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新老師備一節課花費多長時間是合理的?該如何提高備課效率?
英語老師 備課奇慢 各位經驗豐富的老師是如何度過這段時間的?
新老師備課應該是不計成本,可以理解為離開學校後的二次學習。
我剛開始教課的時候,為了下午三點一小時的課,早晨5點就起床,躲在衛生間里開始備課(怕影響老婆睡覺),一直準備到開始上課。
課堂是任務導向的,課堂的最終目標是什麼?課結束時如何考量目標的實現率?這些是備課時首先要回答的問題。
有了答案後,從結尾往前倒,設計問題、課堂討論(口語教學尤為重要)、教師的展示,最後才是開場方式。
開場方式要從開始備課的那一分鐘起,一直琢磨到真正上課。這樣有了目標明確的結尾,有了精心雕琢的開場,才符合人類記憶的primacy和recency法則。
還有幾個問題需要不時問自己,"來上課的學員大體水平和學力如何分布?""哪個環節最有可能出問題?""與本課相關的學員常見錯誤有哪些?"
如果教師備課能做到問題導向,那麼課堂就自然是任務導向的了。
有經驗的教師其實不會縮短自己的備課時間,而是不再有意識的集中時間段備課,換成隨時隨地的用發問的方式,在腦海里對課堂進行無數遍的預演以下文章選自巴別塔微信平台(TheBabelTower),是一次後台老師提問的詳細回答,希望對你有幫助。
///////
問:常常被主管告知,下個月要交一門新課,備起來好吃力啊。塔主你以前是怎麼備課的?如果時間緊,怎麼快速備課呢?
答:我從兩個方面說 —— 原則 + 實際操作。
原則篇
好老師永遠從學生身上反映出自己的能力。
我們暫且只討論線下課程。如果在一個口語老師的課堂上,學生只是記筆記、根本沒張嘴,這就是失敗的口語課。在一個閱讀老師的課堂上,如果學生只是背單詞記語法規則,根本沒讀懂什麼意義,沒有通過轉換視覺信息獲得真正的交流,這也是失敗的閱讀課。
問自己一個問題:我上課的時候,學生在幹什麼?
實際操作
如今我的備課方法如下,供大家參考。
1 要先看人數。
20人以下的班級,20-50的班級,以及50以上的班級,各不相同。線上跟線下也不同。
如果20人以下,相當cozy。老師講述、學生練習、學生之間互動的時間基本是1:1:1.
20-50人是最頭疼的人數,要看他們的水平。老師講述和學生活動時間比基本是2:1。當熟悉了學生水平之後,再做調整。
50人以上,除非非常熟悉,一般使用公共演講方式;也要看教學目標,可以最後試試分組。
線上課程完全打亂以上邏輯,以後找時間再說。
中心思想:把自己放在學生的位置上,想想他們會練習到什麼?他們會學到什麼?他們走出教室之後,還會記得什麼?
2 看教學目標。
凡事都要有目的。
常有人問我「語法怎麼教」,我一般會返問「你為什麼教語法?」 —— 對方往往是一臉「我沒想過」的表情。
對,請想一想,你教的東西是幹什麼的。
「從用入手」就是教學目標。
你回想一下,從小到大我們學了多少沒有「用」的東西。你教了學生他們「用」不到的東西。這些知識並非是廢品,只是老師沒把他們和實際聯繫起來,讓學生看不到前途。
舉個例子:你心想要教過去時,你就這樣問自己:
過去時用來做什麼?——描述過去的事情。我們什麼時候要描述過去?—— 敘述經歷、講故事、分享經驗。—— 這就是用處。
所以這堂課的邏輯如下:
我們今天來學學怎麼給別人講故事,講故事需要什麼語法結構呢?過去時。好,我們來講講過去式。
你甚至還可以加個場景,例如到警察局報案,寫自己的簡歷,在面試時自我介紹…… 這都是更加實用的用處。
你這樣教,學生就可以看到知識的前途 —— 「從用入手」。
3 教學架構
成熟的老師通常有自己得心應手的教學架構,有人鍾情TBLT;有人愛玩PPP。(他們都是什麼?請看過往貼那些年我們上過的英語課)
每一種教學架構都有自己固定的程式,只要了解了這些教學基本方法,一切都是套路。
我會按照學生的水平來選擇教學架構,如果並不熟悉學生,而且估計今天學新內容可能會吃力,通常會用PPP。如果今天是一節built on the past的進階課程,而且已經比較熟悉學生了,會用TBLT來做些有趣的練習。
4 教學資源
我給很多老師的建議通常是花點時間找資源。
(中文長難句)找資源是英文素質僅為平均水平且未能熟練玩轉課堂活動的老師們出奇制勝的捷徑。說白了,就是找一找authentic material,翻個牆吧,找找學生沒看過的東西吧。但是水平要適中,要和學生的胃口和能力。
