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英語法真的能提高英語水平嗎?它在其他語言的學習中可否借鑒?

http://hi.baidu.com/natural_qq/item/97a99532741acf312f20c43f


大量閱讀顯然是可以增長語言水平的,無論是母語閱讀還是外語閱讀。研究兒童教育的書籍,多半都會提到閱讀的威力(例如《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控制查詞頻率的要害在於生詞太多,讀者就容易放棄;而且生詞太多,會使人對一個個的單詞的注意力超過對篇章的注意力,使人難以在語境中體會單詞的用法。

至於複習,我比較懶……現在KPW單詞本中已經積累了1800個各種語言的辭彙。以前打Galgame和RPG的時候一般準備一個小本本碰到不認識的單詞就查詞典後抄下來(因此輕鬆獲得了「継続の粋人」成就),但是極少複習……看來結果也不是太壞啊。

至於查詞工具,日語首推Kindle Paperwhite(可以在http://amazon.co.jp獲取《デジタル大辭泉》),它支持豎排並可處理日語動詞的活用和多音字詞。現在KPW還有了生詞本功能。

哦,對了,日語的話還是推薦多用紙和筆寫一下,免得提筆忘字&>_&< 我有的時候會發現一個日語詞自己知道意思但是漢字死活想不起來了(例如「五穀(ごこく)」),悲劇

【學慣用拉丁字母書寫的語言,例如德語、法語的話,那就不用在書寫上費力氣,直接練習鍵盤打字就可以啦】

德語的Konjugation可以用GoldenDitct 加上德語拼寫文件支持,也可以使用Kindle Paperwhite或者iPad的辭典,但是複合名詞和可分動詞似乎目前還沒有什麼智能的、即指即查的解決方案。(漢語中的動詞其實也有很多是可分的啊,像「革命」可以說成「革過一次命」,對於這類結構,目前看來只能由閱讀者自己復原成原型再查辭典)

---------------

(KPW的圖。可以看到,原文「腕によりをかけて作った」。KPW可將其還原成【作る】。原文「萬が一にもスカートがまくれませんように」。KPW可將其還原成【まくれる】。)

iPad上有個系統自帶的辭典,只要在Safari或者iBooks中選中文字然後點擊辭典就可以啦。這個自帶辭典收錄了NOAD、大辭林、Duden。不過比較殘念的是Apple似乎不給調整出現順序的功能……系統語言是中文的話英漢就排在英英前面,系統語言是日文的話英日就排在英英前面,無語……

此外Apple系統自帶的辭典程序不支持日語的動詞變位(かつよう【活用】),也不支持寫成片假名的漢語、和語詞。給Apple日本寫了個反饋,然後暫時沒有下文,這方面比日本亞馬遜的差遠了,日本亞馬遜的反饋很快。

(iOS內置詞典的圖。可以看到へま這個詞寫成片假名的ヘマiOS就不認識了,水果你到底有沒有考慮過CJK的問題啊)

另外有個小工具可以直接調用apple自帶的辭典:

iTunes 的 App Store 中的「Quick Define(似乎已經被Apple下架)其他:

在http://amazon.co.jp上第一次購書時請掛上日本IP的代理。

青空文庫(青空文庫 Aozora Bunko)舊字舊假名的文章通常會更難一些。

小説家になろう(http://syosetu.com/)應該是日本最大的網路小說集散地。

尹建莉的《課外閱讀中需要特別注意的幾點問題》可以和「透析法」對比看看。透析的核心在於什麼?


