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粵語使用者比滬語使用者更加堅持,為什麼?

我在上海,已經很少聽到上海話了。在廣州和香港,還是滿街都能聽到人說廣東話。


這個問題地域了。鄉音鄉土鄉情,概莫如是。

推普我無意見。不過如果我的小孩子連家鄉話都講不了。我會非常難過。好比看到那些海外的華人後代,不會講中文一樣。

我將盡最大的努力,讓我的家鄉話流傳下去。

所以:

丟那媽,頂硬上。


這個和政府的政策有關。不知道為什麼上海話一直是眾矢之的,所以在80年代開始上海的學校里被禁止講上海話,這直接導致了一代人的斷層,我本人是77年的受到的影響較小,但我的表妹們如84年的就基本不會講上海話,平時在家裡她們也是講普通話的。當然這並不是說所有80年代的上海小孩都不會講,但比例是相當大的。現在80年代生人已經是社會的主力,他們都不會講,自然讓大家感覺會講上海話的人少了很多。

你見過其他地方的政府規定在學校里不許講方言的么?我是從未見過


我看也快了,現在的小孩子張嘴閉嘴都是普通話,你跟他們說本地話,他們就像聽不懂一樣對你愛理不理,但如果你跟他們講普通話他們會主動過來跟你玩。他們當中年齡小的喜歡看熊大熊二看喜羊羊,年齡大的喜歡玩LOL或其他國產網遊,從小接觸到的文化幾乎都以普通話為載體,再加上課堂上早就普及普通話,所以對現在的孩子來說,普通話就是他們日常學習、娛樂甚至彼此交流的語言,而本地話只不過是家裡長輩的嘮叨。

而我那時候從小看的都是香港TVB的粵語配音版動畫,比如《美少女戰士》、《百變小櫻Magic咭》、《數碼暴龍》、《四驅兄弟》、《爆旋陀螺》、《超速搖搖》和《寵物小精靈》等等,玩的也都是日本的任天堂FC(或山寨FC的某全鍵盤異形主機)、GB、GBA和PS1/2,直到ADSL家庭寬頻普及,日本ACG、韓劇和美劇更是直接取代TVB開始佔據了我們的生活。所以對我們來說,就算身邊的人講的都是本地方言而不是粵語,但幾乎從小就能掌握一口流利的粵語,對日韓美等外來文化也不排斥。而普通話對我們來說,只不過是課堂語言和跟外省人交流講的話,要麼就是當時並沒有多少人願意看的國產動畫和無聊透頂影響食慾的CCTV1新聞聯播。

所以對於普通話,就我本人或者身邊很多同齡人而言,只不過是書面語言和方便跟外省人交流的「工具」,對於普通話的強行擴張,干預既有的生活方式,堅決抵制是必然的。但我也不會將我們這半代人的觀點強加到下半代人身上,畢竟彼此的成長環境不同。


寧賣祖宗田,莫忘祖宗言。

廣東諺語


其一,粵語區有香港這個龍頭帶著。香港97年才回歸,一直不好推普,粵語歌也暢行無阻。

而上海雖然影響力也很大(影響力太大也導致推普重點關照),但是經受了幾十年的推普,吳語受挫明顯。

一個明顯的例子是在吳語區自幼兒園到大學的學校內包括教學和日常交際都必須使用普通話,這在粵語區是不可想像的!!記得有一次數學老師在講與一組垂直平面平行的直線時,一時詞窮,冒出了個詞——「脫脫空空」,大家都驚訝了……現在想想真是吳語的悲哀!

另外,吳語區的流行音樂幾乎沒有。所謂的吳語歌曲,要麼是愛好者新寫的,要不就是戲曲中來的(但是這多是蘇白,跟吳語還有眼差距)。而粵語流行歌曲大多是香港而非內地製造吧。

其二,粵語區大部集中於廣東一省,而吳語區跨蘇浙滬三省(市)。

其三,粵語形成時期比吳語晚,正字的確定較容易,字句與普通話對應也比吳語好。吳語形成的時間較早,很多白讀的正字很難找,更生僻。文字對於語言的傳播作用是巨大的。再強調下文白異讀(如「學」字,白讀[ o],文讀[yo],一般吳語中單音節詞中用白讀,後起的多音節詞中用文讀,如「化學」),其實吳語粵語都有,但是吳語中白讀較普遍,粵語中文讀較普遍,就是下面也有朋友提到的吳語有些讀法很口語化無法與普通話很好銜接。

(傳聞當初英國人想要的是舟山,清政府沒準,改成了香港。)


粵語區里有個港人治港,現行政策50年不變的香港。上海呢?