這一招真的很管用。
5 教學遊戲工具箱
手裡一定要存很多好用的遊戲和課堂活動。在塔客學院里,我會直接生猛粗暴的講300多個課堂遊戲,聽說讀寫、按場景分類、按用途分類。這其實就是我自己的備課方法,平時只要看到了有趣的遊戲,或者自己上課改裝過、好用,就趕快存起來。以後教什麼課都隨手拈來。有個工具箱,神馬都不用愁,要啥拿啥。
【跨越語言界限,加快二次發生,關注巴別塔,TheBabelTower】
謝謝邀請!我理解你的焦灼,我也是從這個階段過來的,我記得我正式走上講台之前的一個月都在培訓機構試講、備課,只備一篇課文而已啊!
現在回想起來那個階段,覺得特別有意義。說實話,從接受教育變成教育者的轉變不僅僅是走上講台那麼簡單。
首先,知識的儲備可能不夠你發揮的。老話說的,知道一筐才能講出一杯。其次,講課的過程實際上是溝通的過程,你具備這些溝通技巧嗎?如果不具備,是不是要靠大量課前準備彌補?再次,你了解你的學生嗎?他們喜歡這門課嗎?他們學的怎樣啊?他們的接受能力怎樣?如果你在備課當中只準備了知識,那是遠遠不夠的啊!至於花多長時間是合理的沒有統一的標準,只要你的學生聽懂了、會了、能運用了(達到教學目的),花多長時間都是應該的,這是教師的職業道德決定的。關於如何提高備課效率,你可以和老教師溝通,或者直接觀摩老教師上課,看看他們是怎樣暖場的,怎樣開展課堂活動的,怎樣講解知識的,等你明白了怎樣上課後備課就快了。萬事開頭難,但是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具體教什麼?少兒英語、四六級、雅思托福GRE?
中學英語其實可發揮的空間不大。按照教材和教師用書來備課就ok了啊。如果想借鑒下別的老師的思路可以搜搜百度文庫,看看別人的教案和ppt,不過建議自己先獨立思考,再看別人的。我理解的一堂成功的課就像拍一部優秀的電影。首先,你要有一個特別mind blowing的開頭,所以精彩的導入是非常必要的;其次是給出懸念,讓學生帶著問題思考,接下來劇情可以平淡發展,講辭彙語法課文(其中可以結合所學內容適度穿插些有意思的段子);然後多想些有意思的課堂活動帶學生操練句型和語法;最後就像電影結束前劇情發展到高潮一樣要有個精彩的活動。在同學們玩兒得還意猶未盡的時候趕快布置作業完美收工!我一直覺得學生是主演,老師是導演,我們應該設置好情景,台詞,道具,讓學生充分enjoy上課這個過程,在遊戲中操練,這樣的input對學生才是有意義的。切記教師滿堂灌。一點拙見,見笑了。我教的是初中人教版的英語。這個問題是我大概兩年前問的。現在再回來看,當時並不是不努力,而是存在許多誤區,以至於備課效率不高。
誤區一,迷信學校的規定的任務要求。學校要求我們必須在備課時就將教案寫好。而我們一般節課教案會寫五頁。熟悉了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人最後會知道,初中英語教案裡面重點寫的根本不是知識點,而是課堂組織形式。而豐富課堂組織形式完善課堂掌控能力是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加強的,寫教案看教案是沒用的。
誤區二,沒有理解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特點。初中英語一般就是聽說課,閱讀課,語法課,作文課,習題課,複習課。在沒當老師之前,基本就只會幹講。那就只能駕馭習題課以及閱讀裡面的精讀,就是干講題講知識點。而前四種一般都算是上新課,看過課本的人會發現全是練習任務,那任務怎麼開展,怎麼引導學生一步一步順利完成,而又能適當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就是比較需要刻意設計並在實踐中探索提高的。而我在一開始備課隱約意識到這些但又並不明確,以至於備課工作針對性不強。
誤區三,單兵作戰沒有借用備課組的力量。有時候去聽別的有經驗的老師上一節課,勝過自己在下面思考一天。
誤區四,過於追求創新點。除了公開課,常態課的模式就那麼些,沒有必要老是標新立異,學生學到知識就行。當然求新能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可是有時候沒有點子,那就放過自己吧。