講辭彙學習,不要臉地說目前沒有發現哪篇講的比我的到位

[007]任務驅動,自由生長——談英語辭彙學習中的幾個問題

同時,關於所謂方法有用無用之說,文不對題的分享一篇我的思辨文章。

[165]不做方法控:給英語學習拖延者的信

我一直認為方法控、方法潔癖伴隨著拖延症,也是阻礙我們行動的一大因素。

在我的第050號文章中,提出過「在通往牛逼的道路上,讓一部分事情先做起來」。前幾天我驚奇地發現(其實是我的小夥伴發現的),奧巴馬童鞋09年說過這句話,We must not allow the perfect to become the enemy of progress,然後我還發現(其實還是我的小夥伴發現的),法國的伏爾泰說過,Le mieux est l』ennemi du bien. 我估計這個列表還會增加,只是說明,可能真的就是這麼個理。

現在回到主題,我的觀點是,過分強調於所謂最優的方法,所謂更好的方法,對英語學習的進步,作用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大。也就是說,在我們追逐一個我們認為「更好」的方法的過程中,產生的提升英語的邊際效應,是遞減的。但是討論英語學習方法,這是方法控們最愛乾的事情,就像我以前談過技術人員的優越感中,用宏大的場景來解決局部的問題。而且我認為有的時候我也有喜歡討論這個問題,過嘴癮嘛,比較爽。

和我之前文章的風格一致,在討論一個範疇的時候,明確清楚其內涵與外延。方法,查了一個版本的定義是,「一般是指為獲得某種東西或達到某種目的而採取的手段與行為方式。」我的理解就是做事情的方式步驟,以及在此基礎上所形成的套路。用英文就是The way of doing things. 在Java里,一個函數,也被稱作為「方法」。

「方法控」們在做什麼?他們在想,在擔心,由於自己的方法不夠好,會影響自己的英語學習效果,並且會認為,現在學習的方法效果不好,是自己英語爛的主要原因。於是他們在很沒有安全感地尋找好的方法,孜孜不倦地尋找,而與此同時,在他們一旦學有小成的時候,會把這個方法當成無上的至寶,猶如保守黨的秘密那樣,會認為知道了這個方法的人會超過他,搶他的飯碗。

保密這點倒也無可厚非,不同格局的人有不同格局的玩法。ElonMusk還開放了所有 Tesla的電動汽車的專利呢。

但是我一直認為,方法只是一方面的因素,決定性更大的,還是在人。具體而言,就是持之以恆地執行與投入,再加上一個靠譜的方法,才能取得突破。

一個看上去很高大上的華麗方法,配上三天打魚,兩天晒網,不如就用一個笨方法,加上一個長期不懈的行動。同時,方法的好與壞,也是相對而言。這有時候甚至會變成一個價值觀的問題,比如我如果強調「聽」的重要性,那些「說」學派的擁躉可能會跳出來表示不同意,我要說不追求英文思維,即使先用中文想清楚,英語思維學派可能會大聲呼喊並且說你在扯淡。但是我覺得這樣吵架打架沒意思,首先世界是多元的本來就要求同存異,另外方法只要你能想到並且執行,就能發揮起效用。我入門的英語老師是一位快退休的女教師,她就最愛讓我們默寫,以至於我現在還能記得人教版初一英語第一冊第一單元的單詞的順序。但是我也覺得挺有效果的,因為我們持續地在做這件事情。

為什麼我一直強調方法不是那麼重要?

[169]不做方法控:給英語學習拖延者的信(2)

為什麼我一直強調方法不是那麼重要?

一是為了緩解英語學習方法控拖延者的情緒焦慮,你要相信自己先拿一個現有的方法上路,不管你認為有多麼的爛或者多麼的不靠譜,這是最重要的。這也是我一直所說的,先上路,先行動,上路以後再說。所以很多人問我用什麼材料,我就說用你手邊的簡單的能接受的而且有興趣的材料。這些都是為了降低開始的門檻,讓自己能夠輕鬆地開始。

二是,方法應該以動態的觀點來看,你在長期不懈的行動中,方法會是在不斷調整的,而且一般會越調整越適合你的進步。我到初二就不再大規模默寫,改背課文了。默寫有的時候的確會沒意思,但是這句話只有在你堅持默寫了一段時間才有資格說,而不是拿他來作為不行動的託辭。但是這種調整需要你自行復盤整理,修正改進,與他人交流受益,才能有提高的機會。