在廣東生活過的都知道,所謂香港輻射,不是主要因素。山高皇帝遠,政府管的不寬,才是最重要的。在二三線城市,很多學校還有用粵語上課的老師,這你在上海、江浙是絕對看不到的。


我覺得吧,粵語和滬語本來就不對等,和粵語相對的是吳語,粵語相對吳語有個優勢就是各次方言之間基本不存在交流障礙,而吳語就悲劇了,各次方言交流障礙啊,就連上海地區的各次方言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交流障礙,比如我能聽懂川沙方言,但是對松江,金山方言就不太懂了,崇明島的沙地話也不太懂。這就導致每個次方言的使用人口都很少。普通話在吳方言區這種內部分裂的區域競爭力是很強的,在粵語區這種內部統一的方言區競爭力就小得多了。


這麼說吧,廣東人比較傳統,以方言為身份認同的。比如說人家問你哪裡人,你說你是廣州人,人家就會說那你說一句廣州話啊!如果你不會講廣州話,別人只會說廣州話都不懂還說自己廣州人……


因為在廣東人的眼裡事情是這樣的。


人都這樣,在會講的語言中挑最不土的講。

誰讓本地人不努力,輸給外地人,不過人家也是不是猛龍不過江啦。

外地人也有方言,不過人家在這裡肯定只講普通話啊。


我不知道上海話有沒有這種情況:有很多意思只能用廣東話表達,所以用普通話交流有現實上的不便。


引用一下:

根…(1) - FABER的日誌

根…(2) - FABER的日誌


我不知道粵語是什麼時候才形成今天的這個樣子的,但是它確實是源頭久遠的一種語言。以前高中的語文老師(她是上海人)說,粵語有「秦音」,是秦朝時候遺留下來的語言。跟普通話在語法上有很大的區別(更像古文),因此國際上認為這是一種別於普通話的語言而不是方言。 在我看來,普通話是一種相對簡單的語言,而且還在不斷的簡化。粵語中有某些語義和語氣,普通話已經很難找到同樣的表達。在粵語地區,粵語已經成為了當地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跟嶺南文化也互相融合,所以,要打破這種習俗不是一兩天的事情。近年來,粵語正在受到了嚴重的威脅,因此也得到本地人比較激烈的反對是一件情理之中的事情。

關於滬語,我也不太清楚。雖然我去過上海,也覺得比較少聽到正宗的 滬語 了,我覺得大概是因為滬語畢竟還是一種方言吧~~而且作為中國最大的國際化大都市,會有全國甚至世界各地的不同語言的人彙集在一起。中國地區主要語言不是普通話就是粵語,上海不是粵語區,因此主要語言就變成了普通話了,滬語就比較淡化了。這不知道是不是個好現象。。。


粵語以廣州為中心,北至韶關(部分區域),南至珠港澳,西至湛江、廣西,東至汕尾(部分區域),基本上可以無障礙交流,可以說是非常強大和團結的一個語言區。

而吳語就不一樣了,各市甚至同市之內各區都不盡相同,溝通障礙較大。

另外,可以說香港的作用對粵語是至關重要的。有些人說香港作用不大,我絕不贊同,沒有香港建立起來的粵語流行文化圈和強烈的文化自信,粵語絕對沒有今天的地位。


你們不知道滿清也在廣東推過官話,但失敗了。

粵人對語言的執著是有歷史的,不緊廣府,潮汕,客家都是很執著母語。

同是粵語的南寧就被推普機推死了。

絕大多數粵人可學習其他語言,但絕不許不會母語。

母語是粵人的其中一條根源。

絕大多數粵人心裡都想,不會廣府話不是廣州人,不會潮汕話不是潮汕人,不會客家話不是客家人。

別拿戶口本說什麼新xx人,騙不了本地人的。


人在東南亞幾年,這裡大部分華人粵語比普通話好.粵語的生命力是全球的


因為嶺南相比於江南,無論經濟政治文化,離心力和獨立性都更高。

當然這也是中央推普的原因,就怕你鬧獨立


維基截圖


還記得有句標語叫「做文明人,講普通話」。

?? ┻━┻︵╰(‵□′)╯︵┻━┻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 iOS 11 的上海話聽寫?
克里奧爾語是怎樣的?
不同地區的同學聽到自己的方言在討論嚴肅的問題的時候會有搞笑的感覺嗎?
漢代計量單位「石」應該怎麼讀?
許慎碰到不會寫的字怎麼辦?

TAG:語言 | 方言 | 語言文化 | 漢語 | 漢語方言 |