門語言從古至今的典型文獻的研究理解並死記硬背了。這和我們從小學到高中通過學習從古至今的詩詞歌賦文言文到戲曲雜劇小說的過程基本一致,通過對於一門語言在歷史中的發展過程進行研究和理解,來建立起一個自然的語言使用方法自動適應以及學習進化的模型,能夠不斷的根據現實環境的變化來自動調整這門語言的使用,這個過程相對於長期大量使用來說,可以通過勤奮來加速。好吧,寫完了才想起來,完全可以概括一下,就是和我們學語文其實一個樣,把教材換成他們的就行......推薦一個美國詩人叫Gertrude Stein~個人認為如果能體會到她詩的美感的時候,基本上能做到「體會英文背後的語言藝術」了
我覺得最大的障礙是文化背景。無論我們在書本電視網路上對一個國家進行了多深入的了解,沒有生活在其中還是體會不了native的想法。
既然題主人在新加坡,我想比較好的方法就是交一個本地的朋友,最後學識水平高一些的,多聊天多發問。
另外電視劇什麼的也不錯。本人太害羞,不好意思跟別人交流,就喜歡宅在家裡看美劇。結果是雖然說的不怎麼樣,聽力到還可以,有時也能體會一些近義詞的細微區別。
如果說寫作,關於障礙是什麼,個人覺得是思維方式,你需要長一個native speaker的腦子,用他們的思維來寫作。我覺得提升這一點最難。
私以為還是要多看外文書,我個人比較喜歡中文寫作,無聊寫寫小說啥的,我老爹經常以此「教育」我,不多看書哪來的文筆,英語也是一樣的道理。多看EFL寫的東西,你就會知道該怎樣用外國人的思維組織語句,不會出現像背了很高級的辭彙卻用得很不合時宜的現象。要想輸出,必先接納。如圖,像某牛人:
當然你不需要那麼誇張,看你是要應付考試,還是走得更遠。《英漢對比研究》連淑能
推薦閱讀:
※你聽過最帶勁的問題是什麼?
※如何評價應用「多鄰國」的語言學習模式?
※相對而言,一目十行地閱讀中文是不是比閱讀英文容易?
※有哪些話一說出來就知道他要開始裝逼?
※怎樣理解伍君儀提出的透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