很多人不認可這一點的原因就是,你用一個錯誤的方法去執行會越來越偏離目標。這個理是對的,但是應用在這裡是不貼切的。首先學習英語的方法,我認為不存在正確錯誤之分,用合適不合適,或者高效不高效進行描述可能更貼切。第二,我強調的是在行動中調整,所以方法不是靜止的,是運動的,不是一成不變的。長期的演進後,方法會在行動中,不斷升級,不斷摸索,最終發展成為自己的武器。

方法說白了,如果你分解下來,也就是一些要素的排列與組合,某些組合在某段時間內適合你,於是在這個階段就是你的較優解。但是你必須先帶著一些組合上路,然後在行動中不斷地迭代更新。這在計算理論中,是個NP-Hard問題,我在這篇文章里強調的就是啟發式(Heuristic)解法。

到這裡我的觀點也說明白了,就是方法的追求適可而止,但是對於自己行動力的要求,永無止境。

最後補充一點,關於學習的方法,或者快速學習的方法,其實有一些可以遵循的規律。昨天在清華大學參加西瓜大會,在和老朋友馬占凱老師聊天的時候,也討論過「快速學習的方法」這個話題。這個後續再成文。


首先,補充說明裡引用的文章重點在如何操作「透析」,對什麼是「透析英語」的解釋不夠詳盡。建議同時附上伍君儀博客中的這篇文章:何謂透析?一場由工具決定的學習革命。不過請注意:我不能保證這真的是伍君儀本人的博客。

對於問題①,我的回答是:能。

但是,我猜題主真正想問的是:透析英語法真的能比傳統學習方法更有效地提高英語水平嗎?如果猜得不錯,我無法給出能或不能的直接回答。第一,對這個新方法個人缺乏實踐經驗;第二,對這個新方法關鍵點的作用機理還不是很清楚;第三,目前還無法找到足夠的數據證明該方法確實比傳統方法更有效(好吧,我也沒有認真找)。簡單分析如下:

1. 透析英語的要點是利用電子詞典這個半透膜把有用的單詞搜集起來並通過電子詞典的全自動測驗複習評估功能高效鞏固掌握這些單詞。在動態過程中,個人感覺這個理論成立。只要不斷地透析,也就是說,只要長期堅持閱讀,一個人的辭彙量總是會不斷增加的,從而英語水平總是不斷提高的。但是這樣做的效率是否就高於傳統閱讀方法還有待證明。

2. 透析英語操作的要點是:a)每天至少讀20頁英文原著;b)每兩頁只能查一個生詞;c)每天處理一次庫存生詞,主要是測驗。

針對a)和b),個人認為關鍵問題在於你的現有辭彙量。有專家認為適合一個人的閱讀材料其生詞率應該在1%,即一百個單詞中有一個不認識。如果每兩頁只能查一個生詞,我估計生詞率應該在0.5%甚至更低,否則其餘部分全靠猜恐怕會不同程度影響閱讀質量,要麼就會影響閱讀速度,達不到每天20頁的目標。

我認為生詞率可以在1%和5%之間浮動,因為人與人不同,差別可能比想像的要大。不過,如果生詞率超過7%恐怕會嚴重影響閱讀效率和質量。所以關鍵就在於找到適合你的閱讀材料。透析英語法規定,是否換書必須在10頁內做出決定,我覺得看第一頁就足夠了。是不是一本「對」的書,對於已經養成閱讀習慣的人來說幾乎是一目了然的事。