最後來說一說上手以後的備課日常。
首先,我會先把要上的課的內容過一遍。上了一段時間以後,你會熟悉自己的班情,你一節課大概上多少內容,學生大概能接受多少,心裡都是有數的。人教版的這個課本追求的是基於任務的教學(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所以上課要完成多少任務,完成多少任務後能實現教學目標是需要自己把握的。一般每一個task我自己會做一遍,然後再把重點的語法和辭彙標出來,備講。沒當老師之前,我以為到這一部就差不多了,上課去講就可以了,實際上遠遠不夠。
第二,準備課件。一般我們會自己買別人做好的PPT課件,也可以從有資源的老師那裡分享或者從網上下載。當然這個課件是不能直接用的,需要根據自己的上課情況增減修改。若是遇上公開課,那麼我的課件基本都是自己做的。從1到2容易,但從0到1難。所以能有參考會大大增加效率。剛開始當老師的時候,我會按照自己調好的課件算著時間講一遍,並安排好在每一個task完成以後適當的補充辭彙和語法知識。試講得過程中會刻意設計一下板書。後來逐漸上手了上課前就沒有再在下面練習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很多課件只是把書上的內容搬到PPT上,或者堆很多的習題,這樣是不可取得。書上的任務內容一方面要有,但是另一方面,自己也應該學會整合課本並安排一些活動,豐富課堂組織形式。
第三,設計導學案。這是我所在的學校的強制要求。事實上人教版的這個課本本身就可以看作是一個導學案的集成,所以像聽力課和閱讀課有時候其實是不需要做導學案的,不過非要做的話可以自己適當增添環節任務,達到銜接過渡的目的,滿足自己的學生需求。當然導學案也可以買到別人設計好的,不過一般無法直接使用,我們還是會改一改。做導學案的目的除了完成一些聽力和閱讀任務,還有就是為了讓學生在上課的時候把關鍵的知識點能手寫一遍,達到不僅動口動耳,還動手的目的。這個導學案一般分五個部分:教學目標,學生自學內容,基本知識點課堂練習內容,拓展練習內容,測評內容。
第四,準備好心情。不管頭一天學生作業爛成什麼樣子,讓你無語的何種地步,微笑進教室,把其他先拋到一邊,完成這節課的課堂任務。
至於上課的發揮控制,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PS 好像什麼重要的東西不見了,教案?教案後面如果學校沒有要求,我個人認為簡案是可以的。這樣當然就很快啦。不過一般三年以內的老師怎麼能有資格寫簡案(╯з╰)。。。所以,我們好多人都是課上完了補的。課前要準備那麼多東西,還要改前一天的作業,寫完五頁的教案臣妾真的做不到啊╮(╯▽╰)╭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
打個比方老師像主持人,導演,合二為一的角色。備課是啥,提前背詞,串詞,指導演員怎麼去演。備學生,學生對單詞語法掌握能力,不同學生對重難點的理解。備教材,教法,這已經是很固定的了,這個其實更像我比喻的,串詞,背詞。綜上,你慢在哪個環節了呢。
3天吧,一開始一周
師範類大三老生,在培訓機構上課還有家教。因為極度擔心自己講不清楚,不管是什麼課都會在看書,做題的時候心裡模擬課堂對話,看完書之後還會把剛剛想的順一順,如果是有黑板上小課的那種還會想導入和串聯語,儘管如此準備,上課效果也很渣。我覺得挺累的。。。。文不對題,只是抒發感想
推薦閱讀:
※如何投訴老師,老師打孩子,有聊天記錄他公然承認?
※「翻轉課堂」中教師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
※在松江大學城就讀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如何看待哈工大王德偉教授的「師徳」問題?
※國外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怎麼樣的?會像中國一樣從小到大必修「思想政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