針對c),個人認為,這樣做肯定有效,但效率有多高卻值得懷疑。c)的要點是把「查詞和記憶操作分離」。但是,補充說明裡鏈接的文章又說,「真正的長期的、牢固的、理解性的記憶是靠長期讀原著逐漸完成的」。根據本人經驗,只要持續閱讀並且一直能找到對的書,常用單詞必然會不斷重複出現。只要有足夠的重現次數,一個生詞自然就記住了。特別要說明的是,每個生詞轉化為熟詞所需要的重現次數並不一樣。另外,重現周期也是影響生轉熟的有意義因素之一。這說明保持每天的閱讀量和閱讀的連貫同樣重要。我在大二的時候做了大量與c)性質相同的工作,到了大三就發現這樣做已經意義不大了。

總結:

1)一個方法是否適合自己必須親自嘗試一下。

2)真正掌握透析英語法的精髓恐怕不是很簡單的事,估計需要反覆實踐才能熟練掌握這個工具並體驗到它的益處。所以,如果開始嘗試,應該堅持一段時間才能做出足夠客觀的評估。

3)無論如何,個人始終認為堅持閱讀是真正提高英語水平的唯一途徑。在這一點上,我與透析英語法的理念一致。唯一不能確定的就是該法利用電子詞典處理生詞的效果是否理想。

關於問題②,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只要英語學習中被證明是帶有普遍規律的有效方法,在其它語種的學習中都是同樣有效的。謝邀。


大半夜的回答腦子有點亂,沒法像樓上那些答主總結出一些規律性的東西,更多的是談個人經驗。答案可能不是很有邏輯,還請見諒。

可以明確的告訴你這個方法真的可以提高英語水平,但是開始很難堅持,會有一個磨合期,過了那個磨合期閱讀原文書就開始成了一種習慣,不會覺得很痛苦。

大致說一下我的情況:

下定決心不去以考試為學習英語的最終目標就是因為2013年江蘇的高考英語卷(誰用誰知道),當時自己英語不錯很大程度是每天堅持10分鐘做其他省的卷子純粹為保持題感,最終成績出來比平時低了25分(我們省總分480哦)真是被嚇傻了,現在想想沒有大量的閱讀輸入單純強調題感實在太蒼白了。

然後是進入大學後閱讀的原文書:

大一:兩本恐怖小說(名字忘了總之藍思值不高)、《The joy luck club》、《The Lion, the Witch and the Wardrobe》、《A more perfect union》、《Charlotte"s Web》、《Hunger Game》

大二開學至今:《Rage of angels》、《Before I go to sleep》、《And then there was none》《Five point someone》最近在讀《Financial intelligence》以及要補微觀經濟學我自己用的英文版的教材

大一課很少基本上會泡館看看書,大二轉專業補課看課外書的時間只有在通選或者睡前看看,這樣對比的話至少在閱讀速度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至於成績,六級閱讀那部分是238,一點也沒複習(考四級的時候至少做了下樣卷)但是收穫的遠不止這些。

首先在單詞方面不僅是辭彙量增加而且Get了許多常見詞的生僻含義,比如《Five point someone》里常出現mug一詞為苦讀,結合劇情這個詞很好理解。draft有煙囪里的氣流的意思,再比如剛看完的無人生還有Skirt 這個詞有避開的意思,我想如果只是純粹憑背單詞的話真的記起來很痛苦;

另外一些比較「優美」的詞,比如entail,fraught,resonate,一般碰到這種單詞我會順手在日記本上造個句子(覺得這一點也是透析法的不足吧,如果單憑閱讀想記住一個單詞需要一段時間內要高頻率的碰見他);

還有就是覺得看國外的教材真的要比翻譯過來的順眼好多,比如那本《A more perfect union》在論述美國政治的時候整個邏輯架構很完美,從靜態到動態,每一個章節都有一定的聯繫,時間長了覺得自己的邏輯性還有論述能力也會有所提高。

我覺得最難的磨合期在於找不到適合自己的書,大一嘗試讀下去很多書都以失敗告終。一般是坊間口碑高的自己不喜歡(HP等,其實魔幻類的我都不太喜歡),自己喜歡但對於當時的我生詞很多(One Day,吾國與吾民)。大二開始嘗試一些劇情緊湊的非科幻類果然興趣提高了不少,打算看完手頭上的開始看企業家的傳記慢慢往專業方向過渡(其實我感覺虛構類的生詞較多)

PS:推薦一下最近看的兩本,感覺還是比較適合透析的初級階段的:《Before I go to sleep》將近一半是日記體偏懸疑缺點是略冗長;還有就是《Five point someone》,也就是《三傻大鬧寶萊塢》的電影版,容易產生共鳴,另外這本書單詞重複出現的頻率相當高。


我用透析英語法一年了,儘管只看了五本幼稚到極點的英文原版書。也有背單詞,但很快都放棄了。

開始單詞量只有530,最近測試有1750。

————————————————————————————————

距離寫完答案又看完7本書了(不知道是不是算術有問題= =)

Alice in Wonderland

Shadowfever

Diary of a Wimpy kid

Breaking down

James and the Giant Peach

Harry Potter and the Chamber of Secrets

CHARLOTTE"S Web

The Lion,the Witch and the Wardrobe (正在看)

還有就是太懶了,如果每天讀的更多些,會不會有更多的提升?


作為一個自學英語的方法碰巧和透析法比較相似的人來說,我覺得用這個方法學英語應該會有效。

我是一年半前開始零基礎自學英語的。學英語的目的是為了能夠看英語原版小說和美劇。最開始用的是人教版的小學英語書,在學習機上一個單詞一個單詞,一句一句的跟讀。學完小學和初中的教材後就開始看小說了,今天,我正在看第十八本。

我在亞馬遜上買的《把你的英語用起來》這本書剛好昨天到了,看了之後覺得,原來我用的方法和這個這麼象啊。我唯一沒有做到的就是查單詞。我看書不喜歡查單詞,基本上都是靠蒙和猜。

我從一年半前連26個字母都讀不標準到今天可以看英文小說,可以勉強不用字幕看正在追的美劇,應該算有進步了吧?如果加上透析法的查單詞,應該會在辭彙量上有更大的提高吧?

以上純屬個人經驗。不過我想如果這個方法對我這樣一個38歲且基本上零基礎的人都有效的話,應該有一定的適用性吧。

加油!


還沒開始,但我覺得靠譜。

仔細回想下小時候看第一本全漢字無拼音的書時,難道是等所有的字老師都教了,每個字詞都懂了才看?明顯不是。

書中的所有不認識的字,難道是每個都查?明顯不是。

所以,透析法其實是「模擬」正常人提升母語辭彙量的手段。

我們提升母語辭彙量其實也近似於透析法。

既然我們現在都能讀書看報了。

為什麼用英語重來一次不行?

透析法,我看行!


理論上可行。。實際操作上也比較爽和成就感。結論是可行,值得推薦。

1 符合循序漸進的原理

context有了。同時又解決了難點障礙:因為不用去糾結一些個別很難理解的東西。

只要查一個詞/頁,或者兩頁一個詞。

2 大量輸入,輸入速度加快。理由同上,一兩頁查一個詞。

3心理層面的,閱讀量的增加--一本書很快就能刷完。。n本書也是能很快刷完。

---減少了難點的心理障礙;同時:

----正面情緒增加,因為刷書比較快,有成就感。

最後的注意點:要有聽力的輸入,要同時進行。不可偏廢。聽力也可以用透析的方法進行,好處同上。

輸出也要有,同樣不可偏廢。


推薦閱讀:

英語到什麼水平才能跟的上mooc的課程?
為什麼英語老師要花大把時間解釋閱讀理解?
學校的英語教育存在哪些問題或缺陷?
哪些常見說法是英文課本里較少出現的? 比如常用I am about to... 表示將要?
英語中有些音不管怎麼發都不對,是發音方法不正確?聽力輸入不夠?或成年之後模仿發音的能力退化導致發不出?

TAG:英語 | 英語學習 | 語言學習 | 透析英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